杨艳丽;邢传平;刘斌;苏勤军
目的:建立一种经济并且纯化率高的人外周血NK细胞分离方法.方法:对用RosetteSepR法直接从全血分离NK细胞的方法进行改进,先从全血中获得单个核细胞(PBMC),与红细胞按比例混合后再进行分离,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纯度,并且用CCK-8法检测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改进后分离每毫升血所需RosetteSep抗体复合物用量仅为直接分离法的1/50;NK细胞的纯度由纯化前的(11.02±3.15)%提高到(96.52±2.42)%,细胞回收率为(70.24±10.51)%;纯化的NK对靶细胞K562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与直接分离法比较杀伤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NK细胞,该分离方法不影响NK的杀伤活性,同时极大的降低了分离成本.初步建立了一种经济高效,快速简便,并且纯化率高的人外周血NK细胞纯化方法.
作者:王新利;李卿;高婷;姜又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开放试验方法,对4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进行治疗.奥施康定初始剂量10mg/12h,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剂量.结果:4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使用奥施康定小剂量10mg/12h,大剂量60mg/12h;治疗效果:完全缓解24例(60.0%),部分缓解15例(37.5%),轻度缓解2例(5.0%).其中中度疼痛患者的显效率为100.0%(7/7),重度疼痛患者的显效率为96.9%(32/33),全部患者总的显效率为97.5%(39/40).不良反应:便秘15例,恶心呕吐4例,腹胀1例,尿潴留1例,嗜睡3例,头晕2例.结论:奥施康定治疗慢性癌性中重度疼痛疗效确切,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服用安全.
作者:庞东生;宋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蛋珍油对急性放射损伤所致的家兔食管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2只家兔随机分为放射组与蛋珍油组,在照射后第5天取材,观察各组食管细胞组织的超微结构的差异.结果:在脂滴水平、间隙变化、肿胀情况、脱落程度、尤其是染色质的改善方面,蛋珍油组家兔食管放射后细胞损伤情况,较单纯放射组明显改善.结论:蛋珍油可以防治放射损伤所引起的家兔食管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作者:白双峰;史恒军;梁军;姚家久;侯颖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卵巢癌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对提高卵巢癌的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弱阳离子(WCX)磁珠纯化试剂盒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41例晚期卵巢癌(FIGOⅢ、Ⅵ期)、4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及40例健康人群对照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筛选出卵巢癌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中的差异表达质谱峰,并建立诊断模型;再用此模型对8例早期卵巢癌(FIGOⅠ、Ⅱ期)进行测试,检测其用于早期卵巢癌诊断的可行性.结果:在Mr 1 000-12 000区段,发现卵巢癌与对照组间差异表达蛋白峰8个(P<0.01或P<0.05),其中低表达的4个,Mr分别为1457,1857,2202,7761,高表达的4个,Mr分别为:2946,5333,5859,5901.用它们建立成卵巢癌的诊断模型,对8例早期卵巢癌患者进行预测,7例预测准确,准确率为87.5%.结论:MALDI-TOF-MS结合磁珠技术能直接检测出晚期卵巢癌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并且适用于早期卵巢癌患者的诊断,对提高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婷;余进进;徐明;黄玉政;浦红;郁春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20例卵巢良性肿瘤、20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以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B和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CB和MMP-2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CB和MMP-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无关.二者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B和MMP-2表达升高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分化、进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CB和MMP-2基因有可能成为治疗卵巢癌的新靶点
作者:戴宇;王永来;焦伊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睾丸原发不典型类癌非常罕见,2009年4月13日我科收治1例,现结合相关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邹传涛;刘光贤;王志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影响患者总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AFP水平、有无包膜、TNM分期、肿瘤分布、血管侵犯和围手术期输血;影响患者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性别、AFP水平、有无包膜、TNM分期、肿瘤数目、肿瘤分布和围手术期输血.结论:肝癌手术切除患者预后与肿瘤进展程度以及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有关.术前积极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术中有效控制出血,减少输血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可能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建民;吕铁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TAC(多西他赛+阿霉素+环磷酰胺)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Ⅱb-Ⅲa乳腺癌患者术前应用TAC方案进行2-4周期新辅助化疗,观察其有效率,并中位随访2年观察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结果: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20例,稳定(SD)3例,总有效率88.57%.其2年无病生存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总生存率两组无差别(P>0.05).结论:应用TAC方案行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临床缓解率,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期.
作者:李怡;吴涛;尹国武;杨华光;杨艳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病人中,根治性切除51例,姑息性切除14例.结论:高龄乳腺癌不是手术禁忌症,通过对有合并症的高龄乳腺癌病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和积极行手术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获得较满意的长期疗效.
作者:邱献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分子指标的变化预示不同的预后.将这些变量分为4类并用于肝癌分子分期:发生期、早期、进展期和转移复发期.寻找各期敏感、特异、客观、实用的变量,构建肝癌分子分期系统将是肝癌分期的未来.
作者:张百红;王湘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是细胞角蛋白18片段上的M3抗原决定簇,血清中TPS含量的高低是衡量肿瘤细胞分裂和增殖活性的一个较为特异的指标.研究表明TPS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告复发和转移、评价预后方面有独特的价值.本文将从TPS的结构特性、影响因素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高洪波;巩平;李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外照射同期配合腔内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外照射加腔内放疗组(治疗组)80例、单纯外照射组(对照组)80例.治疗组:外照射开始同期腔内照射,每周先外照射4次,1.8-2Gy/次,后腔内照射1次,5Gy/次,共4-5次,腔内照射当天不做外照射;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割单纯外照射,1.8-2Gy/次,5次/周.结果:两组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8.8%、61.3%、30.0%和57.5%、45.0%、23.8%,1、2年生存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3.8%(27/80)和18.8%(15/80)(P<0.05),但Ⅲ级及以上的食管炎发生率相当,晚期并发症无增加.结论:外照射同期加腔内照射治疗食管癌疗效优于单纯外照射.此方法对控制原发灶、减少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率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刘克分;张绪春;王忠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Claudin是维持紧密连接结构和功能重要的蛋白分子,在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临床诊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收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Claudin的分子结构及在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新文献并作综述.
作者:邱江锋;张志奇;吴志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经不同途径使用rAdp53对小鼠大肠癌肿瘤模型生长抑制作用的差异性.方法:应用人大肠癌-174细胞株经体外培养传代后,接种到SPF级BALB/c-nu裸鼠皮下,建立大肠癌动物模型;分别经由腹腔、静脉以及瘤内注射rAdp53,动态测量不同使用途径下肿瘤体积及肿瘤重量的变化.结果:经三种不同途径应用rAdp53后,大肠癌动物模型的生长明显较对照组减缓,但腹腔注射组与静脉注射组、瘤内注射组的抑瘤作用有统计学的差异性;同样经三种不同途径给药后,肿瘤模型瘤重抑制率均达50%以上,其中静脉注射组及瘤内注射组高达70%以上,与腹腔注射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经不同途径应用rAdp53均可以抑制大肠癌肿瘤模型的生长,但静脉注射组及瘤内注射组的抑瘤效果较腹腔注射组明显增强.
作者:王建华;张涛;贡桑明久;毛智军;李文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基质溶解素2(MMP-10)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病变的浸润程度、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等的关系,探讨MMP-10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病、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2例子宫内膜腺癌、12例非典型增生、1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10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MP-1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32/42)、33.3%(4/12)、0%(0/12).MMP-10的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每两组的统计学检验显示MMP-10在子宫内膜腺癌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MMP-10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临床分期均有关(P<0.01).结论:MMP-10有可能作为子宫内膜腺癌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作者:冯骏;王丽娟;李旭;刘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楼复方(Chong Lou Fu Fang, CLFF)与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对胃癌细胞有无体外协同作用及CLFF对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 TS)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基于中位效应原则的联合指数法评估CLFF与5-FU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BGC-823的相互作用;Annexin-Ⅴ-FITC和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TS和β-actin mRNA表达.结果:CLFF在两株细胞中与5-FU均产生较好的协同细胞毒性,两药合用亦以协同方式诱导肿瘤细胞凋亡;CLFF作用24 h后,SGC-7901和BGC-823细胞中TS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0.30±0.03)倍和(0.46±0.03)倍,用药前后两株细胞中TS mRNA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LFF与5-FU有较好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可能与二者协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以及CLFF可下调胸苷酸合成酶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刘永萍;凌扬;胡文静;谢丽;禹立霞;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和地位早被临床肯定,在非恶性肿瘤治疗的应用亦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近年来,随着三维立体定向放疗的应用,前列腺瘤样增生的放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我院收治1例.
作者:高宏;邵秋菊;周惠敏;吴淑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孕激素受体(PR)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ABC法,检测70例乳腺癌组织中PR及UPA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中PR的阳性率为61.43%(43/70),UPA的阳性率为64.29%(45/70),二者的表达成低度相关,r=0.083.PR在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UPA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浸润型乳癌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非浸润组(P<0.05).结论:PR和UPA在乳腺癌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检测PR和UPA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指导意义.
作者:冯丹;薄爱华;张彦;吉艳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例发生在胃部的血管球瘤,对其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检查并复习文献.结果:胃血管球瘤临床上多发于中年女性,好发于胃窦部,常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其形态学特点表现为肿瘤组织呈结节状,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呈圆形或多边形,胞质透亮或嗜酸性,核圆形,瘤细胞排列成实性或围绕血管周围排列;免疫组化标记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SMA、actin、calponin均为(+),CK、CD117、Syn、S-100、EMA、desmin、CD99、CD34均(-).结论:胃血管球瘤罕见,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生物学行为多为良性,具有特定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需要和其他肿瘤如上皮样胃间质瘤、类癌等进行鉴别.
作者:张全武;肖艳景;赵驰;赵红梅;娄欣;张同全;乔思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探讨手术结合125I粒子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我们于2004年03月至2009年04月采用手术切除加术中永久植入125I粒子相结合方法治疗28例食管癌患者,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安红银;曹秀峰;顾立洪;朱素冈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