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丹;薄爱华;张彦;吉艳荣
目的:评价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m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27例经内镜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且有可测量的、可评价的晚期胃癌,HCPT 10mg静滴3小时,第1-2天,奥沙利铂(L-OHP),85mg/m2(2小时静脉滴入),亚叶酸钙(CF)400mg/m2(2小时静脉滴入,第2天),5-FU 400mg/m2(静脉推注第2天),5-FU 2400mg/m2持续泵入48小时,第2天,14天重复,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7例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9例,总有效率40.7%,12例肝转移患者中,肝转移灶有效率50%.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神经毒性,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HCPT联合mFOLFOX6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好且相对安全.
作者:黄卫兵;朱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建立H460细胞三维立体培养模型,探讨VEGF对H460细胞、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小细胞肺癌(NCLC)H460 细胞系建立肺癌细胞三维立体培养模型,随机分成3组,给与不同浓度的VEGF,明胶酶谱法测定3组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H460细胞生长良好;各实验组的H460细胞在不同浓度的VEGF和不同时间的作用下,细胞内的MMP-2的表达有差异.结论:VEGF能上调H460细胞MMP-2表达,且促进作用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三维立体培养模型有利于观察和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作用.
作者:郭晓斌;朱运奎;刘卫;闫江涛;闫圣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20例卵巢良性肿瘤、20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以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B和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CB和MMP-2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CB和MMP-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无关.二者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B和MMP-2表达升高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分化、进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CB和MMP-2基因有可能成为治疗卵巢癌的新靶点
作者:戴宇;王永来;焦伊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干扰RNA质粒载体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方法:制备了针对FGF3基因的干扰RNA质粒载体(pRNATU6.1/NeoGFP-FGF3),并选用大肠癌细胞株HT-29为实验对象,流式细胞仪观察干扰RNA质粒载体对HT-29细胞周期和凋亡活性的影响.结果:细胞周期分析发现转染pRNATU6.1/NeoGFP-FGF3后,HT-29细胞增殖能力减弱;细胞凋亡实验表明干扰RNA质粒载体有明显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结论:干扰RNA质粒载体能明显抑制HT-29肿瘤细胞的增殖,并且能显著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黄丽华;杜雪;张孝卫;李铁军;王兵;王丽珍;史世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抗鼻咽癌细胞的作用.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加入CNE1或CNE2细胞冻融液,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MTT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DC-CIK细胞杀伤鼻咽癌细胞活性高于CIK细胞(P<0.05);杀伤CNE1细胞活性高于CNE2细胞(P<0.05).结论:DC-CIK细胞抗鼻咽癌细胞的作用显著,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作者:方慧云;程伟民;李晓玲;季明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透射比浊法测定6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TSGF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血清TSG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完全缓解期TSGF水平恢复正常,未缓解和复发患者TSGF水平与初诊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测TSGF水平变化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病情判断,可作为疗效观察的辅助指标.
作者:章正华;张霞;杨华强;姜铧;夏云金;万楚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奥施康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开放试验方法,对4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进行治疗.奥施康定初始剂量10mg/12h,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剂量.结果:4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使用奥施康定小剂量10mg/12h,大剂量60mg/12h;治疗效果:完全缓解24例(60.0%),部分缓解15例(37.5%),轻度缓解2例(5.0%).其中中度疼痛患者的显效率为100.0%(7/7),重度疼痛患者的显效率为96.9%(32/33),全部患者总的显效率为97.5%(39/40).不良反应:便秘15例,恶心呕吐4例,腹胀1例,尿潴留1例,嗜睡3例,头晕2例.结论:奥施康定治疗慢性癌性中重度疼痛疗效确切,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服用安全.
作者:庞东生;宋志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蟾毒灵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MTT方法检测蟾毒灵单体对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FCM法检测蟾毒灵单体诱导HepG2细胞周期阻滞的作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蟾毒灵单体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作用.结果:蟾毒灵能够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该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蟾毒灵能够诱导HepG2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蟾毒灵对HepG2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可能与cyclinB1、CDK1的表达下调有关.结论:蟾毒灵能够通过下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诱导HepG2细胞阻滞于G2/M期.
作者:张宁;汪晨;顾伟;凌昌全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周剂量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1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赛 60mg/m2分两次静脉滴入,d1、d8;顺铂25mg/m2 静脉滴入,d1-3;亚叶酸钙150-200mg/ m2静滴d1-5,静滴2小时后,氟尿嘧啶750mg/ m2持续静滴6小时以上或口服卡培他滨1000mg/m2,d1-14.21d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21例可评价疗效,结果PR 5例,SD 9例,总有效率 66.7%.患者KPS及QOL评分改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III/IV度骨髓抑制28.8%,消化道反应多为III度,均为可逆性.结论:周剂量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赵亚宁;耿熠;刘晓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食管支架放置方法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三种方法,即X线透视下放置、胃镜直视下放置和胃镜结合X线透视下放置,我院内镜室自2005年12月起至2008年12月三年中对食管癌狭窄患者实施胃镜直视下置入金属支架38例,疗效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期.
作者:杨晓军;顾喜明;王征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OX-2和MMP-9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乳腺癌组织COX-2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76.9%(40/52),MMP-9阳性表达率为82.7%(43/52),COX-2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雌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MMP-9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雌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MMP-9蛋白的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48,P<0.01).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MMP-9蛋白高表达,且两者具相关性.COX-2蛋白可通过诱导MMP-9蛋白的表达上调,增加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力,促进乳腺癌浸润、转移.
作者:孙春雷;王祥军;周士福;时伟锋;孟东;吕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孕激素受体(PR)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ABC法,检测70例乳腺癌组织中PR及UPA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中PR的阳性率为61.43%(43/70),UPA的阳性率为64.29%(45/70),二者的表达成低度相关,r=0.083.PR在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UPA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浸润型乳癌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非浸润组(P<0.05).结论:PR和UPA在乳腺癌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检测PR和UPA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指导意义.
作者:冯丹;薄爱华;张彦;吉艳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和地位早被临床肯定,在非恶性肿瘤治疗的应用亦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近年来,随着三维立体定向放疗的应用,前列腺瘤样增生的放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我院收治1例.
作者:高宏;邵秋菊;周惠敏;吴淑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喉鳞癌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的活化和Skp2 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STAT3和Skp2蛋白在56例喉鳞状细胞癌和30例喉全(或近全)切除者癌旁(>2.0 cm)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应用Metamorph/DP10/BX41显微图象分析系统测定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癌旁正常黏膜组相比较,p-STAT3和Skp2蛋白在喉鳞癌组织中过表达(P<0.01);p-STAT3和Skp2蛋白过表达与喉鳞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或P<0.01);在喉鳞癌组织中p-STAT3蛋白和Skp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8041(P<0.01).结论:p-STAT3和Skp2蛋白过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有关,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
作者:刘亭彦;彭华光;吴正虎;张美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治疗中晚期贲门癌的近期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43例中晚期贲门癌患者,进行立体定向伽玛刀放射治疗.患者均以仰卧位用负压袋固定、经CT扫描定位,将定位图像输入γ-TPS系统,由医师确定精确的靶区,由物理师设计靶点,调整剂量分布,尽量避开肝脏和胰腺、肾脏等正常组织,以50%-85%的剂量曲线包绕靶区,肿瘤边缘剂量DT 2.5-3.2Gy/f,3f/W,总量DT 20-32Gy/8-10f.CT定位及每次治疗前,患者均定量充盈胃腔.比较患者放疗前、后的钡餐及CT片中病灶的大小、临床症状,统计生存率并观察放疗反应.结果:伽玛刀放射治疗后,4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上腹疼痛不适减轻23例,呕血黑便停止2例,进食改善17例,体重增加20例);3月时复查钡餐或CT,总有效率为72.09%,其中病灶完全缓解4.65%(2/43),部分缓解67.44%(29/43),无变化27.91%(12/43),恶化0.治疗后1年、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1.16%(22/43),25.58%(11/43),中位生存期为18.2月.放疗反应:腹痛腹胀55.8%(15例出现,9例加重,24/43),骨髓抑制18.6%(8/43),放射性胃炎4.7%(2/43).全部患者配合对症支持治疗后,放疗反应逐渐恢复,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并均按计划完成放疗.结论: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贲门癌有显著的近期疗效,放疗反应较轻,是中晚期贲门癌姑息治疗的可行方案之一.
作者:邵秋菊;赵品婷;梁军;齐宇红;袁慧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是细胞角蛋白18片段上的M3抗原决定簇,血清中TPS含量的高低是衡量肿瘤细胞分裂和增殖活性的一个较为特异的指标.研究表明TPS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告复发和转移、评价预后方面有独特的价值.本文将从TPS的结构特性、影响因素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高洪波;巩平;李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灶同时加量调强放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39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转移患者,设定原发灶和预防照射区进行SIB-IMRT(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计划设计.定义2个靶区:PTV1为需要加量照射的淋巴结靶区,给予69Gy(2.3×30次);PTV2为预防照射区,给予54Gy(1.8×30次)的剂量,设计等角度5野调强计划.结果:5野调强获得了满意的剂量分布,患者可在6周内完成治疗计划,所有患者完成了放疗,治疗后3个月复查CT,病灶达CR(complete response)占66.7%(36/54),PR(partial response)占 33.3%(18/54),总有效率(CR+PR)达到100.0%.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患者进行同时加量调强放射治疗物理学优势明显,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急性放射治疗反应可耐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于长华;朱振亚;韩济华;朱卫国;潘鹏;李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伴有复杂核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TSH),多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结果: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发现2例具有复杂核型,间期FISH证实2例均含有PML/RARA融合基因,多重FISH明确复杂核型性质.2例预后均较差.结论:联合常规细胞遗传学,间期FISH,多重FISH可以准确明确复杂核型的性质.具有复杂核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马力;李建勇;潘金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目前仍有争议,尤其是对N2期的患者完全切除术后是否应放疗争议较多,本文就近年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方面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作一综述.
作者:谢晔明;张晓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DNA损伤剂对ATM基因缺陷和正常的胃癌细胞系的作用机制.方法:Western-blot方法检测6株胃癌细胞系ATM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DNA损伤剂顺铂作用于ATM基因缺陷的MKN28细胞系和ATM基因正常的BGC823细胞系,采用Western-blot、DNAladder、Hoechest 33258 /PI双荧光染色等方法观察凋亡相关激酶的表达和细胞的应答反应.结果:Western-blot显示,ATM蛋白在胃癌细胞系MGC803、MKN28、MKN45、SGC790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GC823和AGS细胞系,BGC823细胞在CDDP作用后,ATM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磷酸化chk1和chk2活性24小时后增强,而Cdc25C表达减少;MKN28细胞中G2期检测点蛋白ATM、p-chk1、p-chk2表达较低,Cdc25C表达较高,但在CDDP作用前后无明显变化.MKN28细胞在DNA损伤剂作用后出现显著凋亡,而BGC823细胞在DNA损伤剂作用48小时后未见显著凋亡.结论:ATM在细胞周期的多个环节均有调控作用,特别是在细胞周期检测点和DNA损伤的修复中有重要的监视和启动作用.
作者:王莉;尹芳;杜昱蕾;杜文琪;陈蓓;张永国;陈铮;乔泰东;樊代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