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萍;凌扬;胡文静;谢丽;禹立霞;钱晓萍;刘宝瑞
本文就常用激光在喉癌治疗中的特点,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手术切除的大安全范围,疗效等作一综述.
作者:陈婕;王家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D117和 CD34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117和CD34在46例GISTs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和24例真性平滑肌瘤(对照组)中的表达,并观察GISTs的病理学特征.结果:GISTs患者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在光镜下主要由数量不等的梭形和(或)上皮样细胞组成,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编织状或旋涡状,上皮样细胞多呈弥漫片状、束状或巢状排列,两种细胞可按不同比例混合性或单一性组成肿瘤的实体.GISTs组织中CD117、 CD3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84.8%,对照组真性平滑肌瘤组织中CD117和CD34均无表达.GISTs主要发生在胃(52.2%,24/46)和小肠(26.1%,12/46).结论:CD117和CD34是诊断GISTs比较特异性的抗体,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温建成;王延红;黄小萍;苏少雪;刘俊斌;郑淑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肿瘤的生成、转移、复发和预后均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随着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的深入研究和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发,大量研究证实部分中药有效成分可能具有较强的肿瘤新生血管抑制作用,很可能会为肿瘤的防治,特别是为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开发提供新的策略和方向.
作者:季秀海;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吗啡持续静脉微泵注射用于恶液质合并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49例晚期肿瘤患者,均呈恶液质状态,合并重度癌性疼痛,经口服吗啡或外贴芬太尼治疗效果欠佳.使用微量注射泵给予吗啡持续静脉注射,治疗起始给予吗啡滴定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数字疼痛强度分级法(NR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生活质量评分(QOL)评价生活质量,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在吗啡持续静脉注射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所有患者疼痛显著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吗啡持续静脉微泵注射治疗可以安全应用于恶液质合并重度癌性疼痛的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起效迅速,疗效确切.
作者:秦健勇;谢长春;邓晓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干扰RNA质粒载体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方法:制备了针对FGF3基因的干扰RNA质粒载体(pRNATU6.1/NeoGFP-FGF3),并选用大肠癌细胞株HT-29为实验对象,流式细胞仪观察干扰RNA质粒载体对HT-29细胞周期和凋亡活性的影响.结果:细胞周期分析发现转染pRNATU6.1/NeoGFP-FGF3后,HT-29细胞增殖能力减弱;细胞凋亡实验表明干扰RNA质粒载体有明显的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结论:干扰RNA质粒载体能明显抑制HT-29肿瘤细胞的增殖,并且能显著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黄丽华;杜雪;张孝卫;李铁军;王兵;王丽珍;史世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肿瘤干细胞是个令人激动的概念,其假说似乎回答了肿瘤起源的问题.然而从肿瘤中分离出的细胞是否为真正的肿瘤干细胞还存在理论、技术和数学方面的疑问.本文分析肿瘤干细胞不存在的可能性.
作者:张百红;王湘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IGRT(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IGRT)时两种不同定位方法的重复摆位误差,分析两种定位方法的摆位精度.方法:选择经立体定位体架(A组,11例)和热塑体膜(B组,10例) 方法定位,进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治疗前重复摆位后,利用XVI技术获取经两种不同定位方法的图像信息与治疗计划中的参考图像信息匹配,得到X(床的左右方向)、Y(床进退方向)、Z(床升降方向)方向的误差,对经两种定位方法106次摆位后X、Y、Z方向的摆位误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组在X、Y、Z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19±0.23cm、0.4±0.37cm、0.27±0.26cm;B组在X、Y、Z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22±0.18cm、0.46±0.42cm、0.2±0.19cm.对两种定位方法的重复摆位误差分别在同一方向上两两比较结果:在X、Y方向上比较,两组误差均无差异(P>0.05),在Z方向上两组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定向体架定位在Z方向上误差大于热塑体膜定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IGRT时利用XVI(X-ray volume image,XVI)技术可以准确获取经两种不同的定位方法导致的摆位误差,热塑体膜定位精度高于立体定向体架,为医生确定在不同定位方法下勾画CTV(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与PTV(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之间的margin大小提供依据.
作者:王永刚;陈宏;刘均;刘跃;林旭;李英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种经济并且纯化率高的人外周血NK细胞分离方法.方法:对用RosetteSepR法直接从全血分离NK细胞的方法进行改进,先从全血中获得单个核细胞(PBMC),与红细胞按比例混合后再进行分离,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纯度,并且用CCK-8法检测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改进后分离每毫升血所需RosetteSep抗体复合物用量仅为直接分离法的1/50;NK细胞的纯度由纯化前的(11.02±3.15)%提高到(96.52±2.42)%,细胞回收率为(70.24±10.51)%;纯化的NK对靶细胞K562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与直接分离法比较杀伤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NK细胞,该分离方法不影响NK的杀伤活性,同时极大的降低了分离成本.初步建立了一种经济高效,快速简便,并且纯化率高的人外周血NK细胞纯化方法.
作者:王新利;李卿;高婷;姜又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m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27例经内镜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且有可测量的、可评价的晚期胃癌,HCPT 10mg静滴3小时,第1-2天,奥沙利铂(L-OHP),85mg/m2(2小时静脉滴入),亚叶酸钙(CF)400mg/m2(2小时静脉滴入,第2天),5-FU 400mg/m2(静脉推注第2天),5-FU 2400mg/m2持续泵入48小时,第2天,14天重复,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7例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9例,总有效率40.7%,12例肝转移患者中,肝转移灶有效率50%.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神经毒性,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HCPT联合mFOLFOX6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好且相对安全.
作者:黄卫兵;朱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建立H460细胞三维立体培养模型,探讨VEGF对H460细胞、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小细胞肺癌(NCLC)H460 细胞系建立肺癌细胞三维立体培养模型,随机分成3组,给与不同浓度的VEGF,明胶酶谱法测定3组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各组H460细胞生长良好;各实验组的H460细胞在不同浓度的VEGF和不同时间的作用下,细胞内的MMP-2的表达有差异.结论:VEGF能上调H460细胞MMP-2表达,且促进作用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三维立体培养模型有利于观察和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作用.
作者:郭晓斌;朱运奎;刘卫;闫江涛;闫圣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是细胞角蛋白18片段上的M3抗原决定簇,血清中TPS含量的高低是衡量肿瘤细胞分裂和增殖活性的一个较为特异的指标.研究表明TPS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告复发和转移、评价预后方面有独特的价值.本文将从TPS的结构特性、影响因素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高洪波;巩平;李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卵巢癌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对提高卵巢癌的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弱阳离子(WCX)磁珠纯化试剂盒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41例晚期卵巢癌(FIGOⅢ、Ⅵ期)、4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及40例健康人群对照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筛选出卵巢癌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中的差异表达质谱峰,并建立诊断模型;再用此模型对8例早期卵巢癌(FIGOⅠ、Ⅱ期)进行测试,检测其用于早期卵巢癌诊断的可行性.结果:在Mr 1 000-12 000区段,发现卵巢癌与对照组间差异表达蛋白峰8个(P<0.01或P<0.05),其中低表达的4个,Mr分别为1457,1857,2202,7761,高表达的4个,Mr分别为:2946,5333,5859,5901.用它们建立成卵巢癌的诊断模型,对8例早期卵巢癌患者进行预测,7例预测准确,准确率为87.5%.结论:MALDI-TOF-MS结合磁珠技术能直接检测出晚期卵巢癌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并且适用于早期卵巢癌患者的诊断,对提高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婷;余进进;徐明;黄玉政;浦红;郁春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及自行设计的多项目调查表对8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化疗前后评定.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轻重不等的抑郁症状,化疗前占45.5%,化疗后占33.3%.虽然化疗后评分有降低趋势,但化疗前后SDS 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情绪低落、纳差、易怒、疲乏是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抑郁症状的重要因素.结论:抑郁是急性白血病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过程中,选用高效低毒的化疗药物,同时辅助有效心理干预措施,对缓解抑郁情绪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惠云;周芙玲;张瑞丽;张娟丽;吴明霞;臧昕昭 刊期: 2010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3岁,左乳发现无痛性肿块约2年.查体:左乳内上象限可触及一类圆形肿块,直径约4cm,界清、光滑、质硬、活动,无触痛,无乳头溢液,乳头及乳腺皮肤未见异常,体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作者:付春林;李军川;赵会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经不同途径使用rAdp53对小鼠大肠癌肿瘤模型生长抑制作用的差异性.方法:应用人大肠癌-174细胞株经体外培养传代后,接种到SPF级BALB/c-nu裸鼠皮下,建立大肠癌动物模型;分别经由腹腔、静脉以及瘤内注射rAdp53,动态测量不同使用途径下肿瘤体积及肿瘤重量的变化.结果:经三种不同途径应用rAdp53后,大肠癌动物模型的生长明显较对照组减缓,但腹腔注射组与静脉注射组、瘤内注射组的抑瘤作用有统计学的差异性;同样经三种不同途径给药后,肿瘤模型瘤重抑制率均达50%以上,其中静脉注射组及瘤内注射组高达70%以上,与腹腔注射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经不同途径应用rAdp53均可以抑制大肠癌肿瘤模型的生长,但静脉注射组及瘤内注射组的抑瘤效果较腹腔注射组明显增强.
作者:王建华;张涛;贡桑明久;毛智军;李文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目前仍有争议,尤其是对N2期的患者完全切除术后是否应放疗争议较多,本文就近年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方面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作一综述.
作者:谢晔明;张晓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周剂量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1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赛 60mg/m2分两次静脉滴入,d1、d8;顺铂25mg/m2 静脉滴入,d1-3;亚叶酸钙150-200mg/ m2静滴d1-5,静滴2小时后,氟尿嘧啶750mg/ m2持续静滴6小时以上或口服卡培他滨1000mg/m2,d1-14.21d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21例可评价疗效,结果PR 5例,SD 9例,总有效率 66.7%.患者KPS及QOL评分改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III/IV度骨髓抑制28.8%,消化道反应多为III度,均为可逆性.结论:周剂量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赵亚宁;耿熠;刘晓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诊断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变部位、诊断方法、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21例胃肠道间质瘤中,男性13例,女性8例,男女之比为1.63:1,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50.6岁,40岁以上者17例,占81.0%.发生于胃和小肠分别为11例和8例,占85.7%,结肠2例,肠系膜1例,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以腹部不适、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断困难,确诊依赖于手术或活检标本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多见于中老年人,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肿瘤大小和核分裂象是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主要指标.
作者:张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131I-全身显像(131I-WBS)、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及颈部B超检查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随访中的意义.方法:3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中行甲状腺吸131I率、颈部B超、131I显像及甲状腺球蛋白测定.结果:治疗剂量131I-WBS较诊断剂量131I-WBS多发现3例转移灶;64人次Tg与131I-WBS检查结果:Tg与131I-WBS均阳性者19/64,均阴性者35/64,Tg阳性而131I-WBS阴性者5/64,Tg阴性而131I-WBS阳性者5/64;B超发现颈部淋巴结增大者为80.6%.结论: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效果突出,131I-WBS、Tg测定与颈部B超在其随访中联合应用可以相互补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爱民;薛建军;高蕊;邓惠兴;喻铭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蛋珍油对急性放射损伤所致的家兔食管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2只家兔随机分为放射组与蛋珍油组,在照射后第5天取材,观察各组食管细胞组织的超微结构的差异.结果:在脂滴水平、间隙变化、肿胀情况、脱落程度、尤其是染色质的改善方面,蛋珍油组家兔食管放射后细胞损伤情况,较单纯放射组明显改善.结论:蛋珍油可以防治放射损伤所引起的家兔食管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作者:白双峰;史恒军;梁军;姚家久;侯颖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