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意义

谭爱荣;刘杰;王欣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 VEGF, 组织芯片
摘要:目的:检测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探讨二者在卵巢癌演进和异质化过程中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87例石蜡包埋的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42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进行VEGF蛋白检测.结果:在卵巢癌组织中VEGF的高表达率为73.6%,而在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其高表达率为33.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的高表达率为86.2%,无淋巴结转移者的高表达率为65.5%,两者VEG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中MVD明显高于无转移组肿瘤MVD(P<0.01).结论:VEGF高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及其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有密切的关系.VEGF可能是影响上皮性卵巢癌中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白血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9例分析

    目的:提高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出现静脉血栓的认识.方法:分析临床诊断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过程中出现9例静脉血栓的资料.结果:9例急性白血病化疗中和骨髓缓解期继发血栓形成,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血栓无加重,无出血现象.结论: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和诱导缓解后要高度注意血栓的发生,血栓形成后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是安全的.

    作者:刘宇宏;曹慧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电化学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2003年1月-2010年1月电化学治疗的癌性疼痛61例疗效,探讨治疗癌痛的一种有效新方法.方法:本组病例中有头颈部、胸部、消化系、妇科、骨及软组织恶性肿瘤,肿瘤分期均为4期.疼痛级别VAS分级:1级4例,2级20例,3级37例.常规麻醉下,疼痛的瘤体内设置正负电极,1-2cm相间,治疗电量每1立方厘米100库仑.全部病例治疗过程平稳,无并发症发生.结果:全部病人疼痛缓解,有效率100%.疼痛效果评估:完全缓解(CR)56例,部分缓解(PR)5例;疗效维持短7天,长者超过1年.治疗后均停止用吗啡、杜冷丁等镇痛药.结论:对于适应电化学治疗的癌痛患者,进行电化学治疗,方法简便、不出血、痛苦小,不仅能缓解癌痛,还能有效治疗原发肿瘤以及复发癌和转移癌,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权宽宏;李国才;罗宏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食管癌放射治疗期间的营养支持研究

    目的:观察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放疗期间的营养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单纯放疗的103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按常规处理,检测两组患者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观察放疗前、后上述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放疗前比较,研究组放疗后一般情况、体重及各项血液营养指标检测结果较放疗前略有下降,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无明显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放疗后一般情况、体重及各项血液营养指标检测结果较放疗前明显下降,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放疗后营养指标下降值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放疗期间营养状况普遍下降,营养支持措施能显著减轻营养状况的恶化.

    作者:胡小翠;常晓畅;邹艳辉;王淑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氨溴索防治高龄食管癌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疗效

    目的:观察氨溴索防治高龄食管癌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高龄食管癌切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手术前后给予氨溴索,给药途径有雾化吸入、静脉注射和雾化吸入+静脉注射等形式;观察患者术后咳嗽程度、排痰难度、痰液量和性状以及有无肺部罗音、肺不张、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结果:实验组肺部排痰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氨溴索可有效防治高龄食管癌手术后肺部并发症.

    作者:陶义鹏;王婉玲;赵宝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术中超声定位在胰岛细胞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定位在胰岛细胞瘤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0月至2010年8月行手术治疗结合术中超声定位的8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0/8).良性肿瘤患者7例,恶性患者1例,其中功能性6例,无功能性2例.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术前影像联合定位诊断准确率62.5%(5/8),术中超声定位诊断准确率100.0%(8/8).结论:胰岛细胞瘤的术中超声定位诊断准确率高,不仅能快速精确定位,还能减少因盲目扩大切除造成不必要的创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文郁;郭大伟;姜晓峰;梁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小剂量高三尖衫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即H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老年AML中M14例,M213例,M45例,M59例,MDS转化AML 5例,均行HAG方案治疗.给予Ara-C 10mg/m2,12小时1次,皮下注射14天;HHT 1mg/m2·d,静滴14 天;G-CSF 150μg/d,皮下注射,在首次注射Ara-C前12小时给予,至后一次注射Ara-C前12小时停用.WBC>20×109/L时暂停G-CSF,待WBC回落后继续使用.对照组22例只采用HA方案化疗,即Ara-C 10mg/m2,12 小时1次,皮下注射14天; HHT 1mg/m2·d,静滴14天.观察两组疗效.结果:HAG方案组总CR率72.2%,有效率达77.8%.对照组总CR率36.4%,有效率59.1%,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激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作者:张磊;何爱丽;张王刚;王剑利;王芳侠;杨云;曹星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FUBP1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FUBP1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Real-time PCR检测35例脑胶质瘤及相应癌旁组织中FUBP1 mRNA的表达.设计并合成FUBP1基因特异性的siRNA,转染U251细胞.转染后,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FUBP1蛋白的表达,双标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FUBP1 mRNA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转染后,U251细胞中的FUBP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同时,凋亡率明显增加.结论:FUBP1基因在脑胶质瘤中存在表达异常,其表达降低能够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洪杨;尚超;桑猛;刘云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维甲酸诱导甲状腺滤泡状癌FIE-133细胞凋亡前后的蛋白质差异表达

    目的:建立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探索维甲酸诱导甲状腺滤泡状癌凋亡的蛋白差异表达,为肿瘤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方法:无菌的含10%胎牛血清1640培养基培养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株FIE-133,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维甲酸刺激24小时共同培养,提取对照组和实验组全蛋白,双向电泳分离蛋白质,采用PDQuest2-DE软件分析两组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进行鉴定.结果:双向电泳图谱显示:实验组(维甲酸刺激组)与对照组的蛋白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质谱初步鉴定了5种主要蛋白.结论:双向电泳和质谱鉴定技术可以有效分离和分析维甲酸诱导甲状腺滤泡状癌FIE-133细胞凋亡的蛋白差异表达,为探索维甲酸治疗甲状腺滤泡状癌提供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作者:薛晓婕;刘佳佳;汪宏良;翟中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原发性腹膜癌2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癌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方法:对两例原发性腹膜癌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诊断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腹膜癌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腹水易找到癌细胞,CA125升高,易误诊为卵巢癌.确诊主要依靠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及术后系统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结论:原发性腹膜癌无典型临床特点,误诊率高,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

    作者:陈香菊;黄晓玲;王文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和亚叶酸钙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60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替加氟方案治疗(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既往在我院住院并采用顺铂联合表阿霉素和氟尿嘧啶(即经典ECF方案)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63.3%(38/60)和40.0%(24/6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1,P=0.017);观察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7个月和11.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1个月和9.1个月,二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患者Karnofsky评分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间有统计学差异(χ2=9.855,P=0.003 );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χ2=6.009,P=0.023),两组间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加氟和亚叶酸钙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ECF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刘佳丽;许崇安;李琳;冯丹;邢丽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甲基乙二醛对卵巢癌HO8910细胞生长及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MGO)对卵巢癌HO8910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卵巢癌HO8910细胞,不同浓度的甲基乙二醛分别处理HO8910细胞不同时间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MGO对其生长和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分别以不同的MGO处理HO8910细胞24h,用Anexxin V/PI双染试剂盒染色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TT检测发现MGO可抑制细胞生长及增殖,在一定时间和浓度范围内,其抑制率具有浓度 依赖性(P<0.01)及时间依赖性(P<0.05);当处理时间大于24h时,其抑制率在浓度为1.5mmol/L时高,浓度超过1.5mmol/L后抑制率减弱;经MGO处理过的细胞在Hoechst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呈现典型的凋亡核固缩表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随浓度增高而升高(P<0.001).结论:甲基乙二醛可显著抑制HO891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该制剂可能成为卵巢癌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杨文霞;余进进;郁春晴;任峰;王永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周细胞的研究进展

    周细胞是一种多能细胞,可以向骨、软骨等组织分化;具有收缩能力,从而调节微环境的灌流量和通透性;还能和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参与血管形成和创伤愈合.周细胞的功能失调和许多微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的扩散相关.一直以来,对周细胞的存在以及功能有所忽略,近才对其有一定的认识.本文就周细胞的定位、结构、标记物、功能、相关的信号通路以及在肿瘤中所起的作用做一简单的介绍.

    作者:翟丽丽;杨迷玲;李争艳;刘杨;王正彩;韩伟;王立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是存在于肿瘤中的一小部分具有干细胞性质的细胞群,具有高度的致瘤性和耐药性.同正常干细胞一样,肿瘤干细胞具有无限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使肿瘤在体内不断扩大或形成新的肿瘤,导致肿瘤复发和转移.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和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指导肿瘤的临床治疗.

    作者:宋菁华;李斌;王克芳;王玫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原发性256例软组织肉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软组织肉瘤的诊断、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256例原发性软组织肉瘤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局部广泛切除及根治切除术,对侵犯骨组织的软组织肉瘤则按微波原位灭活保肢手术处理.切除肿瘤后,行血管修复重建、带血管蒂游离皮瓣转移、局部皮瓣转移、肌腱移位、肌皮瓣移位.结果:发病年龄为20-70岁,占62.11%(159/256),常见的病理类型为滑膜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占65.23%(167/256).Kaplan-Meier法计算5年生存率为63.28%.结论:诊断采用 CT、MRI 为主的影像学,治疗以手术为主,辅助放疗和化疗.

    作者:张明华;范清宇;马保安;周勇;井文森;龙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STAT3与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与转录调控因子3(STAT3)和存活素(Survivin)在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30例宫颈癌组织、1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C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TAT3和Survivin的表达,并应用自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 STAT3和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对含量(灰度).结果:STAT3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在CIN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0%,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有升高趋势.STAT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3%,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与CIN组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Survivin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在CIN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0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67%,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IN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 性(P<0.05).STAT3 和Survivin的平均灰度值均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STAT3及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亦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STAT3和Survivin与宫颈癌的恶性 程度、进展及转移有关,且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STAT3信号传导通路激活,细胞凋亡受抑制有关.

    作者:惠慧;谢薇;吴磊;高艳娥;金雯;薛琴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巴西蜂胶抗大鼠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巴西蜂胶对30Gy 高能X线上腹部照射后大鼠急性放射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生理盐水+假放疗组);B组(蜂胶+假放疗组);C组(蜂胶+放疗组);D组(生理盐水+放疗组).实验大鼠接受高能X线上腹部照射30Gy,并于照射后4天采血、处死,观察大鼠肝细胞凋亡情况、肝脏病理改变,检测血清ALT、AST水平变化,观察肝脏组织的SOD、GSH活性变化.结果:C组与D组比较,大鼠肝细胞凋亡指数、血清ALT、AST水平显著降低,病理损伤减轻,肝脏组织中SOD、GSH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巴西蜂胶可清除自由基,减少辐射所致肝细胞凋亡,进而对急性放射性肝损伤起一定的防护作用.

    作者:冯玮;楚建军;余磊;张福正;李莉华;王中焕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胃瘘3例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胃瘘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10年间3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胃瘘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施行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液引流通畅;抑酸;抗感染;保持胸腔引流通畅,行持续低负压吸引,胸腔灌洗;肠内外营养.结果:患者均瘘口愈合,可进普通饮食.结论:本组3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胸胃瘘发生的原因分别为闭合胃残端后未行浆肌层包埋,胃壁缝线过紧过密,局部胃组织缺血坏死穿孔以及颈部吻合致使胃张力过高所致,经保守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游永浩;刘荣婷;赵迪;齐同谦;李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恶性胸腹水中肿瘤细胞BRCA1和β-tubulin Ⅲ的表达与多西紫杉醇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目的:疗效相关分子生物标记的探索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的关键所在.由于肿瘤原发灶与转移灶肿瘤细胞在分子水平的显著差异及转移性恶性肿瘤的难治性,本研究旨在探索肿瘤特殊转移灶即恶性胸/腹水中肿瘤细胞的BRCA1和β- tubulin Ⅲ mRNA表达水平与多西紫杉醇(TXT)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地收集41例进展期肿瘤的恶性胸水/腹水,分离肿瘤细胞后ATP-TCA方法检测TXT敏感性;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的BRCA1和β- tubulin Ⅲ mRNA表达.结果: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P=0.008)和胃癌组(P=0.032)的恶性胸/腹腔积液中肿瘤细胞的BRCA1 mRNA表达与TXT体外药物敏感正相关.β- tubulin Ⅲ mRNA 表达仅在NSCLC患者的恶性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与TXT药物敏感负相关(P= 0.022).联合检测BRCA1和β- tubulin Ⅲ对于TXT药物敏感性的预测没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在NSCLC和/或胃癌患者的恶性胸/腹腔积液中,BRCA1和β- tubulin Ⅲ表达与TXT敏感性相关且前者可能比后者更有意义.对于伴有恶性积液的进展期NSCLC和/或胃癌患者,恶性积液有可能成为一合适的标本进行分子生物标记的检测.

    作者:王立峰;张微;钱晓萍;胡静;禹立霞;邹征云;胡文静;刘宝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CK19mRNA,MUC1mRNA,LUNX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非肿瘤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肿瘤特异性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CK19)、黏蛋白1(MUC1)和肺特异性蛋白X(LUMX) mRNA表达情况,探讨微转移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肺癌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15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CK19、MUC1和LUNX三项标志物.结果: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CK19 mRNA阳性率分别为36.7%和30%,其表达状况与患者的肿瘤病理类型、吸烟史无明显关系,而与肿瘤的病理分期关系密切;MUC1 mRNA 阳性率分别为6.7% 、6.7%,其表达与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患者的吸烟史均无显著关系,与骨髓及外周血中微转移的关系尚待确定;LUNX mRNA阳性率分别为16.7%和13.3%,可以作为指示NSCLC微转移的敏感特异的指标.结论:三种检测标志物中CK19 mRNA对微转移的诊断敏感性较高,但存在假阳性的可能;LUNX mRNA作为一个新的检测指标对微转移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但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MUC1 mRNA与骨髓及外周血中微转移的关系尚待确定.

    作者:李建英;刘安;鱼军;白洁;何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EGFR、Her-2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家族属于Ⅰ型跨膜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包括EGFR、Her-2、Her-3、Her-4四个成员,分别是原癌基因C-erbB-1-4的表达产物.该家族成员在人胃肠道肿瘤、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均有过度表达,而且与这些肿瘤的进展与预后密切相关[1].现就食管鳞癌组织EGFR、Her-2表达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坤;黄俊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