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勇;于东涛;支小卫;王海贤
目的:提高阴茎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水平,寻求鳞状细胞癌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2例病理活检证实阴茎鳞状细胞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除8例拒绝手术治疗外,其余54例均行手术治疗.45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9例行阴茎全切加会阴部尿道造口术治疗,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31例,腹股沟淋巴结病理阳性9例,总活检阳性率为29.0%,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5例行阴茎部分切除者3年内复发,再行阴茎全切除并尿道会阴部造口术及髂腹股沟淋巴清扫术.高分化鳞癌43例,中分化鳞癌7例,低分化鳞癌4例;9例术前淋巴结活检有癌转移,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均有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4例,淋巴结清扫发现转移2例.按照Jackson分期:Ⅰ期29例;Ⅱ期13例;Ⅲ期8例;Ⅴ期4例.本组62例患者中44例获定期随访2-7年,随访率70.9%.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75%.非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仅为50%.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阴茎鳞状细胞癌的有效方法,淋巴结清扫根据临床分级具体处理,手术联合术后化,放疗是否可减少复发及提高生存率,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宋彦;宋永胜;吴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食管鳞癌患者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化素蛋白片段19( CYFRA21-1)对放疗效果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或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测定80例食管鳞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SCC、VEGF、CYFRA21-1水平,并以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结果:食管鳞癌组血清SCC、VEGF、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食管鳞癌组血清SCC、VEGF、CYFRA21-1对放疗后有效者(CR+ PR)均明显低于放疗前(P<0.05).结论:血清SCC、VEGF、CYFRA21-1联合检测食管鳞癌放疗疗效和预后判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阳晨;高飞;周绍兵;叶宏勋;赵莺;尹小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S-1)联合腹腔内化疗治疗伴有恶性腹水的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3例晚期胃癌合并腹水患者,根据体表面积确定替吉奥初始剂量,体表面积<1.25m2,替吉奥40mg/次,2次/d;体表面积1.25-1.5m2,替吉奥50mg/次,2次/d;体表面积>1.5m2,替吉奥60mg/次,2次/d,早、晚饭后分别口服1次,连续服用14d,停药7d,21d为1周期.顺铂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腹腔内灌注,d1 90mg,d8 60mg,21d为1周期,2周期后行疗效评价.按照WHO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43例患者均可进行客观疗效及安全性评价,CR 3例,PR 18例,NC+ PD 22例,腹水有效控制率(CR+PR)为48.8% (21/43).临床受益反应为72.1% (31/43).不良反应主要是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Ⅲ-Ⅳ度的白细胞减少占14.0%(6/43).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DDP方案治疗胃癌合并腹水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毛丽伟;廖国清;王红梅;解国清;李仁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FBXO31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D1( CyclinD1)的表达和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BXO31和CyclinD1在48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48例食管癌组织中FBXO31和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2% (15/48)和70.8%( 34/48),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表达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62.5%和25.0%,P<0.05),FBX031和CyclinD1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瘤体大小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相关性;FBX031和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r=0.658,P<0.05).结论:FBX031在食管癌中表达降低,CyclinD1蛋白在食管癌中高表达,二者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在食管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郭家龙;张军;季艳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二、死亡率位居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因其深居盆腔,发现时约70%患者已达晚期,成为严重威胁妇科肿瘤患者生命的恶性疾病,五年生存率仅为20% - 30%,虽然在过去30年显著提高诊断和治疗手段,诊断为患有卵巢癌的妇女5年生存率仍低于50%[1],本文就对卵巢癌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璟;黄学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悬吊式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我院行悬吊式腹腔镜与气腹腹腔镜手术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悬吊式腹腔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及住院费用等方面明显优于气腹腹腔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悬吊式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妇科微创手术方法,拓宽妇科腹腔镜手术适应证,与气腹腹腔镜手术形成了优势互补,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卫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原发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是临床上相对少见的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约占整个尿路上皮肿瘤的5%[1],其中以移行细胞癌为常见,约占原发性输尿管癌的95%以上.由于输尿管尿路上皮肿瘤不易直接观察,不易进行局部治疗,发现时较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有更高的肿瘤分期[1-2],且输尿管肌层薄,而淋巴丰富,故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更早出现转移或更易穿透至输尿管周围,为常见的远处转移是肝脏、骨骼及肺[3],预后差,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原发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何露;邹练;张晓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Embelin对人类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株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NF-κB表达的影响,并探讨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检测MMP-9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及NF-κB的表达.结果:Embelin可以抑制NF-κB、MMP-9 mRNA及VEGF的表达,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Embelin可通过抑制NF-κB降低MMP-9 mRNA及VEGF表达,从而可能降低白血病细胞的侵袭性.
作者:胡荣;杨莹;李佳;苗苗;朱珂;张继红;廖爱军;杨威;刘卓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人类肿瘤生成过程主要表现为细胞生长的失调控,而Plk1是细胞周期进行有丝分裂、胞质分裂及DNA损伤反应的关键调节因子.通过对Plk1在中心体周期中作用的认识,推测在多种癌症中可检测到Plk1表达的失控,且与人类肿瘤生成有关.研究发现,Plk1在人类多种肿瘤中存在高表达,且其高表达与肿瘤患者的细胞增殖及预后相关.应用不同方法下调Plk1的表达水平在体外细胞培养及活体动物实验中均被证实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促进其凋亡的作用,但对正常细胞却无明显杀伤.因此,靶向作用于Plk1的治疗可能成为人类肿瘤治疗的新的很有潜力的方法.
作者:孙威;陈爱山;闫兆鹏;曹献馗;刘宝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索上调Mir-7的表达使肺腺癌A549细胞增强吉非替尼的敏感性及其机制.方法:用lipofectamine2000携带Mir-7对A549细胞进行瞬时转染.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组、吉非替尼组与联合组.MTT法测各组细胞增殖率变化,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性,Real time PCR检测E-Cadherin及N-Cadherin的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他们的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上调A549细胞中Mir-7的表达与吉非替尼共同作用较单独吉非替尼作用有更显著的抑制作用.用Mir-7转染后,肺腺癌A549细胞的侵袭力下降.转染与吉非替尼联合组E-Cadherin的信使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小大,但N-Cadherin表达下降.结论:上调Mir-7的表达可以增强肺腺癌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过量表达的Mir-7抑制了IGF-1R信号通路及肿瘤上皮细胞间质化.
作者:赵俊刚;鲁继斌;门万夫;张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的细胞毒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应用Iodogen方法将GMBP1与131I进行放射性标记,并检测其稳定性.应用MTT试验检测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ADR的细胞毒作用.流式细胞仪及Hoechst染色试剂盒检测131I-GMBP1诱导的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ADR的凋亡作用.结果:131I-GMBP1的放射性标记率为93%-98%,放射性比活度为906,5GBq/mmol.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ADR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能够显著抑制其增殖.在SGC7901/ADR与131I-GMBP1共孵育96h后,其IC50值为0.83μg/ml.SGC7901/ADR与不同浓度GMBP1、131I及131I-GMBP1共孵育60h后,131I-GMBP1处理过的SGC7901/ADR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呈药物浓度依赖性.131I-GMBP1高浓度时细胞凋亡率约34.1%.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的细胞毒及凋亡作用与131I-GMBP1的浓度及耐药细胞共孵育时间有关.结论: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具有很强的细胞毒及凋亡作用,可为进一步探讨131I-GMBP1单独或联合传统的抗肿瘤药物治疗胃癌多药耐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张静;梁树辉;康建琴;林涛;王飚落;丁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双周多西紫杉联合FOLFOX4方案和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3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7例,采用双周多西紫杉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多西紫杉50mg/m2,静脉滴注,d1;草酸铂85 mg/m2,静脉滴注2h,d1;亚叶酸钙200mg/m2,静脉滴注2h,d1、d2;氟尿嘧啶400mg/m2,静脉推注,dl、d2,氟尿嘧啶600mg/m2,持续静脉泵输注22h,d1、d2.每2周为1周期.B组26例,采用DCF方案化疗:多西紫杉75 mg/m2,静脉推注,d1;氟尿嘧啶750mg/m2,静脉滴注,d1-5;顺铂20mg/m2,静脉滴注,d1-3.每3周为1周期.对两组的近期疗效、疾病进展时间、总生存期、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和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5.6%( 15/27)和53.8%(14/26),无显著性差异(P=0.9005).A组和B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0月(1.9-12月)和5.1月(1-12月)(P=0.0414);中位生存时间10.5月(1-18月)和10.1月(1-17月)(P=0.7805).A组和B组的生活质量改善为74.1%( 20/27)和50.0% (13/26),无显著性差异(P =0.0707);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在Ⅳ度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以及恶心呕吐方面具有一定差异(P<0.05),腹泻、口腔炎、神经毒性、脱发、心脏毒性等指标无显西著性差异.结论:双周多紫杉联合FOLFOX4方案和DCF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较好,双周多西紫杉联合FOLFOx4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时间,在生活质量改善上似乎也有一定的优势.在重度白细胞减少以及相关的感染发生率上优于DCF方案.提示晚期胃癌患者对双周多西紫杉联合FOLFOX4方案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作者:王轶楠;刘卫东;马守东;岳海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降低K-Cl协同转运子1(KCC1)基因在肺腺癌A549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化疗药物顺铂(DDP)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KCC1特异性siRNA,转染A549细胞;RT-PCR检测RNA干扰后KCC1基因的表达改变;应用DDP处理后,MTT法测定细胞毒性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iRNA-KCC1能够抑制KCC1基因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而KCC1表达降低后,A549细胞的凋亡明显升高(P<0.05),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KCC1基因表达降低能够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A549细胞对化疗药物DDP的敏感性.
作者:徐然;赵俊刚;石文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59岁女性患者,因乏力纳差伴皮肤巩膜黄染1月余入院,初诊“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术前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和手术史.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入室后测BP 112/87mmHg( 1kpa=7.5mmHg),HR 76次/min,SpO2100%,常规吸氧去氮5min,建立静脉通道.患者右侧卧位,T9-10硬膜外穿刺,穿刺顺利,置入硬膜外导管3cm.给人试验量0.3%罗哌卡因3ml,5分钟后,患者无不适,继续给0.3%罗哌卡因5ml,5分钟后测平面T3- T12.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地佐辛10mg,咪达唑仑3mg,l min后静脉注射,异丙酚1.5mg/kg,阿曲库铵1mg/kg.术中维持:七氟醚2%持续吸入,顺苯璜酸阿曲库铵1 mg/kg/h,0.375%左布比卡因5ml/h.
作者:丛顾俊;康培培;曹汉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利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C-12)检测老年肺癌患者各项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并探讨C-12对老年肺癌患者是否发生转移的临床监测价值.方法:利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年龄50岁以上的正常对照组(n=31)、肺部良性疾病组(n=23)、肺癌未转移组(n=24)以及肺癌转移组(n=33)血清12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并计算阳性率.结果:肺癌未转移组血清CA19-9、CEA、CA.242、AFP、CA125和CA15-3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肺癌转移组血清CA19-9、NSE、CEA、CA242、Fe蛋白、β-HCG、AFP、CA125、HGH和CA15-3这10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肺癌转移组与肺癌未转移组相比,CA19-9、CEA、CA242、Fe蛋白、CA15-3这5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A19-9、CEA、CA242、Fe蛋白、CA15-3的水平可以作为老年肺癌患者发生转移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谢梅;李艳;陈高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调强放疗( intensity -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是近年来较为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之一,已越来越多的运用于临床.IMRT在肺部肿瘤运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也被证实[1],但由于肺部肿瘤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IMRT用于临床仍需慎重对待.现将我院1例肺癌术后IMRT发生致死性放射性肺炎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苏小岩;李晶晶;杨继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肾脏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肾原发性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伴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63岁男性,因间歇性血尿就诊.巨检:右肾中下部及肾盂处见一6cm×5cm×5cm肿块,切面灰白色,大部分实性质地中等、下极肾盂处部分呈乳头样质脆.镜检:实质性区域瘤细胞呈巢状、小梁状或条索状排列,片状坏死,瘤细胞Syn、ChgA和CD56均为阳性,Ki-67增殖指数达40%;乳头样结构处呈典型的尿路上皮乳头状癌图像.癌肿侵犯肾门脂肪组织伴肾门淋巴结转移.结论:肾原发性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罕见肿瘤,伴尿路上皮癌更罕见,具有高侵袭性,转归顶后差,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
作者:申丽;姚敏;刘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与多药耐药基因P-gp、GST-π、TopoⅡ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p53、P-gp、GST-π和TopoⅡ在3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及12例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53、P-gp、GST-π和TopoⅡ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及正常涎腺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p53、P-gp、GST-π和Topo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8% (20/34)、85.3%( 29/34)、88.2%(30/34)和17.6%(6/34).复发组涎腺腺样囊性癌p53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初发组(P<0.05).p53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并且与P-gp的阳性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1).GST-π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有关(P<0.05).结论:p53、P-gp、GST-π和TopoⅡ可能参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耐药过程.检测p53、P-gp、GST-π和TopoⅡ可为临床拟定化疗方案提供依据,也可作为判断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的参考.
作者:贺维;陈永吉;刘彩云;倪小兵;陈睿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乳腺癌发病进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PubMed、Springer期刊检索系统,以“乳腺癌、基质金属蛋白酶、细胞外基质、侵袭和转移”等为关键词,检索1997-2009年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100条.纳入标准:MMPs的分类,结构及一般特性;MMPs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MMPs在乳腺癌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符合分析的文献39篇.结果:在肿瘤发生的早期,MMPs通过促进血管生成、活化生长因子来促进肿瘤的发生进展,而在后期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来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MMPs因其作用的复杂性,目前研制的MMPs抑制剂均效果不佳.结论:MMPs及其抑制物在肿瘤发生发展各期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研究其各自的作用,开发特异性的抑制物将为乳腺癌临床治疗提供新方向.
作者:赵洁;郭宝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对肺癌细胞整合素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转染前后integrinβ1、integrinβ3基因的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integrinβ1、integrinβ3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转染后细胞株integrinβ1、integrinβ3 mRNA与蛋白表达下调.结论:nm23-H1基因对肺癌细胞株L9981 integrinβ1、integrinβ3 mRNA与蛋白表达具有负调控作用.
作者:郑海霞;陆红;申东兰;彭安;何艳玲;曹菊秀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