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mbelin对HL-60细胞MMP-9 mRNA、NF-κB及VEGF表达的影响

胡荣;杨莹;李佳;苗苗;朱珂;张继红;廖爱军;杨威;刘卓刚

关键词:Embelin, 白血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NF-κB
摘要:目的:研究Embelin对人类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株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NF-κB表达的影响,并探讨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检测MMP-9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及NF-κB的表达.结果:Embelin可以抑制NF-κB、MMP-9 mRNA及VEGF的表达,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Embelin可通过抑制NF-κB降低MMP-9 mRNA及VEGF表达,从而可能降低白血病细胞的侵袭性.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维泰醇和紫杉醇对U14细胞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比较维泰醇和紫杉醇对宫颈癌U14细胞抗肿瘤的作用,及维泰醇抗宫颈癌作用的特点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AO/EB染色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法等观察、比较维泰醇及紫杉醇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能力.结果:二者均能显著抑制U14细胞的增殖,维泰醇抑制U14细胞增殖的能力低于紫杉醇.维泰醇、紫杉醇对U14细胞48h的IC50值分别为7.02μmol·L-、0.71 μmol·L-1.7μmol·L-1的维泰醇与0.7μmol·L-1的紫杉醇诱导宫颈癌U14细胞凋亡的能力相当.二者下调宫颈癌U14细胞内Bcl-2表达的能力相当,但7μmol·L-1维泰醇下调Bax表达的能力稍弱于0.7μmol· L-1紫杉醇.结论:维泰醇及紫杉醇均可抑制宫颈癌U14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而维泰醇因其较低的细胞毒性及成本低廉有望成为新的抗肿瘤药物.

    作者:宿星;巩平;刘文;杨鑫磊;郑秋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胃癌转移致脑膜癌病1例并文献复习

    脑膜癌病( leptomeningeal carcinomatosis,LC)亦称癌性脑膜炎,是恶性肿瘤的一种少见而且严重的并发症,它是指来源于实体瘤或淋巴瘤、血液病的恶性细胞在脑膜的多病灶种植,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通常认为发病率低,但近年国外尸检发现19%合并神经系统症状的癌症患者存在脑膜受侵[1],临床医师有必要深入了解该病.我们报告1例胃癌转移致脑膜癌病并结合文献进行综述,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的方法,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樊英瑞;王继荣;王科明;李娟;陆彬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卵巢癌的治疗现状回顾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二、死亡率位居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因其深居盆腔,发现时约70%患者已达晚期,成为严重威胁妇科肿瘤患者生命的恶性疾病,五年生存率仅为20% - 30%,虽然在过去30年显著提高诊断和治疗手段,诊断为患有卵巢癌的妇女5年生存率仍低于50%[1],本文就对卵巢癌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璟;黄学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95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癌2种放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接受常规分割放疗(CF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9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毒副反应.结果:随访截至2008年12月,CFRT和3DCRT随访率分别为93.6%和97.9%,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3.5%和81.6%,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29.8%和50.2%,1年生存率分别为70.6%和87.1%,2年生存率分别为30.4%和51.5%.而治疗毒副反应相似.结论:食管癌3DCRT安全有效,无严重毒副反应,可以提高食管癌的疗效.

    作者:任群;余建和;吴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Embelin对HL-60细胞MMP-9 mRNA、NF-κB及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Embelin对人类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株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NF-κB表达的影响,并探讨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检测MMP-9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VEGF及NF-κB的表达.结果:Embelin可以抑制NF-κB、MMP-9 mRNA及VEGF的表达,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Embelin可通过抑制NF-κB降低MMP-9 mRNA及VEGF表达,从而可能降低白血病细胞的侵袭性.

    作者:胡荣;杨莹;李佳;苗苗;朱珂;张继红;廖爱军;杨威;刘卓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CD15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研究进展

    CD151是近些年来发现的一个新的促癌基因,属于跨膜四蛋白超家族成员,它是第一个在人类中被证实的促癌基因.跨膜四蛋白被认为具有一系列广泛的细胞功能,包括在细胞增殖、融合,肿瘤的生长、迁移中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CD151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王康磊;刘绪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晚期食管癌2种化疗方案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DF/TP方案化疗晚期食管癌疗效.方法:按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予DF(DDP 20mg/m2,d1-5;5-FU 0.5g/m2,d1-5)化疗,有效者(CR/PR)共3-4个周期,化疗2周期未达PR改用TP方案化疗2周期;B组予TP( TAX 175mg/m2,d1,DDP 30mg/m2,d1,2,3)方案化疗,有效者(CR/PR)共3-4个周期、化疗2周期未达PR改用其他治疗方案.结果:两组有效率相近(P>0.05),无显著差异;恶心、呕吐、胆红素、转氧酶毒性无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与血红蛋白毒性、脱发、神经毒性有显著差异(P<0.05);TP方案对DF方案化疗进展或无效者有效率21.05%;DF方案中位进展期3个月,TP方案中位进展期4个月.结论:TP方案二线使用更有优势.

    作者:陈卓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乳腺癌患者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同顾性分析84例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的营养状况,为乳腺癌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提供指导.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每疗程化疗前后的人体测量指标、生化指标、血液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前后及化疗前后患者TP、ALB、HB、TLC及BMI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化疗均会造成乳腺癌患者的营养状况下降,但不同治疗时期表现营养状况下降的指标各有侧重.

    作者:姚聪;张瑞娟;王静;刘梅;王力;贾小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肺癌胸骨旁淋巴转移的初步观察及意义

    原发性肺癌的病程进展迅速,预后较差,70%以上的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其中淋巴结转移是常见和主要的转移途径之一,也是影响肺癌分期和顶后的主要因素.目前,关于肺癌胸内淋巴转移研究较多[1],但有关胸骨旁淋巴转移的观察尚未见相关报道,本文总结15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以TNM分期中淋巴转移归类(N)为单因素对胸骨旁淋巴结转移的初步观察结果及意义进行报道.

    作者:常立功;赵志华;王永鸽;杨静;郑薇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的细胞毒和诱导凋亡作用

    目的:探讨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的细胞毒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应用Iodogen方法将GMBP1与131I进行放射性标记,并检测其稳定性.应用MTT试验检测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ADR的细胞毒作用.流式细胞仪及Hoechst染色试剂盒检测131I-GMBP1诱导的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ADR的凋亡作用.结果:131I-GMBP1的放射性标记率为93%-98%,放射性比活度为906,5GBq/mmol.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SGC7901/ADR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能够显著抑制其增殖.在SGC7901/ADR与131I-GMBP1共孵育96h后,其IC50值为0.83μg/ml.SGC7901/ADR与不同浓度GMBP1、131I及131I-GMBP1共孵育60h后,131I-GMBP1处理过的SGC7901/ADR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呈药物浓度依赖性.131I-GMBP1高浓度时细胞凋亡率约34.1%.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的细胞毒及凋亡作用与131I-GMBP1的浓度及耐药细胞共孵育时间有关.结论:131I-GMBP1对胃癌多药耐药细胞具有很强的细胞毒及凋亡作用,可为进一步探讨131I-GMBP1单独或联合传统的抗肿瘤药物治疗胃癌多药耐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张静;梁树辉;康建琴;林涛;王飚落;丁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淋巴瘤化疗导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1例分析

    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66岁,因发现颈部肿物1月于2010年5月3日人院.伴盗汗,无发热、消瘦.人院查体:KPS 80分,贫血外观,双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触及肿大,大约3.0cm×3.5cm,质硬,活动度差,无触痛.腹饱满,肝肋下未及,脾脏肋下10cm,无触痛.CT:双颈、锁骨上、腋窝、腹腔脾门区、腹股沟见多发肿大淋巴结,脾脏肿大,考虑恶性淋巴瘸;左颈淋巴结活检,病理“非霍奇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作者:甘立菁;许慎;王贻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PTEN和MMP-9在肾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多步骤、多阶段的复杂过程.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是目前发现的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可以多途径抑制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降解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重要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起促进作用.PTEN的失活以及与MMP-9的相互作用、共同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将在肾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治疗上产生重要作用.

    作者:陈汉民;邢金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siRNA沉默K-Cl协同转运子1基因的表达对肺腺癌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降低K-Cl协同转运子1(KCC1)基因在肺腺癌A549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化疗药物顺铂(DDP)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KCC1特异性siRNA,转染A549细胞;RT-PCR检测RNA干扰后KCC1基因的表达改变;应用DDP处理后,MTT法测定细胞毒性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iRNA-KCC1能够抑制KCC1基因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而KCC1表达降低后,A549细胞的凋亡明显升高(P<0.05),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KCC1基因表达降低能够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A549细胞对化疗药物DDP的敏感性.

    作者:徐然;赵俊刚;石文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VEGF-C与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关系研究进展

    淋巴管生成是实体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步骤,但与肿瘤血管生成相比,目前对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较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肿瘤的动物模型以及人类肿瘤组织和肿瘤周边组织中,均发现了新生淋巴管.目前研究已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肿瘤的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抗肿瘤淋巴转移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靶点,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

    作者:张善兰;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双周多西紫杉联合FOLFOX4方案和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双周多西紫杉联合FOLFOX4方案和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3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7例,采用双周多西紫杉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多西紫杉50mg/m2,静脉滴注,d1;草酸铂85 mg/m2,静脉滴注2h,d1;亚叶酸钙200mg/m2,静脉滴注2h,d1、d2;氟尿嘧啶400mg/m2,静脉推注,dl、d2,氟尿嘧啶600mg/m2,持续静脉泵输注22h,d1、d2.每2周为1周期.B组26例,采用DCF方案化疗:多西紫杉75 mg/m2,静脉推注,d1;氟尿嘧啶750mg/m2,静脉滴注,d1-5;顺铂20mg/m2,静脉滴注,d1-3.每3周为1周期.对两组的近期疗效、疾病进展时间、总生存期、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和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5.6%( 15/27)和53.8%(14/26),无显著性差异(P=0.9005).A组和B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0月(1.9-12月)和5.1月(1-12月)(P=0.0414);中位生存时间10.5月(1-18月)和10.1月(1-17月)(P=0.7805).A组和B组的生活质量改善为74.1%( 20/27)和50.0% (13/26),无显著性差异(P =0.0707);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在Ⅳ度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以及恶心呕吐方面具有一定差异(P<0.05),腹泻、口腔炎、神经毒性、脱发、心脏毒性等指标无显西著性差异.结论:双周多紫杉联合FOLFOX4方案和DCF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较好,双周多西紫杉联合FOLFOx4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时间,在生活质量改善上似乎也有一定的优势.在重度白细胞减少以及相关的感染发生率上优于DCF方案.提示晚期胃癌患者对双周多西紫杉联合FOLFOX4方案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作者:王轶楠;刘卫东;马守东;岳海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癌中上皮型钙黏蛋白转录异常机制的研究现状

    上皮型钙黏蛋白的转录异常是一多因素参与并与癌的进展密切相关的重要机制,深入探讨其中的分子和通路的相互调节及机制,对深入认识癌侵袭、进展的机制以及开展和优化临床靶向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国内外关于恶性上皮性肿瘤即癌中上皮型钙黏蛋白转录调节异常机制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作者:范垂锋;王恩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癌8号和16号染色体杂合子丢失的研究

    目的:分析人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染色体8和16部分染色体片段的杂合子丢失及与临床病理关系,初步筛选HCC相关的抑癌基因,为HCC的早期诊断、预后预警提供可能的新分子标记物.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法分析45例HCC组织标本中分别位于染色体8和16上的具有高度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丢失(LOH)状态.结果:发生LOH的总频率为68.89% (31/45),其中D16S511位点的LOH发生率高为53.33% (24/45),其次是D8S261( 39.02%,16/41)和D8S499(34.88%,15/43).结论:染色体16q23、8p22-21.3及8p12区域的LOH发生频率高,可能存在与HCC发生发展相关的新的抑癌基因,特定位点的遗传变异可能与HBV感染、临床病理恶性程度等预后因素相关.

    作者:周后龙;巩丽;张伟;杜云翔;张建宇;冯英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瘤患者采用动脉介入灌注5-氟尿嘧啶(5-FU)、多柔比星(ADM)、丝裂霉素(MMC)等化疗药物,并用医用明胶海绵栓塞病变供血动脉,观察临床疗效、生存时间及毒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达62.86%,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7.14%、51.43%、20.00%.主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等.结论: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治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有较好疗效,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邵志雄;易峰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左旋棉酚对裸鼠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左旋棉酚对裸鼠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裸鼠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将移植瘤裸鼠8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分别为10.0mg/kg、5.0mg/kg、2.5ng/kg左旋棉酚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分析与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同时检测肿瘤组织内PCNA、bcl-2、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结果:左旋棉酚可使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荷瘤裸鼠存活率提高,肿瘤体积缩小,肿瘤组织坏死明显,PCNA与bcl-2表达减少,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增加,但高剂量左旋棉酚对PC-3荷瘤裸鼠肝脏和肠道有一定毒性.结论:当治疗剂量大于5.0mg/kg时,左旋棉酚可通过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明显抑制裸鼠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作者:顾顺利;黄晓峰;穆士杰;胡兴斌;安群星;刘志新;张献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射波刀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及影响疗效的因素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科切除,放疗是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NSCLC患者的另一选择.射波刀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兼具放射外科和放射治疗两种功能.采用实时图像引导系统以及呼吸追踪系统,以其大剂量、高精度和周围受照射的正常组织或重要器官的范围小等优点,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方面取得了与手术相似的疗效.但是对于早期NSCLC,尽管射波刀实施了有效的生物剂量,实时靶区追踪,但局部失效仍会发生.本文就射波刀在早期NSCLC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

    作者:王振;朱锡旭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