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民;邢金春
目的:比较替莫唑胺(TMZ)与福莫司汀(Fotemustine)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生存期及不良反应.方法:56例首次术后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TMZ组和福莫司汀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放疗,2Gy/d,5d/w,共持续6-7w,射线总剂量60-66Gy.放疗结束后1周开始化疗.TMZ组在放疗期间每日口服替莫唑胺75mg/m2,放疗结束后4周,继续口服TMZ(150-200)mg/(m2·d),5d/w,每5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3天,28天为1个治疗周期,根据患者耐受情况给药4-6个周期.福莫司汀组给予100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续3周,停药5周,维持期治疗每3周静脉注射1次,共4-6次.结果:TMZ组近期疗效(CR+PR)明显优于福莫司汀组(78.6%vs 50%,P<0.05);TMZ组1、2、3年生存率分别是71.4% (20/28)、39.3%( 11/28)、28.6% (8/28),中位生存期22个月.Fotemusfine组1、2、3年生存率分别是57.1% (16/28)、32.1% (9/28)、17.9% (5/28),中位生存期12个月.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提高生存率的趋势.TMZ组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程度明显低于福莫司汀组(P<0.001),而急慢性脑损伤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MZ比福莫司汀可更明显地缩小肿瘤体积,提高近期疗效,有延长患者生存期的趋势,不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武新虎;朱锡旭;沈泽天;李兵;沈君姝;高淑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调强放疗( intensity -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是近年来较为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之一,已越来越多的运用于临床.IMRT在肺部肿瘤运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也被证实[1],但由于肺部肿瘤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IMRT用于临床仍需慎重对待.现将我院1例肺癌术后IMRT发生致死性放射性肺炎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苏小岩;李晶晶;杨继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枸橼酸他莫昔芬(Tamoxifen Citrate)对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0、1、5、10、12、14、15、16、18、20nmol/L)的枸橼酸他莫昔芬在不同的时间点(24、48、72h)对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分析不同浓度的枸橼酸他莫昔芬处理细胞24h和48h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枸橼酸他莫昔芬对SKOV-3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枸橼酸他莫昔芬能够诱导细胞凋亡,且凋亡率随着枸橼酸他莫昔芬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1).结论:枸橼酸他莫昔芬可显著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可能与其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何剑;王丹;何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增强型血流成像技术(e-flow)在显示卵巢肿瘤血流状态方面的效果以及对卵巢肿瘤良恶性诊断的价值.方法:临床拟诊卵巢肿瘤患者102例,行二维超声检查后,对于同一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彩色多普勒(CDFI)和e-floW成像的血流检查,以CDFI作为参照组,以e-flow作为研究组,分别显示 肿瘤周边及内部血管数量、分布、形态、走行等;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良、恶性卵巢肿瘤血流状态有 较明显差别,e-flow对于恶性卵巢肿瘤内部低速血流有较高的敏感性,显示效果较CDFI满意.结论:卵巢肿瘤的血流状态可为判断其性质提供有价值参考信息.e-flow对于恶性卵巢肿瘤血流状态显示可进一 步提供有价值信息.
作者:刘翔宇;王义成;温德惠;马姝颖;杨瑞敏;王欣业;李朝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主因“胸背部疼痛1月”入院.患者于人院前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胸背痛,呈持续性刺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可缓解,未向其他部位放射,伴头晕、全身乏力.查体:皮肤苍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肋骨、肩胛骨、四肢骨骼、骨盆、颅骨无压痛,胸椎下段棘突压痛明显,双下肢肌力、感觉、反射无异常.辅助检查:IgA 3.12g/L,IgG 20.2g/L,lgM1.56g/L;胸椎MRI示胸11椎体压缩性改变;骨盆CT示左髂骨翼骨质破坏;胸11椎体活检示浆细胞骨髓瘤.入院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入院后行VAD方案化疗.在化疗过程中患者诉左下胸壁疼痛剧烈,复查MRI显示胸11椎体压缩加重.遂决定手术治疗.
作者:董泽;叶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左旋棉酚对裸鼠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裸鼠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将移植瘤裸鼠8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分别为10.0mg/kg、5.0mg/kg、2.5ng/kg左旋棉酚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分析与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同时检测肿瘤组织内PCNA、bcl-2、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结果:左旋棉酚可使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荷瘤裸鼠存活率提高,肿瘤体积缩小,肿瘤组织坏死明显,PCNA与bcl-2表达减少,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增加,但高剂量左旋棉酚对PC-3荷瘤裸鼠肝脏和肠道有一定毒性.结论:当治疗剂量大于5.0mg/kg时,左旋棉酚可通过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明显抑制裸鼠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作者:顾顺利;黄晓峰;穆士杰;胡兴斌;安群星;刘志新;张献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脑膜癌病( leptomeningeal carcinomatosis,LC)亦称癌性脑膜炎,是恶性肿瘤的一种少见而且严重的并发症,它是指来源于实体瘤或淋巴瘤、血液病的恶性细胞在脑膜的多病灶种植,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通常认为发病率低,但近年国外尸检发现19%合并神经系统症状的癌症患者存在脑膜受侵[1],临床医师有必要深入了解该病.我们报告1例胃癌转移致脑膜癌病并结合文献进行综述,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的方法,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樊英瑞;王继荣;王科明;李娟;陆彬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FBXO31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D1( CyclinD1)的表达和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FBXO31和CyclinD1在48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48例食管癌组织中FBXO31和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2% (15/48)和70.8%( 34/48),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表达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62.5%和25.0%,P<0.05),FBX031和CyclinD1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瘤体大小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相关性;FBX031和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r=0.658,P<0.05).结论:FBX031在食管癌中表达降低,CyclinD1蛋白在食管癌中高表达,二者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在食管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郭家龙;张军;季艳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原发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是临床上相对少见的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约占整个尿路上皮肿瘤的5%[1],其中以移行细胞癌为常见,约占原发性输尿管癌的95%以上.由于输尿管尿路上皮肿瘤不易直接观察,不易进行局部治疗,发现时较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有更高的肿瘤分期[1-2],且输尿管肌层薄,而淋巴丰富,故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更早出现转移或更易穿透至输尿管周围,为常见的远处转移是肝脏、骨骼及肺[3],预后差,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原发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何露;邹练;张晓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DF/TP方案化疗晚期食管癌疗效.方法:按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予DF(DDP 20mg/m2,d1-5;5-FU 0.5g/m2,d1-5)化疗,有效者(CR/PR)共3-4个周期,化疗2周期未达PR改用TP方案化疗2周期;B组予TP( TAX 175mg/m2,d1,DDP 30mg/m2,d1,2,3)方案化疗,有效者(CR/PR)共3-4个周期、化疗2周期未达PR改用其他治疗方案.结果:两组有效率相近(P>0.05),无显著差异;恶心、呕吐、胆红素、转氧酶毒性无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与血红蛋白毒性、脱发、神经毒性有显著差异(P<0.05);TP方案对DF方案化疗进展或无效者有效率21.05%;DF方案中位进展期3个月,TP方案中位进展期4个月.结论:TP方案二线使用更有优势.
作者:陈卓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脊柱转移瘸(spinal metastases)是常见的脊柱肿瘤.检测技术的提高使转移瘤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明显上升,系统性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此外,新成像方式的发展和人使用,使临床医生更容易筛选和诊断脊柱转移瘤.选择适当的治疗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原发病灶组织学类型,全身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合并症,以前的治疗方式,患者年龄和身体状态,预期寿命等.本文综述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治疗方案,包括常规药物治疗,放疗,化疗,手术治疗和微创治疗(MIS).
作者:习勇;于东涛;支小卫;王海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与增强CT对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术中所见或临床综合及随访资料证实的胰腺癌病人18F-FDG PET/CT和增强CT影像资料,对比二者及二者联合对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价值.结果:74例病人中24例进行了手术,其中仅15例成功完整切除了肿瘤,另9例因术中发现不可切除因素而行姑息手术.余50例均经随访证实因多发转移而不可切除.以不可切除为阳性指标,18F-FDG PET/CT显像对不可切除评估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9.66%,86.67%和81.08%,增强CT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4.75%,93.33%和86.49%,二者差异无显著性.以其中一种方法阳性即认为不可切除,二者联合判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1.53%,86.67%和90.54%,显著优于单独PET/CT或增强CT.结论:18F-FDG PET/CT与增强CT均为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重要手段,二者价值相似,具有互补性,联合应用准确性更高.
作者:于树鹏;辛军;徐微娜;王晓明;杨之光;张新;张彩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提高阴茎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水平,寻求鳞状细胞癌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2例病理活检证实阴茎鳞状细胞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除8例拒绝手术治疗外,其余54例均行手术治疗.45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9例行阴茎全切加会阴部尿道造口术治疗,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31例,腹股沟淋巴结病理阳性9例,总活检阳性率为29.0%,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5例行阴茎部分切除者3年内复发,再行阴茎全切除并尿道会阴部造口术及髂腹股沟淋巴清扫术.高分化鳞癌43例,中分化鳞癌7例,低分化鳞癌4例;9例术前淋巴结活检有癌转移,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均有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4例,淋巴结清扫发现转移2例.按照Jackson分期:Ⅰ期29例;Ⅱ期13例;Ⅲ期8例;Ⅴ期4例.本组62例患者中44例获定期随访2-7年,随访率70.9%.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75%.非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仅为50%.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阴茎鳞状细胞癌的有效方法,淋巴结清扫根据临床分级具体处理,手术联合术后化,放疗是否可减少复发及提高生存率,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宋彦;宋永胜;吴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对老年人肺癌外科治疗进行分析,探讨外科治疗老年肺癌的特殊性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1974-2009年收治60-82岁肺癌患者517例的临床资料.本组肺切除498例,其中全肺切除61例、肺叶切除428例、局限性肺切除9例、探查19例.结合老年人肺癌的临床特点,重点就术式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结果:本组肺癌切除率为95.1%,手术死亡率1.2%.术后1年、3年、5年生存分别为398例、167例、108例,有18例患者已生存10年以上仍健在.单纯剖胸探查19例,1年生存5例,其余均于术后2年内死亡.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单纯年龄因素并非手术绝对禁忌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注重防治术后低氧血症等措施,是可以取得成功的,根治性肺叶切除术是高龄患者的首选方式.
作者:许广照;沈飚;王健;陈赛华;陈铃丽;李兴慧;施民新;程克忠;毛清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康莱特注射液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康莱特注射液治疗102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肿瘤疾病控制率、治疗进展时间、生活质量、中医临床症状及毒副反应.结果:疾病控制率为65.69%,治疗进展时间2.91±0.51个月,可改善中医临床症状(P<0.01),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康莱特注射液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宗艳;林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AR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测定及18F-FDG PET-CT显像等方式观察131碘-组胺-吲哚美辛(131I-His-IN)对小鼠荷Lewis肺癌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小鼠灌胃给予131I-His-IN后,于不同时间点测定肿瘤组织及其它非肿瘤器官放射性计数,制成ARG切片及HE病理切片.给予不同药物治疗前、后均行18F-FDG PET-CT显像,获半定量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抑瘤率.应用ELISA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标本VEGF含量.结果:ARG显示:131I-His-IN选择性浓聚于肿瘤组织,黑色银颗粒主要在肿瘤细胞浆及细胞核分布.给药后8h肿瘤组织与肝脏、肾脏、肌肉、血液的放射性摄取比差异显著(F=3.46,P<0.05),肿瘤组织放射性强度达到大值(52%).病理显示肿瘤坏死组织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多;18F-FDG PET-CT显像,治疗后的肿瘤组织SUVmax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54,P<0.05),抑瘤率以131I-His-IN降低为显著达54.8%;血清中VEGF含量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以131I-His-IN及His-IN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74,P<0.05).结论:放射自显影观察到131I-His-IN选择性浓聚于肿瘤组织上,作用靶点以胞核、胞浆为主,胞膜也有部分存在;随时间推移瘤组织坏死逐渐增加、抑瘤率升高、血清中VEGF水平逐渐下降,证明131I-His-IN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18F-FDGPET-CT显像通过SUVmax值动态变化,可用于监测抗肿瘤药物的疗效.
作者:陆国秀;张彩霞;辛军;刁尧;高继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利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C-12)检测老年肺癌患者各项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并探讨C-12对老年肺癌患者是否发生转移的临床监测价值.方法:利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年龄50岁以上的正常对照组(n=31)、肺部良性疾病组(n=23)、肺癌未转移组(n=24)以及肺癌转移组(n=33)血清12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并计算阳性率.结果:肺癌未转移组血清CA19-9、CEA、CA.242、AFP、CA125和CA15-3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肺癌转移组血清CA19-9、NSE、CEA、CA242、Fe蛋白、β-HCG、AFP、CA125、HGH和CA15-3这10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肺癌转移组与肺癌未转移组相比,CA19-9、CEA、CA242、Fe蛋白、CA15-3这5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A19-9、CEA、CA242、Fe蛋白、CA15-3的水平可以作为老年肺癌患者发生转移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谢梅;李艳;陈高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子标志物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发生长因子受体(C-erbB-2)、p53抑癌基因(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 Ki67)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8F-FDG摄取的影响.方法:37例病理证实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前18F-FDG PET/CT SUVmax与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灶直径≥2.5cm、肿瘤高分化(Ⅲ级)、淋巴结转移组平均SUVmax分别高于<2.5cm、低分化(Ⅰ-Ⅱ级)及淋巴结未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0.05).ER(-)组18F-FDG摄取程度高于ER(+)组(P<0.05),Ki67(+)组18F-FDG摄取程度高于Ki67(-)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R、C-erbB-2及p53对18F-FDG摄取影响不明显.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ER、Ki67的表达影响18F-FDG摄取,18F-FDG PET/CT鉴别诊断及初步分期时应引起重视.
作者:李红;王晓明;辛军;郭启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检测PDCD5蛋白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PDCD5蛋白对胃癌的作用.方法:培养胃癌细胞株SGC-7901.构建pEGFP-CI-PDCD5质粒并转染SGC-7901细胞,使其表达PDCD5蛋白.另外在SGC-7901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重组人PDCD5( rhPDCD5)蛋白直接作用.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周期蛋白的变化.结果:在以上两种作用方式下,SGC-7901的增殖均受到抑制,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0.01),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P<O.05).经过两种作用方式处理后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Cyclin E明显下降(P<0.01).结论:转染PDCD5质粒与rhPDCD5蛋白均能够起到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周期阻滞的作用.且两种方式作用的效果和机制无明显差异.可以为临床胃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王巍;张冰;王舰;赵成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Frat1与TCF4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95例原发性NSCLC患者手术标本中Fratl和TCF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NSCLC中Frat1表达与肺癌组织的低分化、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TCF4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Frat1的表达与TCF4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Frat1和TCF4在NSCLC中与肺癌的侵袭和转移等恶性表型有关,Frat1和TCF4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
作者:张勇;曹红一;王恩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