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EGFR、KRAS和MET基因状态比较

马洁韬;韩琤波;荆薇;赵健竹;周洋;黄乐天;李耀勇;白冬梅;邹华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KRAS, Met, 突变, 基因拷贝数
摘要:目的:比较配对的原发肺癌灶和转移淋巴结EGFR、KRAS和MET基因状态,探讨NSCLC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基因变化规律并指导临床实践.方法:22例手术切除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未经靶向和化学治疗,获取配对的原发灶和N2站转移淋巴结.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外显子19-21,KRAS密码子12和13突变,实时定量PCR检测MET基因拷贝数.结果:原发灶和N2转移淋巴结中EGFR基因突变率分别为7/22例(31.82%)和6/22例(27.27%),EGFR基因型一致率达95.45%.K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22例(9.09%)和1/22例(4.55%).转移淋巴结MET基因拷贝数(1.54±0.71)显著高于原发灶(1.19±0.41),P=0.038.EGFR 19和21基因突变与原发灶(P=0.24)、转移灶(P=0.97)的MET基因拷贝数以及原发灶和转移灶MET基因拷贝数变化(P=0.69)之间都无相关性,P>0.05.不同的EGFR基因状态和MET基因拷贝数其1年无病生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癌原发灶和相应转移淋巴结中EGFR基因突变较稳定;EGFR敏感基因突变与MET基因拷贝数可能无关;而未经EGFR-TKI治疗的肺癌患者其MET基因拷贝数在淋巴结转移时即已开始出现明显增高.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叶酸受体介导靶向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利用叶酸受体在肿瘤细胞(高表达)和正常细胞(低表达)上表达的差异性及叶酸受体与叶酸和叶酸类似物结合的高特异性、高亲和性,可望实现肿瘤的靶向性治疗.而叶酸修饰的药物载体不仅可实现难溶或不稳定药物的体内输送,减少体内酶对药物的降解,提高其生物利用率,同时还可有效地提高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叶酸化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旨在为肿瘤的靶向性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郭林峰;蒋宗林;李东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99mTc-HL91乏氧显像在肺部肿瘤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乏氧显像剂99mTc-HL91能选择性地浓集于肿瘤的乏氧组织或细胞中,通过核医学显像能直接提供肿瘤组织乏氧程度和分布,对肿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99mTc-HL91乏氧显像机制,阐述了其在肺部肿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显像方法进行评价.

    作者:谢靖红;金刚;刘玉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重组腺病毒鼠CD40L对小鼠淋巴瘤治疗和预防作用的体内研究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鼠CD40-ligand基因(Adv-mCD40L)对小鼠淋巴瘤的免疫治疗作用及免疫预防作用.方法:构建含有小鼠CD40L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小鼠B淋巴瘤细胞(A20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A20细胞转染前后表面CD80、CD86、CD40L(CD154)、CD40表达情况.在体内实验中,治疗组首先建立小鼠A20荷瘤模型,分别于肿瘤内多点注射Adv-mCD40L和Adv;预防组小鼠预先分别接种负载A20细胞抗原的Adv-mCD40L和Adv,免疫后再次接种具有活性的A20细胞,均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观察小鼠成瘤时间及肿瘤生长情况.结果:体外转染mCD40L基因24h内CD154和CD40表达水平改变,48h后A20表达CD80、CD86增强.经Adv-mCD40L免疫后的小鼠成瘤时间较其他组明显延迟.经mCD40L基因治疗的小鼠均可见瘤体生长速度明显受抑,肿瘤大小分别与经Adv及NS治疗的小鼠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转染mCD40L基因可以增强A20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增强A20细胞的免疫原性,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延缓成瘤时间,抑制肿瘤生长.

    作者:李红;赵丽娜;白力允;郭秀臣;刘爱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p38MAPK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 MAPK)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non-tumor adjacent tissues,NAT)中p38MAPK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 (p38)和磷酸化p38MAPK(P-p38)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38和P-p38在肺鳞癌组织中的定位.应用SPSS12.0软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肺鳞癌组织中p38MAP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癌旁正常肺组织中P-p38蛋白表达为(0.14±0.03),肺鳞癌组织中为(0.45±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p38蛋白表达与和肺鳞癌的组织分级程度呈正相关,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p38MAPK只有经过磷酸化活化后才发挥功能,即P-p38.P-p38可能在肺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抑制作用,可以作为肺鳞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参考指标.

    作者:常蕊静;李佩佩;梁丽峰;南岩东;金发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microRNA-25高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研究

    目的:研究microRNA-25(miR-25)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探针法,进行实时定量PCR(real-time RT-PCR)检测80例石蜡包埋的食管鳞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miR-25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生存曲线显示,miR-25相对高表达组生存时间较低表达组明显缩短(P =0.0061).结论:人食管鳞癌组织中,miR-25的过度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有关.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miR-25有可能作为判断食管鳞癌预后的一种新的指标应用于临床.

    作者:徐晓慧;刘京平;张琳;张翀;马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HER2、COX-2及GST-π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环氧合酶-2(COX-2)和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和12例正常胃组织中HER2、COX-2及GST-π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HER2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7.1%,在正常胃组织中无表达;COX-2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为67.1%,在正常胃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6.7%:GST-π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6%,在正常胃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5.0%,三种蛋白分别在胃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5);HER2、COX-2及GST-π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侵袭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无关(P>0.05).HER2、COX-2及GST-π三者之间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HER2、COX-2及GST-πT参与胃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患者靶向药物联合化疗药物的初筛及对胃癌患者的预后评价.

    作者:刘莉;姜勇;李丽;刘都礼;李饮;杨建南;陈志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鱼藤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鱼藤素是一种天然的鱼藤酮类化合物.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小,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在多种肿瘤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均证实具有较强的肿瘤化学预防、抗肿瘤及化疗增敏作用.研究鱼藤素抗肿瘤作用机制可为恶性肿瘤的诊治提供新策略.

    作者:袁金金;李争光;吴昌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西医抗血管生成治疗大肠癌研究进展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近年来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成为当前治疗大肠癌的研究热点,中医药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亦受到广泛的关注.中西医抗肿瘤血管生成已被证实对大肠癌具有可靠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倩;许尤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抗氧化反应元件调控的EGFP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采用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作为报告基因,用HepG2细胞构建可敏感、快速、方便地筛选出Ⅱ相酶诱导剂的评价体系.方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将TK启动子克隆到pEGFP-N1上,再将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反应元件(ARE)序列插入TK启动子上游,并转染入HepG2细胞株,经G418筛选,挑取单克隆扩大培养.结果:重组载体经酶切和PCR鉴定,发现有TK和ARE-TK基因特异条带.DNA测序发现ARE-TK-EGFP框架正确.转染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的绿色荧光颗粒,该细胞经不同浓度已知Ⅱ相酶诱导剂tBHQ作用后,与EGFP表达量有剂量效应关系.结论:ARE调控的EGFP在HepG2细胞中成功表达.为进一步高通量筛选Ⅱ相酶诱导剂奠定了基础.

    作者:徐海荣;汪步海;武文娟;戴尔峋;刘丽琴;焦寒凝;张西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标准的研究进展

    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率高.转移淋巴结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参照头颈鳞癌的标准并在其基础上做了相应的补充.目前国内外关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研究均较缺乏病理数据.本文就鼻咽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标准及各影像学技术的优势等方面做一综述,并指出临床上对鼻咽癌短径过小淋巴结的检出存在不足.

    作者:项红霞;黎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双表达人Arid5a及报告基因eGF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双表达人Arid5a(hArid5a)及报告基因eGF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研究Arid5a的生物功能打基础.方法:通过常规分子克隆方法及基因重组技术获得双表达hArid5a及eGFP的腺病毒载体.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来确定病毒包装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rid5a蛋白表达.结果:将hArid5a克隆到腺病毒穿梭载体中,获得pAd5-CMV-hArid5a载体,然后将Pac Ⅰ线性化的pAd5-CMV-hArid5a与Pac Ⅰ线性化的携带报告基因eGFP的病毒骨架通过基因重组,终获得携带有报告基因eGFP及人Arid5a的腺病毒载体Ad5 CMV-hArid5a/eGFP.将纯化获得的腺病毒载体Ad5 CMV-hArid5a/eGFP感染U87细胞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到感染细胞中hArid5a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报告基因eGFP的hArid5a的腺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hArid5a的生物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顺娟;夏海滨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女性散发性基底细胞型与非基底细胞乳腺癌ERα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

    目的: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研究比较女性散发性基底细胞型乳腺癌和非基底细胞型乳腺癌中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方法:筛选基底细胞型乳腺癌,用甲基化特异性PCR研究60例散发性基底细胞型乳腺癌及108例非基底细胞型乳腺癌的ERα启动子甲基化情况,比较二者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女性散发性基底细胞型乳腺癌组织中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为80.0% (48/60),高于其在女性散发性非基底细胞型乳腺癌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43.5% (47/108) (x2 =20.89,P<0.01),二者在ER1与ER5区域的甲基化无统计学差异,但在ER3与ER4区域的甲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散发性基底细胞型乳腺癌组织中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基底细胞型女性乳腺癌,且基底细胞型乳腺癌ER3与ER4区域的甲基化高于非基底细胞型乳腺癌,其可能与基底细胞型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姚凡;郭扬;房月;毛晓韵;郭阿垚;刘崇;金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妊娠期恶性肿瘤58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妊娠期恶性肿瘤病例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及治疗的58例妊娠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10余年共收治妊娠期恶性肿瘤患者58例,院内检出率为0.95/1000次分娩.其中宫颈癌24例,血液恶性肿瘤11例,卵巢癌8例,乳腺癌5例,消化道恶性肿瘤5例,神经系统肿瘤2例,肝癌、侵袭性纤维肿瘤及滑膜肉瘤各1例.所有病例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妊娠期治疗5例,终止妊娠时联合根治术14例,终止妊娠后治疗32例,终止妊娠后放弃治疗4例,3例仅终止妊娠后失访.随访5天-100个月,死亡16例,失访8例.新生儿出生23例(剖宫产21例,阴式分娩2例),随访至今死亡2例,失访4例,余17例新生儿存活至今(5个月-7岁),无畸形,无发育不良及罹患恶性肿瘤.结论:妊娠期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现时期别较早,系统治疗后母儿预后均较好;妊娠期非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现时期别偏晚,预后差,早期发现是关键.

    作者:张丹晔;王慧敏;谭明子;李潇;高一平;郭瑞江;林蓓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肝癌患者血清p16、Runx3基因甲基化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清p16和Runx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异常甲基化与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对56例HCC患者、40名健康体检者、40例乙肝患者和4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p16和Runx3基因甲基化状况进行检测.结果:HCC患者血清p16和Runx3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69.6%(39/56)和66.1%(37/56),而肝硬化患者、乙肝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均未检出基因甲基化,与HC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未发现以α=0.05为显著性水准进入回归模型的变量.结论:HCC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p16和Runx3基因的甲基化,有助于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作者:杨建军;党冬梅;王明全;任常军;惠起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miR-125a-3p下调胃癌细胞NRG1表达并抑制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microRNA-125a-3p(miR-125a-3p)在胃癌细胞恶性增殖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qRT-PCR法检测各肿瘤细胞系及正常对照细胞系中miR-125a-3p的表达,应用microRNA类似物(Mimic及Inhibitor)转染技术改变细胞内miR-125a-3p表达.Western-blot检测NRG1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XTT、平板克隆及裸鼠成瘤试验检测处理后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miR-125a-3p在多个胃癌细胞系中表达均低于永生化胃黏膜上皮细胞系(P<0.01).利用类似物转染可以有效改变肿瘤细胞miR-125a-3p的表达(P<0.01).miR-125a-3p过表达可以降低NRG1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周期进展,并降低胃癌细胞系的体外和在体增殖能力,抑制miR-125a-3p表达可以见到相反结果.结论:miR-125a-3p可通过调控NRG1表达在胃癌中起到抑癌作用.miR-125a-3p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因此具有成为胃癌治疗新策略候选靶点的可能.

    作者:刘常浩;李铤;韩亚楠;吴开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IER3在耐阿霉素的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构建骨肉瘤的耐药细胞模型,探讨IER3基因在骨肉瘤耐药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递增药物浓度冲击诱导法构建耐阿霉素入骨肉瘤细胞模型(MG-63/ADM),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IER3在敏感细胞和耐药细胞中的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经过6个月的诱导,建立了对于不同阿霉素浓度耐药的细胞模型分别标记为MG-63/ADM0.1、MG-63/ADM0.4、MG-63/ADM1.0、MG-63/ADM4.0,细胞形态在光镜下明显改变,MG-63/ADM细胞中IER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G-63.结论:药物冲击诱导可以使骨肉瘤细胞产生对于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为研究骨肉瘤耐药性及其逆转提供实验基础,IER3可能参与了骨肉瘤对于阿霉素的耐药机制.

    作者:邹华强;王玉学;周宏明;李凯;付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岩藻糖基化抗原对卵巢癌细胞增殖信号通路PI3K/Akt的影响

    目的:探讨岩藻糖基化抗原对人卵巢癌细胞系RMG-Ⅰ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与增殖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关系.方法:观察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岩藻糖基化抗原致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岩藻糖基化抗原对细胞增殖的增强情况;Western blot观察RMG-Ⅰ的Akt磷酸化蛋白表达.结果:α1,2-FT基因转染后细胞中Lewis(y)抗原含量明显增高.随着Lewis (y)含量的增加,RMG-Ⅰ细胞增殖明显加快.Lewis(y)高表达卵巢癌细胞中磷酸化Akt 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I3K抑制剂LY294002显著抑制Lewis(y)高表达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抗Lewis (y)抗体和LY294002不仅降低了转染前后细胞中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还消除了存在于细胞间的高低差别.结论:过表达的Lewis(y)抗原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促进卵巢癌RMG-Ⅰ细胞的增殖.抑制Lewis (y)抗原表达可能是一种治疗Lewis(y)高表达肿瘤的新方法.

    作者:穆庆;刘娟娟;郝莹莹;林蓓;张淑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行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全部完成了计划剂量的治疗,诱导化疗结束后鼻咽部客观缓解率为77.4%,颈部淋巴结客观缓解率为92.8%,治疗结束后3个月鼻咽部客观缓解率为100%,颈部淋巴结客观缓解率为100%,同步放化疗治疗期间,37.1%患者发生了Ⅲ度黏膜炎.1年总生存率(OS) 90.3%.结论: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明显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治疗期间急性毒副反应明显加重,大多数患者能完成全部治疗.

    作者:范明明;陈光伟;孙正良;苏加利;孙建国;李学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miR-21在外阴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21)在外阴鳞癌(vulvar squamous cell carcinoma,V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茎环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25例外阴鳞癌组织、30例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组织(外阴增生性营养不良15例、外阴萎缩性营养不良15例)及10例正常外阴组织标本中miR-21的表达.结果:miR-21在外阴鳞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5.505±2.163),明显高于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组织(2.520±1.260)及正常外阴皮肤组织(1.478±0.601)(P<0.05),而miR-21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组织及正常外阴组织间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在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外阴鳞癌组织中miR-21表达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阴鳞癌组织中miR-21的表达升高,提示miR-21可能在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致癌基因的作用.

    作者:闫莉丽;朱楠;欧阳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Notch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Notch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研究Notch1在前列腺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与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Notch1表达与肿瘤Gleason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Notch1在前列腺癌细胞高表达,其表达趋势与前列腺癌的G1eason评分水平呈正相关.结论:Notch1蛋白异常表达可能在前列腺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可能成为一种反映前列腺癌生物侵袭性的标志物.

    作者:陆向东;苏燕胜;姚念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