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观察

范明明;陈光伟;孙正良;苏加利;孙建国;李学文

关键词:局部晚期鼻咽癌, 诱导化疗, 同步放化疗
摘要:目的:观察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行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全部完成了计划剂量的治疗,诱导化疗结束后鼻咽部客观缓解率为77.4%,颈部淋巴结客观缓解率为92.8%,治疗结束后3个月鼻咽部客观缓解率为100%,颈部淋巴结客观缓解率为100%,同步放化疗治疗期间,37.1%患者发生了Ⅲ度黏膜炎.1年总生存率(OS) 90.3%.结论: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明显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治疗期间急性毒副反应明显加重,大多数患者能完成全部治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RNF8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

    目的:构建Flag-RNF8真核表达质粒,证实融合蛋白在前列腺癌细胞内的表达与定位.方法:提取人前列腺癌细胞CWR22RV1总RNA,反转录为cDNA.PCR扩增RNF8全长编码区cDNA序列,亚克隆至含有Flag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中.将构建的重组质粒测序并转染到前列腺癌细胞CWR22RV1中,提取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同时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Flag-RNF8在CWR22RV1细胞内定位.使用免疫沉淀的方法纯化RNF8蛋白.结果:RNF8蛋白全长编码区cDNA克隆到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Flag中,酶切鉴定片段约为1500bp.Western blot检测到了融合蛋白Flag-RNF8的表达,分子量约为57kDa.Flag-RNF8在CWR22RV1细胞中表达并定位在细胞核中.成功纯化RNF8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FlagRNF8全长编码区cDNA的真核表达质粒;鉴定了Flag-RNF8融合蛋白的表达并纯化RNF8蛋白;在CWR22RV1细胞中,Flag-RNF8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为进一步研究RNF8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尹中波;霍云龙;周婷婷;王春玉;赵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Tf-PEG脂质体-rAdp53复合物、rAdp53腹腔内灌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Tf-PEG脂质体-rAdp53复合物、rAdp53腹腔内灌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f-PEG脂质体-rAdp53复合物、rAdp53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2例.观察组:制备Tf-PEG脂质体-rAdp53复合物,溶于20ml生理盐水后注入腹腔,再缓慢灌入40℃的灭菌用水1000ml+地塞米松10mg.对照组:将1支rAdp53(1×1012VP)+灭菌用水1000ml+地塞米松10mg混合后腹腔灌注.空白组:灭菌用水l000ml+地塞米松10mg腹腔灌注.4周后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90% (20/22);对照组总有效率72.73%(16/22);空白组总有效率22.72% (5/22).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显著高于空白组,且观察组有效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获RR患者Karnofsky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腹围减小.结论:Tf-PEG脂质体-rAdp53复合物较rAdp53在腹腔灌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更明显,不良反应较小.

    作者:都庆国;张涛;王建华;武敏;杜善平;刘鹏;慕生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酪氨酸激酶基因多态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对酪氨酸激酶基因(tyrosine kinase,TEK)的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进行检测,研究TEK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TEK基因外显子区域,使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DNA测序方法,分别对96例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96例正常人的外周血进行测序,比较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确定该基因是否与乳腺癌相关.结果:TEK基因有18个SNP,高频、低频分别是14个、4个.TEK基因第18外显子的一个SNP即2976C> T(Y992Y)的多态在乳腺癌人群和正常对照组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EK基因的单核苷多态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相关.

    作者:李梅;王峰;高丽花;盖领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双分子荧光互补载体pBiFC-VN173-p12和pBiFC-VC173-Nbp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应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构建和鉴定真核表达载体pBiFC-VN173-p12,pBiFC-VC173-Nbp,为进一步研究p12 CDK2-AP1蛋白和Nbp蛋白在活细胞内的相互作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原核载体pGEX-4T-1-p12,pGEX-4T-1-Nbp为模板扩增出p12CDK2-AP1蛋白和Nbp蛋白的目的基因序列,分别定向克隆到Venus双分子荧光互补载体pBiFC-VN173和pBiFC-VC173上,重新构建成真核表达载体pBiFC-VN173-p12和pBiFC-VC173-Nbp,双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重新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BiFC-VN173-p12和pBiFC-VC173-Nbp经双酶切及测序结果均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BiFC-VN173-p12和pBiFC-VC173-Nbp,为进一步观察p12CDK2-AP1蛋白和Nbp蛋白在活细胞内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张静;孙沫逸;申志远;戴建武;丁文勇;孙杰;刘利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99mTc-HL91乏氧显像在肺部肿瘤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乏氧显像剂99mTc-HL91能选择性地浓集于肿瘤的乏氧组织或细胞中,通过核医学显像能直接提供肿瘤组织乏氧程度和分布,对肿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99mTc-HL91乏氧显像机制,阐述了其在肺部肿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显像方法进行评价.

    作者:谢靖红;金刚;刘玉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Shugoshin1在非小细胞肺癌多西紫杉醇耐药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Shugoshin1在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对多西紫杉醇耐药中的作用.方法:用Western-blot及RT-PCR检测Sgo1在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耐药细胞株A549/Taxotere及亲本A549中的表达差异.通过构建Sgo1的si-RNA质粒和过表达质粒经慢病毒包装分别转染A549/Taxotere及亲本A549细胞,利用Westem-blot及RT-qPCR鉴定其干预效果.MTT比色法比较下调及上调Sgo1的表达后细胞对化疗药物多西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在非小细胞肺癌多西紫杉醇耐药细胞株中,Sgo1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亲本细胞株A549.通过外源性筛选和鉴定,经慢病毒包装载体,成功构建了Sgo1表达上调和下调的细胞株;MTT试验发现:抑制Sgo1的表达能显著增加A549/Taxotere对多西紫杉醇的敏感性,而外源性上调Sgo1的表达能明显降低A549对多西紫杉醇的敏感性.结论:Sgo1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紫杉醇耐药性密切相关.

    作者:刘佳钰;周菁;庞海林;裴艳蕾;张宁;张峰;刘理礼;张贺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儿童骶尾部畸胎瘤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49例骶尾部畸胎瘤患儿,男性12例,女性37例.按Altman分类法,Ⅰ型19(38.78%)例,Ⅱ型14(28.57%)例,Ⅲ型11 (22.45%)例,Ⅳ型5(10.20%)例.临床表现主要为骶尾部包块、排便困难等.所有病例均手术切除肿瘤及尾骨,48例经骶尾部手术,l例经腹和骶尾部联合手术,2例病理恶性者术后行BEP方案辅助化疗.结果:43例患儿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3-106个月),41例随访的良性畸胎瘤患儿均未出现复发.1例成熟畸胎瘤合并卵黄囊瘤患儿术后化疗6疗程,未复发.1例卵黄囊瘤患儿术后化疗6疗程后复发行二次手术,术后4年死于肝脏及盆腔转移.结论:儿童骶尾部畸胎瘤以良性居多.早期诊断、早期手术预后好,术中完整切除尾骨及避免肿瘤破溃是预防复发及恶变的关键,对于恶性畸胎瘤彻底手术切除辅助术后化疗也可达到较高生存率.

    作者:陈子民;卢可士;叶明;王斌;冯奇;叶晓烁;吴宙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中伴随caspase依赖的BAG3剪切

    目的:探讨Bcl-2相关抗凋亡基因3(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 2,BAG3)在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分别设培养液处理空白对照组、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组和MG132+Z-VAD联合处理组,按不同时段处理细胞.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BAG3 mRNA表达及MG132诱导其表达时效性,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BAG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MG132诱导作用下,SKOV3细胞中BAG3mRNA表达增加(P<0.01),并随作用时间呈现时效性.发现40kDa BAG3分裂产物,其细胞凋亡率亦随之增加.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可诱导上调卵巢癌细胞中BAG3基因表达,BAG3蛋白裂解导致细胞凋亡增加,这一效应可能依赖caspase介导完成.

    作者:穆庆;李百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西医抗血管生成治疗大肠癌研究进展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近年来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成为当前治疗大肠癌的研究热点,中医药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亦受到广泛的关注.中西医抗肿瘤血管生成已被证实对大肠癌具有可靠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倩;许尤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IER3在耐阿霉素的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构建骨肉瘤的耐药细胞模型,探讨IER3基因在骨肉瘤耐药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递增药物浓度冲击诱导法构建耐阿霉素入骨肉瘤细胞模型(MG-63/ADM),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 检测IER3在敏感细胞和耐药细胞中的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经过6个月的诱导,建立了对于不同阿霉素浓度耐药的细胞模型分别标记为MG-63/ADM0.1、MG-63/ADM0.4、MG-63/ADM1.0、MG-63/ADM4.0,细胞形态在光镜下明显改变,MG-63/ADM细胞中IER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MG-63.结论:药物冲击诱导可以使骨肉瘤细胞产生对于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为研究骨肉瘤耐药性及其逆转提供实验基础,IER3可能参与了骨肉瘤对于阿霉素的耐药机制.

    作者:邹华强;王玉学;周宏明;李凯;付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胰腺癌3DCRT联合化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联合化疗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60例胰腺癌患者.治疗组28例,于化疗第1天行3DCRT,每周期第1、8、21、29天静滴吉西他滨(GEM) 1000mg/m2,草酸铂130mg/m2,静脉滴注.对照组32例,给予每周期第1、8、21、29天静滴GEM 1 000mg/m2,草酸铂130mg/m2,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治疗完成情况、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完成率89.29%,对照组治疗完成率93.75%,两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25.0%与3.1%(P<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血小板减少(28.6%,21.9%),白细胞下降(39.3%,31.3%),胃肠道反应(82.1%,75.0%)以及肝功能变化(10.7%,9.4%),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6个月生存率(82.1%,53.1%)、12个月生存率(46.4%,21.9%)及中位生存期(11.2个月,7.6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3DCRT+吉西他宾+草酸铂治疗胰腺癌疗效确切,可减轻临床症状.

    作者:胡建新;古伟光;贺志仁;罗海涛;徐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血管生成因子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复发转移离不开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生成受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共同调节.通过减少刺激因子生成或增强抑制因子的作用均可抑制血管生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因此,血管生成因子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靶点,是当前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的基础.

    作者:李亭葶;李晖;付凤莲;王熙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VEGFR-2、MVD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及微血管密度(MV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4例大肠癌组织、1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VEGFR-2的表达,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结果:VEGFR-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26%,在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2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VEGFR-2阴性表达者5年总生存期明显高于VEGFR-2阳性表达组(分别为48.97%及20.64%,P<0.05).大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MVD分别为(28.57±9.41个/HP、10.53-±3.94个/HP),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VD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MVD≤28个/HP的胃癌患者总生存期较MVD> 28个/HP患者明显延长(分别为63.63%及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相关分析,VEGFR-2阳性表达率与MVD呈正相关(r=0.463,P<0.01).结论:VEGFR-2、MVD可作为大肠癌发生侵袭转移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刘新兰;段瑜;魏建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及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应用紫杉醇120mg/m2,d1、顺铂25mg/m2,d1-3,分别于放疗第1天、第28天给药.放疗结束后第4、7周继续给予紫杉醇135mg/m2,d1、顺铂25mg/m2,d1-3方案辅助化疗.放疗采用Varian直线加速器6MV X射线照射鼻咽及颈部,鼻咽剂量DT 70-76Gy,2Gy/次,共35-38次,颈部剂量DT 60-70Gy,2Gy/次,共30-35次.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放疗,其中22例患者放疗后完成2次化疗,10例患者放疗后完成1次化疗.近期疗效(治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有效率78.1%,其中CR 2例,PR 23例.远期疗效:3年总生存率为84.4%,鼻咽及颈部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3.8%和96.9%,远处转移率为21.9%.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有助于提高生存率,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

    作者:吴丽娜;张振勇;吴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人SFRP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基本特性及抗原表位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人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基因编码蛋白的主要特性与抗原表位,筛选该蛋白的T/B细胞联合表位.方法:利用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提供的ProtParam、SignalP、SOSUI、Motif Scan、NCBI上的ORF finder、SYFPEITHI、NetCTL等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程序,结合Gene Runner、DNAMAN、DNASta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预测SFRP1蛋白的理化性质、信号肽、可溶性、表面可及性、可塑性、跨膜区、翻译后修饰位点、亲(疏)水性、二级结构、T/B细胞抗原表位等.结果:该蛋白由314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为C 1588 H2516 N426 O436 S26,分子质量单位为35.3856kD,等电点理论值为9.10,波长280nm时的吸光度(A)值为1.029,半衰期为30h,有16个潜在B细胞表位、2个CTL表位和辅助性T细胞联合表位、3个T/B细胞联合表位,为可溶性表达蛋白.结论:SFRP1基因编码的SFRP1为可溶性表达蛋白,有3个T/B细胞联合表位,可作为人类多种肿瘤免疫学治疗的重要靶点.

    作者:李淑芳;王芬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EGFR、KRAS和MET基因状态比较

    目的:比较配对的原发肺癌灶和转移淋巴结EGFR、KRAS和MET基因状态,探讨NSCLC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基因变化规律并指导临床实践.方法:22例手术切除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未经靶向和化学治疗,获取配对的原发灶和N2站转移淋巴结.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外显子19-21,KRAS密码子12和13突变,实时定量PCR检测MET基因拷贝数.结果:原发灶和N2转移淋巴结中EGFR基因突变率分别为7/22例(31.82%)和6/22例(27.27%),EGFR基因型一致率达95.45%.K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22例(9.09%)和1/22例(4.55%).转移淋巴结MET基因拷贝数(1.54±0.71)显著高于原发灶(1.19±0.41),P=0.038.EGFR 19和21基因突变与原发灶(P=0.24)、转移灶(P=0.97)的MET基因拷贝数以及原发灶和转移灶MET基因拷贝数变化(P=0.69)之间都无相关性,P>0.05.不同的EGFR基因状态和MET基因拷贝数其1年无病生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癌原发灶和相应转移淋巴结中EGFR基因突变较稳定;EGFR敏感基因突变与MET基因拷贝数可能无关;而未经EGFR-TKI治疗的肺癌患者其MET基因拷贝数在淋巴结转移时即已开始出现明显增高.

    作者:马洁韬;韩琤波;荆薇;赵健竹;周洋;黄乐天;李耀勇;白冬梅;邹华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IA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0例AML患者,年龄10-61岁(中位年龄38岁),男27例,女23例.诱导化疗方案为IDA 10mg·m-2·d-1,d1-3;Ara-C 100mg·m-2·d-1,d1-7.结果:完全缓解率达86%,诱导化疗期间未发生早期死亡.不良反应主要为粒细胞缺乏所致的感染及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结论:IDA-A方案作为AML的诱导缓解化疗,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CR率.

    作者:杨莉洁;刘波;董红娟;王健红;白庆咸;陈协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对放射性脑坏死与脑肿瘤复发的鉴别作用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对放射性脑坏死和脑肿瘤复发的鉴别作用.方法:选择35例经放射治疗后,在常规MRI图像上发现原肿瘤部位或周边有新的异常强化灶的脑恶性胶质瘤、脑转移瘤患者,其中3-4级胶质瘤18例,脑转移瘤17例.多体素1H-MRS采用PRESS序列.研究指标包括N-乙酰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及肌酐(Cr).结果:NAA、Cho及Cr下降或消失,NAA/Cr比值与Cho/Cr比值均下降;脑肿瘤复发Cho上升,NAA明显下降.脑肿瘤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之间,Cho/Cr、Cho/NAA有统计学差异(P<0.05),NAA/Cr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H-MRS对脑肿瘤放射治疗后的脑坏死及脑肿瘤复发的评估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刁焕荣;孙成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miR-125a-3p下调胃癌细胞NRG1表达并抑制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microRNA-125a-3p(miR-125a-3p)在胃癌细胞恶性增殖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qRT-PCR法检测各肿瘤细胞系及正常对照细胞系中miR-125a-3p的表达,应用microRNA类似物(Mimic及Inhibitor)转染技术改变细胞内miR-125a-3p表达.Western-blot检测NRG1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XTT、平板克隆及裸鼠成瘤试验检测处理后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情况.结果:miR-125a-3p在多个胃癌细胞系中表达均低于永生化胃黏膜上皮细胞系(P<0.01).利用类似物转染可以有效改变肿瘤细胞miR-125a-3p的表达(P<0.01).miR-125a-3p过表达可以降低NRG1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周期进展,并降低胃癌细胞系的体外和在体增殖能力,抑制miR-125a-3p表达可以见到相反结果.结论:miR-125a-3p可通过调控NRG1表达在胃癌中起到抑癌作用.miR-125a-3p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因此具有成为胃癌治疗新策略候选靶点的可能.

    作者:刘常浩;李铤;韩亚楠;吴开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TGF-β1上调MTA1促进人舌癌Tca8113细胞侵袭转移

    目的:研究TGF-β1上调MTA1能否促进人舌癌Tca8113细胞侵袭转移.方法:蛋白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检测TGF-β1刺激或者不刺激的Tca8113细胞中MTA1和E-cadherin的表达.β-actin作为实验的内参对照.光学显微镜拍摄TGF-β1刺激的Tca8113细胞形态.侵袭实验检测TGF-β1刺激的Tca8113细胞.结果:TGF-β1上调MTA1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水平.Tca8113细胞是呈多边形的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经TGF-β1刺激的Tca8113细胞形态变成长梭形.同时,TGF-β1刺激的Tca8113细胞与对照相比较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结论:TGF-β1信号能通过MTA1下调E-cadherin表达,这可能是促进舌癌侵袭和转移的机制之一.

    作者:代炜;姚远;李彦姝;周青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