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放疗联合紫杉醇奈达铂同期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析

明帮春;骆志国;胡江;罗鸣;张书芳

关键词:食管癌, 同期放化疗, 紫杉醇, 奈达铂
摘要:目的:评价同期放化疗治疗无法手术食管癌的近期、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2009年7月的150例患者,其中80例接受单纯放疗(RT),70例接受放疗联合紫杉醇及奈达铂化疗(RCT).放疗前9天开始TP方案化疗(紫杉醇70mg/m2,d1,8;奈达铂20mg/m2,d1-4),21天为一周期,放疗前后共计化疗4周期.结果:治疗结束后7个月,同期放化疗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64.29% vs 42.5%,x2=7.11,P=0.008),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7.14%和73.75%(x2=4.19,P=0.04).1、2、3年局部控制率同期放化疗分别为75.71%、67.14%、37.14%;单纯放疗组为67.50%、48.75%、22.50%;两组患者2、3年局部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期放化疗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8.57%、38.57%、31.45%,而单纯放疗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3.75%、32.50%、15.0%,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P=0.02).同期放化疗组骨髓抑制及放射性食管炎反应较单纯放疗组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同期联合紫杉醇奈达铂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食管癌近期疗效及局部控制率较好,可提高远期生存率,但毒副反应较明显,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2例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14岁)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本组12例经组织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3例为术前穿刺诊断,全部行术中冰冻检查,12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手术时伴淋巴结转移者7例,被膜有浸润者5例.术后平均随访47.3个月,有5例复发,复发病例中2例伴肺转移,伴肺转移中有1死亡病例.结论: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经手术治疗预后较好.术中病理冰冻切片诊断是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佳方法.

    作者:王凤华;常占平;王殿军;宋晶莹;周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n-3PUFA联合5-FU对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建立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n-3 PUFA联合5-FU对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疗效.方法: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正常饲料组、5-FU组、n-3 PUFA高剂量组、n-3 PUFA低剂量组、n-3 PUFA对照组,除正常饲料组、5-FU组添加正常饲料外,其余各组添加不同含量的n-3 PUFA饲料,同时,各给药组腹腔注射5-FU(35 mg/kg),一周2次,连续3周,每次给药前称体重、测量肿瘤的长径和短径;末次给药后,处死动物,剥离肿瘤并称重;通过各组肿瘤的生长曲线和抑瘤率观察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效果.结果:与正常饲料组比较,n-3 PUFA高、低剂量组和5-FU组肿瘤平均体积显著性减小(P< 0.05);肿瘤平均重量明显减轻(P<0.05).结论:n-3 PUFA联合5-FU对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有一定的抑瘤作用.

    作者:黄文革;李婕;陈凤英;郭芬芬;黄河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调节性T细胞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120例晚期NSCLC(其中Ⅲb期和Ⅳ期患者各60例)及6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单因素分析淋巴细胞亚群与患者生存的关系,并对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晚期NSCLC患者CD3+T细胞和NK细胞比例低于健康对照,调节性细胞(regular T cell,Treg)高于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亦低于健康对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Treg细胞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显示,肿瘤分化越差,分期越高,Treg细胞数量越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随疾病进展而增高,Treg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瑞萍;徐冰心;王社论;郑成中;董青;翟树森;崔庆超;高云阁;周学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雷公藤红素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的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以及对SU-MO依赖性特异泛素E3连接酶(RNF4)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处理NB4细胞,测定细胞生长曲线;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 V/PI双染、荧光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RNF4 mRNA表达.结果:雷公藤红素能够显著抑制NB4细胞的增殖,雷公藤红素对NB4细胞处理48h的细胞半数抑制浓度为0.854±0.035 μmol/L;0.5 μmol/L和1μmol/L雷公藤红素处理NB4细胞48小时后均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0.1μmol/L雷公藤红素可使NB4细胞中的RNF4mRNA水平上调约60%.结论:雷公藤红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有明显的抗增殖和促凋亡作用,可能通过与RNF4相关的信号通路达到抗白血病作用,这为临床应用雷公藤红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王涤;赵万红;雷鸣;郑雅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PRL的生物学功能及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肝再生磷酸酶(PRL)家族包含PRL-1、PRL-2、PRL-3三个亚型,是一种新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研究表明其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通过参与有丝分裂,缩短细胞周期,加快细胞的生长、成熟等生理功能.在大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中,PRL的异位异常表达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等途径,为其在肿瘤的分子靶点检测、个体化诊断治疗、判定预后情况等临床行为中的潜在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现综述PRL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的发生、转移等过程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延林;朱彦君;伍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肺癌影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标记点的研究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时图像匹配的参考标记点.方法: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应用影像引导技术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放疗前进行锥形束CT扫描,并将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分别以胸椎、隆突、肿块为标记点进行图像匹配,根据配准调整治疗床,分别记录各个方向上平移矢量,分析摆位误差.结果:8例患者共计160组配准数据,胸椎组的摆位误差小,隆突组居中,肿块组摆位误差大.结论:肺癌图像引导放疗图像配准的标记点选择建议使用胸椎,可选择隆突,但不推荐肿块为图像配准的标记点.

    作者:郝春成;葛晓峰;徐向英;卢姗;云惟康;刘莉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男性乳腺癌血清VEGF水平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男性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及外周血CK19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18例男性乳腺癌患者及8例健康男性志愿者血清中VEGF的水平,同时抽取相应的外周血标本,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标本中CK19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VEGF在男性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男性,二者差异显著(P=0.015);亚组分析表明,在腋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患者(P=0.026).CK19在健康男性外周血标本中未见表达,在男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阳性表达5例(27.8%),而外周血中CK19阳性的男性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CK19阴性的患者(130.34 ±77.18pg/ml vs58.01 ±52.43pg/ml,P=0.038).结论:男性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外周血微转移密切相关,提示VEGF可能参与了肿瘤细胞的侵袭和播散,可作为男性乳腺癌早期血行播散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张聚良;姚青;陈江浩;王廷;王辉;樊菁;凌瑞;易军;袁时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大剂量碘油栓塞治疗肿块型肝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大剂量碘油介入治疗肿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根据注入碘油剂量的不同,把符合纳入标准的肿块型肝癌病例分成两组,比较两组碘油沉积情况、术后甲胎蛋白的变化情况及生存率.结果:A组(大剂量组)碘油沉积情况优于B组(常规剂量组),以密实型沉积为主;甲胎蛋白下降所占百分数优于B组,碘油沉积与甲胎蛋白下降呈正相关.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8%、26.2%及7.7%,高于B组生存率,两组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两组化疗栓塞术后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剂量碘油介入治疗肿块型肝癌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

    作者:毛景松;梁茂全;苏洪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博莱霉素联合白介素-2及凝血酶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博莱霉素联合白介素-2(IL-2)及凝血酶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72例患者采用胸腔穿刺术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分三组分别灌注博莱霉素、博莱霉素联合白介素-2、博莱霉素联合白介素-2及凝血酶,比较三组治疗情况及毒副反应.结果:博莱霉素联合白介素-2组23例,有效率87.0%;博莱霉素联合白介素-2及凝血酶组26例,有效率96.2%;而单用博莱霉素组23例,有效率60.9%(联合用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而联合用药组未增加治疗相关毒副反应,P>0.05).结论:博莱霉素联合白介素-2及凝血酶提高了胸水的控制率,未增加治疗的毒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马少林;李润浦;王艳丽;王卫军;潘岩;甄桂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膀胱癌组织中GCS的表达研究

    目的:研究神经酰胺合成酶(GGS)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神经酰胺合成酶(GCS)在膀胱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胞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结果均证实,相对于正常组织,GCS在膀胱肿瘤中有较高的表达水平(P<0.01),GCS光密度值的测量也显示,GCS不仅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中(P<0.01),而且在膀胱癌复发组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GCS在膀胱癌肿瘤组织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是判断膀胱癌分化、预后的一种理想指标.

    作者:李刚;胡滨;闫若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癌中STAT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STAT3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组织芯片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30例癌旁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STAT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在癌旁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6.7%,在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中-低分化组(P<0.05),与肿瘤临床分期、患者年龄、肌层浸润及绝经情况无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TAT3呈高表达,STAT3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高分化的子宫内膜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朱丽霞;刘琴;李海;徐松;冯一中;胡建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siRNA干扰LEF-1的表达对骨肉瘤细胞株F5M2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检测LEF-1在骨肉瘤细胞株F4和F5M2中的表达;探讨siRNA干扰前后对骨肉瘤细胞中LEF-1的表达及对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blot及qRT-PCR检测具有不同转移能力的骨肉瘤细胞株(F4,F5M2)中LEF-1的表达水平;利用RNAi干扰技术将LEF-1 siRNA转染到F5M2细胞中,使用Western-blot检测转染LEF-1 siRNA后细胞中LEF-1蛋白的表达变化;Tanswell实验检测干扰LEF-1的表达对F5M2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LEF-1在骨肉瘤细胞株F4,F5M2中差异表达,其中在F5M2细胞中的表达较高.在转染LEF-1 siRNA的F5M2细胞中,LEF-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F5M2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结论:LEF-1 siRNA可以下调骨肉瘤细胞中LEF-1的表达,抑制骨肉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LEF-1有可能成为骨肉瘤诊治的新靶点.

    作者:任坤;闫康;张迎龙;曾照辉;刘涛;裘秀春;马保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AIF与Calpain-Ⅰ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AIF与Calpain-Ⅰ 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4例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AIF与Calpain-Ⅰ mRNA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AIF与Calpain-Ⅰ mRNA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上调,其阳性率分别为84%和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胃癌中AIF与Calpain-Ⅰ mRNA表达水平增高,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临床分期的变晚,逐渐表现出下调趋势.结论:在胃癌组织中,AIF与Calpain-Ⅰ mR-NA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上调,且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显著相关.

    作者:赵悦;彭杰;李兴德;朱中成;张明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干细胞标志物CD44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干细胞标志物CD4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状态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胃癌患者共40例,采用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D4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相关(P<0.05),而与肿瘤部位、组织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可能为胃癌干细胞与临床相关性研究提供依据,也可能有助于胃癌预后的判断并对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王军;张勇;任芳;张凤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缺血修饰白蛋白预测多柔比星导致心功能下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预测对多柔比星导致心功能下降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2010年在我科用多柔比星治疗的52例患者,根据IMA值,将52例患者分为IMA增高组(IMA+)及未增高组(IMA-),分析2组在化疗结束后0、3、6、9及12月心脏彩超LVEF值变化情况.结果:52例患者心功能LVEF整体出现下降趋势.2组间0、3、6、9及12个月LVEF值随着时间的变化LVEF变化并且两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同一时间测量的LVEF进行比较发现在化疗后第9、12个月时两组的LVEF存在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IMA+组心功能LVEF值下降程度要高于IMA-组.结论:在多柔比星化疗后导致患者心功能下降方面,曾有IMA的增高者心功能下降程度高于IMA未增高者.

    作者:马英桓;马怡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兆伏级锥形束CT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的分析

    目的:评估兆伏级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RT)的摆位误差,计算临床靶体积(CTV)到计划靶体积(PTV)的外放边界.方法:用西门子配备有MVision兆伏级CBCT的直线加速器,对32例三维适形放疗(3DRT)的食管癌患者,在治疗的5周内每周1次,分别对治疗前、摆位误差调整后行CBCT扫描.通过计划CT图像与治疗图像进行匹配,获取左右(X)、头脚(Y)、前后(Z)的摆位误差,计算CTV到PTV的外放边界.结果:32例患者共获取320幅CBCT图像.在校正前,患者的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1.25±3.28)mm、头脚(-0.63±5.00)mm、前后(0.84±3.26) mm;根据Van等提供的公式,CTV至PTV的外放边界为左右9.38mm,头脚12.28mm,前后7.70mm.摆位误差调整后:误差分别为左右(0.19±1.89) mm、头脚(-0.56±3.71)mm和前后(0.53±1.54)mm,与调整前相比在三维方向均有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摆位误差调整后PTV外扩边界,左右3.68mm,头脚4.83mm,前后4.24mm.结论:通过CBCT获取食管癌患者的摆位误差并对其进行纠正,能显著降低分次间的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精确度,减小PTV外放边界.

    作者:张学成;杨植;王永锋;王方勇;刘小超;华保卫;韩良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硼替佐米增加耐药白血病细胞株K562/DNR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是否可以增加耐药白血病细胞株K562/DNR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MTT法计算硼替佐米逆转耐药倍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调亡比及细胞内药物浓度.结果:表柔比星单独及联合硼替佐米作用于K562/DNR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417.0μg/ml和210.4 μg/ml,逆转倍数为1.98倍;柔红霉素单独及联合硼替佐米作用于K 562/DNR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457.7μg/ml和324.9 μg/ml,逆转倍数为1.4倍.单独应用表柔比星组细胞调亡比为(28.74±4.6)%,联合硼替佐米组细胞调亡比为(39.14±9.6)%.硼替佐米能使K562/DNR细胞内柔红霉素含量增加,而对K562/S细胞无类似影响.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能增加耐药白血病细胞株K562/ DNR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逆转耐药性.

    作者:李迎春;王慧涵;李佳;廖爱军;张嵘;吴斌;刘卓刚;杨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CYFRA21-1和CEA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早期预后的意义

    目的:研究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短期疗效评价指标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85例初治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CEA、CYFRA21-1的水平,所有统计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化疗前CEA、CYFRA21-1在治疗有效组(CR+ PR)和无效组(SD+ PD)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二者的水平在治疗有效组的化疗后明显低于化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无效组化疗后的表达水平高于化疗前,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前低水平的血清CEA、CYFRA21-1是近期疗效的保护性因素,化疗后高水平的血清CEA、CY-FRA21-1是近期疗效的危险性因素.结论:化疗前后血清CEA和CYFRA21-1水平的变化与疗效有关,疗效越好,下降越明显,提示它们在肺癌的疗效评价及治疗监测中有重要的价值.化疗一个周期后血清CEA和CYFRA21-1水平是近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张丽娜;么建立;郝殿晋;李洪臣;王术艺;张庆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雄黄抑制卵巢癌细胞株COC1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体外研究

    目的:研究雄黄对卵巢癌细胞株COC1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雄黄溶液作用于人卵巢癌细胞株COC1,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结果:不同浓度雄黄溶液对COC1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其生长抑制率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并有明显周期特异性生长抑制作用.结论:雄黄溶液对于COC1细胞具有诱导凋亡、抑制增殖的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发生G1期阻滞是雄黄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马淑云;高尚风;魏琳;陈蕊;唐阳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腹腔镜联合肿瘤标记物检测在诊治疑难性腹水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肿瘤标记物检测用于诊治疑难性腹水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9月86例疑难性腹水患者行腹腔镜探查活检术和肿瘤标记物的临床资料.就常规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和腹水肿瘤标记物在结核性腹膜炎、转移癌中的表达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2例经腹腔镜探查活检术明确病因.不同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人院时结核性腹膜炎与腹腔内广泛转移癌患者腹水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CA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242(carbohydrate antigen 24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内广泛转移癌患者腹水CA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高于结核性腹膜炎组;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入院时血清CA125值与正规抗痨治疗6个月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探查联合肿瘤标记物检测诊断难治性腹水效率高,安全可行.腹腔内广泛转移癌患者腹水CA125高于结核性腹膜炎组,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有望作为评判结核性腹膜炎治疗效果的一种指标.

    作者:孙敏;李恒;黄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