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肌骨超声评分系统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

温朝美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超声检查, 评分系统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类以关节滑膜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肌骨超声在RA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超声定性、定量和半定量评分系统可评估RA患者关节病变的范围和程度,超声整体评分系统可从患者整体水平对RA的疾病活动性和病变程度进行评价.本文对肌骨超声评分系统及其在RA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MS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应用进展

    肠梗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病史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以往腹部X线平片为临床诊断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CT尤其MSCT可显示梗阻的原因、部位并可判断肠管血运状况,可为肠梗阻的诊断提供更加明确的诊断信息,提高肠梗阻的检出率.本文对MSCT及其多种后处理技术在诊断肠梗阻方面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程博;刘晓城;闫林林;姜昊;姜慧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超声新技术在浅表器官中的应用

    超声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弥补常规超声的不足,同时为介入性超声精确定位和疗效评估提供了新的方法;而且可为临床科研和教学提供新的方向和领域.超微血流成像和新型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甲状腺、淋巴结等浅表器官的应用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作者:何文;金占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超声造影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CEUS观察肝外胆管癌(ECC)的灌注过程及增强特点.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55例ECC患者.先行常规超声检查,再启动实时CEUS成像技术模式,评估分析病灶的增强方式、始增时间,并与常规超声比较诊断准确率.结果 CEUS的诊断准确率(52/55,94.55%)高于常规超声(44/55,80.00%;x2 =5.24,P<0.05).不同类型病灶造影增强方式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4.12% (16/17)厚壁型病灶为均匀增强,63.16%(12/19)团块型病灶为周边环形增强.不同类型病灶的始增时间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4.12%(16/17)厚壁型病灶始增时间晚于肝脏/胆管壁始增时间,63.16%(12/19)团块型病灶始增时间早于肝脏/胆管壁始增时间.结论 采用CEUS可以提高ECC的诊断准确率,不同类型ECC的始增时间和增强方式有其特征性,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钟昕;廖锦堂;龙湘党;陈红天;王译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双能量CT非线性融合优化对比技术对甲状腺结节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 定量评价双能量CT非线性融合优化对比对甲状腺结节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接受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的甲状腺病变患者,分别比较80 kV(A组)、140 kV(B组)、线性融合0.3LB(C组)及非线性融合NLB(D组)4组图像中颈动脉、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甲状腺病灶3个部位的CT值、SNR、CNR,比较4组图像的背景噪声.主观评分比较C、D两组对甲状腺病灶的包膜及内部结构的显示情况.结果 C组与D组背景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小于A、B两组;A组与D组颈动脉、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甲状腺病灶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0.08、0.08),大于其他两组.C、D两组正常甲状腺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均大于A、B组(P均<0.05);D组颈动脉SNR及CNR、甲状腺病灶SNR及CNR、正常甲状腺CNR均大于其他3组(P均<0.05).C、D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3.36±0.51、4.01±0.56,D组优于C组(P=0.02).结论 非线性融合可提高颈部图像质量,更清晰地显示甲状腺结节的包膜及乳头结构,对结节的CT定性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雯;韩丹;黄益龙;蒋悦;金弋人;赵卫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肌骨超声评分系统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类以关节滑膜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肌骨超声在RA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超声定性、定量和半定量评分系统可评估RA患者关节病变的范围和程度,超声整体评分系统可从患者整体水平对RA的疾病活动性和病变程度进行评价.本文对肌骨超声评分系统及其在RA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温朝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射血分数减低的左心力衰竭患者的右心室重构

    目的 采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sRT-3DE)结合传统二维超声心动图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的左心力衰竭患者肺高压(PH)对右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对sRT-3DE检查LVEF<50%的60例患者(病例组)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肺血管阻力(PVR)不同分为3个亚组:HF-NPH亚组15例,HF-PPH亚组15例,HF-RPH亚组30例,正常健康人35名为对照组.对两组行常规二维超声及sRT-3DE检查,分析获得三维、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参数,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基底部横径(D1)、长径(ID)、D1/中间横部径(D2)、射血分数(EF)减小.与HF-NPH亚组比较,HF-PPH亚组右心室ESVI、D1/D2、LD/D2增大.与HF-PPH亚组比较,HF-RPH亚组右心室EDVI、ESVI、D2增大,右心室EF、LD/D2减低.PVR与PASP、右心室EF与左心室EF、右心室LD与左心室LD呈正相关性(r=0.765、0.628、0.725;P均<0.01),PVR与右心室EF呈负相关(r=-0.715,P<0.01),且高于与PASP的相关性(r=-0.623,P<0.01).结论 sRT-3DE结合传统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可准确评估左心力衰竭患者的右心室重构,有助于判断右心室结构和功能状态.

    作者:白洋;杨军;王旭;闫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脑内泡型包虫病1例

    患者女,47岁,入院前1年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症状,呕吐呈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并伴有言语、活动减少等,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专科查体:感觉、共济不配合.MRI:右侧额叶、右侧基底核区及双侧枕叶见多个散布的、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异常信号灶,病灶边界不清楚,周围见长T1长T2的水肿信号环绕,位于右侧基底核的病灶体积较大,约3.5 cm×3.0cm,有占位效应较明显,右侧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轻度移位,T1WI上病灶以等信号为主,T2WI上以低信号为主,内部信号不均匀,可见多发长T1长T2囊泡影,增强扫描示病灶呈不规则花环样强化,周围水肿区域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图1A~1C).行颅内占位切除术、颅内减压术:术中见不规则病变组织附着于右顶部硬膜下及大脑镰旁,完全切除肿瘤组织,大小约为5.5 cm×5.0 cm×4.5 crn.病理:脑组织中片状坏死,并见囊腔,囊壁为无结构透明物,周围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诊断:脑内泡型包虫病(图1D).

    作者:张强;杨晓萍;叶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超声成像技术评估丝素蛋白体内降解及血管化的可行性

    目的 评估超声成像技术动态检测大鼠腿部皮下及肌肉间丝素蛋白在体降解及血管化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8%W/V的丝素蛋白溶液,采用超声波振荡制备丝素蛋白凝胶.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皮下植入组(n=20)及肌肉植入组(n=20),取0.2 ml丝素蛋白凝胶分别植入大鼠腿部皮下或肌肉间(股直肌与半腱肌的肌间隙).于植入后的即刻及1、4、8、12、16、18周分别对丝素蛋白凝胶进行二维超声及CEUS,并测量丝素蛋白凝胶的径线值及声学强度;每次成像后,每组随机选取两只大鼠处死,将植入的丝素蛋白凝胶取出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二维超声测量显示12周后两组的凝胶开始变薄,12周时横径与植入后即刻的凝胶横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6周时两组凝胶的横径、宽径和纵径与植入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示1~8周凝胶内的声学强度呈现相对较低水平(<5 dB),12周后凝胶内部逐渐有造影剂的灌注,16周时声学强度增强可达20 dB,18周时原植入凝胶的区域造影剂灌注与周围组织增强强度接近.结论 皮下及肌肉间隙内植入的丝素蛋白凝胶的降解速率基本一致,二维超声及CEUS可在体实时评估丝素蛋白凝胶的降解及血管化.

    作者:于丹丹;李守强;邹博;刘月;田家玮;冷晓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子宫腺肌症的超声造影和时间-强度曲线特征

    目的 通过CEUS分析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声像图和时间-强度曲线(TIC)特征.方法 将4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按病理结果分为弥漫型组(n=30)和局限型组(n=12),以10名正常者作为对照组,观察ROI造影剂灌注声像图特点,并分析病灶区的TIC参数,包括始增时间(AT)、峰值时间(TTP)、上升时间(RT)及峰值强度(IMAX),比较3组血流灌注情况和TIC参数.结果 弥漫型组、局限型组与对照组的增强均匀度及峰值强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弥漫型组和局限型组与对照组TTP、RT及I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子宫腺肌症CEUS的不同的灌注特征和TIC的特点,可为定量分析诊断子宫腺肌症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江峰;胡竞;吴娇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MSCT诊断各级别阑尾炎的差异及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

    目的 探讨MSCT诊断各级别急性阑尾炎的差异及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临床疑诊急性阑尾炎并手术的患者166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MSCT扫描及MPR,92例患者加做CPR,根据影像征象分为0~5级,分别计算MSCT诊断各级别急性阑尾炎的准确率,并计算总体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MSCT诊断0~5级急性阑尾炎的准确率分别为93.33%(14/15)、54.55%(6/11)、89.47%(34/38)、95.52%(64/67)、91.30%(21/23)、91.67%(11/12).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度为96.68%(146/151),特异度为93.33%(14/15),准确率为96.38%(160/166);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2).结论 MSCT诊断急性阑尾炎与病理有较高一致性,其中对3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高.

    作者:王明超;王志斌;李又洁;陈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精囊腺滑膜肉瘤1例

    患者男,56岁,因“右侧睾丸胀痛20余天”入院.平卧位后胀痛缓解,无压痛、尿痛、尿急等不适.体格检查无异常.超声检查:右侧精囊腺区混合性肿物,约73 mm×55 mm,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与前列腺分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CDFI可探及肿物内少量血流信号.MR检查:平扫示右侧精囊腺区团块状肿物,与右侧精囊腺分界欠清,双侧精囊腺、局部膀胱、直肠、前列腺受压移位,呈混杂长T1长T2(图1A),肿物内见多发片状囊变区域,呈水样信号,DWI呈高信号(图1B);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约63 mm×64 mm×61 mm(图1C).行腹腔镜下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右侧精囊,直径约8 cm,腺体形态异常,与前列腺及周围筋膜紧密粘连;切开肿物,内可见豆腐渣样坏死物.病理检查:受检组织由梭形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核深染(图1D);免疫组化:CK(上皮+),CR(-),EMA(+-),SMA(-),S-100(-),inhibin(-),PLAP(-),Desmin(-),Vim(+),Bcl-2(+),CD34(-),CK19(-),Ki-67(+20%).病理诊断:精囊腺滑膜肉瘤.

    作者:贝天霞;程敬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盆底静脉血管瘤的超声诊断

    盆底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筋膜、血管和神经等组成,承托维持子宫、膀胱及直肠等盆腔脏器的正常位置,配合完成盆腔器官在不同状态下的协调活动[1],其中由肛提肌与其筋膜组成的盆膈起主要的支撑作用.盆底静脉血管瘤(pelvic floor venous angioma,PFVA)是盆底诸多血管中的静脉局部明显扩张而成的类球形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外凸、回位、增大、缩小及内部回声的动态改变,易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PFVA的临床和超声检查资料,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李素和;王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双多普勒同步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心室构型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目的 探讨双多普勒同步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心室构型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将179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根据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分为4亚组,即正常构型、向心重构型、离心肥厚型及向心肥厚型亚组;选取62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随机选取73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非同步模式和双多普勒同步模式测量相同参数,采用Bland-Altman法和组内相关系数(ICC)对两种模式行可重复性检验.采用双多普勒同步技术计算同一心动周期的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和组织多普勒(TDI)二尖瓣环侧壁(L)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é)的比值[E/é(L)];同步计算二尖瓣口E峰和TDI二尖瓣环室间隔(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é)的比值[E/é(S)];同步计算二尖瓣口E峰和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传播速度(Vp)的比值(E/Vp).结果 高血压各亚组E/é(S)、E/é(L)、E/Vp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向心肥厚亚组E/é(S)、E/e'(L)、E/Vp分别高于正常构型亚组和向心重构亚组,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正常构型亚组、向心重构亚组、离心肥厚亚组及向心肥厚亚组E/é(S)、E/é(L)、E/Vp均呈依次增高的趋势.BlandAltman法显示双多普勒模式较非同步模式测量的E/é(L)、E/é(S)、E/Vp的可重复性更好,ICC值更高.结论 双多普勒同步成像技术较非同步模式重复性更好,可有效地评价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心室构型的舒张功能受损情况.

    作者:李珺;杜国庆;王珍珍;李海茹;邓颖;田家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孕期超声软指标在胎儿染色体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中孕期超声软指标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57例单胎妊娠高危孕妇行中孕期超声检查,观察以下超声软指标:胎儿颈部软组织有无增厚、胎儿鼻骨存在与否、有无脉络丛囊肿、有无轻度侧脑室增宽、有无心室强回声点、有无肠管强回声、有无肾盂轻度扩张及单脐动脉.之后所有孕妇均接受羊水穿刺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胎儿软指标及染色体核型结果,统计分析超声软指标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结果 757胎胎儿中,软指标阳性200胎(200/757,26.42%),阴性557胎(557/757,73.58%);染色体异常56胎.其中软指标阳性胎儿中,染色体异常39胎.颈部软组织增厚及鼻骨缺失是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关系密切的两项软指标(P均<0.01).结论 高危孕妇中,软指标阳性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于软指标阴性胎儿.不同超声软指标在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中价值不同,其中颈部软组织增厚及鼻骨缺失意义大.

    作者:孙玲玲;邓学东;姜纬;王挺;孙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儿童腭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患儿男,6岁,因“发现腭部一隆起性肿物1年余”人院,查体:硬腭左侧见一圆形肿物,质地中等,表面暗红色,呈颗粒状伴局部溃疡,上覆白色伪膜,无明显压痛.CT检查:平扫示腭骨左侧呈膨胀性骨质破坏,皮质不连续,内有分隔,周围有软组织肿块形成(图1A、1B);增强扫描见软组织肿块明显强化(图1C).CT诊断:造釉细胞瘤.行腭骨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组织呈鱼肉样,无包膜,受压迫骨组织呈陷坑状.病理检查:受检组织由成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呈束状、车辐状弥漫性排列,间质黏液样水肿或红染胶原化,组织细胞散在分布,见Touton氏巨细胞,含铁血黄素沉着,少量核分裂象(图1D).免疫组化:Vim、CD68、AAT均为弥漫阳性,Lyso zyme(+),Ki 67(阳性细胞数约10%).病理诊断: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enign fibrous histiocytoma,BFH).

    作者:郭珺;邓达标;张慈慈;张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DKI联合ALFF在全面特发性癫痫患者基底核-丘脑-皮层环路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弥散峰度成像(DKI)及低频振幅(ALFF)技术观察全面特发性癫痫(IGE)患者白质纤维柬以及脑功能异常的脑区.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IGE患者(病例组,n=24)及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n=24).DKI数据分析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TBSS)方法,将相关参数值与患者病程行相关性分析;ALFF分析采用静息态脑功能数据辅助处理(DPARSF)及SPM方法.结果 病例组右侧内囊前肢、左侧外囊、胼胝体膝部各向异性(FA)值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均<0.05);两组平均弥散(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KI分析发现病例组双侧前辐射冠、上辐射冠、内囊前肢、内囊后肢以及胼胝体(膝部、体部)平均峰度(MK)值显著减低(P<0.05).FA值和MK值与病程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FF显著升高区域为双侧额叶、双侧壳核、右侧丘脑以及左侧尾状核;ALFF显著减低区域为右侧颞叶、双侧楔前叶以及双侧枕叶.结论 DKI联合ALFF可为进一步揭示IGE的发病机制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吕贵文;范国光;金蓉;刘国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表现与病理分型对照

    目的 探讨结节性筋膜炎(NF)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及其相应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NF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MRI表现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分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中,黏液型8例,细胞型4例,纤维型7例.黏液型NF含有较多黏液基质,其中6例病灶中央区细胞排列疏松并见液化区;8例患者T1WI均呈稍高信号,6例T2WI呈“反靶征”表现.细胞型NF细胞成分较多,毛细血管分布均匀,4例病灶的MRI信号及内部强化均相对较均匀.7例纤维型NF病灶中5例中央富含胶原成分,T2WI于相应区域可见“中央纤维瘢痕征”.结论 各型NF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反映其组织病理学改变.

    作者:刘壮盛;王建明;黄云海;罗学毛;李卓永;龙晚生;李荣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超低剂量下不同迭代重建技术在肺动脉成像中的优化

    目的 探讨不同迭代重建技术在超低剂量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行CT肺动脉成像,扫描采用80 kV管电压并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iDOSE4、迭代模型重建(IMR)重建图像.采用5分制评价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的图像质量,测量计算图像噪声值、SNR、CNR,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比较不同重建技术图像噪声、SNR、CNR及主观图像质量.结果 30例患者的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5.12±2.48) kg/m2;平均CTDIvol为(0.78±0.28) mGy;平均DLP为(30.46±11.34)mGy·cm,平均ED为(0.43±0.16)mSv.IMR、iDOSE4、FBP图像噪声依次增高(P<0.05),SNR、CNR依次降低(P<0.05),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iDOSE4图像的主观评分显著高于FBP(P<0.05);IMR、iDOSE4图像可诊断率高于FBP(P<0.05),IMR图像优良率高于iDOSE4 (P<0.05).结论 采用80 kV联合IMR可保证肺动脉成像较高的图像质量,同时大大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作者:王素雅;万娅敏;刘杰;高剑波;魏一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DWI、BOLD、DTI技术原理及在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脏疾病由慢性微血管病变引起,是以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糖尿病严重并发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进展.目前,MR功能成像可以检测水分子扩散状态和血氧含量,在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对DWI、BOLD及DTI技术的原理及在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姚永杰;朱炳印;郑玉荣;翟亚楠;朱道明;郭顺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肠系膜上动静脉瘘致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腔积液1例

    患者男,51岁,因“腹胀、腹围增大3月余,反复呕血、黑便2月余”入院.患者近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围增大,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腹腔积液,对症治疗,症状无改善;近2个月反复呕血、黑便,后于上级医院拟诊为“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慢性肾功能不全”,行腹腔积液浓缩回输等治疗,症状仍无缓解.患者无肝炎、血吸虫感染、嗜酒和家族遗传病史,无腹部手术史.入院查体:消瘦体型,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高度膨隆,腹壁静脉显露,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液波震颤阳性,双下肢无浮肿.胃镜示食管静脉重度曲张,有红色征,并行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增强CT示动脉期门静脉扩张并显影(图1),血管重建示肠系膜上动静脉瘘形成,肠系上静脉瘤样扩张,门静脉增粗(图2).行血管介入栓塞瘘口治疗.术中DSA见肠系膜上动脉发出3支扭曲血管与瘤状扩张的肠系膜上静脉沟通,分别超选至3支异常血管,以10枚不锈钢圈封堵分流道,再造影示异常分流道闭塞,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显影正常,肠系膜上静脉不显影(图3).术后患者腹胀减轻,腹围缩小.术后第3天,患者再次呕鲜血,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后拟再次行血管DSA检查,但患者及家属拒绝诊疗.

    作者:谢正元;熊恺;郭武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