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新春;肖帆;罗礼云;周爱云;蒋丽萍
目的 定量评价双能量CT非线性融合优化对比对甲状腺结节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接受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的甲状腺病变患者,分别比较80 kV(A组)、140 kV(B组)、线性融合0.3LB(C组)及非线性融合NLB(D组)4组图像中颈动脉、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甲状腺病灶3个部位的CT值、SNR、CNR,比较4组图像的背景噪声.主观评分比较C、D两组对甲状腺病灶的包膜及内部结构的显示情况.结果 C组与D组背景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小于A、B两组;A组与D组颈动脉、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甲状腺病灶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0.08、0.08),大于其他两组.C、D两组正常甲状腺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均大于A、B组(P均<0.05);D组颈动脉SNR及CNR、甲状腺病灶SNR及CNR、正常甲状腺CNR均大于其他3组(P均<0.05).C、D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3.36±0.51、4.01±0.56,D组优于C组(P=0.02).结论 非线性融合可提高颈部图像质量,更清晰地显示甲状腺结节的包膜及乳头结构,对结节的CT定性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雯;韩丹;黄益龙;蒋悦;金弋人;赵卫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盆底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筋膜、血管和神经等组成,承托维持子宫、膀胱及直肠等盆腔脏器的正常位置,配合完成盆腔器官在不同状态下的协调活动[1],其中由肛提肌与其筋膜组成的盆膈起主要的支撑作用.盆底静脉血管瘤(pelvic floor venous angioma,PFVA)是盆底诸多血管中的静脉局部明显扩张而成的类球形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外凸、回位、增大、缩小及内部回声的动态改变,易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PFVA的临床和超声检查资料,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李素和;王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股骨近端间距诊断胎儿并腿畸形的价值.方法 收集正常胎儿210胎、并腿畸形胎儿8胎、下肢发育异常胎儿26胎,测量股骨近端间距,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胎儿股骨近端间距测值随孕周增大而增大.并腿畸形胎儿股骨近端间距明显小于正常胎儿(P<0.001).下肢发育异常胎儿股骨近端间距与正常胎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测量胎儿股骨近端间距方法简单、快捷、实用,可以作为诊断胎儿并腿畸形的一项新的指标.
作者:迟娇;周启昌;曾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手指关节亚临床活动性炎症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缓解的30例RA患者480个手指关节(双手2~5指掌指关节和近节指间关节)滑膜区进行SMI检查,半定量评分系统对滑膜区血流进行分级,并与能量多普勒(PDUS)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临床缓解的30例患者中,PDUS和SMI显示的缓解率分别为56.67% (17/30)和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5).在480个受检关节中,PDUS对滑膜区血流信号的显示率为8.54%(41/480),SMI血流信号显示率为12.50%(60/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DUS与SMI对滑膜血流分级结果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32,P<0.001).结论 SMI技术可更敏感地显示临床缓解期RA患者手指关节滑膜区异常血流信号.
作者:刘芳;朱家安;魏小雨;陈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男,32岁.主因“体检发现脾脏肿物”入院.查体未见异常.超声:脾上极见一类圆形低回声区,境界清晰,形态规则,内回声不均匀,CDFI示周边可见条状血流信号(图1).CT:于脾脏见类圆形略低密度灶,内密度均匀,边缘较清晰、光滑,可见浅分叶,直径约43 mm,CT值约29 HU;动脉期病变呈轻度不均匀强化,CT值约35 HU,静脉期持续强化,CT值约45 HU,延迟期病变显示略模糊,密度低于脾脏;考虑脾脏淋巴瘤可能(图2).行脾脏切除术.术中见脾脏约12 cm×8 cm×6 cm,肿物位于上极,大小约4.5 cm×5.4 cm×4.0 cm,质软,边界清,有包膜.病理:镜下可见肿块由大量梭形细胞构成;免疫组化:CD117(-),CD34(-),SMA(-),S-100(-),Ki-67(阳性细胞<1%),Vimentin(+);诊断脾脏炎性假瘤(图3).
作者:芦钺;郑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前注意视觉皮层的非注意视觉偏差刺激自动加工脑功能解剖的分布及意义.方法 对20名健康右利手男性,采用经典oddball被动范式给予非注意视觉刺激,标准刺激为红色方块,概率为80%,偏差刺激为绿色方块,概率为20%,观察功能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终分析15名被试,fMRI检查前、中、后的按键正确率均≥95%,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0).fMRI显示右侧梭状回(枕颞内侧回)、右侧部分颞叶、枕叶及海马旁回,左侧枕叶,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及左侧中央前回/后回脑激活区BOLD信号在偏差刺激出现后明显升高.结论 fMRI可以清楚显示前注意视觉皮层功能解剖分布,为临床诊断前注意视觉皮层受损情况提供更加直观的检查方式,为疾病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信息.
作者:王备成;李勃;王玮;钱绍文;刘锴;孙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男,60岁,高血压病史20余年,曾因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夹层腔内支架隔绝术(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术后1年出现进行性腰背部胀痛不适,近1个月加重并伴反酸、进食哽噎、饮水呛咳,偶有黑便.体格检查:贫血貌,余阴性.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13×l012/L,血红蛋白59 g/L,血细胞比容0.189 I/L,血小板446×109/L.胃镜(图1):食管距门齿约25.0 cm见一较大憩室,内见大量黑褐色块状残留物.食管造影(图2):卧位时食管中段左后壁见对比剂溢出并潴留呈囊袋状,内见充盈缺损.主动脉CTA(图3):主动脉弓降部管腔内支架留置,弓部支架下壁见直径约0.8 cm破损并对比剂外漏,周围见6.5 cm×4.2 cm的稍低密度肿块及少许气体影,向下与食管腔相通;食管左侧壁囊状突出,内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考虑胸主动脉夹层支架置入术后假性动脉瘤-食管瘘形成.
作者:白玉凤;牛娟琴;成满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病例1:患者女,44岁,因“发现左侧乳腺包块5年”入院.查体:左侧乳腺外侧可扪及约4 cm×3 cm×3 cm肿块,边界清楚,质韧,活动度好,表面光滑,无压痛,未与皮肤胸壁粘连,未扪及双侧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超声:左侧乳腺9点钟位置乳头旁腺体层深面可见约3 cm的低回声团,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超声诊断:左侧乳腺占位,错构瘤可能性大.遂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见肿瘤成分以平滑肌瘤样增生为主.
作者:王冬梅;杨裕佳;邱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sRT-3DE)结合传统二维超声心动图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的左心力衰竭患者肺高压(PH)对右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对sRT-3DE检查LVEF<50%的60例患者(病例组)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肺血管阻力(PVR)不同分为3个亚组:HF-NPH亚组15例,HF-PPH亚组15例,HF-RPH亚组30例,正常健康人35名为对照组.对两组行常规二维超声及sRT-3DE检查,分析获得三维、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参数,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基底部横径(D1)、长径(ID)、D1/中间横部径(D2)、射血分数(EF)减小.与HF-NPH亚组比较,HF-PPH亚组右心室ESVI、D1/D2、LD/D2增大.与HF-PPH亚组比较,HF-RPH亚组右心室EDVI、ESVI、D2增大,右心室EF、LD/D2减低.PVR与PASP、右心室EF与左心室EF、右心室LD与左心室LD呈正相关性(r=0.765、0.628、0.725;P均<0.01),PVR与右心室EF呈负相关(r=-0.715,P<0.01),且高于与PASP的相关性(r=-0.623,P<0.01).结论 sRT-3DE结合传统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可准确评估左心力衰竭患者的右心室重构,有助于判断右心室结构和功能状态.
作者:白洋;杨军;王旭;闫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CEUS观察肝外胆管癌(ECC)的灌注过程及增强特点.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55例ECC患者.先行常规超声检查,再启动实时CEUS成像技术模式,评估分析病灶的增强方式、始增时间,并与常规超声比较诊断准确率.结果 CEUS的诊断准确率(52/55,94.55%)高于常规超声(44/55,80.00%;x2 =5.24,P<0.05).不同类型病灶造影增强方式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4.12% (16/17)厚壁型病灶为均匀增强,63.16%(12/19)团块型病灶为周边环形增强.不同类型病灶的始增时间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94.12%(16/17)厚壁型病灶始增时间晚于肝脏/胆管壁始增时间,63.16%(12/19)团块型病灶始增时间早于肝脏/胆管壁始增时间.结论 采用CEUS可以提高ECC的诊断准确率,不同类型ECC的始增时间和增强方式有其特征性,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钟昕;廖锦堂;龙湘党;陈红天;王译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佩梅病(PMD)患儿头颅MRI进展特点及其与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 分析20例经临床诊断为PMD患儿的MRI随访资料,按首次检查年龄分为小年龄组(<12个月,n=13)和大年龄组(≥12个月,n=7).临床诊断先天型7例,经典型13例.对不同分组及分型间脑白质髓鞘化程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首次MRI小年龄组脑叶白质均未髓鞘化,大年龄组额顶叶皮层下、深部及侧脑室周边白质髓鞘化率分别为14.29% (1/7)、14.29%(1/7)、28.57%(2/7).深部结构除脑桥外,小年龄组髓鞘化均低于大年龄组.随访MR发现小年龄组84.62%(11/13)患儿髓鞘化程度出现改变,大年龄组57.14%(4/7)患儿髓鞘化程度改变.经典型脑叶及深部结构(除胼胝体压部)的髓鞘化进步率明显高于先天型.结论 PMD在MRI上表现为髓鞘化明显迟缓或缺乏,随着病情的进展亦会出现相应变化,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型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张全利;冀浩然;肖江喜;叶锦棠;王静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声像图特征,构建Logistics回归模型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一组患者的超声图像,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第二组患者资料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结果 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边界、后方回声3个自变量有助于鉴别多形性腺瘤,以P=0.5为分界,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0.030(P<0.001).性别、年龄、无回声区、边界四个自变量有助于鉴别腺淋巴瘤,以P=0.5为分界,ROC曲线下面积为o.969±0.014(P<0.001).模型预测多形性腺瘤的准确率为56.48%(48/85),敏感度为88.00%(22/25),预测腺淋巴瘤的准确率为58.82%(50/85),敏感度为100%(19/19).结论 Logistic回归筛选自变量,建立简便、有效的回归模型,对预测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毓红;彭建春;代月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是一类较少见的乳腺疾病,发病率低,病理类型较多.本文回顾性分析55例乳头状病变患者的超声表现,分析良性、高危(良性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导管增生)、恶性乳头状病变的超声特征,以期为术前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作者:杨培胜;乔玉文;黄淑华;刘新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MSCT双期增强扫描在诊断局灶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f-AIP)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26例f-AIP患者进行MSCT平扫、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观察病灶动脉期、门静脉期的CT表现,并比较CT值.结果 f-AIP特征性CT表现包括均匀稍低密度灶(n=26)、门静脉期均匀强化(n=26)、鞘膜征(n=19)、胆总管下段狭窄及胰管狭窄(n=9).f-AIP动脉期、门静脉期CT值分别为(60.21士6.03)HU、(87.13±6.06)HU,门静脉期的CT值高于动脉期(t=22.65,P<0.05).结论 MSCT双期增强扫描在f-AIP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史瑞华;司丽芳;李敏;蒋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MWA)治疗乳腺良性结节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09例共207个乳腺良性结节.MWA治疗前分别行超声和(或)MR检查,后行超声引导经皮MWA治疗,消融后超声和(或)MRI显像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消融治疗后1h结节大径及体积增大,治疗后1、3、6及12个月后结节逐渐缩小.消融治疗前,灰阶超声显示结节呈均匀低回声,边界清楚;CDFI显示结节内血流信号为0~Ⅱ占93.24%(193/207);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为1~2分占87.92% (182/207);CEUS和(或)MR增强扫描显示结节内均有不同程度增强.消融治疗后,灰阶超声显示原结节区域呈不均匀高回声,边界不清;治疗后1、3、6及12个月,超声检查显示结节边界逐渐清晰,回声较治疗前轻度增强;CDFI显示血流分级为0级占89.85%(186/207);消融治疗后1h,超声弹性成像显示结节硬度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治疗后1、3、6及12个月复查,结节硬度逐渐下降;CEUS和(或)增强MRI显示结节完全消融或大部分消融且消融后可见消融灶周边环状水肿带.穿刺活检见消融区呈凝固样坏死改变.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MWA治疗乳腺良性结节创伤小、恢复快、无瘢痕,具有患者易耐受、可门诊治疗等优势,是治疗乳腺良性结节安全、有效、可行的新方法.
作者:张巍;李建民;粟景艳;潘小明;张晖;梁婷;陆伟;王大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超声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弥补常规超声的不足,同时为介入性超声精确定位和疗效评估提供了新的方法;而且可为临床科研和教学提供新的方向和领域.超微血流成像和新型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甲状腺、淋巴结等浅表器官的应用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作者:何文;金占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检出颅内动脉瘤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VCTDSA及3D-DSA资料,观测颅内动脉瘤的数量、位置、大小、颅内血管情况及减影后颅底骨质去除效果,计算VCT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及阳性预测值,分析影响VCTDSA颅内动脉瘤诊断的相关因素.结果 204例SAH患者中3D-DSA共检出178例246个颅内动脉瘤,VCTDSA共检出180例248个颅内动脉瘤,其中多发动脉瘤51例119个.以3D-DSA为金标准,VCTDSA因血管痉挛及载瘤动脉解剖变异漏诊2个动脉瘤,因头部运动、血管痉挛及部分容积效应误诊4个动脉瘤.VCT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17% (244/246)、84.62% (22/26)、98.39% (244/248)、91.67% (22/24).VCTDSA对大径≤3 mm的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6.72% (59/61);对>3 mm的颅内动脉瘤敏感度为1,00% (187/187).结论 VCT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能与3D-DSA相似;动脉瘤的大小、血管痉挛、载瘤动脉解剖变异及检查时的头部运动是影响VCTDSA诊断颅内动脉效能的主要因素.
作者:周孟;刘筱霜;肖艳;吕发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结节性筋膜炎(NF)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及其相应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NF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MRI表现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分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中,黏液型8例,细胞型4例,纤维型7例.黏液型NF含有较多黏液基质,其中6例病灶中央区细胞排列疏松并见液化区;8例患者T1WI均呈稍高信号,6例T2WI呈“反靶征”表现.细胞型NF细胞成分较多,毛细血管分布均匀,4例病灶的MRI信号及内部强化均相对较均匀.7例纤维型NF病灶中5例中央富含胶原成分,T2WI于相应区域可见“中央纤维瘢痕征”.结论 各型NF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反映其组织病理学改变.
作者:刘壮盛;王建明;黄云海;罗学毛;李卓永;龙晚生;李荣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2型糖尿病(T2DM)及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及同步性,并探讨MS各分组与RT-3DE测量的左心室射血分数(3D-EF)及收缩不同步指数(SDI)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T2DM及MS患者95例,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及T2DM诊断标准分为MS无T2DM组、T2DM无MS组和MS合并T2DM组,另选4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集左心室全容积图像,采用RT-3DE分析软件,获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3D-EF及同步性参数(Tmsv16-SD%、Tmsv12-SD%、Tmsv6-SD%、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其中Tmsv16-SD%为SDI.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S无T2DM组、T2DM无MS组、MS合并T2DM组的ESV、Tmsv16-SD%、Tmsv12-SD%、Tmsv6-SD%、Tmsv1 6-Dif%、Tmsv12-Dif%升高,3D-EF减低(P均<0.05).与MS无T2DM组、T2DM无MS组比较,MS合并T2DM组患者Tmsv16-SD%、Tmsv12-SD%、Tmsv16-Dif%、Tmsv6-Dif%升高,3D-EF减低(P<0.05);MS无T2DM组与T2DM无MS组间RT-3DE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围(WC)、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与3D-EF(r=-0.57、-0.52、-0.46,P均<0.05)呈负相关,与SDI呈正相关(r=0.48、0.63、0.55,P均<0.05).结论 采用RT-3DE可准确评估T2DM及MS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及同步性变化.MS无T2DM患者、T2DM无MS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同步性损害相似,而MS合并T2DM患者损害进一步加重;WC、SBP、FBG是影响左心室的功能及同步性的主要因素.
作者:杨清;冉海涛;刘凤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EUS诊断肾脏小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肾脏小肿瘤患者的常规超声与CEUS表现,其中38例为小肾癌(SRCC),11例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主要观察肿块回声、增强模式、增强程度,与常规超声进行比较,评估CEUS鉴别诊断SRCC与RAML的效能.结果 SRCC与RAML的CEUS增强模式比较,二者弥漫不均匀增强[78.94% (30/38) vs 27.27% (3/11),P=0.003)]、延迟相快退[73.68% (28/38) vs 18.18% (2/11),P=0.001)]、病灶周边环状强化[57.89% (22/38)vs 9.09%(1/11),P=0.006)]3个特征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用CEUS诊断SRC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6.84% (33/38),63.63%(7/11),89.18%(33/37),58.33%(7/12)和81.63% (40/49).结论 CEUS特征可用以诊断肾脏小肿瘤,且对SRCC和RAML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袁新春;肖帆;罗礼云;周爱云;蒋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