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毅;高继学;张培波;郭巍;王振龙;王子明;崔洁
原发性脊柱骨肿瘤的治疗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治疗过程中大的挑战在于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大程度保留神经功能之间的权衡取舍.手术是原发性脊柱骨肿瘤的一线治疗方式.然而,由于患者基础情况、肿瘤大小、位置等限制因素,手术治疗仍有其局限性.过去,常规放疗常常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方式;但常规放疗往往因为靶区邻近脊髓而使靶区放射剂量不足,进而导致远期预后不佳.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治疗在原发性脊柱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原发性脊柱肿瘤的治疗领域,新的放疗技术使肿瘤区域受照剂量在增加的同时将正常组织受照剂量控制在可耐受的范围内成为可能,这些放疗技术包括调强放射治疗、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质子及重离子治疗以及近距离治疗.
作者:李学敏;王俊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2005-2012年间延边地区甲状腺癌(TC)的发病情况.方法:收集2005-2012年TC病例656例,分析不同年度、不同民族、性别和年龄的分布,同时分析TC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变化.结果:TC从2009年始呈明显增加趋势.男女比例为1∶5.13,朝、汉族女性粗发病率从2005年的5.9/10万和4.03/10万增加到2012年的16.49/10万和12.75/10万,朝、汉族女性高发年龄分别为50岁年龄组和40岁年龄组.男性发病高峰均在50岁年龄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从2005年的85.5%增加到2012年的93.9%,多灶性TC的比例增加4.2倍.结论:近年延边地区TC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朝鲜族女性粗发病率高于汉族女性,其高发年龄也不同,组织类型中甲状腺乳头状癌多.
作者:杨立松;金仁顺;金雪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作为七个Sirtuin(SIRT,又称抗衰老酶)家族成员(Sirt1-Sirt7)之一,Sirt7已被发现在很多肿瘤中异常表达,但其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仍不清楚.本研究中重点探索Sirt7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及转移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手术切除宫颈癌组织石蜡标本113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癌标本3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标本62例和正常宫颈组织12 例中Sirt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Sirt7与宫颈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Sirt7在正常宫颈、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低度)、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高度)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上升,分别为 8.3%,13.1%,41.7% 及69.2%(P<0.05).另外,Sirt7的表达情况与宫颈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年龄无关(P>0.05).结论:Sirt7可能在宫颈鳞癌的恶性进展中发挥作用,有可能是宫颈鳞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作者:刘春菊;高英;魏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20世纪60年代,沙利度胺治疗妊娠呕吐曾因具有致畸性而被临床禁用.而随后的研究逐渐发现其具有抗血管生成、调节免疫及抗炎等作用,在大量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下,陆续发现其作为抗肿瘤药物、改善癌症恶病质综合征以及放疗增敏等具有一定价值.本文重点阐述沙利度胺对晚期实体肿瘤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杨建刚;陈继正;赵参军;王昕洁;钱仲;郑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土槿皮乙酸诱导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株凋亡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0、0.625、1.25、2.5、5、10、20、40、80 μmol/L不同终浓度PAB对C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O/EB荧光染色后细胞的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碘化丙啶(PI)染色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C6细胞的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PAB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C6细胞的生长.PAB处理24、48和72 h后,对C6细胞的半效致死剂量(IC50)分别为39.811、23.306和7.360 μmol/L.5.0、10.0、20.0 μmol/L PAB作用C6细胞72 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50.5±0.7)%、(63.5±2.3)%和(80.0±1.2)%,与对照组(12.0±1.6)%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5.0、10.0、20.0 μmol/L不同浓度PAB作用C6细胞72小时后,随着浓度的增加,G2/M期细胞逐渐增多,分别为(29.84±6.215)%,(34.58±1.187)%和(70.23±6.325)%,与对照组(7.79±0.570)%相比,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6细胞中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随药物剂量的增大而减小.结论:PAB可抑制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下调Bcl-2表达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作者:高芹;吴侠;赵运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HBXIP)在人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方法:蛋白印迹法检测HBXIP在人肝癌细胞系中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内源HBXIP在BEL7402、HepG2肝癌细胞中的定位.结果:HBXIP在人肝肿瘤细胞系中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增高,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发现HBXIP主要定位于BEL7402、HepG2细胞核中.结论:HBXIP在人肝癌细胞系中高表达,主要定位于肝癌细胞核内,可能是人肝癌重要的调节因子.
作者:冯姝婷;姚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下调直肠癌细胞系Colo320的 Orthodenticle 人同源盒基因1(orthodenticle homeobox 1,OTX1)的表达,观察其对Colo320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OTX1 siRNA重组质粒载体pGPU6-OTX1,并转染Colo320细胞.应用qRT-PCR法检测OTX1的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OTX1的蛋白表达,CCK-8法检测pGPU6-OTX1对Colo32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Colo320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成功将构建的pGPU6-OTX1转染Colo320细胞.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GPU6-OTX1下调Colo320细胞OTX1的表达,CCK-8结果显示pGPU6-OTX1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结果显示下调OTX1的表达抑制Colo320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下调OTX1的表达能够抑制直肠癌细胞Colo320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作者:张昊;王永鹏;刘放;陈玉泽;马思平;孟庆凯;任宇鹏;石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肠癌患者中与铁代谢相关的铁调素(Hepcid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ogenin,NEO)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特征、贫血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2例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Hepcidin及NEO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临床特征、贫血的关系.结果:铁调素的表达与患者T分期有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均无关.NEO的表达与患者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均无关(P>0.05).肠癌术前贫血组与无贫血组患者Hepcidin及NEO的表达均无区别.肿瘤组织中Hepcidin与NEO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r=-0.04,P>0.05).结论:肿瘤组织中Hepcidin的表达与肠癌患者的T分期有关,与其他生物学因素无相关性,NEO与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无任何相关性;且Hepcidin与NEO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Hepcidin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反映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肠癌患者术前贫血与肿瘤组织中Hepcidin及NEO的表达无关.
作者:严敏;陆晔;程旭;李蓉;潘湘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化疗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5年我院158例宫颈癌化疗患者,按是否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成VTE组(n=40)与无VTE组(n=118),记录分析两组的性别、年龄、既往史、病例类型、肿瘤分期、血小板计数、血黏稠度、D-二聚体以及治疗措施.结果:VET组Ⅳ期:90.00%,血黏稠度增高:67.50%,D-二聚体增高:70.00%;无VTE组Ⅳ期:70.34%,血黏稠度增高:46.61%,D-二聚体增高:49.15%(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分期、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黏稠度与宫颈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高度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0例宫颈癌化疗合并VTE患者2例并发大出血死亡;其余经溶栓、抗凝治疗后19例治愈,4例好转,总有效率为57.50%.结论:宫颈癌肿瘤分期晚、D-二聚体水平高以及血黏稠度高与宫颈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高度相关,为宫颈癌患者并发VTE的高危因素;及时评价宫颈癌化疗患者合并VTE的高危因素,及早抗凝治疗,可预防及减少并发VTE,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徐瑶;彭聪;邓晓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与配对肿瘤组织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评价胸腔积液标本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积液与配对肿瘤组织样本72例,采用ARMS方法,检测样本中EGFR基因第18~21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细胞学样本和组织学样本中EGFR基因突变阳性率分别为48.61%和51.3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一致率为92.11%,不一致率为7.89%.结论:二者的一致率较高,恶性胸水可以作为无法获得肿瘤组织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检测的有效样本.
作者:王斯;李苗;王琳;刘楠;刘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表皮特异性转录因子Ese-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靶向沉默Ese-3基因表达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se-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利用慢病毒干扰系统感染HaCaT细胞,建立Ese-3基因敲减的HaCaT细胞系,MTT实验检测Ese-3敲除后细胞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Ese-3敲减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se-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皮肤组织.MTT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下调Ese-3表达后,HaCaT细胞增殖加快,S期细胞增多,G0-G1期细胞和G2/M期细胞减少.结论:Ese-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降低,抑制Ese-3基因表达可促进HaCaT细胞生长,提示Ese-3表达缺失可能通过促进细胞恶性增殖进而促进皮肤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金雪荣;宋扬;王翔;杨静;李俊强;苏海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检测睑板腺癌组织中nm23-H1及Tiam1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睑板腺癌标本34例及癌旁正常组织34例,应用Western blot法及qRT-PCR检测nm23-H1和Tiam1蛋白及mRNA的表达,观察其蛋白水平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观察其与睑板腺癌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nm23-H1蛋白及mRNA在睑板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Tiam1蛋白及mRNA在睑板腺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H1 及Tiam1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nm23-H1 及Tiam1与睑板腺癌术后复发率具有相关性,在复发的睑板腺癌中nm23-H1及 Tiam1表达高于未复发者(P<0.05).结论:nm23-H1和Tiam1表达水平与睑板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nm23-H1和Tiam1高表达提示睑板腺癌患者不良预后.
作者:孙凯建;陈琳琳;王春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 FDG PET/CT 显像病灶长度、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大值)与病理分级及肿瘤 Ki67 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食管癌患者113 例,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测得食管癌病灶长度及 SUV 大值,检查1周内外科手术,取得食管癌标本,行 Ki67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 HE 染色确定病理分级,分析病灶长度、SUV大值与病理分级及Ki67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高、中、低分化鳞癌组病灶的平均长度分别为(6.30±2.44) cm、(5.24±2.20) cm和(5.81±2.63) cm,经统计学分析,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1>0.05).高、中、低分化鳞癌组病灶的平均SUV大值分别8.29±3.91、10.45±4.56和12.13±4.04,经统计学分析,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病灶长度与 Ki67 指数在相关性散点图上无直线相关关系,统计学分析证实二者之间无相关性(r=0.049,P=0.604>0.05).病灶SUV大值与Ki67指数在相关性散点图上存在明显直线相关关系,统计学分析证实二者之间呈正相关(r=0.719,P=0.000<0.05).结论:食管癌病灶长度与病理分级及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关系;而食管癌病灶SUV大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病理分级,间接评价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作者:刘长存;邢岩;吴珊;宋建华;陈香;车文军;林军;赵晋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早期卵巢癌患者临床手术相关参数的差异.方法:对我院2012年至2014年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早期卵巢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术患者的年龄、体重、体重指数、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切除淋巴结数量等手术相关参数,以及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术后相关参数.结果:经筛选后共65个病例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腹腔镜组26例,开腹手术组3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腹腔镜组患者的肿瘤直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小于开腹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切除数量、肿瘤的分期和病理分型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可以减少早期卵巢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翟振波;张彬玉;张秀珍;袁渊;王平;杨红;韩志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清热休克蛋白Hsp90α 在肺癌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统计分析94例肺癌患者和20例正常查体人群的血液Hsp90α 测量值,自身对比分析与血清CEA、NSE和CY211的一致性.结果:94例肺癌患者,Hsp90α、CEA、NSE和CY211阳性率分别为42.6%、29.8%、21.3%和38.3%;CEA、NSE和CY211联合诊断阳性率46.8%;Hsp90α、CEA、NSE和CY211联合诊断阳性率68.1%;Hsp90α、CEA、NSE和CY211血清含量分别为(110±116) ng/ml(14~551 ng/ml,中位数64 ng/ml)、(19±23) ng/ml(1.3~81 ng/ml,中位数13 ng/ml)、(17±30) ng/ml(1.6~159 ng/ml,中位数6.9 ng/ml)和(12±19) ng/ml(1.1~102 ng/ml,中位数4.2 ng/ml).采用Kappa方法比较Hsp90α 和CEA、NSE及CY211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0.58和0.6,按照0.75标准,一致性不满意.结论:热休克蛋白Hsp90α 在肺癌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表达,阳性率高于CEA、NSE和CY211,和其无明确相关性,联合诊断可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孙英;李林;贺子琮;贺林;王舒;鞠晓静;李昱;袁彬;许建林;施常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检测Rab27在人膀胱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Rab27表达与膀胱癌增殖侵袭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Rab27在BIU-87、5637、RT4、J82 和T24细胞系中的表达.应用Rab27转染人膀胱癌细胞系BIU-87,应用Rab27 siRNA干扰人膀胱癌细胞系5637后,应用CCK-8、集落形成实验和基质胶侵袭实验来检测Rab27对膀胱癌增殖和侵袭的影响.结果:CCK-8、集落形成实验结果表明膀胱癌细胞系中Rab27转染能够提高细胞的增殖率,而Rab27敲除后则抑制细胞的增殖.基质胶侵袭实验表明Rab27敲除后下调了穿过基底膜的细胞数,而转染Rab27后穿过基底膜的细胞数显著增多.结论:Rab27促进着膀胱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
作者:刘嘉;宫雪;祝兴旺;薛东炜;刘屹立;王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检测OPN在胆管腺癌、癌旁胆管组织中的表达,了解OPN在胆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OPN在44例胆管腺癌、44例癌旁胆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OPN与胆管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OPN在胆管腺癌、癌旁胆管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2%(30/44)、27.3%(12/44),在胆管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胆管组织(P<0.05).OPN在胆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胆管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PN阳性表达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15).结论:OPN在胆管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胆管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胆管腺癌的参考指标,对胆管腺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志锋;刘进忠;卞永生;石荣亚;靳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射波刀金标追踪优化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12例胸腹部肿瘤患者采用金标追踪放疗,对不符合金标追踪要求金标分别采取减小金标间距、加大金标刚体误差和采用单纯旋转误差监测模式及脊柱追踪辅助定位模式进行优化处理,比较优化前后可用金标数目≥3、等于2和1变化情况,统计采用单纯旋转误差监测模式及脊柱追踪辅助定位模式病例数目.结果:优化前后可用金标数目≥3、等于2和1病例分别由49例(43.8%)、47例(42.0%)、16例(14.3%)变化为68例(60.7%)、33例(29.5%)、11例(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其中8例(7.1%)采用单纯旋转误差监测次优模式,44例(39.2%)采用脊柱追踪辅助定位方式,患者的体位旋转误差处于可控和可接受范围,无治疗意外发生.结论:综合采用金标追踪优化措施,有利于提高金标利用率和降低射波刀治疗风险.
作者:赵瑞;李中华;陆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miR-100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迁移能力的调节与机制.方法:Real time-PCR检测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和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miR-100的基础表达水平.应用脂质体法将 miR-100 mimic及阴性对照分别转染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通过real time-PCR检测转染后miR-100的表达水平,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过表达miR-100对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lug、snail和E-cadherin等EMT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miR-100在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转染miR-100 mimic的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miR-100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细胞划痕实验显示过表达miR-100的MDA-MB-231细胞划痕愈合速度明显减慢.过表达miR-100的MDA-MB-231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而slug和snai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miR-100抑制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迁移能力与其上调E-cadherin,下调slug、snail蛋白表达,抑制EMT有关.
作者:刘一诺;刘阳;江茜;何苗;韩丽;颜媛媛;魏敏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LMTK3是新发现的在乳腺癌中调控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有效的转录因子.LMTK3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发挥生物学功能,不仅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而且与患者的临床分期、预后及耐药息息相关.虽然,目前对LMTK3的研究不多,但已展示出其在雌激素靶器官肿瘤的发生与治疗中的主要地位.本综述主要针对LMTK3在ERα阳性乳腺癌治疗中介导的效应以及机制的研究进行总结.
作者:杨涛羽;李龙梅;丁陈波;罗军敏;冯继红;邹彦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