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弘;王伟;贺新;李红;张贺龙;宋扬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表达的下调对食管鳞癌细胞周期、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食管鳞癌EC9706细胞分为三组,即未处理组、对照siRNA组和HDAC6 siRNA组,后两组分别转染对照siRNA和HDAC6 siRNA.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细胞增殖和周期相关因子p21 mRNA和蛋白以及细胞迁移相关因子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HDAC6 siRNA组中p21及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是0.440±0.120、0.840±0.070和0.580 ±0.090、0.450±0.080,且均明显高于未处理组(0.165±0.090、0.090±0.020;0.088±0.009、0.054±0.011)和对照siRNA组(0.163±0.021、0.070 ±0.040;0.820±0.070、0.066±0.007)中p21及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其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未处理组和对照siRNA组之间p21及E-cadhe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HDAC6表达下调对食管鳞癌细胞周期的影响可能与p21表达的升高相关;对细胞迁移的影响可能与E-cadherin表达的上调有关.
作者:李宁;张红蕊;张燕;高岭;刘培杰;孟丹丹;高欣;徐志巧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7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吉奥同步化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研究组CR+ PR 28例,有效率为73.7%;对照组CR+ PR 19例,有效率为5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KPS评分升高及体重增加者分别为20例和25例,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出现粒细胞下降22例,血小板减少10例,消化道反应12例,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研究组治疗期间还出现贫血4例,放射性食管炎38例,放射性肺炎6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未见Ⅳ级毒副反应.结论: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近期疗效较好,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崔力;王伟明;鲁光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对喉癌病例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状况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40例新发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均为广东地区患者)的临床数据及新鲜组织标本,提取DNA,利用DigeneHC2 HPV DNA test试剂盒检测组织标本中的HPV DNA.结果:40例喉癌肿瘤及其癌旁组织标本均为HPV阴性.结论:喉癌病例中HPV感染率低.未来仍需进行进一步大规模HPV感染率的检测.
作者:周舸;廖烈强;李增宏;汤苏成;陈伟雄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组织中Twist和E-cadherin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乳腺IMPC和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Twist和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IMP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结果:乳腺IMPC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分别为91.1% (51/56)和82.1%(46/56),明显高于IDC组的43.0%(43/100)和51.0% (5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及肿块大小乳腺IMPC与ID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IMPC和IDC组织中Twist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8% (43/56)和61.0% (6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2% (41/56)和68.0% (68/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wist在乳腺IMPC组织中阳性表达与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ER表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民族、肿块大小、组织学类型、微乳头比例、PR及Her-2表达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乳腺IMPC组织中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ER表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与年龄、民族、肿块大小、组织学类型、微乳头比例、脉管侵犯、PR及Her-2表达无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Twist与E-cadherin在乳腺IMPC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乳腺IMPC组织中Twist与E-cadherin均高表达,且其表达对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有重要意义,促进了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对乳腺IMPC的发生、发展及判断预后有指导作用.
作者:陈海霞;王维娜;姬文莉;岳娜;李文婷;张银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宫颈癌是继乳腺癌后第二位的女性常见恶性肿瘤,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年全球有超过47万新发的宫颈癌病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约占其中的28%,并预计直至2025年,亚洲的宫颈癌发病例将上升约40%.据资料表明:全世界大约90%以上的宫颈癌是由9种或者9种以上的高危型HPV所导致的.尽管目前针对宫颈癌的病因研究及癌前筛查已经得到较好的普及和发展,但随着科技及医疗的不断发展,宫颈癌的病因治疗以及预防仍是全球医疗的热点问题.本文对于宫颈癌的发病因素及宫颈癌疫苗的发展现状作一综述,以便临床参考,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降低其发病率.
作者:李聪聪;朱莉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对交界性浆液性卵巢肿瘤(serous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SBOTs)中CA125及超声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CA125联合超声在术前预判交界性浆液性卵巢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并分析2010年至2015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全面分期手术的169例SBOTs患者的CA125及超声结果.结果:17-40岁SBOTs患者66例,占总人数的39.05%;Ⅰa或Ⅰc期SBOTs患者100例,占总人数的59.17%.大部分Ⅰa或Ⅰc期SBOTs CA125在正常范围内(48.00%,48/100)或稍增高(22.00%,22/100),而Ⅱ-Ⅲ期明显升高(x2=25.532,P=0.000).术前超声提示附件区肿物为囊实性者共计117例,占总人数69.23%;超声提示肿物为单侧且分期为Ⅰa或Ⅰc期者94例(78.33%,94/120),明显多于双侧者(x2 =62.902,P=0.000);超声提示盆腔积液≥2 cm者Ⅰa或Ⅰc期仅2例,而Ⅱ-Ⅲ期19例,两者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x2=47.747,P=0.000).结论:CA125正常或稍升高、超声提示附件区单侧囊实性肿物、盆腔积液无明显增多是大部分Ⅰa或Ⅰc期SBOTs的特点,据此可对于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术前预判考虑给予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
作者:赵万成;杨清 刊期: 2018年第20期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疗效,是我国医务工作者对世界医学界的重大贡献之一.目前美中不足的是亚砷酸有一定的毒副反应.常见的有分化综合征、肝功能改变、皮肤病变等,较少见的有心脏毒性、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毒性、造血系统及男性生殖系统的毒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本文结合新的研究报道,全面综述了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过程中常见和罕见的毒副反应,介绍其发生时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预防防治,为亚砷酸毒副反应的系统防治提供借鉴.
作者:张弋慧智;隋美娟;张卓;周晋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骨瓣皮瓣多点缝合内固定预防开颅术后头皮下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行开颅手术的1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5例采用传统关颅缝合方法,治疗组79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骨瓣皮瓣多点缝合内固定法.对比观察两组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及皮瓣坏死率.结果:术后治疗组无l例发生皮下积液,较对照组明显优越(P<0.05),尤其在顶叶占位开颅术后及颅内病变放疗再开颅术后、二次开颅术后患者中.两组皮瓣坏死发生率均为0(P>0.05).结论:在关颅过程中采用骨瓣皮瓣多点缝合内固定可明显减少开颅术后头皮下积液的发生.
作者:周开甲;张鸣;刘伯伟;郑宗清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种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盛京医院血液科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收集分析,分离不重复的病原菌株,分析其耐药率.结果:849例次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43.34%,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368例次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43株,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3.26%)、铜绿假单胞菌(20.93%)和肺炎克雷伯氏菌(13.95%)等.所检出的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高,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高.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率高,细菌培养阳性率低,多依靠于经验性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仍是目前此类患者院内感染主要的致病菌,不排除多种耐药菌和真菌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缩短患者粒缺状态持续时间、加强院感宣教及病房管理,可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诗文;王洪涛;刘卓刚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超声电导仪对妇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妇科病房收治的妇科良性手术患者180例,因腹腔镜及开腹排气时间有差异,将入选病例分为2组,其中良性开腹手术96例,良性腹腔镜手术84例.将2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锻炼.治疗组在实施对照组同样治疗的基础上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从术后开始,每天2次,每次30 min.疗程至患者肛门排气为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及第一次排便时间.结果:无论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应用超声电导仪组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及第一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良性手术术后患者应用超声电导仪能有效地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方便、无创、无痛,患者依从性好,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符合快速康复理念,值得推广.
作者:韩雪;欧阳玲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LKB1对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对68例乳腺癌组织中LKB1、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且利用GEPIA数据库验证实验结果;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LKB1基因与ER/PR阳性的Luminal A/B亚型乳腺癌预后之间相关性;运用实时定量PCR、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技术分析LKB1在他莫昔芬耐药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定位;运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技术分析他莫昔芬对LKB1表达及定位的影响.结果:在乳腺癌中LKB1与ER/PR的表达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ER/PR(+++)和ER/PR(+)两组间LKB1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LKB1的表达量与乳腺癌预后呈现正相关性,在Luminal A/B亚型的乳腺癌中LKB1表达越低其预后越差;在他莫昔芬耐药细胞系及对照细胞中LKB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耐药细胞中LKB1的定位发生了从细胞质向细胞核的移行;在体外他莫昔芬能够诱导LKB1表达并且促进LKB1从细胞质向细胞核的移行.结论:在Luminal A/B亚型的乳腺癌中,LKB1的低表达是一种不良预后的指标,并且该蛋白从细胞质向细胞核的移行与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密切相关,而耐药与蛋白的表达量无关.
作者:李娟;李萍萍;刘洁;周灿;刘培军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Vacquinol-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NCI-H129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Vacquinol-1作用于A549和NCI-H1299细胞,应用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以半数致死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作用于细胞,流式细胞术An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查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CCK-8结果显示Vacquinol-1能显著抑制A549、NCI-H1299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且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Vacquinol-1能诱导A549、NCI-H1299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Vacquino1-1促进A549、NCI-H1299细胞Caspase-3、Bax的表达,抑制Bcl-2的表达.结论:Vacquinol-1能够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并且通过激活线粒体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刘长浩;刘宏旭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脂氧合酶(lipoxygenases,LOXs),包括5-LOX、15-LOX-1/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4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胃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的石蜡包块做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法分析5-LOX、15-LOX-1/2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统计学分析两者表达的差异,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5-LOX表达的阳性率在胃癌组织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0.05);相反的,15-LOX-1和15-LOX-2的阳性率在胃癌组织表达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0.01;P<0.01);5-LOX与胃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15-LOX-2与胃癌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15-LOX-1与胃癌临床特征未见明显相关.结论:5-LOX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15-LOX-1和15-LOX-2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提示LOXs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作者:衷灿梅;庄铭锴;王小众;李建英;陈丰霖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腺苷脱氨酶(ADA)、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确诊恶性胸腔积液(A组)患者58例和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B组)患者62例,收集两组患者血浆CA125、胸水CA125、胸水ADA及血常规的各项指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患者血浆CA125、胸水CA12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B组,A组患者胸水ADA明显低于B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LR及P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水ADA和胸水CA125在A组患者和B组患者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NLR和PLR对两者鉴别诊断意义不大.
作者:李维;陈淑娟;石婕;邓文静;张秋红;樊娜;钟玉洁;明宗娟;史红阳;杨拴盈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Bcl-2和Beclin-1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术后复发中的作用,并分析肝癌组织中Bcl-2和Beclin-l的蛋白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收集肝癌组织11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中Bcl-2蛋白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利用x2检验发现Bcl-2在HCC中的表达仅与患者的肿瘤个数程度相关,Beclin-1在HCC中的表达仅与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CC中Bcl-2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61,P<o.oo0 1).Bcl-2表达阳性影响患者的预后(Log-rank=8.892,P=0.002 9),Beclin-1表达阴性影响患者的预后(Log-rank=5.350,P=0.020 7).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肝内复发与肝内肿瘤个数、Bcl-2表达有关.结论:Bcl-2和Beclin-1在肝癌中具有相关性,共同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周元;陈橼;邵冰峰;张素青;张一心;吴雅珣;尹必辉;朱新国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DAPK蛋白、Ki-67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及邯郸市第一医院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50例,同时选取15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APK蛋白、Ki-67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全自动生化法检测血清中CEA、CA19-9和CA125等的表达,分析DAPK蛋白、Ki-67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的DAPK蛋白低于子宫内膜增生组(P<0.05),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患者(P<0.05);子宫内膜癌组患者CEA、CA19-9和CA125水平均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的DAPK阳性表达率与CEA等肿瘤标志物水平负相关(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的Ki-67阳性表达率与CEA等肿瘤标志物水平正相关(P<0.05);不同年龄的患者间DAPK、Ki-67的表达无差异,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Ⅰ+Ⅱ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DAPK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Ⅰ+Ⅱ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Ki-67阳性表达率较低(P<0.05).结论:DAPK蛋白、Ki-67蛋白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存在异常表达,且其表达与患者的病情或者细胞分化、淋巴结转移等具有密切关系.
作者:崔志利;安欣;刘巧珍;李静霞;刘文利;赵晶晶;毛希瑞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肺鳞癌中死亡受体4(DR4)不同甲基化状态是否会影响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肺鳞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肺鳞癌细胞株(H226、SK-MES-1、H520)前后DR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基因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SP、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H226、SK-MES-1细胞DR4基因呈甲基化状态,其mRNA及蛋白均低表达,H520细胞中DR4基因呈非甲基化状态,其mRNA及蛋白高表达;5-Aza-CdR干预后H226、SK-MES-1细胞DR4基因呈非甲基化状态,其mRNA及蛋白表达较前均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520仍呈非甲基化状态,其mRNA及蛋白表达量较前无明显差异.同时研究还证实TRAIL对H226、SK-MES-1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但不敏感,5-Aza-CdR干预后,H226及SK-MES-1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较前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5-Aza-CdR可以逆转肺鳞癌中DR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进而增加TRAIL诱导肺鳞癌细胞凋亡的作用.5-Aza-CdR联合TRAIL可能是治疗肺鳞癌的一种新策略.
作者:余宗阳;赵忠全;黄晓燕;潘燕;施燕鸿;吴晓龙;林祥武;陈思玉;陈颖;王水良;綦晓艳;王文武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肺癌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标记肺癌表面标记物乙醛脱氢酶1(ALDH1),从肺癌A549细胞系中分离肺癌干细胞;MTT实验检测姜黄素对肺癌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姜黄素对肺癌干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Notch1和Hes1蛋白的表达情况;抑制剂γ-分泌酶抑制Notch信号通路研究对肺癌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选出肺癌细胞系A549中ALDH1+肺癌干细胞.MTT检测结果显示,姜黄素能够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肺癌干细胞的增殖;经姜黄素处理后的肺癌干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率明显升高,Notch1和Hes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经γ-分泌酶抑制剂处理肺癌干细胞后,实验结果显示,y-分泌酶抑制剂通过下调Notch1和Hes1蛋白的表达调控Notch信号通路抑制肺癌干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结论:姜黄素抑制肺癌干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与Notch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杨秦梅;崔青荣;李彬;李宁;周庆伟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目的:探讨T2N0M0期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联合放化疗的临床适应证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例T2N0M0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经肛门局部切除联合放化疗组(10例)和根治性切除组(1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各种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大小、肿瘤距肛缘距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化较好的T2N0M0期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切除联合放化疗与根治性手术比较治疗效果相当,但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具有一定优势,在有适应证患者中可以推广.
作者:杨永江;王晓元;黄迪;赵轶峰;彭涛;李曙光 刊期: 2018年第20期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由实体肿瘤脱落进入血液的细胞,并能侵入其他组织,与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目前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CTCs在一些上皮恶性肿瘤(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中的应用价值,但在肉瘤方面的研究却比较少.由于肉瘤在人群中相对罕见、肉瘤CTCs的检测技术仍不成熟等原因,导致目前肉瘤CTCs的临床作用仍是空白.但是,随着近年来对泛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的深入研究,同时在肉瘤中发现上皮细胞黏附因子(EpCAM)的表达,这些促进了对肉瘤发展机制的了解,并为CTCs的检测提供新的思路.另外,在部分研究里展示了CTCs与一些肉瘤的进展和预后的相关性,这也为CTCs可用于指导肉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证据.本文就近些年CTCs在肉瘤中的研究和诊断的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周士超;袁海花;姜斌 刊期: 2018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