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体质量指数双能量冠状动脉CTA低剂量检查

潘晓龙;吴岩;韩丹;杨静;赵旭冉;陆琳;张正华;赵卫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体质量指数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体质量指数(BMI)低管电流自动原始数据域迭代重建(SAFIRE)技术双能量冠状动脉CTA低剂量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将200例患者分为4组:A组(19 kg/m2≤BMI<24 kg/m2),A管电流为180mAs,采用FBP重建;B组(BMI<19 kg/m2),A管电流60 mAs;C组(19 kg/m2≤BMI< 24 kg/m2),A管电流90 mAs;D组(24 kg/m2≤BMI<30 kg/m2),A管电流120 mAs,B、C、D组采用SAFIRE-3级重建.比较4组平均CT值、图像噪声、SNR、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结果 4组患者冠状动脉显示节段、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平均CT值、SD、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效剂量(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D值B、C、D组分别较A组下降65.82%、55.64%、24.18%.结论 基于BMI低管电流扫描SAFIRE重建双能冠状动脉CTA检查,能够保证图像质量并大幅降低辐射剂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影像学特征

    目的 分析原发性输卵管癌(PFTC)超声、CT、MRI及PET/C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FTC患者的影像学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32例PFTC患者中,单侧31例,双侧1例.伴对侧输卵管积水1例,伴同侧皮样囊肿1例,2例卵巢转移,1例结肠转移.超声表现为附件区梭形实质性低回声肿物(n=16)、不均质团块样肿物(n=4)、“腊肠型”囊性肿物(n=7).CT表现为附件区实性肿块7例,囊肿块7例,囊实混合性肿块2例.MRI表现为类圆形等T1稍长T2信号(n=2)或稍短T1稍长T2信号结节(n=2).PET/CT表现为附件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n=1)或附件区囊实混合密度(n=2).结论 超声可有效发现PFTC附件区肿物,并区别囊实性;CT、MRI及PET/CT有助于PFTC的定位.

    作者:徐娆;史铁梅;王鑫璐;姜罗;黄瑛;宗璨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MRI评价抗癫痫药物对原发全面性癫痫患者脑灰质结构的影响

    目的 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分析方法,探讨抗癫痫药物(AEDs)对全面强直阵挛癫痫(GTCS)患者脑灰质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19例服用AEDs治疗的GTCS患者(服药组)及19例未服药患者(未服药组)纳入本研究.采集3D T1数据,并采用VBM方法将患者脑灰质结构进行分割,并对分割后的灰质结构进行两样本t检验.针对服药患者,分2次分别纳入及不纳入病程作为协变量,将服药时间与全脑灰质体积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未服药组比较,服药组GTCS患者脑灰质体积增加的区域以双侧额叶、顶叶、颞叶、尾状核及小脑半球为主.无论是否将病程纳为协变量,双侧壳核、丘脑灰质体积与服药时间呈正相关.结论 VBM可显示AEDs对脑灰质结构造成的微缅改变;AEDs对GTCS患者脑灰质结构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黄育斌;张志强;许强;杨昉;魏渭;卢光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超声心动图预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急性反应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预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急性反应的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CRT的CHF患者33例,分别在CRT开启(ON)和关闭(OFF)状态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房大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房室同步性(A-V-D)、心室间同步性(V-V-D).采用组织多普勒技术(TDI)测量左心室收缩(Vs-T-SD)和舒张同步性(Ve-T-SD);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左心室收缩同步性(T16-SD%).将CRT-ON时,LVEF增加≥5%设为有反应(CRT-R)组,<5%为无反应(CRT-NR)组.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例患者(25/33,75.76%)为CRT-R组,8例(8/33,24.24%)为CRT-NR组.CRT-R组,CRT-ON时QRSd、LVEDD、LVESD、LAD、LVEDV、LVESV、V-V-D和T16-SD%较CRT-OFF时减小,LVSV和LVEF增加(P均<0.05);CRT-NR组,CRT-ON时LVEDD、LVESD和LAD较CRT-OFF时减小,LVEF增加(P均<0.05).术前CRT-R组LAD和LVEDD小于CRT-NR组,而左束支传导阻滞和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比例、V-V-D大于CRT-NR组(P均<0.05).V-V-D为44 ms时,曲线下面积为0.747,预测CRT急性反应有效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0.0%和87.5%(P<0.05).结论 LAD和LVEDD较小、室间同步性较差且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非缺血性心肌病的CHF患者更可能CRT急性反应有效,V-V-D可准确预测CRT急性反应.

    作者:关正宇;马春燕;王永槐;张妍;刘爽;宋晶京;杨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抑郁症及抑郁高血压共病患者脑部基于体素的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研究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在评价抑郁症及抑郁高血压共病患者脑部微观结构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26例抑郁高血压共病患者(共病组)、26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23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采用3.0T磁共振仪进行DKI扫描,使用DKE软件计算平均扩散峰度(MK)值;比较4组间MK值的差异;比较差异脑区平均MK值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抑郁症组MK值减低的脑区包括右额中回、右梭状回、右前扣带回、左中扣带回、左后扣带回、右岛叶、右海马、右枕下回及左枕中回、双侧楔前叶、双侧壳核、两侧颞下回和颞中回(P<0.05),共病组MK值减低的脑区包括右额上回、右梭状回、右前扣带回、右中扣带回、左后扣带回、双侧海马、双侧海马旁回、左枕中下回、双侧楔前叶、右壳核、左舌回、双侧颞中回及颞下回及左侧丘脑(P<0.05),高血压组无MK减低区.相对于抑郁症组,共病组MK下降脑区为右额下回、右梭状回、右岛叶、右扣带前回(P<0.05).右侧海马(r=0.421,P<0.001)及右侧额中回(r=0.400,P=0.001)的平均MK值与HAMD-17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抑郁症和抑郁共病患者存在广泛的额叶-皮层下-边缘系统脑白质微观结构损害和功能异常;高血压可能对抑郁症有协同作用.

    作者:曾祥柱;袁慧书;刘颖;王筝;张函;王希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松果体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1例

    患者女,48岁,以“头痛6小时”入院.查体:双眼上视受限,余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术前β-HCG<0.10 IU/L,AFP 1.01 ng/ml.CT:左侧松果体区一直径约12 mm高密度影,边界尚清,密度欠均匀(图1),CT值约74 HU,考虑占位合并出血;MRI:左侧松果体区见直径约12 mm的异常信号,T1WI低信号(图2A),T2WI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后轻度强化(图2B).术前诊断:左侧松果体区占位.采取Poppen入路手术,术中见肿瘤呈暗红色,约12 mm×12 mm,质韧,周围有完整包膜,切开见暗红色液体流出,并见部分机化组织,镜下行肿瘤全切术.病理诊断:左侧松果体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术后第2天患者双眼上视受限缓解,12天痊愈出院,术后复查MRI示病灶无复发.

    作者:张永海;李君召;蒋霖;周焱峰;高广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影像学表现

    目的 分析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选取34例临床拟诊FAI患者,对所有患者行骨盆正位片检查,21例行双髋关节MSCT平扫及MR检查,分析FA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34例患者中,32例确诊为FAI,其中骨盆正位片发现先天解剖学异常及病变27例;MSCT平扫及三维重建21例清晰均表现为髋关节骨质异常;MRI还可清晰显示周围继发软组织损伤12例.2例确诊为股骨头无菌坏死.结论 影像学可为FAI的诊断和进一步治疗提供必要的解剖及病理学证据,有助于为FAI的新概念及新分型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于海涛;胡智军;张晓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3.0T磁共振R2*值评价足月出生婴儿脑深部灰质核团年龄相关性铁沉积

    目的 采用3.0T MR R2*值观察婴儿脑深部灰质核团铁沉积与周龄的关系.方法 纳入婴儿53名,校正周龄(PMA)37~92周.采用GE 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SWAN)序列扫描,测量脑内双侧深部灰质核团(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红核和黑质)的R2*值.对各部位R2*值与脑铁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并分析R2*值与PMA的关系.结果 婴儿期脑深部灰质核团R2*值与脑铁含量均呈正相关(P均<0.001).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红核和黑质的R2*值与PMA均呈正相关(r=0.865、0.818、0.893、0.844、0.742和0.834,P均<0.001).结论 婴儿期脑深部灰质核团的R2*值随周龄增大逐渐增加,其可反映局部脑铁沉积随周龄的增加.

    作者:宁宁;张育苗;张雷;李彦彦;李欢;杨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检测乳腺良恶性肿物血流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鉴别乳腺肿物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超声检出并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70例78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40个,恶性病灶38个.按照Adler分级标准,采用CDFI和SMI技术分别观察同一肿瘤的血流情况,计算两种血流检测技术对于单个病灶检出血管条数的差值(SMI-CDFI)、单纯使用CDFI及SMI诊断恶性病变的佳诊断阈值及相关诊断试验评价指标.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对所有肿瘤血流丰富程度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恶性肿瘤血流丰富程度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良性肿瘤血流丰富程度的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CDFI诊断恶性肿物佳诊断阈值为血管条数≥2,敏感度71.12%,特异度62.50%;SMI诊断恶性肿物佳诊断阈值为血管条数≥3,敏感度92.11%,特异度62.50%;SMI-CDFI诊断恶性肿物佳诊断阈值为血管条数差值≥3,敏感度84.21%,特异度85.00%.结论 SMI技术可检测乳腺恶性肿物潜在的微血管,可为鉴别乳腺肿瘤的良恶性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马燕;李刚;李晶;任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弹性成像和常规超声特征及联合诊断效能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声像图诊断特点,及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别对240例患者的280个甲状腺结节行常规超声和弹性成像检查,分析其超声特点.根据各诊断标准将所有结节进行良恶性归类,并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常规超声、弹性成像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1.67%(43/60)、81.82%(180/220)、79.64%(223/280),85.00%(51/60)、88.18%(194/220)、87.50%(245/280).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1.67%(55/60)、98.18%(216/220)及96.78%(271/280),其诊断价值高于单纯弹性成像和常规超声检查(P<0.05).结论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常规超声、弹性成像表现较具特征性,联合诊断对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有较高的效能.

    作者:裴书芳;丛淑珍;钱隽;李妙珊;肖美华;林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并颈部静脉瘤栓

    目的 评价甲状腺恶性肿瘤合并颈部静脉瘤栓的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合并颈部静脉瘤栓5例患者超声表现及特征.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低分化甲状腺癌1例,甲状腺未分化癌1例,甲状腺肌源性低度恶性肉瘤1例.超声显示甲状腺肿瘤经甲状腺引流静脉蔓延3例、甲状腺肿瘤直接侵犯颈内静脉1例、转移淋巴结侵犯颈内静脉1例.结论 甲状腺恶性肿瘤并颈部静脉瘤栓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较具特征性,可作为此类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陈蕾;张惠;王彬;陈铭;陈路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超声造影和MRI诊断小肾癌的对比

    目的 探讨CEUS和MRI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可疑肾实性小结节患者32例.对所有患者行CEUS和MR检查,观察小肾癌的CEUS图像特点,评价CEUS和MRI对小肾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CEUS示假包膜环状增强19例(19/21,90.47%),动脉期同/快进14例(14/21,66.67%),均匀增强14例(14/21,66.67%).32例患者中,小肾癌21例,CEUS测量的结节大小[(1.95士0.62 cm)]与MRI测量结果[(1.87±0.69)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32,P>0.05).CEUS诊断小肾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5.71% (18/21)、81.82%(9/11)、90.00%(18/20)、75.00%(9/12)和84.36%(27/32),MRI为90.48% (19/21)、90.91%(10/11)、95.00%(19/20)、83.33% (10/12)和90.63%(29/32).结论 CEUS对无症状的小肾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于MR检查受限的患者,CEUS是可选择替代的较为准确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高永艳;姚秀萍;王黎明;穆学涛;梁佳;树俊莲;刘卫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可疑恶性乳腺病灶的囊实性

    目的 探讨CEUS在可疑恶性乳腺病变囊实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77例患者共277个可疑恶性乳腺病灶进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分别做出相应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同时进行医师诊断信心分级.结果 277例可疑乳腺病变,CEUS较常规超声能检出更多囊性或囊实性病变(x2=93.57,P<0.01).CEUS后诊断者1级诊断信心和2级诊断信心明显升高(P<0.01).结论 在可疑乳腺病变的临床超声诊断中,CEUS有助于病灶囊实性的鉴别及提高临床工作者的诊断信心.

    作者:郑艳玲;陕泉源;罗佳;梁瑾瑜;李李;谢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MSCT监视下生理盐水灌肠整复肠套叠1例

    患者男,43岁,因“右下腹阵发性腹痛1天”入院.MSCT扫描见右下腹软组织包块,断面见“靶环”征(图1A),提示回盲部肠套叠.遂在监视下充盈生理盐水治疗,采用灌肠袋经肛门置管间断注入生理盐水,每注入250ml生理盐水行CT扫描一次,观察肠管充盈情况,直至套叠肠管复位,患者症状缓解(图1B、1C).讨论 肠套叠常见病因与肠道解剖结构特点、肿瘤、炎症、食物性状不佳等有关,导致肠蠕动节律失调而将近端病变连同肠管套叠入远段肠管.传统治疗方法为透视下对比剂压力灌肠,但其不能确定肠套叠病因和管壁病理变化,不易规避肠壁坏死穿孔的风险和避免碘或钡等对比剂渗出.

    作者:张有为;覃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治疗前18F-FDG PET/CT大标准摄取值评估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评估治疗前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31例确诊的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均于治疗前接受18 F-FDG PET/CT检查,患者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31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中位SUVmx为12.7(4.4~2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症状、KPI、治疗模式、SUVmax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有SUVmax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8).结论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的SUVmax能够预测患者的预后.

    作者:丁重阳;孙晋;吴宇霖;李洋洋;杨伟;李天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目的 评价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E)技术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减低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32例SCH患者(SCH组)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3D-STE检查,获得左心室收缩期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纵向应变(GLS)和整体环向应变(GCS).比较对照组和SCH组治疗前后左心室三维应变参数差异,以左心室射血分数<65%为诊断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金标准,采用ROC曲线评价左心室三维应变参数诊断SCH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的效能.结果 SCH组治疗前后GAS、GLS和GCS绝对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GAS、GLS和GCS绝对值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ROC曲线显示GAS、GLS和GCS的AUC分别为0.805、0.723和0.614,分别以-40.5%、-29.3%和-32.6%作为GAS、GLS和GCS诊断左心室功能减低界值,其敏感度分别为85.7%、77.8%和71.1%,特异度分别为72.2%、71.3%和60.1%.结论 3D-STE中GAS诊断SCH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效能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作者:陈田;韩勇;夏良华;董云;陈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诊断脑微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WI在诊断脑微出血(CMB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CMBs患者共257个病灶的影像学资料,观察病灶信号、大小、位置,并分析不同类型图像检出CMBs病灶的差异.结果 257个CMBs病灶中均匀信号病灶165个,混杂信号病灶92个;大径1.4~8.4 mm,混杂信号病灶大径明显大于均匀信号病灶(P<0.01);混杂信号主要分布于幕上,少见于幕下.SWI、幅度(Mag)、相位(Phase)及小密度投影(mIP)图像检出的CMBs病灶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ase图像混杂信号占比明显高于SWI及Mag图像(P均<0.01),mIP图像明显低于SWI及Mag图像(P均<0.01).结论 CMBs影像表现多样,并受病灶大小和位置影响.SWI可作为诊断CMBs的有效检查方法.

    作者:赵文礼;张健;杨智;孟存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颅脑CT灌注成像研究进展

    CT灌注成像(CTP)是一种可定量反映组织器官功能的技术,有较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随着MSCT技术不断进步,CTP检查的操作流程变得相对简单,辐射剂量较前明显减少,图像质量大幅提高.CTP在脑缺血性疾病及脑肿瘤等方面研究及临床应用都取得重要进展.本文对脑CTP的原理、扫描参数的优化、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刘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fMRI动态观察脑梗死患者脑运动功能的恢复

    目的 采用fMRI纵向观察脑梗死患者双手握拳运动时脑功能区的动态重组和代偿情况,并探讨其与运动功能恢复水平的关系.方法 34例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16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双手的握拳运动,进行实时BOLD-fMRI,病例组在发病1周内(早期)首次扫描,其中11例患者5~7周(恢复期)再次接受扫描,正常对照组只扫描1次.应用SPM8软件测定初级运动皮层(M1)激活体积,计算偏侧化指数(LI)及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运动积分,分析LI与FMA积分在早期和恢复期的变化.结果 早期患手运动激活双侧M1、次级运动皮层,恢复期主要激活对侧M1、次级运动皮层,同侧脑激活区减少;脑梗死患者LI与FMA值在早期与恢复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健侧肢体运动的脑激活模式与正常人相似.结论 BOLD-fMRI可显示梗死患者脑皮层运动代表区的动态重塑过程,可为脑梗死治疗康复提供重要基础和方法.

    作者:牛稳;王海宝;余永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左肩关节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

    患者女,33岁,因“左颈部肿块1个月”就诊.查体:左颈部锁骨上扪及1.5 cm×1.0 cm淋巴结,质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可.淋巴结活检术后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遂寻找原发灶.超声:左侧三角肌深面见2.0cm×1.2 cm实性低回声团块(图1),边界清楚,边缘欠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CDFI示肿块内部及周边较丰富血流信号.MRI:左肩锁关节前上方、三角肌下方见16.2 mm×11.6 mm不规则结节,边界清楚,病灶TIWI呈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图2),增强扫描呈明显欠均匀强化.影像学提示: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作者:周黎;郑元义;印国兵;曹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腘动脉外膜囊性变的超声表现(附2例报道)

    动脉外膜囊性变(cystic adventitial disease,CAD)罕见,病因不明,常累及胭动脉,病理表现为血管外膜囊性变,可为单房或多房性,内含黏蛋白.该病多见于中青年男性,主要症状为间歇性跛行.影像学检查包括DSA、CT、MRI、超声等.本文报道2例CAD患者的超声表现.1 病例资料病例1,男,24岁,主诉“行走后左下肢不适3个月”,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发胀、脚掌麻木等,休息或按摩后症状缓解,再次行走症状复现.否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外伤史.

    作者:梁婷婷;白志勇;张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