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佩才;高原;谢朝勇;裘伶;殷位刚;徐国余
1病历资料患儿约补,男,2岁,彝族,昭觉县红星乡大水塘社人.因发热、咳嗽、腹胀、腹泻26 d,于2005-08-16入院.
作者:吴锡惠;熊芫;阮学兰;姚兴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肝病患者主要检查手段包括:血液生化、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影像学、肝组织学检查等.其中,肝组织学检查(以下简称肝活检)是一种能直接了解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帮助医生做出较为准确诊断的检查方法,是公认的金标准[1].但由于肝活检属于创伤性检查,操作和推广有一定难度,多年来,临床工作者普遍采用创伤轻微的血标本化验来诊断肝病,然而有时并不能充分满足临床诊疗的实际需求.
作者:何清;刘粤;邱谷香;李知玉;张培泽;谢成渝;马秋红;段钢;许诚;乐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利用Excel制作质量控制图的绘制方法.方法采用Excel软件,灵活、简便、直观地制作质量控制图.结果利用Excel软件与手工、质量控制图制作仪获得的质量控制图结果一致.结论利用Excel软件制作质量控制图,具有准确、简便、快捷、美观、灵活、高效特点,比手工、质量控制图制作仪更可行,更易普及.
作者:王继明;杨勇;王隽;陈子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掌握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及肠道线虫感染程度,为防治服务.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调查4个镇登记在册流动人口.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2个镇肠道线虫感染情况.结果4镇登记流动人口56 891人,占辖区人口39.18%,主要来自安徽、江苏、四川、河南等邻近省,男性多于女性,年龄18~45岁占82.62%,小学文化程度占50.15%,工矿企业打工人数占83.47%;流动人口肠道线虫感染率7.37%,显著高于本地居民的0.59%(P<0.01).女性感染率9.57%,显著高于男性6.26%(P<0.05).钩虫、蛔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4.80%、2.48%、0.64%,3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虫种以钩虫为主占65.22%.较高的省份依次为贵州14.08%、四川10.20%、湖南9.52%.多虫感染率0.56%.中度和重度感染人数占23.91%(22/92).结论来自疫区的流动人口成为本地肠道线虫的主要传染源,应加强健康教育和防治.
作者:高佳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蚊虫抗药性敏感测试方法.方法采用微量滴定板法,对室内常规饲养的敏感品系和室内选育的抗DDVP、抗残杀威品系淡色库蚊非特性酯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敏感品系蚊虫OD值≥0.9的占17.16%(35/204条);<0.9的占82.84%(169/204条);抗DDVP品系OD值≥0.9的占83.33%(200/240条);<0.9的占16.67%(40/240条);抗残杀威品系≥0.9的占74.89%(176/235条),<0.9的占25.11%(59/235条).结论敏感品系与抗性品系淡色库蚊的平均OD值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李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疟疾防治方法.方法对当地居民和流动人群开展发热血检,以发现现症患者,按贵州省疟疾防治方案进行根治和治疗,并清除病灶点.结果1990-2003年对110 672人次进行了抗疟治疗,滞留喷洒灭蚊2 732 992 m2.当地居民、病灶点居民、流动人群、健康人群发热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10%、0.58%、0.01%、0.98%.检出当地间日疟1439例,输入病例361例(37例为恶性疟).血清学阳性率为5.09%.人房和牛房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分别占22.08%、58.72%、53.72%、39.73%.结论灭疟后期发病率逐年下降,疟疾患者高度分散,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仍是优势蚊种,血清学提示居民抗体水平下降,输入性疟疾存在极大威胁.
作者:张贵宁;李祥;吴定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的影响.方法对96例2次住院的乙肝患者,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和病情,采取集体或个体授课、书面教育、问答、示范等多种教育方式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并在出院时、第2次入院时采用乙肝相关健康知识试题、自我管理能力测评表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结果教育后患者CHB相关知识掌握优良率、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与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再次入院时,患者虽对CHB相关知识掌握优良率有所下降,但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明显下降,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CHB相关知识掌握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但须强化教育,使患者在自我健康保健方面达到知识、信心及行为的长久统一,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作者:黄春蓉;勾中杰;靳冬香;陈明茗;赵水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确定家蝇幼虫匀浆液的抗病毒作用.方法用鸡胚培养法检测家蝇幼虫匀浆液的抗病毒活性.结果家蝇幼虫匀浆液确有抗病毒活性,经针刺24 h后,免疫诱导组活性高于同期对照组,且抗病毒活性随匀浆液的稀释度增加而降低.结论家蝇幼虫匀浆液中存在抗病毒活性物质,该物质初步估计为蛋白质或肽类,性质有待进一步确定.
作者:李金福;陈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静脉穿刺技术是每一个临床护士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护理观要求护士在为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不仅仅能把针穿刺进血管,而且还要体会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从而达到共同配合完成护理计划的目的.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简称e-CHB),一般认为是HBV慢性感染自然病程中的一个时期[1],但也不排除一开始即感染了此种类型的HBV所致.据现有的文献报道[2],此种类型的肝炎进展快,易发展至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治疗困难.现就e-CHB的一些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赵英杰;范希成;高志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在云南血吸虫病流行区,病原学查病以粪便尼龙袋集卵孵化法应用广泛;而对血吸虫病重疫区,用化学药物吡喹酮进行全民化疗则是当前防治血吸虫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多年来,由于反复开展查、治病,一些地区居民查、治病依从性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个别地区由于粪检难以开展,治疗服药率太低,已严重影响防治效果.为调查云南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查、治病依从性下降的原因,1999年在洱源县新庄村开展了本项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慧;李远林;戴文新;张剑平;彭佩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医学院学生近年来人体蠕形螨的感染现状,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对部分在校集体住宿的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感染的调查.胶带置于光镜下检查,阳性片计数虫数并进行虫种鉴定.结果共调查25个班867名学生.总感染率为12.11%(105/867),男生感染率为14.06%(61/434),女生感染率为10.16%(44/433),男生与女生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率高的班为28.94%(11/38),感染率低的班为2.63%(1/38).皮脂蠕形螨感染占30.48%(32/105),毛囊蠕形螨感染占68.57%(72/105),混合感染为0.95%(1/105).Ⅰ度感染占87.62%(92/105).结论我院蠕形螨总感染率较低,感染者有明显的寝室(班级)集聚现象.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13年前的调查结果,这与检测的时间,学生居住环境的明显改善和学生对自身美容问题的日益重视有关.
作者:杨燕;王光西;陈文碧;佘俊萍;王敏;杨兴友;毛樱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便民河砼护坡工程后的螺情调查和哨鼠疫水测定,了解砼护坡后的血防效果,为政府的血防决策提供科学根据.方法选取便民河有砼护坡的7个地段作为螺情调查对象,以未护坡的3个地段为对照,调查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在有砼护坡的便民河上选择5座桥作哨鼠监测点,以长江主干上的哨鼠监测点作对照,调查哨鼠感染率.结果有砼护坡的7个地段中的2个地段未能查到钉螺,其他5个地段活螺平均密度低,未护坡的3个地段则高的多.7个砼护坡地段除便民河入口至楠江桥段外,其余均未发现阳性钉螺,未护坡的3个江滩钉螺阳性率则高的多.2年内5个监测点共解剖哨鼠276只,阳性39只,阳性率14.13%.长江主干道监测点的哨鼠阳性率2年分别为89.29%和89.66%.结论砼护坡对消灭钉螺、降低感染率和阻断传播作用重要,但必须对上游的有螺环境进行清理,同时对砼护坡后高出水面的草滩进行清淤,才能达到应有的血防效果.
作者:杨佩才;高原;谢朝勇;裘伶;殷位刚;徐国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淋病是我国乃至全球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由于一些非正规治疗手段,淋球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为提高淋病的治愈率,现将近年来淋球菌耐药机制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作以下综述.
作者:向丽;张育华;王光西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南京市鼓楼区是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中低度间日疟流行区.20世纪50~60年代曾反复流行,年发病率高曾达到11.3/万.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本世纪初,年发病率已降至0.2/万,达到控制水平.在本地常住人口疟疾日趋下降的同时,外来人口成为疟疾发病高危人群.是当前疟疾发病的新特点.
作者:阚家桂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加强压力蒸汽灭菌质量的监测,切实保证灭菌物品的质量.方法采用对5 800件灭菌物品进行化学和生物学监测.结果化学指示卡有9次不合格,合格率为99.84%;发生20次湿包,合格率为99.66%;而生物监测合格率为100.00%.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改进工作后,未再出现不合格情况.结论加强对压力灭菌器的检修和定期质检,以及消毒员的规范操作,对保证灭菌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马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王某,女,20岁,学生,四川德阳人.反复发热4个月,于2005-09-21入院.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多为中度发热,伴乏力、头昏.无咳嗽、胸痛、腹泻等.当地医院B超示:脾大.抗感染对症治疗2周无效,转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科.查体:中度贫血貌,无黄疸、皮疹、瘀点、肝掌、皮下结节及淋巴结肿大.腹平软,肝在剑突下约4 cm.脾在肋下约7cm,质地中等,压痛.腹水征(-).
作者:周诗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富马毒素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富马毒素诱导凋亡的机制打下基础.方法利用PI标记的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浓度下富马毒素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在1.25 nmol/ml的富马毒素作用下凋亡率与空白没有差异,在2.5~40 nmol/ml FB1的浓度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凋亡,随着富马毒素浓度的增加,体外培养的肝细胞凋亡率增加,且凋亡率在15 nmol/ml达到高峰.结论富马毒素可导致肝癌细胞凋亡,随着浓度的递增,其凋亡率也随之递增.
作者:章亚倞;陈建平;罗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血吸虫循环抗原(ScAg)检测在血吸虫病传播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几种免疫学方法用于化疗后的诊断效果,应用ScAg检测作为选择性化疗普查血吸虫病,提高化疗依从性的手段;用于儿童感染血吸虫疫情监测并统计分析历年来人群感染率与感染度变化.结果检测ScAg和ScAb对粪检血吸虫阳性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健康人的特异性检测ScAg优于ScAb,ScAg对治后半年的阴转率为76.92%(120/156),ScAb的转阴率仅为7.05%(11/156).通过现场ScAg和粪便平行检查应用显示,粪检与ScAg的阳性符合率为92.23%(522/566);经多年用ScAg作选择性化疗的综合防治结果显示,人群感染率由32.73%降至粪检无阳性,经抽样考核检测ScAg阳性率降至0.88%(11/1243).结论检测ScAg用于全民化疗后选择性化疗的筛查方法优于ScAb及粪便检查,适用于防治效果考核,儿童感染的监测及确定重复治疗对象,经多年应用ScAg筛查血吸虫病对达到传播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李力;罗成超;唐猛;范建如;何崇松;赵剑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序贯疗法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对比医疗费用及患儿依从性的差别.方法按随机双盲法将23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序贯疗法组)和对照组(静脉给药组),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3 d后改为口服;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至病情痊愈.结果序贯序法组患儿的抗生素医疗费用为256.24±59.86元,静脉给药组为457.36±80.91元(P<0.05),序贯疗法组患儿抗生素医疗费用明显低于静脉给药组;序贯疗法组患儿失访率为3.36%,静脉给药组为10.81%(P<0.05),序贯疗法组患儿失访率明显低于静脉给药组.结论抗生素序贯疗法对保证疗效、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儿痛苦更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张辉;甘华山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