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辜学广
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6个月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CHB患者,苦参素注射液600 mg,肌肉注射,1次/d,共6月;另选择56例CHB患者,采用一般保肝降酶退黄药治疗6个月作为对照.结果两组在改善症状、体征和恢复肝功能方面效果均明显(P>0.05).苦参素组HBeAg和HBV-DNA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阴转率分别是39.7%、38.2%和57.4%、54.4%,高于对照组12.5%、10.7%和16.1%、12.5%(P<0.01).治疗组6个月时HBeAg与HBV-DNA阴转率均较3个月时高(P<0.05).治疗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达42.6%.除注射部位的疼痛、硬结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苦参素注射液治疗CHB有确切疗效,如剂量大(600mg)、疗程长(6个月),其治疗效果会更满意.
作者:赵英杰;赖钰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加强监控.方法对2002年1~12月我院12 549例病历进行了调查.结果443例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3.53%.检出致病菌299株,细菌检出率67.49%,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42.81%,革兰阳性球菌为19.06%,真菌为27.09%.结论医院感染是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预防和监控.
作者:邓先芳;代泽芬;聂莉;肖同信;巫成菊;张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穿琥宁注射液对乙脑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8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穿琥宁注射液5~10mg/(kg·d);对照组(46例)加用病毒唑10~15mg/(kg·d);均静脉滴注,1次/d,疗程5~7 d.比较两组疗效及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0.77%,总有效率94.23%;对照组:治愈率60.87%,总有效率84.78%.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穿琥宁在降低体温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患儿抽搐停止、神志转清、脑膜刺激征缓解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脑患儿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
作者:刘泽明;郭大为;陈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疟疾病例个案调查分析,了解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疫情态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998~2003年以来填写完整的疟疾个案调查表,按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统计.结果1998~2003年共328例,本地感染病例156例,占47.56%,输入病例172例,占52.44%.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5~10月病例多占64.94%.男性占70.43%,女性占29.57%.年龄以青、中年为主占82.32%.职业以农民发病高占85.98%.结论疟疾疫情趋于稳定,年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本地感染病例高度分散.发病高峰季节依然存在.发病以青、中年男性农民为主.
作者:蒋诗国;李继艮;吴成果;肖鹏;赖杰;黄文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近年来,我国刊载有关阴道毛滴虫的研究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现归纳如下:
作者:嵇颖;单蕾;徐之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42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行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心理护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保持管路通畅,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前后症状、腹围、尿量、血浆白蛋白及腹水蛋白都有显著性差异,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并获得良好疗效的重要条件.
作者:朱清文;周立智;谢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包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以及四川.近年的资料显示四川省包虫病流行严重.为了解包虫病在色达县流行情况,于2002年9月20日~10月5日在县城、色柯镇、大则乡开展人群包虫病现状调查工作.
作者:张清寿;赤诚;郑云太;杨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在医学研究中建立疾病的预警系统,可在早期对疾病的流行进行预测报警,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疾病控制预警系统是针对急性传染病、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等疾病及其相关因素的早期预报警告系统.根据疾病的不同特点以及对人类、社会危害程度,疾病控制预警系统可分为直接预警、定性预警、定量预警或长期预警;依照疾病预警范围和等级,实施不同级别的预警发布,并以此作为依据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李莉;辜学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西昌市地处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脉的大凉山腹地,安宁河贯穿全境,城南有四川省第一大淡水湖邛海.安宁河谷地带和邛海周边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丰富,适宜蚊媒的生长,我市是以中华按蚊为主要媒介的非稳定性疟疾流行区.为了解我市疟疾当前的发病特点及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西昌市1993~2003年疟疾病例作了流行病学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沙开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为寻求一种简便、快速、可靠的方法,用于诊断斯氏狸殖吸虫病.方法以斯氏狸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为包被抗原,胶体金标记羊抗人IgG为显色剂,建立检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血清IgG的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并以dot-ELISA作平行对照.结果DIGFA和dot-ELISA分别检测91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血清IgG抗体,其阳性率分别为96.7%(88/91)和92.3%(84/91),两法差异无显著性.DIGFA分别检测健康者血清35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25例和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22例,前者均为阴性,后两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4.0%(1/25)和4.5%(1/22);DIGFA和dot-ELISA两法的总符合率达91.7%(44/48).结论DIGF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dot-ELISA相近,但方法简便、快速,是一种检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血清IgG抗体的较好的免疫诊断方法.
作者:陈文碧;张锡林;王光西;王敏;杨兴友;佘俊萍;杨燕;刘建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科自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对59例重型肝炎病人施行了血浆置换治疗,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护理中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肖慈君;魏文惠;刘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合并甲亢时的病情,探讨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选择病毒性肝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1例,仅予护肝支持对症治疗9例,护肝和131碘治疗2例.结果病毒性肝炎合并甲亢大多肝功损害明显,病情较重,其中重型肝炎5例,慢性肝炎重度4例,慢性肝炎中度2例.9例不抗甲亢治疗效果差,2例131碘治疗病情好转.结论病毒性肝炎合并甲亢易造成肝损害及甲亢加重,不抗甲亢治疗预后差.
作者:李芹;李显蓉;邓存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流行情况四川省血吸虫病发现于1924年.1949年以前,我国科学家在四川省共发现36个县有血吸虫病流行.解放后,通过1956~1957年普查,全省总共发现11个地、市、州,62个县、市、区有血吸虫病流行,累计历史病人110余万人,受威胁人口1 000余万人,晚期血吸虫病人3万余人,病牛15万多头.历史有螺面积2.5亿m2.主要分布于成都平原、安宁河流域及盆周山区.部分乡村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高达54%以上,耕牛在80%以上.血吸虫病对农村、农民危害十分严重.
作者:辜学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监测,了解疟疾疫情动态,加强防治,巩固抗疟成果.方法用晨捕法或夜·人·帐诱捕法,捕捉人房或帐内按蚊,计数鉴定蚊种,对发热病人(包括外流工)血检疟原虫,搜索传染源,同时采用氯/伯4 d双疗程治疗现症病人,单疗程根治有疟史者,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结果嗜人按蚊除1992年在3个村(点)捕获4只外,经再灭蚊后未捕到该蚊,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逐年下降,1996年后未查到当地感染病例.结论应着重加强传疟媒介和外流工的流行病学监测及发热者血检,及时发现病人,正规治疗患者和及时处理疫点,即可巩固抗疟成果.
作者:饶清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2004年5月资中县外出返乡人员到县卫生防疫站购买抗疟药,引起了防疫人员重视,立即上报疫情,在内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和参与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时进行了抗疟处理,获得预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青兰;童学娅;韦比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为了解寄生虫病在松岗镇居民中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03年4月~6月对我镇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夏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syndrome,SARS)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变种引起的新发传染病,我国称为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是法定乙类传染病.
作者:隆莉;王滨容;吴瑶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华支睾吸虫属后睾科、支睾吸虫属,俗称肝吸虫病,人体感染是因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其囊蚴的第2中间宿主鱼、虾而引起的,沼螺与淡水鱼虾分别是华支睾吸虫的第1、第2中间宿主.132种鱼、3种虾可充当华支睾吸虫的第2宿主[1].我县于1987年曾对居民肝吸虫患者进行过大面积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为掌握我县居民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危险因素,我们于2003年9~10月对我县集贸市场淡水鱼、虾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周若群;张清正;文其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α-干扰素联合贺普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90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30例,以一般保肝、降酶治疗,疗程半年;治疗组30例,以α-干扰素300万单位,肌注治疗,疗程半年;联合组30例,以α-干扰素联合贺普丁,α-干扰素用法同前,同时口服贺普丁治疗,疗程半年;并观察ALT、HBV-DNA、HBeAg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HBV-DNA转阴率分别为6.7%、43.3%(P<0.005),HBeAg转阴率分别为3.3%、63.3%(P<0.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与联合组HBV-DNA转阴率分别为43.3%、53.3%(P<0.05),HBeAg的转阴率分别为:63.3%、73.3%(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而治疗组与联合组HBV-DNA复阳率分别为30.8%、25.0%(P>0.05)差异无显著性;HBeAg的复阳率分别为42.1%、27.2%(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两种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明显优于单用抗病毒药物或不用抗病毒药物,但由于病例数较少,需增加病例继续观察疗效.
作者:何丽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为了解青岛市儿童蛲虫感染情况,分不同年龄、性别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辛克盛;刘慧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