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都及周边地区5种动物隐孢子虫感染的调查

廖宛军;陈建平;陈盛文;张雷;刘明杰

关键词:隐孢子虫, 感染调查, 成都, 猪, 羊, 鸡, 兔, 猕猴
摘要:目的调查成都及周边地区的猪、羊、鸡、兔等畜禽及猕猴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方法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结果共采集249份新鲜粪便标本,检查的每种动物中均发现有隐孢子虫感染,而且感染率较高,分别为89.7%、65.3%、41.2%、88.2%及55.0%.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初步发现不同粪源的隐孢子虫在形态学上的差异,可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种株的差异,以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打下基础.结论成都及周边地区5种动物均存在隐孢子虫感染.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四川省珙县基本消灭疟疾后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基本消灭疟疾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对四川省珙县1996-2001年的疟疾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年全县累计发病89例,其中当地感染病人36例,平均发病率0.15/万,外出感染病人53例,平均发病率0.22/万,后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结论基本消灭疟疾后期疟疾发病稳定,监测方法有效,但流动人口的抗疟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作者:赖勤;杨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血吸虫病致肺异位损害17例临床分析

    肺型血吸虫病是血吸虫病的异位损害,我院收集了自1994年12月至2000年12月住院确诊的42例急性血吸虫病中17例并发肺血吸虫病感染者的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芹翠;黄明皓;李秀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化疗对象筛查方法的比较及费用-效果分析

    目的寻找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简便、有效、经济、适用的化疗对象筛查方法.方法分别以粪检、询检、间接血凝法(IHA)及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SIA)对居民进行血吸虫病筛查,并分析和评价.结果各项评价指标IHA均优于其它方法,与粪检总符合率为93.51%,阳性预告值为24.49%;DSIA各指标略低于IHA;询检法相对较差.卫生经济学费用-效果分析,IHA检出1例感染者所需费用明显高于其他方法.结论IHA具有简便、有效的优点,在感染率<5%的低度流行区是一种较可取的筛查方法,但所需费用仍较高;DSIA较IHA更为简便、快速、廉价,且敏感性很高.

    作者:李军宏;汪天平;肖祥;吴维铎;吕大兵;方国仁;蔡伟;郑江;许静;王蓉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重庆市嗜人按蚊分布区抗疟试点近远期防治效果评价

    目的总结以往的防治经验,探索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80年代以来抗疟措施落实、资料齐全、效果考核在2年或2年以上的试点;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结果灭蚊后灭蚊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灭蚊前蚊虫夜间叮人率:江津、铜梁灭蚊组与对照组均无差别,灭蚊后分别下降12倍和4倍;媒介能量:江津、铜梁灭蚊组与对照组灭蚊前差别不大,灭蚊后分别下降12倍和5倍.通过成本核算显示,灭蚊措施优于预防服药措施,前者较后者节省直接或间接经济投入97 996.76元.结论对嗜人按蚊分布区采取防制传疟媒介为主的措施,是经济有效、简便易行、节省人力、财力的有效措施.

    作者:蒋诗国;吴成果;晏维;肖邦忠;肖鹏;林晓光;田贵和;唐成田;彭泽宣;李继银;黄文利;赖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网络中预防医学信息的组织和利用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使信息交流迈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的历史时期,它超越时空的界限,让全世界得以共享一个网络化的虚拟社会,为人类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作者:张卫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嗜人按蚊、中华按蚊现场嗜血习性和传疟作用定量研究

    目的观察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嗜血习性和传疟作用,为探索经济有效的疟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血检阳性病人计算发病率.人工诱饵法观察通宵叮人率.半通宵叮人率与晨问蚊帐按蚊密度之和计算睡前睡后叮人率,捕获新吸血按蚊,制成滤纸血膜送上海寄研所测定嗜血习性,解剖卵巢观察经产蚊比率.结果1.嗜人按蚊通宵叮人率平均为3只/人@夜,中华按蚊为33只/人@夜;睡前睡后叮人率平均分别为2.28只/人@夜,4.43只/人@夜,与1982调查比较,下降显著.2.嗜人按蚊分布区95.09%的疟疾病人由嗜人按蚊传播,4.91%由中华按蚊传播,嗜人按蚊传疟作用相当于中华按蚊的20倍.3.嗜人按蚊媒介能量为0.075 2,中华按蚊为0.006 O,基本繁殖率<1;临界叮人率大于实际值.结论灭蚊、防蚊和及时治疗病人是防治疟疾的两大关键措施.

    作者:冯声正;唐书贵;宋志勇;徐中正;黄步治;胥本祥;谭开科;付成虎;王静;杨祥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葛洲坝库区2个血吸虫病流行村15年病情监测

    葛洲坝库区血吸虫流行区有2处,即长江南岸点军区点军乡的紫阳村(葛洲坝库区右岸)和长江北岸伍家区伍家乡的共联村.

    作者:秦长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川西高原藏区德格县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对比分析10年前(1991年)后(2002年)川西高原藏区常见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现状.方法采用经济及地形两特征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点,用改良加藤氏法检查肠道蠕虫卵,对12岁以下儿童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该县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1991年为52.7%(410/778),2002年为30.3%(151/498).共查见肠道寄生虫5种,1991年及2002年感染率分别为:蛔虫40.6%,17.3%;鞭虫3.5%,5.8%;带绦虫13.8%,11.2%;钩虫0.8%,0.4%;蛲虫11.3%,0%.结论该区10年来总感染率呈下降趋势,钩、鞭、蛲虫感染率较轻,但2002年学龄儿童30%左右的蛔虫感染率及农牧民18.9%的带绦虫感染率已成为当地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田洪春;唐中玖;吴庆;刘常华;卢俊康;何兴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大理市血吸虫病地区野粪的分布及污染调查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疫情反复地区野粪分布及污染情况.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庆洞村开展野粪调查工作,根据该村近2年感染螺分布及人畜活动特点,选定总面积为250 000m2的3个有螺自然片区为调查范围,分别于6、7、8三个月,每月3次,每次间隔10 d,共9次全面收集片区内的全部野粪,计算各类环境的野粪平均密度;取全部新鲜野粪用集卵孵化法检查,观察不同种类野粪的阳性情况.结果调查范围内各类环境均有野粪分布,其中,横沟和直沟内平均野粪密度高,分别为1.38堆/100m2和1.30堆/100m2;现场采集的野粪有人粪、牛粪、马属粪和犬粪4类,每类野粪均查出阳性,其中犬粪、牛粪和马属粪的阳性率高达10%以上.结论大理市庆洞村有螺环境野粪污染严重,疫情反复可能与野粪污染有关.建议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健教工作以改变居民不良的行为习惯,管好家畜,提倡圈养.此外,在开展家畜查治病工作时,应将马属和犬列为查治对象.

    作者:王尚位;殷关麟;段所胜;杨光怀;赵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金坛市疟疾病灶点间接荧光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金坛市是以中华按蚊为传播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1983年疟疾发病率7.78/万,达到控制疟疾标准,1987年疟疾发病率0.714/万,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作者:陈跃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乐山市金口河区肠道线虫感染情况调查

    金口河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西南部,属彝族与汉族杂居地,以种植旱地作物玉米、红薯、土豆为主.为了解该地区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1999-2002年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下:

    作者:杨尚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四川省邛崃市嗜人按蚊区生态与环境调查报告

    为调查嗜人按蚊区嗜人按蚊分布的特征、规律和影响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密度变化的因素,为制订防治疟疾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于1998-1999年12月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作者:谭开科;唐书贵;宋志勇;徐中正;黄步治;付成虎;冯声正;周玉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宜宾市1999-2001年疟疾发病与防治情况分析

    多年来疟疾在我市广泛流行,直至1986年以前,全市各县的疟疾发病率均在10/万以上,部分乡镇的发病率在100/万以上,严重影响了我市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

    作者:郑静;刘少平;饶洪洋;张人杰;姚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宾阳县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监测结果与分析

    宾阳县曾是间日疟与恶性疟混合流行区,20世纪60年代居民血检疟原虫率为4.61%(862/18 698),其中间日疟占54.87%,恶性疟占44.20%,混合感染占0.93%.

    作者:屈锦秀;蒙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贵州省晴隆县基本消灭疟疾后56例疟疾病例分析

    晴隆县是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历史上曾有几次较大规模的流行,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制措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疫情得到控制,1990年后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作者:吴玉英;袁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湖南省南县1个洲垸型血吸虫病流行村疫情调查

    为了解疫情变化动态,优化防制对策,按照湖南省血吸虫病疫情纵向观察点实施方案要求.我们于2001年选择了湖南省南县三岔河乡狗头洲村,总人口840人,进行血吸虫病疫情纵向观察试点,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杰星;刘建军;钟海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监测、管理探讨

    嘉善县是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简称三病)的流行地区.经过30多年的反复防治,于1985年达到了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1987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1997年达到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作者:凌勤芳;陆荣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5种杀虫剂配伍对淡色库蚊毒力的测定

    目的为了延缓和克服蚊虫抗性的发生和发展.方法采用WHO生物测试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两两配伍对3种抗性品系淡色库蚊的增效效果.结果对抗残杀威品系蚊虫增效效果较明显的有:残杀威+三氯杀虫酯、残杀威+氯氰菊酯、DDVP+三氯杀虫酯3种配伍形式;对抗DDVP品系蚊虫增效效果较明显的配伍有:DDVP+三氯杀虫酯、DDVP+氯氰菊酯、残杀威+三氯杀虫酯、残杀威+氯氰菊酯4种配伍形式;对抗氯氰菊酯品系蚊虫增效效果较明显的有:氯氰菊酯+残杀威、氯氰菊酯+DDVP、DDVP+三氯杀虫酯、残杀威+三氯杀虫酯4种配伍形式.结论当淡色库蚊产生抗药性后,应用有机磷类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与拟除虫菊酯类或有机氯类杀虫剂混用,能取得较好的杀虫效果.

    作者:王新国;王怀位;甄天民;孙传红;张佃波;刘风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洱源县新联村感染性钉螺分布规律的调查

    新联村地属高原平坝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又具有高原高山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特点.为了探明该村的感染性钉螺分布规律,我们于2001年4月对该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钉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文灿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江苏省常州市奔牛镇疟疾防治试点20年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灭疟后期疟疾流行规律和管理措施,控制传播.方法按照诊断疟疾3条标准上报病人,对现症病人进行及时治疗,同时做好疫点清理等工作.开展疟疾疫情监测,媒介监测,流动人口抗疟管理及农村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发病率从1982年的7.4/万降至1996年的0.3/万,1997年以来为0.20年共血检各类发热病人106 916人次,检出阳性97人,阳性率为0.09%,血检流动人口2 735人,阳性率0.26%.两者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5~6月为中华按蚊活动期,年均捕获按蚊数为1276±676只,畜房密度是人房的45倍,睡前和睡后叮人率分别为11.43±9.20只和0.02只,前者是后者的572倍.结论在以中华按蚊为单一传播的媒介地区,采取以加强传染源管理为主,防蚊灭蚊为辅的防治措施,疟疾发病率可稳步下降.

    作者:高佳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