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欢;辛彦
中心体是哺乳动物细胞内的微管组织中心,其主要功能为参与纺锤体的装配,在胞质分裂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新发现的中心体相关蛋白CEP55(centrosomal protein,55 kD)属于卷曲螺旋(coiled-coil)蛋白质家族成员,其主要功能是锚定微管聚合相关蛋白,参与纺锤体形成,进而调控细胞增殖.该蛋白质在正常组织及肿瘤细胞中均存有表达,与细胞周期中的中心体和中间体相偶联,磷酸化后发挥调控细胞周期的作用.已经发现CEP55过表达与很多恶性肿瘤的肿瘤分期、侵袭性、肿瘤转移等有显著相关性.本文中我们通过讨论CEP55在不同效应途径中的功能及其调控因子等,明确CEP55作为肿瘤发生、进展、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的作用.
作者:张玉娇;陈公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nasal type ENKTL)是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发病率低,目前临床治疗证据大部分来自回顾性分析或小样本的Ⅱ期临床试验,缺乏大型的随机对照研究,暂无统一的治疗标准.放疗、化疗是ENKTL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目前放、化疗策略选择仍存在争议性,是否联合放化疗、放化疗联合方式、化疗方案选择等方面均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于早期(Ⅰ/Ⅱ期)患者目前多以放疗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法,Ⅲ/Ⅳ期患者多采用以全身化疗为主.以L-门冬酰胺酶(L-ASP)为基础的化疗药物在各期及复发难治性ENKTL中疗效结果显示均较CHOP或CHOP样化疗方案好.佳的化疗方案以及化疗与放疗结合方式仍需通过更多的、更大型的Ⅲ期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寻找准确的预后因素进行风险分层,根据风险分层结果进行治疗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和方向.本文将有关放、化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性指导.
作者:张琪;江浩;周咏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s,PTCLs)是一类相对少见的淋巴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10%~15%.不同亚型PTCLs预后差异较大,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是目前的标准治疗;大剂量化疗联合干细胞移植也是部分患者的合理治疗选择.然而,除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ALK+)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外,其它类型PTCLs复发率均较高.近年来,多种新型药物,如普拉曲沙、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等,在PTCLs治疗上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将近年来PTCLs的诊疗进展作一综述总结.
作者:周雪萌;何艳霞;曲通;张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依据CT形态学特征建立的Fisher判别函数模型,对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GGN)样早期肺腺癌浸润前及浸润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荆州中心医院与东风总医院在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磨玻璃结节样早期肺腺癌患者160例,通过对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的多种CT形态学特征的统计分析,通过卡方检验,以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的CT特征建立Fisher判别函数公式,然后运用交叉核实法,计算总体误判率及准确率.结果:160例患者分为两组,浸润前病变组53例,浸润性病变组107例,毛刺征、分叶征、结节形状、瘤-肺界面、平均直径、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及实性成分有无具有统计学差异,并以其为判别指标建立Fisher判别公式Z=2.046X1+2.006X2+2.015X3-1.473X4+0.189X5+0.023X6+1.813X7+1.957X8-1.687.误判率为6.3%,准确率是93.7%.结论:Fisher判别模型对鉴别诊断GGN样早期肺腺癌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徐佳佳;王红;赵年;刘四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unx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Runx3蛋白与Runx3 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Runx3基因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Runx3蛋白的表达;并采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6.73%,Runx3 mRNA表达明显低于其配对的正常黏膜组织(0.306±0.126 vs 1.605±0.437,P=0.001,P<0.05);Runx3蛋白及Runx3 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远处转移、浸润深度和肿瘤位置无关(P>0.05);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Runx3 mRNA和Runx3蛋白是结直肠癌患者的重要预后因素(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unx3 mRNA和Runx3蛋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Runx3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有望成为临床诊治的新靶点,并为结直肠癌的治疗起指导作用.
作者:任约翰;蔡剑辉;陈积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的老年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加速康复策略的144名老年胃癌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和经口进食组,每组72例.分析比较经口进食与肠内营养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康复过程及并发症出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化疗时间都明显短于经口进食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ALB、PALB、IgG、IgA指标无明显差异性(P>0.05);手术后,肠内营养组患者ALB、PALB、IgG、IgA水平明显高于经口进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进食组在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肺内感染、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上高于肠内营养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上并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实施加速康复的老年胃癌患者中,术后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优于经口进食,肠内营养在加速康复策略实施过程中更具有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鲍晨辉;赵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长期禁食水与胃下部癌患者行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相关性.方法:将76例确诊为胃癌的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术前不禁食水,术后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时第1天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第2~3天根据患者情况增加饮水量至500 ml,第4~5天经口行肠内营养等全流质饮食并根据患者情况逐步过渡到半流食.对照组术前1天禁食水,术后给予静脉营养及肠内营养支持,术后1周左右开始试行进食,并保证两组患者的术者、手术方式、营养支持、抗感染及抑酸等治疗方案一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胃瘫发生例数(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而两组患者在术后营养状态、感染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方面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长期禁食水可以增加胃下部癌根治术后胃瘫发生风险,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可以降低胃下部癌术后胃瘫发生几率,不增加感染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作者:蒋本春;孙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探讨二者与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骨肉瘤患者62例,以骨软骨瘤患者术后石蜡切片20例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IMP3和MVD在骨肉瘤和骨软骨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IMP3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骨软骨瘤(P<0.05);IMP3蛋白在骨肉瘤的Enneking分期、肺转移、肿瘤复发和肿瘤直径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肉瘤微血管生成高于骨软骨瘤(P<0.05);CD34标记的MVD值在骨肉瘤的Enneking分期、肺转移、肿瘤复发和肿瘤直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MP3蛋白表达和MVD值在骨肉瘤组织中呈正相关(r=0.259,P<0.05).结论:IMP3、MVD与骨肉瘤的发生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骨肉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良好指标.
作者:李明超;肖睿;李伟;张广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化疗失败后的3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15例),一组予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即雷替曲塞3 mg/m2,d 1;奥沙利铂85 mg/m2,d 1.另一组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即卡培他滨1000 mg/m2,bid po,d 1~14,奥沙利铂130 mg/m2,d 1.以上两组方案21 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vs对照组疾病控制率(DCR)73.33%vs 66.67%(P=0.69),总有效率(RR)20%vs 13.33%(P=0.62),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3.91个月vs 3.72个月(P=0.32),中位生存时间(mOS)8.07个月vs 6.48个月(P=0.64).恶心、呕吐发生率、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毒性、口腔黏膜炎、腹泻、转氨酶升高及心脏毒性,两组比较无差异.结论:对于晚期胃癌的二线化疗,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疗效不劣于其他方案,且毒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晚期胃癌的一种治疗选择.
作者:张智;沈健;庾庆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肿瘤对化疗药耐药是目前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文献报道TGF-β 信号通路与化疗耐药有关,并可通过调控TGF-β信号通路抑制耐药.本文就TGF-β信号通路与肿瘤耐药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何晴莹;张学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克隆人抗原R基因(HuR)的cDNA,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HuR,并稳定转染肝癌细胞株.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肝癌细胞中扩增得到人HuR基因的cDNA序列,克隆至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中,经Xho I和EcoR I双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后,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法导入肝癌细胞中,利用新霉素(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pEGFP-HuR的肝癌细胞株,并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uR基因的表达.结果:Xho I和EcoR I双酶切和PCR结果证实真核表达载体pEGFP-HuR构建成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稳定转染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肝癌细胞中HuR基因表达水平上调.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HuR,并筛选获得其稳定转染后HuR表达上调的肝癌细胞株,作为进一步研究HuR基因生物学功能的前期工作.
作者:张凯琳;汪书华;石松;饶敏;孙达权 刊期: 2018年第01期
CDKN2A、TP53、RB1和BRCA2是细胞周期相关基因,主要通过转录合成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CDKN2A、TP53、RB1和BRCA2基因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近年来对CDKN2A、TP53、RB1和BRCA2在肿瘤中作用以及对患者治疗疗效和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贺小威;徐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通过二甲双胍联合多西他赛观察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为4组:多西他赛联合二甲双胍组、单用多西他赛组、单用二甲双胍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多西他赛联合二甲双胍对MDA-MB-231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MTT实验检测多西他赛联合二甲双胍对MDA-MB-231细胞克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多西他赛联合二甲双胍对MDA-MB-231细胞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平板克隆实验、MTT实验和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实验结果分别显示:多西他赛联合二甲双胍中细胞的克隆率、增殖能力下降高于单用多西他赛组、单用二甲双胍组以及空白对照组(P<0.05),而凋亡率多西他赛联合二甲双胍组亦高于其它各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多西他赛能够显著降低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克隆和增殖能力,同时增加MDA-MB-231的凋亡能力,两者的联合具有协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作者:赵易;赵庆丽;马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建立ALK分离荧光原位杂交探针(FISH)检测ALK基因重排,并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方法:制备ALK基因分离探针,使用TFG-ALK和EML4-ALK基因重排样本验证探针,同时检测临床非小细胞肺癌样本.结果:采用本研究制备的ALK分离探针能准确检测出经病理确诊的TFG-ALK和EML4-ALK基因重排.结论:ALK分离探针荧光信号清晰,背景干扰较少,能够准确的检测多种形式ALK基因重排.
作者:程弘夏;叶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以体外建立的人结肠癌紫杉醇(paclitaxel,TAX)耐药细胞株LoVo/TAX为模型,探讨结肠癌紫杉醇获得性耐药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对LoVo亲本细胞及LoVo/TAX耐药细胞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药物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微管蛋白相关基因以及凋亡和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结果:与亲本细胞相比,LoVo/TAX对紫杉醇高度耐药,细胞形态也有明显变化,其G2/M期阻滞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MRP、MAP-Tau和CDK1基因表达水平提高(P<0.05).结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微管相关蛋白MAP-Tau以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过表达可能是引起结肠癌细胞对紫杉醇耐药的主要原因.
作者:郭嘉义;陈一帆;李云鸿;张敏;张燕;黄卫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亚家族TYRO3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但其在膀胱癌中未见系统研究,本文基于数据挖掘分析TYRO3在膀胱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TYRO3对膀胱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TYRO3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mRNA水平的变化.通过Fire Browse分析人体正常组织和其相应的肿瘤组织中TYRO3基因的表达差异.经MethHC分析膀胱癌和正常膀胱组织中TYRO3基因DNA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差异.利用OncoLnc做TYRO3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在String-DB数据库中探索TYRO3基因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位置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上下游基因.结果:与正常膀胱组织相比,膀胱癌组织中TYRO3基因在mRNA水平呈高表达,TYRO3基因DNA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低,TYRO3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呈负相关.GAS6、PHLPP1、PHLPP2、PIK3R1、PROS1、SOCS1、ACACA、ACACB、LRGUK、PI3、CCNH等基因与TYRO3有明显的相互作用.结论:大样本数据挖掘能迅速地获取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TYRO3表达的相关信息,为深入研究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监测和增加新的药物治疗靶点奠定基础.
作者:齐闯;赵虎;陈展;崔强;郭君其;路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总结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HPCs)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HPCs的病例资料,均在显微镜下完成手术治疗,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关键因素.结果:所有患者确诊HPC后平均存活时间是82.4个月,1年,5年,10年总存活率分别为100%,93.8%和72.4%.13例(37.1%)患者首次手术后肿瘤复发.复发的平均时间是65.4个月,1年,5年,10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9%,49%,31%.3例患者发生颅外转移.患者接受任何形式的放射治疗与未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相比,均没有延长总存活时间(P=0.22),但延长了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0.04).肿瘤直径≥6 cm和肿瘤侵犯静脉窦的患者比肿瘤直径<6 cm和未侵犯静脉窦的复发更早(P<0.05).结论:手术切除联合放疗可以阻止肿瘤进展,但不能延长患者总存活率.大程度的肿瘤切除可以提高患者总存活率(P<0.05).间变型HPC患者总存活率低,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短(P<0.05).
作者:薛亚飞;邬迎喜;赵兰夫;吕文海;赵天智;王元;陈磊;贺世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肾癌常见病理类型与CT强化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4月82例肾癌患者,以病理组织为标准,均进行动态增强CT检查,观察不同亚型肾癌CT表现和强化特点情况.结果:透明细胞癌以坏死囊变明显,占91.49%,和其他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显著(P<0.05),嫌色细胞癌在坏死囊变、钙化、均匀上均表现不明显,和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比较差异显著(P<0.05);平扫时以透明细胞癌水平低,而在增强CT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时水平高,和其他两种比较差异显著(P<0.05);乳头状癌和透明细胞癌在以上指标上相反,嫌色细胞癌则无明显特异性;肿瘤-皮质增强指数上以透明细胞癌水平高,以乳头状癌低,嫌色细胞癌介于两者之间,以上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CT强化特征有不同表现.
作者:陈文卓;任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来那度胺作为免疫调节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其不仅能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还通过炎症因子、NK细胞、调节T细胞等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此外,多项基础及临床研究均证实来那度胺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治疗中也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对初诊还是复发/难治DLBCL患者,来那度胺单药或联合R-CHOP等方案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旨在综述来那度胺在治疗DLBCL的进展.
作者:杨融辉;李诗文;沈静;廖爱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院恶性肿瘤患者210例,运用患者自评营养状况主观评估表(PG-SGA)作为病人营养状况筛查工具判断其营养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对纳入患者逐一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营养不良情况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率高达73.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重丢失、合并症、肿瘤类型、肿瘤分期、消化道毒副反应、疼痛分级、睡眠对营养评分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案、陪护、医保类型、经济状况4个因素对营养评分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对营养评分有影响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男性、年龄>65岁、消化道肿瘤、体重丢失多、疼痛评分高和睡眠时间<6 h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不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男性、年龄>65岁、消化道肿瘤、体重丢失多、疼痛评分高和睡眠时间<6 h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作者:陈娟;杜成;丁震宇;张丹;郑振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