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期禁食水可增加远端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的发生风险

蒋本春;孙威

关键词:禁食水, 胃下部癌, 胃瘫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长期禁食水与胃下部癌患者行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相关性.方法:将76例确诊为胃癌的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术前不禁食水,术后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时第1天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第2~3天根据患者情况增加饮水量至500 ml,第4~5天经口行肠内营养等全流质饮食并根据患者情况逐步过渡到半流食.对照组术前1天禁食水,术后给予静脉营养及肠内营养支持,术后1周左右开始试行进食,并保证两组患者的术者、手术方式、营养支持、抗感染及抑酸等治疗方案一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胃瘫发生例数(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而两组患者在术后营养状态、感染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方面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长期禁食水可以增加胃下部癌根治术后胃瘫发生风险,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可以降低胃下部癌术后胃瘫发生几率,不增加感染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HuR基因克隆及其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克隆人抗原R基因(HuR)的cDNA,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HuR,并稳定转染肝癌细胞株.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肝癌细胞中扩增得到人HuR基因的cDNA序列,克隆至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中,经Xho I和EcoR I双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后,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法导入肝癌细胞中,利用新霉素(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pEGFP-HuR的肝癌细胞株,并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uR基因的表达.结果:Xho I和EcoR I双酶切和PCR结果证实真核表达载体pEGFP-HuR构建成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稳定转染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肝癌细胞中HuR基因表达水平上调.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HuR,并筛选获得其稳定转染后HuR表达上调的肝癌细胞株,作为进一步研究HuR基因生物学功能的前期工作.

    作者:张凯琳;汪书华;石松;饶敏;孙达权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沙利度胺联合帕洛诺司琼防治肺癌患者含顺铂方案化疗所致呕吐的疗效

    目的:分析沙利度胺联合帕洛诺司琼防治肺癌患者含顺铂方案化疗所致呕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予沙利度胺联合帕洛诺司琼防治肺癌患者含顺铂方案化疗所致呕吐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该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化疗4个周期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 Ⅰ-Ⅱ级化疗后呕吐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0%(17/50)和54.3%(2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 Ⅲ-Ⅳ 级化疗后呕吐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1/50)和13.0%(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化疗6个周期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Ⅰ-Ⅱ级化疗后呕吐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8%(21/48)和68.4%(2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 Ⅲ-Ⅳ级化疗后呕吐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2/48)和18.4%(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帕洛诺司琼防治肺癌患者含顺铂方案化疗所致呕吐的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陈珑;何冬雷;梁冬;林海锋;冯军;黄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前列腺癌血清标志物的筛查

    目的: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前列腺癌血清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提供新的候选标志物.方法:收集4组患者的外周血清标本:良性前列腺增生(BPH)(n=10)、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HGPIN)(n=10)、局限性前列腺癌(localized PCa)(n=10)以及伴有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metastatic PCa)(n=10).每组10例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等体积混合后,应用iTRAQ技术联合液相串联质谱分析(LC-ESI-MS/MS)对蛋白质进行鉴定和相对定量.结果:在患者外周血清中共鉴定到蛋白质825个.相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在前列腺癌组中表达差异在1.2倍以上的蛋白质13个,其中9个表达上调,4个表达下调.结论:基于iTRAQ技术的蛋白质组学方法有助于鉴定出前列腺癌相关的差异蛋白质,为进一步探索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作者:张墨;陈骊珠;杨泽宇;殷波;宋永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放化疗研究进展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nasal type ENKTL)是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发病率低,目前临床治疗证据大部分来自回顾性分析或小样本的Ⅱ期临床试验,缺乏大型的随机对照研究,暂无统一的治疗标准.放疗、化疗是ENKTL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目前放、化疗策略选择仍存在争议性,是否联合放化疗、放化疗联合方式、化疗方案选择等方面均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于早期(Ⅰ/Ⅱ期)患者目前多以放疗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法,Ⅲ/Ⅳ期患者多采用以全身化疗为主.以L-门冬酰胺酶(L-ASP)为基础的化疗药物在各期及复发难治性ENKTL中疗效结果显示均较CHOP或CHOP样化疗方案好.佳的化疗方案以及化疗与放疗结合方式仍需通过更多的、更大型的Ⅲ期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寻找准确的预后因素进行风险分层,根据风险分层结果进行治疗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和方向.本文将有关放、化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性指导.

    作者:张琪;江浩;周咏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人紫杉醇耐药细胞株LoVo/TAX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以体外建立的人结肠癌紫杉醇(paclitaxel,TAX)耐药细胞株LoVo/TAX为模型,探讨结肠癌紫杉醇获得性耐药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对LoVo亲本细胞及LoVo/TAX耐药细胞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药物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微管蛋白相关基因以及凋亡和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结果:与亲本细胞相比,LoVo/TAX对紫杉醇高度耐药,细胞形态也有明显变化,其G2/M期阻滞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MRP、MAP-Tau和CDK1基因表达水平提高(P<0.05).结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微管相关蛋白MAP-Tau以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过表达可能是引起结肠癌细胞对紫杉醇耐药的主要原因.

    作者:郭嘉义;陈一帆;李云鸿;张敏;张燕;黄卫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院恶性肿瘤患者210例,运用患者自评营养状况主观评估表(PG-SGA)作为病人营养状况筛查工具判断其营养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对纳入患者逐一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营养不良情况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率高达73.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重丢失、合并症、肿瘤类型、肿瘤分期、消化道毒副反应、疼痛分级、睡眠对营养评分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案、陪护、医保类型、经济状况4个因素对营养评分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对营养评分有影响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男性、年龄>65岁、消化道肿瘤、体重丢失多、疼痛评分高和睡眠时间<6 h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不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男性、年龄>65岁、消化道肿瘤、体重丢失多、疼痛评分高和睡眠时间<6 h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

    作者:陈娟;杜成;丁震宇;张丹;郑振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肿瘤血管生成拟态在结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与经典的肿瘤血管生成途径完全不同、不依赖机体内皮细胞的全新肿瘤微循环模式,与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VM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肿瘤治疗新靶点,但其形成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就近年来VM在结肠癌中发现、可能分子机制及其对治疗的影响作一综述,探讨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杨莹;胡叶;吴娜;王超然;左明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因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的突变或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导致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产生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机制之一,许多研究表明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胃癌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较好的预后,但其中关于预后及化疗敏感性等方面也存在很多异质性结论,本文就MSI的基本概念、检测方法与指标及与胃癌关系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刘欢;辛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iNOS在不同乳腺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正常乳腺组织、不典型增生、原位癌以及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相关病理指标及临床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148例不同乳腺病理组织(28例不典型增生、40例导管内癌及80例浸润性乳腺癌)以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使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中iNOS的表达水平.分析浸润性乳腺癌中iNOS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受累情况、TNM分期等临床病理指标,以及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iNOS在乳腺正常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而在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原位癌组织及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25.0%、52.5%及78.8%,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浸润性乳腺癌中,随着临床分期越晚及肿瘤直径越大,iNOS染色阳性率逐渐升高.在原位癌中iNOS染色阳性组5年无病生存率(61.9%)低于阴性组(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浸润性乳腺癌中,iNOS染色阳性组5年无病生存率(63.5%)与阴性组(70.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NOS在乳腺癌发生的早期阶段(不典型增生)即已出现表达升高,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与肿瘤直径相关,并影响原位癌患者预后.因此,i N O S可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潜在指标.

    作者:王光辉;陈楠;王虎霞;盛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TYRO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亚家族TYRO3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但其在膀胱癌中未见系统研究,本文基于数据挖掘分析TYRO3在膀胱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TYRO3对膀胱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TYRO3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mRNA水平的变化.通过Fire Browse分析人体正常组织和其相应的肿瘤组织中TYRO3基因的表达差异.经MethHC分析膀胱癌和正常膀胱组织中TYRO3基因DNA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差异.利用OncoLnc做TYRO3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在String-DB数据库中探索TYRO3基因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位置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上下游基因.结果:与正常膀胱组织相比,膀胱癌组织中TYRO3基因在mRNA水平呈高表达,TYRO3基因DNA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低,TYRO3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呈负相关.GAS6、PHLPP1、PHLPP2、PIK3R1、PROS1、SOCS1、ACACA、ACACB、LRGUK、PI3、CCNH等基因与TYRO3有明显的相互作用.结论:大样本数据挖掘能迅速地获取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TYRO3表达的相关信息,为深入研究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监测和增加新的药物治疗靶点奠定基础.

    作者:齐闯;赵虎;陈展;崔强;郭君其;路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肠内营养在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的老年胃癌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的老年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加速康复策略的144名老年胃癌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和经口进食组,每组72例.分析比较经口进食与肠内营养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康复过程及并发症出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化疗时间都明显短于经口进食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ALB、PALB、IgG、IgA指标无明显差异性(P>0.05);手术后,肠内营养组患者ALB、PALB、IgG、IgA水平明显高于经口进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进食组在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肺内感染、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上高于肠内营养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上并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实施加速康复的老年胃癌患者中,术后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优于经口进食,肠内营养在加速康复策略实施过程中更具有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鲍晨辉;赵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辽宁沈阳地区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探讨辽宁沈阳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扩增耐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检测辽宁沈阳地区471例NSCLC患者EGFR基因第18,19,20及21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471例NSCLC患者共检出EGFR突变253例(53.7%),其中19缺失和L858R突变占总突变数的42.3%,51.8%.女性患者突变率67.9%明显高于男性(37.4%),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腺癌患者突变率57.2%明显高于非腺癌患者(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辽宁沈阳地区NSCLC患者EGFR突变多见于女性,腺癌患者,突变类型以19缺失和21外显子的L858R突变为主.

    作者:张莹;王哲;杨向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诊疗进展

    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s,PTCLs)是一类相对少见的淋巴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10%~15%.不同亚型PTCLs预后差异较大,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是目前的标准治疗;大剂量化疗联合干细胞移植也是部分患者的合理治疗选择.然而,除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ALK+)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外,其它类型PTCLs复发率均较高.近年来,多种新型药物,如普拉曲沙、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等,在PTCLs治疗上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将近年来PTCLs的诊疗进展作一综述总结.

    作者:周雪萌;何艳霞;曲通;张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疏肝化浊方治疗恶性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疏肝化浊方治疗恶性肝脏肿瘤(MHC)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以12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疏肝化浊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肿瘤坏死区变化情况、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生存状况,同时对患者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区面积显著减小,AFP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MVD及VEGF显著降低(P<0.05).结论:疏肝化浊方对MHC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肿瘤内部MVD计数及VEGF水平,抑制肿瘤内部血管的形成,减少血液供给有关.

    作者:马云峰;杨俊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蛋氨酸脑啡肽联合低剂量纳曲酮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单独应用MENK、NTX与联合应用MENK与NTX的体内外实验,探讨MENK、NTX及二者联合时对胰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实验中,MTS方法检测各实验组中胰腺癌增殖细胞的抑制情况;体内实验中,通过建立胰腺癌荷瘤小鼠模型,检测各实验处理组中胰腺癌的抑制情况.WB法检测荷瘤小鼠胰腺癌组织阿片受体蛋白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荷瘤小鼠淋巴细胞亚群(CTL、Treg、NK、γδT)的增殖情况.结果:在体外实验中,MENK在浓度为10-6 mol/L时对胰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强;NTX在浓度为10-5 mol/L时对胰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二者相比较,MENK的作用更加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内实验中,MENK与NTX联合应用在48小时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6小时,与MENK组和NTX组相比较抑癌率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内实验中,在1次/24 h的给药方式下,MENK在剂量为20 mg/kg时抑癌效果显著;NTX在剂量为5 mg/kg时抑癌效果显著;MENK组与NTX组相比较作用更加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NK与NTX联合应用时,MENK在剂量为20 mg/kg 1次/24 h与NTX在剂量为5 mg/kg 1次/96 h给药方式时,抑癌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技术检测荷瘤小鼠肿瘤组织阿片受体的蛋白的表达含量,NTX组与MENK+NTX组肿瘤组织阿片受体蛋白表达量增加,NTX组高于MENK+NTX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荷瘤小鼠淋巴细胞亚群增殖情况,MENK组、NTX组与MENK+NTX组都可以促进淋巴细胞亚群(CTL、NK、γδT)增殖,抑制Treg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NK在体内外能够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NTX在体内外能够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两者相比MENK作用更加显著;MENK与NTX联合应用,在NTX给药72小时后具有协同作用;NTX在体内能够上调肿瘤组织阿片受体的蛋白表达;MENK和NTX均能在体内能够促进CTL、NK、γδT细胞的增殖,抑制Treg细胞的增殖,二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王大路;杜林;孟琦;葛洋;单风平;苏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估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足是因机体营养需求同代谢失衡所致,其机制为微观生物、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的影响三个方面.目前已有许多公认的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状况评估方法,如PG-SGA、NRS2002等,这些方法的应用更证实了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问题发生率高,而营养支持率普遍偏低.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的发生对预后及临床结局产生负面影响已被肯定,及时评估并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作者:李晶;赵化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深部热疗对放射性肺炎预防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深部热疗能否降低肺癌胸部放射治疗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0例行胸部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分为热疗组和非热疗组.热疗设备使用HG-2000体外局部高频热疗机,加温温度42℃~43℃,时间为40 min,每周2次,共8~12次.结果:热疗组与非热疗组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2.5%和35.0%,热疗组明显低于非热疗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热疗、放射治疗总剂量及V 20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有直接关系;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V 20(P=0.004)、热疗(P=0.011)为放射性肺炎发生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深部热疗可以降低肺癌患者胸部放射治疗时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且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放射治疗总剂量及V20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示V 20、热疗为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高玉华;杨育梁;唐楠;陈婧;王海燕;潘岩;李冬杰;马少林;王艳丽;李润浦;张旭宇;李冬雷;李凤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DKN2A、TP53、RB1和BRCA2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CDKN2A、TP53、RB1和BRCA2是细胞周期相关基因,主要通过转录合成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CDKN2A、TP53、RB1和BRCA2基因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近年来对CDKN2A、TP53、RB1和BRCA2在肿瘤中作用以及对患者治疗疗效和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贺小威;徐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化疗失败后的3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15例),一组予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即雷替曲塞3 mg/m2,d 1;奥沙利铂85 mg/m2,d 1.另一组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即卡培他滨1000 mg/m2,bid po,d 1~14,奥沙利铂130 mg/m2,d 1.以上两组方案21 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vs对照组疾病控制率(DCR)73.33%vs 66.67%(P=0.69),总有效率(RR)20%vs 13.33%(P=0.62),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3.91个月vs 3.72个月(P=0.32),中位生存时间(mOS)8.07个月vs 6.48个月(P=0.64).恶心、呕吐发生率、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毒性、口腔黏膜炎、腹泻、转氨酶升高及心脏毒性,两组比较无差异.结论:对于晚期胃癌的二线化疗,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疗效不劣于其他方案,且毒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晚期胃癌的一种治疗选择.

    作者:张智;沈健;庾庆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抑癌基因Runx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unx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Runx3蛋白与Runx3 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Runx3基因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Runx3蛋白的表达;并采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6.73%,Runx3 mRNA表达明显低于其配对的正常黏膜组织(0.306±0.126 vs 1.605±0.437,P=0.001,P<0.05);Runx3蛋白及Runx3 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远处转移、浸润深度和肿瘤位置无关(P>0.05);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Runx3 mRNA和Runx3蛋白是结直肠癌患者的重要预后因素(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unx3 mRNA和Runx3蛋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Runx3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有望成为临床诊治的新靶点,并为结直肠癌的治疗起指导作用.

    作者:任约翰;蔡剑辉;陈积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