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评估的研究进展

李晶;赵化荣

关键词:恶性肿瘤, 营养状况, 营养评估
摘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足是因机体营养需求同代谢失衡所致,其机制为微观生物、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的影响三个方面.目前已有许多公认的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状况评估方法,如PG-SGA、NRS2002等,这些方法的应用更证实了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问题发生率高,而营养支持率普遍偏低.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的发生对预后及临床结局产生负面影响已被肯定,及时评估并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长期禁食水可增加远端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的发生风险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长期禁食水与胃下部癌患者行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相关性.方法:将76例确诊为胃癌的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术前不禁食水,术后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时第1天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第2~3天根据患者情况增加饮水量至500 ml,第4~5天经口行肠内营养等全流质饮食并根据患者情况逐步过渡到半流食.对照组术前1天禁食水,术后给予静脉营养及肠内营养支持,术后1周左右开始试行进食,并保证两组患者的术者、手术方式、营养支持、抗感染及抑酸等治疗方案一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胃瘫发生例数(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而两组患者在术后营养状态、感染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方面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长期禁食水可以增加胃下部癌根治术后胃瘫发生风险,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可以降低胃下部癌术后胃瘫发生几率,不增加感染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作者:蒋本春;孙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化疗失败后的3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15例),一组予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观察组),即雷替曲塞3 mg/m2,d 1;奥沙利铂85 mg/m2,d 1.另一组予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即卡培他滨1000 mg/m2,bid po,d 1~14,奥沙利铂130 mg/m2,d 1.以上两组方案21 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vs对照组疾病控制率(DCR)73.33%vs 66.67%(P=0.69),总有效率(RR)20%vs 13.33%(P=0.62),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3.91个月vs 3.72个月(P=0.32),中位生存时间(mOS)8.07个月vs 6.48个月(P=0.64).恶心、呕吐发生率、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毒性、口腔黏膜炎、腹泻、转氨酶升高及心脏毒性,两组比较无差异.结论:对于晚期胃癌的二线化疗,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疗效不劣于其他方案,且毒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晚期胃癌的一种治疗选择.

    作者:张智;沈健;庾庆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对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而从免疫学角度探讨肺癌胸腔镜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胸外科自2016年01月至2016年10月 Ⅰ期或 Ⅱa期肺癌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开胸组(TTS组)和胸腔镜组(VATS组)各30例,应用流式细胞仪动态监测两组术前及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比较两组间免疫指标和临床指标.结果:VATS组与TTS组在年龄、性别、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直径、手术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疼痛评分方面,VATS组明显优于TTS组(P<0.05).VATS组与TTS组术前1天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TTS组的CD3+T、CD4+T/CD8+T比值、NK细胞较VATS组下降更明显(P<0.05).术后第3天、第5天,VATS组CD3+T、CD4+T、CD4+T/CD8+T比值,较TTS组上升更明显(P<0.05).结论: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疼痛与肺癌术后免疫功能变化相关,胸腔镜手术比传统开胸手术对机体免疫系统影响更小,且术后免疫功能恢复更好.

    作者:曹朋;马千里;陈正庭;郭刚;陈楠;李恒;王德光;范胜亮;傅峰;李高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肾癌常见病理类型与CT强化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肾癌常见病理类型与CT强化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4月82例肾癌患者,以病理组织为标准,均进行动态增强CT检查,观察不同亚型肾癌CT表现和强化特点情况.结果:透明细胞癌以坏死囊变明显,占91.49%,和其他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显著(P<0.05),嫌色细胞癌在坏死囊变、钙化、均匀上均表现不明显,和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比较差异显著(P<0.05);平扫时以透明细胞癌水平低,而在增强CT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时水平高,和其他两种比较差异显著(P<0.05);乳头状癌和透明细胞癌在以上指标上相反,嫌色细胞癌则无明显特异性;肿瘤-皮质增强指数上以透明细胞癌水平高,以乳头状癌低,嫌色细胞癌介于两者之间,以上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嫌色细胞癌CT强化特征有不同表现.

    作者:陈文卓;任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人紫杉醇耐药细胞株LoVo/TAX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以体外建立的人结肠癌紫杉醇(paclitaxel,TAX)耐药细胞株LoVo/TAX为模型,探讨结肠癌紫杉醇获得性耐药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对LoVo亲本细胞及LoVo/TAX耐药细胞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药物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微管蛋白相关基因以及凋亡和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结果:与亲本细胞相比,LoVo/TAX对紫杉醇高度耐药,细胞形态也有明显变化,其G2/M期阻滞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MRP、MAP-Tau和CDK1基因表达水平提高(P<0.05).结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微管相关蛋白MAP-Tau以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过表达可能是引起结肠癌细胞对紫杉醇耐药的主要原因.

    作者:郭嘉义;陈一帆;李云鸿;张敏;张燕;黄卫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TYRO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亚家族TYRO3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但其在膀胱癌中未见系统研究,本文基于数据挖掘分析TYRO3在膀胱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TYRO3对膀胱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TYRO3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mRNA水平的变化.通过Fire Browse分析人体正常组织和其相应的肿瘤组织中TYRO3基因的表达差异.经MethHC分析膀胱癌和正常膀胱组织中TYRO3基因DNA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差异.利用OncoLnc做TYRO3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在String-DB数据库中探索TYRO3基因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位置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上下游基因.结果:与正常膀胱组织相比,膀胱癌组织中TYRO3基因在mRNA水平呈高表达,TYRO3基因DNA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低,TYRO3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呈负相关.GAS6、PHLPP1、PHLPP2、PIK3R1、PROS1、SOCS1、ACACA、ACACB、LRGUK、PI3、CCNH等基因与TYRO3有明显的相互作用.结论:大样本数据挖掘能迅速地获取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TYRO3表达的相关信息,为深入研究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监测和增加新的药物治疗靶点奠定基础.

    作者:齐闯;赵虎;陈展;崔强;郭君其;路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HuR基因克隆及其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克隆人抗原R基因(HuR)的cDNA,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HuR,并稳定转染肝癌细胞株.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肝癌细胞中扩增得到人HuR基因的cDNA序列,克隆至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中,经Xho I和EcoR I双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后,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法导入肝癌细胞中,利用新霉素(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pEGFP-HuR的肝癌细胞株,并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uR基因的表达.结果:Xho I和EcoR I双酶切和PCR结果证实真核表达载体pEGFP-HuR构建成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稳定转染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肝癌细胞中HuR基因表达水平上调.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HuR,并筛选获得其稳定转染后HuR表达上调的肝癌细胞株,作为进一步研究HuR基因生物学功能的前期工作.

    作者:张凯琳;汪书华;石松;饶敏;孙达权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iNOS在不同乳腺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正常乳腺组织、不典型增生、原位癌以及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相关病理指标及临床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148例不同乳腺病理组织(28例不典型增生、40例导管内癌及80例浸润性乳腺癌)以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使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中iNOS的表达水平.分析浸润性乳腺癌中iNOS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受累情况、TNM分期等临床病理指标,以及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iNOS在乳腺正常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而在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原位癌组织及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25.0%、52.5%及78.8%,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浸润性乳腺癌中,随着临床分期越晚及肿瘤直径越大,iNOS染色阳性率逐渐升高.在原位癌中iNOS染色阳性组5年无病生存率(61.9%)低于阴性组(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浸润性乳腺癌中,iNOS染色阳性组5年无病生存率(63.5%)与阴性组(70.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NOS在乳腺癌发生的早期阶段(不典型增生)即已出现表达升高,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与肿瘤直径相关,并影响原位癌患者预后.因此,i N O S可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潜在指标.

    作者:王光辉;陈楠;王虎霞;盛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GGN样早期肺腺癌CT形态学特征的Fisher判别

    目的:探讨依据CT形态学特征建立的Fisher判别函数模型,对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GGN)样早期肺腺癌浸润前及浸润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荆州中心医院与东风总医院在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磨玻璃结节样早期肺腺癌患者160例,通过对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的多种CT形态学特征的统计分析,通过卡方检验,以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的CT特征建立Fisher判别函数公式,然后运用交叉核实法,计算总体误判率及准确率.结果:160例患者分为两组,浸润前病变组53例,浸润性病变组107例,毛刺征、分叶征、结节形状、瘤-肺界面、平均直径、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及实性成分有无具有统计学差异,并以其为判别指标建立Fisher判别公式Z=2.046X1+2.006X2+2.015X3-1.473X4+0.189X5+0.023X6+1.813X7+1.957X8-1.687.误判率为6.3%,准确率是93.7%.结论:Fisher判别模型对鉴别诊断GGN样早期肺腺癌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徐佳佳;王红;赵年;刘四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LIMK的研究进展

    LIM-激酶(LIMK)家族包含两个成员:LIM激酶1(LIMK1)及LIM激酶2(LIMK2).LIMK1主要参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过程,其磷酸化作用可引起细胞骨架肌动蛋白动力学变化及微管解聚,在许多恶性肿瘤组织如前列腺肿瘤、乳腺癌、肺癌、恶性胶质瘤细胞等高表达.LIMK2可能参与细胞骨架的改建,可促进肌动蛋白的合成,磷酸化丝切蛋白从而使之失去解聚多聚体纤维状肌动蛋白(LIMK的结构、功能、在肿瘤及其他疾病中的研究作一综述,LIMK可能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遏制肿瘤侵袭转移的治疗靶点.F-actin)的能力.

    作者:刘鑫慧;杨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沉默Y盒结合蛋白-1表达抑制SH-SY5Y细胞增殖促其凋亡的作用与机制

    目的:观察短发夹RNA(shRNA)沉默Y盒结合蛋白-1(YB-1)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构建针对YB-1的短发夹RNA真核表达载体,利用LipofectamineTM 2000脂质体转染SH-SY5Y细胞,检测蛋白表达水平,鉴别干扰效果;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干扰与否对SH-SY5Y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干扰与否对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D1、Bcl-2及Bax在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组YB-1表达低于对照组和无效转染组,后两组无显著差异;MTT法检测显示转染组细胞增殖水平低于对照组,无效转染组细胞增殖水平接近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转染组凋亡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23.21±1.90)%,高于对照组(5.05±0.83)%(P<0.01),无效转染组(6.24±1.05)%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组CyclinD1、Bcl-2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Bax升高,无效转染组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shRNA介导的YB-1表达沉默可抑制SH-SY5Y细胞CyclinD1、Bcl-2表达,促进Bax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凋亡.

    作者:王弘;张坤;李爽;迟昨非;王汝南;郝良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CEP55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中心体是哺乳动物细胞内的微管组织中心,其主要功能为参与纺锤体的装配,在胞质分裂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新发现的中心体相关蛋白CEP55(centrosomal protein,55 kD)属于卷曲螺旋(coiled-coil)蛋白质家族成员,其主要功能是锚定微管聚合相关蛋白,参与纺锤体形成,进而调控细胞增殖.该蛋白质在正常组织及肿瘤细胞中均存有表达,与细胞周期中的中心体和中间体相偶联,磷酸化后发挥调控细胞周期的作用.已经发现CEP55过表达与很多恶性肿瘤的肿瘤分期、侵袭性、肿瘤转移等有显著相关性.本文中我们通过讨论CEP55在不同效应途径中的功能及其调控因子等,明确CEP55作为肿瘤发生、进展、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的作用.

    作者:张玉娇;陈公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ALK基因荧光原位杂交分离探针制备及临床检测分析

    目的:建立ALK分离荧光原位杂交探针(FISH)检测ALK基因重排,并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方法:制备ALK基因分离探针,使用TFG-ALK和EML4-ALK基因重排样本验证探针,同时检测临床非小细胞肺癌样本.结果:采用本研究制备的ALK分离探针能准确检测出经病理确诊的TFG-ALK和EML4-ALK基因重排.结论:ALK分离探针荧光信号清晰,背景干扰较少,能够准确的检测多种形式ALK基因重排.

    作者:程弘夏;叶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因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的突变或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导致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产生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机制之一,许多研究表明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胃癌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较好的预后,但其中关于预后及化疗敏感性等方面也存在很多异质性结论,本文就MSI的基本概念、检测方法与指标及与胃癌关系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刘欢;辛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放化疗研究进展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nasal type ENKTL)是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发病率低,目前临床治疗证据大部分来自回顾性分析或小样本的Ⅱ期临床试验,缺乏大型的随机对照研究,暂无统一的治疗标准.放疗、化疗是ENKTL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目前放、化疗策略选择仍存在争议性,是否联合放化疗、放化疗联合方式、化疗方案选择等方面均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于早期(Ⅰ/Ⅱ期)患者目前多以放疗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法,Ⅲ/Ⅳ期患者多采用以全身化疗为主.以L-门冬酰胺酶(L-ASP)为基础的化疗药物在各期及复发难治性ENKTL中疗效结果显示均较CHOP或CHOP样化疗方案好.佳的化疗方案以及化疗与放疗结合方式仍需通过更多的、更大型的Ⅲ期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寻找准确的预后因素进行风险分层,根据风险分层结果进行治疗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和方向.本文将有关放、化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性指导.

    作者:张琪;江浩;周咏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对肾癌患者血清Ang、VEGF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肾癌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An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手术治疗的90例肾癌患者,其中行后腹腔镜手术者45例为观察组,行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者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血清Ang、VEGF及T细胞亚群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1 d和术后5 d血清Ang-1、Ang-2、VEGF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1 d和术后5 d患者血CD3+、CD4+及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常规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且能够明显降低血清Ang、VEGF水平及减小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郑元振;陈从其;吴真富;吴周源;张丽云;林云侨;张云;李智强;陈锦添;林忠应;刘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含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的R-CHOP方案治疗老年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应用含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PLD)的R-CHOP方案治疗老年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老年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34例应用含PLD的R-CHOP方案化疗,30例应用传统R-CHOP方案化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生存率、一般不良反应及心脏毒性.结果:34例应用含PLD的R-CHOP方案化疗患者,CR 18例(52.9%),总有效率(OR)为82.4%.1、2、3年的总生存率(OS)分别为91.2%、79.4%及67.6%.30例应用传统R-CHOP方案化疗患者,CR 14例(46.7%),OR为73.3%.1、2、3年的OS分别为86.7%、66.7%及43.3%.两组CR率及OR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PLD的R-CHOP方案化疗组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传统R-CHOP方案化疗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的一般不良反应常见的为胃肠道反应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含PLD的R-CHOP方案化疗组患者心脏毒性反应,如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及新发心电图异常与传统R-CHOP方案化疗组患者相比明显降低.结论:与多柔比星相比,含PLD的R-CHOP方案能明显减轻老年DLBCL患者化疗所致的心脏毒性,安全性较好,并可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

    作者:李佳;胡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TGF-β信号通路与肿瘤耐药相关性研究进展

    肿瘤对化疗药耐药是目前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文献报道TGF-β 信号通路与化疗耐药有关,并可通过调控TGF-β信号通路抑制耐药.本文就TGF-β信号通路与肿瘤耐药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何晴莹;张学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深部热疗对放射性肺炎预防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深部热疗能否降低肺癌胸部放射治疗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0例行胸部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分为热疗组和非热疗组.热疗设备使用HG-2000体外局部高频热疗机,加温温度42℃~43℃,时间为40 min,每周2次,共8~12次.结果:热疗组与非热疗组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2.5%和35.0%,热疗组明显低于非热疗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热疗、放射治疗总剂量及V 20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有直接关系;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V 20(P=0.004)、热疗(P=0.011)为放射性肺炎发生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深部热疗可以降低肺癌患者胸部放射治疗时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且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放射治疗总剂量及V20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示V 20、热疗为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高玉华;杨育梁;唐楠;陈婧;王海燕;潘岩;李冬杰;马少林;王艳丽;李润浦;张旭宇;李冬雷;李凤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DKN2A、TP53、RB1和BRCA2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CDKN2A、TP53、RB1和BRCA2是细胞周期相关基因,主要通过转录合成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CDKN2A、TP53、RB1和BRCA2基因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近年来对CDKN2A、TP53、RB1和BRCA2在肿瘤中作用以及对患者治疗疗效和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贺小威;徐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