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逆行皮瓣中浅静脉干血流动力学的SPECT研究

康安;熊明根;王晋煌;段祖斌;顾浩

关键词:逆行皮瓣, 浅静脉干, 血流动力学, SPECT
摘要:目的:明确浅静脉干在逆行皮瓣静脉回流中的作用.方法:用8头实验猪制成16块带大隐静脉的逆行皮瓣,用99mTc(锝)标记红细胞.①在4块皮瓣蒂部远端的大隐静脉中滴注标记了99mTc的红细胞;②将12块皮瓣分成两组,Ⅰ组皮瓣的大隐静脉保留完整,Ⅱ组皮瓣的大隐静脉在蒂部结扎切断,将标记了99mTc的红细胞注射入皮瓣内的大隐静脉中.用SPECT扫描并观察浅静脉干中的血流情况.结果:①标记了99mTc的红细胞并未顺大隐静脉倒灌入逆行皮瓣内;②I组皮瓣内的同位素计数下降比Ⅱ组快.结论:浅静脉干的存在并不会因静脉血倒灌而增加逆行皮瓣的回流负担,且能促进其静脉回流.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错(牙合)上前牙烤瓷美容的处理

    目的:本文对92例病人132颗错上前牙烤瓷修复基牙桩核的处理进行分析,以寻求治疗此类疾病美容效果更佳的修复方法.方法:通过处理修复基牙与桩核错牙,并使制作出的烤瓷牙与旁边的天然前牙排齐达美容效果.结果:经过此法处理后的错 ,牙齿的颜色与天然颜色一致,并达到了良好的功能和美学效果.结论:该方法修复时间短,效果好,成年人容易接受.

    作者:任贤云;管玉堂;张伶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川芎嗪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川芎嗪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以川芎嗪局部注射瘢痕疙瘩3个月,测定瘢痕组织硬度的变化及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①用药组瘢痕硬度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瘢痕硬度无明显变化(P>0.05).②用药瘢痕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川芎嗪能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使瘢痕软化.川芎嗪治疗瘢痕疙瘩有肯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于游;贺光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切口皮下双层分离法治疗腋臭

    腋臭是由于腋部大汗腺分泌的汗液与杂菌圬垢混合后,散发出一种令人讨厌的臭味.为美容外科常见疾病.目前治疗腋臭的方法很多,疗效各有利弊.1996年以来,我科用小切口皮下双层分离法治疗腋臭16例,效果满意.

    作者:牛进宝;权正良;李乡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自建整形外科图文数据库

    整形外科治疗方式需形态和功能的辩证统一.为此,整形外科前辈孔繁祜曾在八十年代就专门著文强调整形外科照片收集和保存的重要性,认为是整形外科教学和科研不容忽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建设.并倡导卡片张贴集中保管法.

    作者:王松山;侯祚琼;龙道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改良连续埋线重睑成形术

    目的:为了提高埋线法重睑术疗效的稳定性、减轻术后肿胀.方法:重睑线大部单重连续埋线,两端环扎打结固定.结果:本组共48例(96只眼),术后24h轻度肿胀,术后72h肿胀基本消退,外观自然.3只眼在术后1周~2周重睑线一夜间消失,乃因固定线结松脱所致.结论:本术式保留了鸠尾氏双重连续埋线法疗效恒定的优点,又避免了因其组织创伤大、对静脉和淋巴回流影响多所致肿胀明显、消退期长的缺点.只要缝线两端固定确切,重睑形成恒定.

    作者:徐剑炜;施越冬;张学军;顾建英;吴坤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腹部浅层吸脂术21例

    目的:探讨浅层吸脂技术对腹壁多脂皮肤松垂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在肿胀麻醉下,应用深层加浅层吸脂技术治疗21例.结果:术后腹围减小4em~15cm,皮肤回缩好.结论:浅层吸脂技术对腹壁多脂松垂者有明显疗效,较腹壁成形术,手术简化、术后恢复快.

    作者:张作峰;刘立强;刘峰;张圣军;胡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烧伤后脱色素瘢痕的治疗体会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烧伤后脱色素瘢痕的治疗体会.方法:在去除脱色素瘢痕后,对功能部位采用大张自体表皮移植,非功能部位用微粒皮移植术,取少量自体表皮,将其制成0.1~0.2mm3微粒皮浆,移植覆盖于创面上.结果:治疗50例患者,结果显示:手术效果满意,植皮成活,微粒皮生长良好,扩展迅速,创面愈合加决.创面愈合后随访6~12个月表明,皮肤颜色、质地均匀一致,继发瘢痕轻,无脱色素瘢痕形成,无明显增生瘢痕及色素沉着.结论:该方法是治疗烧伤后脱色素瘢痕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建春;张广泰;谷友来;陈峰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电子计算机在美容外科中的应用探讨

    计算机在美容外科应用可使现代科学技术和医学结合,促进美容医学高科技的发展.尽快熟悉计算机性能和操作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医疗质量得到保证.

    作者:陈健;张莉;苏爱云;何茂文;张冠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液氮冷冻法治疗耳甲腔脂溢性角化症一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2岁,发现右耳甲腔角化性增生十年余,左耳甲腔角化性斑块半年余.十年前右耳甲腔出现一黄豆大小的黑点,以后逐渐增大、增厚,富有弹性,表面黑色不平,呈分叶状,腰果大小,无明显不适感.

    作者:李念宇;包为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XH-超高频美容仪治疗扁平疣368例体会

    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引起的皮肤病.好发于颜面、颈部、手背,是一种影响美观的皮肤病.笔者使用XH-超高频美容仪治疗扁平疣36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冬花;董玉霞;雷红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隆乳术后皮肤坏死1例的处理体会

    1 病历简介某女,36岁,已婚,半年前因哺乳后萎缩,在他院行双侧隆乳术.因双侧乳房越来越硬,要求换置硅凝胶乳房假体.查:双乳房丰满隆起,硬度为baker分类4级,两侧不对称,右侧偏高,行再次隆乳术,取乳晕切口,顺利取出盐水囊假体.切除部分纤维包膜,扩大分离腔穴,直径比原来大1cm±.

    作者:刘荣清;张秀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管内皮细胞培养与观察

    目的:通过血管内皮细胞(VEC)培养,为实验研究提供材料和方法.方法:采用Jaffe A方法,培养脐带静脉内皮细胞并传代,倒置显微镜下测定其生长率,采用PAP法鉴定.结果:消化获得的EC总数平均为1~3×105个,贴壁率为70%.细胞初为圆形,伸展后为多角形或菱形,第2天开始生长,3天~5天生长加快,6天~8天基本停止生长,并且受胶原酶、培养液、生长因子等多种因素影响.结论:培养EC可做为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细胞模型.

    作者:李向东;鲁开化;郭树忠;高政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外伤后面部残留玻璃的诊治体会

    面部外伤后疤痕下玻璃碎片的残留是形成增生性瘢痕的原因.我科自1994年以来共收治局部皮下组织有玻璃残留的患者1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7岁~36岁.致伤原因:玻璃瓶致伤11例,车祸时被汽车玻璃碎片致伤5例.

    作者:马丽梅;张晓萍;张兰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内眦赘皮的解剖成因探究

    目的:探讨内眦赘皮的解剖成因.方法:选择性地解剖成年尸体头颅标本23具.结果:内眦赘皮者均存在睑部眼轮匝肌部分肌纤维的起点错位及走行异常.结论:睑部眼轮匝肌肌纤维的起始点及走行方向决定内眦部皮肤的形态.

    作者:赵宏武;卢范;宋建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针药并用治疗斑秃18例临床观察

    笔者近年对18例斑秃采用针刺兼服中药法治疗,并与101外涂合并药物内服法及单纯针刺法作对照,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小15岁,大46岁;病程短半年,长2年;单发性4例,多发性14例.

    作者:李月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波紫外线对体外培养的人黑色素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紫外线对人黑色素细胞的影响,以探讨日光在人皮肤老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NaOH法测定黑素含量,Takahshi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中波紫外线照射后,细胞增殖明显(P<0.05),黑素含量增加(P<0.01),酪氨酸酶活性提高(P<0.05).结论:中波紫外线使暴露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明显,加速皮肤老化过程.

    作者:张琳西;王臻;郭树忠;夏炜;李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唇部人咬伤缺损即时整复体会

    唇部人咬伤常造成包括红唇表皮、粘膜、肌肉在内的复合组织缺损,多数病例还伴有临近皮肤的缺损.此类损伤不仅造成唇部明显畸形和容貌毁损,而且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创伤并加深其痛苦回忆,因而患者迫切要求尽早治疗并对治疗结果十分关注,希望尽量减少唇部后遗畸形.

    作者:濮礼臣;田奉宸;金惠玲;朱光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针刀配合生物填充消除鼻唇沟过深

    自1999年以来,配合使用小针刀,采用自体脂肪及生物蛋白胶注射纠正鼻唇沟处过深沟纹13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3例面部沟纹过深者中,鼻唇沟过深者13例,年龄22~45岁,均为女性.所用的生物蛋白胶为广州倍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作者:李琳;邝靖;金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甘草次酸及阿魏酸清除氧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目的:比较黄芪多糖、黄芪总黄酮、甘草次酸及阿魏酸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为寻找天然高效的自由基清除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光光度不测定羟自由基(·OH)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计算表观清除率及IC50.结果:黄芪多糖、黄芪总黄酮、甘草次酸及阿魏酸对(·OH)的IC50分别为0.059、0.024、0.0325、0.036mg/ml:其清除能力:黄芪总黄酮>甘草次酸>阿魏酸>黄芪多糖;黄芪多糖、黄芪总黄酮、阿魏酸及甘草次酸对(O2-)的IC50分别0.09、0.086、0.012、0.012、0.014mg/ml,其清除能力:阿魏酸>甘草次酸>黄芪多糖>黄芪总黄酮.结论:黄芪多糖、黄芪总黄酮、甘草次酸及阿魏酸对(·OH)及(O2-)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清除能力均与浓度呈明显的显效关系.

    作者:贺建荣;张琰;程建峰;刘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PhotoDerm强光皮肤治疗系统在皮肤美容中的临床应用

    强光与激光基本特性都一样,它们都是电磁波.而作为医生来讲,临床技能一般比较好,但听到脉宽、平均功率、峰值功率等这些光学参数就很头痛,在应用中容易受到设备参数的局限而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问题.为此,笔者总结国内其他使用以色列ESC Sharplan公司PhotoDerm强光皮肤治疗系统用户的不同情况,特邀王之光教授莅临武汉,就有关其临床技术问题与武汉市第一、三医院的皮肤科整形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者:王之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