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昶;吴京海
面部外伤后疤痕下玻璃碎片的残留是形成增生性瘢痕的原因.我科自1994年以来共收治局部皮下组织有玻璃残留的患者1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7岁~36岁.致伤原因:玻璃瓶致伤11例,车祸时被汽车玻璃碎片致伤5例.
作者:马丽梅;张晓萍;张兰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川芎嗪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以川芎嗪局部注射瘢痕疙瘩3个月,测定瘢痕组织硬度的变化及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①用药组瘢痕硬度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瘢痕硬度无明显变化(P>0.05).②用药瘢痕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川芎嗪能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使瘢痕软化.川芎嗪治疗瘢痕疙瘩有肯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于游;贺光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总结42例不同程度唇缺损的修复经验.方法:程度不同的唇缺损依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包括滑行组?殚织瓣,交叉唇组织瓣法,鼻唇沟瓣法及扇形组织瓣法等.结果:唇缺损范围在1/2以内者均获得了很好的修复,占88%.而全唇缺损则改善功能及形态只占12%.结论:正确地判断唇缺损范围和正确选择手术方法是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作者:韩建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乳房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年轻女性,常规乳房肿瘤的切除手术,大多采用肿瘤部位皮肤上向乳头方向的放射状切口,且主张宜长不宜短.因此,愈合后刀口瘢痕明显.笔者采用乳晕切口对16例临床诊断为乳房良性肿瘤的患者切除肿瘤,术后刀口瘢痕不明显.手术效果良好,很受患者的欢迎.
作者:张克昶;吴京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对乳房缩小成形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选出比较好的手术方法.方法:总结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开展的65例乳房缩小成形术的临床经验,比较各种常见的乳房缩小成形术的优缺点.结果与结论:包括纵行双蒂、横行双蒂、单纯下蒂和复合下蒂等多种方法用于乳房缩小成型术,其中复合下蒂法由于操作简单,乳头乳晕血液循环有保障,能保留乳腺的哺乳功能,且乳房塑形好,值得推荐.
作者:郭树忠;鲁开化;艾玉峰;韩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眉型的设计能改变脸型、体现个性.眉型的长短、粗细、弯度、浓淡直接影响脸型的变化,更能突出个人的气质和面部的立体感.眉型配合眼睛,又能表达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如标准眉可给人以秀美大方的感觉,较适合于职业女性;柳叶眉给人以温柔贤慧的感觉,适合于平凡女性;平直、短粗的眉型给人以纯朴可爱,憨厚老实的感觉;高挑眉型则给人以活泼外向、高傲刚毅的感觉,适合演艺界及美容界的女性.
作者:钟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本文对92例病人132颗错上前牙烤瓷修复基牙桩核的处理进行分析,以寻求治疗此类疾病美容效果更佳的修复方法.方法:通过处理修复基牙与桩核错牙,并使制作出的烤瓷牙与旁边的天然前牙排齐达美容效果.结果:经过此法处理后的错 ,牙齿的颜色与天然颜色一致,并达到了良好的功能和美学效果.结论:该方法修复时间短,效果好,成年人容易接受.
作者:任贤云;管玉堂;张伶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皮瓣借蒂部与本体相连,由蒂部供血,应用于血运不佳的创面,如骨、肌腱、关节等裸露部位覆盖、器官再造、洞穿性缺损修复、慢性溃疡等难愈创面的修复,是整形外科常用的修复手段.近年来,虽然游离皮瓣得到广泛应用,由于供、受区血管条件的限制和技术及设备要求较高,仍未能完全取代带蒂皮瓣.
作者:郑少萍;郭树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颗粒状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简称ePTFE)额面部充填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ePTFE补片制成米粒大小的颗粒状物,再灌入1ml无头注射器,经小切口推入骨膜下或皮下塑形.结果:12例额面凹陷畸形获得整复,外形好,无并发症.结论:该方法切口小而隐蔽、易塑形、操作简单、创伤也小,较适合额面部不规则的凹陷畸形整复.
作者:何葆华;严晟;吴卫华;林洁;张菊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求隆颏术新方法.方法:12例手术均在切除肥大下颌角的同期,选择较大一侧被截除的下颌角骨块,塑形后植入颏部,行颏成形术,钛钉固定.结果:12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美容效果良好.结论:该手术利用自体骨移植无排斥反应,并发症少.易塑形,美容效果理想.
作者:冯焕;郑延清;陈谦;张刘超;曲维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先天性齿槽突裂是唇腭裂畸形的一部分,此类患者鼻底凹陷、鼻孔畸形、上唇部低平.1999年我们对18例先天性齿槽突裂用髂骨髓质骨移植进行了修复,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
作者:刘晓亮;杨勇;鱼灵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隆乳的材料较多,方法各异,而且患者的自身条件差别较大,如何作出合理的选择,对保障术后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就隆乳手术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作者:祁佐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鼻畸形较好的治疗方法.方法:比较近年来治疗此病的各种不同手术方法之效果,重点观察旋转推进法(Millard法)的疗效.结果:应用旋转推进法获得了满意的治疗结果,本法尤其适用于上唇有近似直线宽大瘢痕,患唇下降不足及唇红缘明显不齐者.结论:旋转推进法在单侧唇裂Ⅱ期整复中仍有较广的适应证,同时应注意治疗的整体效果.[关健词]单侧唇裂Ⅱ期修整旋转推进法
作者:冯传波;罗盛康;高建华;罗力生;陈林峰;张立宪;胡志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内眦赘皮的解剖成因.方法:选择性地解剖成年尸体头颅标本23具.结果:内眦赘皮者均存在睑部眼轮匝肌部分肌纤维的起点错位及走行异常.结论:睑部眼轮匝肌肌纤维的起始点及走行方向决定内眦部皮肤的形态.
作者:赵宏武;卢范;宋建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皮肤衰老现象主要缘于日光照射后产生的紫外线(UV)对皮肤组织结构,如胶原组织和弹性纤维的破坏.同样,皮肤表面的改变受基因、人体内在因素以及疾病变化(如酒渣鼻等)的影响,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皮肤也逐步失去弹性.许多人在日常生活和娱乐中长期暴露于日光下,随着臭氧层的变薄和其它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越来越多年轻人群中也出现了因年龄、损伤或病变引起的可见斑记.
作者:彭国红;Mark S.Nestor;David J.Goldberg;Mitchel P.Goldman;Robert A.Weiss;Darrell S.Rigel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某女,36岁,已婚,半年前因哺乳后萎缩,在他院行双侧隆乳术.因双侧乳房越来越硬,要求换置硅凝胶乳房假体.查:双乳房丰满隆起,硬度为baker分类4级,两侧不对称,右侧偏高,行再次隆乳术,取乳晕切口,顺利取出盐水囊假体.切除部分纤维包膜,扩大分离腔穴,直径比原来大1cm±.
作者:刘荣清;张秀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唇部人咬伤常造成包括红唇表皮、粘膜、肌肉在内的复合组织缺损,多数病例还伴有临近皮肤的缺损.此类损伤不仅造成唇部明显畸形和容貌毁损,而且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创伤并加深其痛苦回忆,因而患者迫切要求尽早治疗并对治疗结果十分关注,希望尽量减少唇部后遗畸形.
作者:濮礼臣;田奉宸;金惠玲;朱光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2岁,发现右耳甲腔角化性增生十年余,左耳甲腔角化性斑块半年余.十年前右耳甲腔出现一黄豆大小的黑点,以后逐渐增大、增厚,富有弹性,表面黑色不平,呈分叶状,腰果大小,无明显不适感.
作者:李念宇;包为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牙齿美容的医患沟通过程中数码相机的作用和优越性.方法:作者从1998年8月至1999年6月期间将数码相机用于牙齿美容临床.用数码相机将患者术前的牙齿、术中、术后的修复体拍摄下来,再输入电脑建立影像数据库,借助电脑影像系统与83例患者进行沟通.结果:在牙齿美容临床中使用数码相机并借助于电脑影像系统同患者进行沟通,患者容易形象地看出问题所在,这样使得医患合作非常顺利,患者信心增加,牙齿美容成功率增高,改变了过去患者较难参与及评价的临床模式.结论:在牙齿美容临床中使用数码相机,不仅方便了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而且为技师制作修复体提供了参考资料,还有利于临床资料管理,与普通相机相比数码相机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作者:唐尤宽;温友红;吴雪勋;王光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笔者近年对18例斑秃采用针刺兼服中药法治疗,并与101外涂合并药物内服法及单纯针刺法作对照,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小15岁,大46岁;病程短半年,长2年;单发性4例,多发性14例.
作者:李月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