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丽;李恩生;舒红文
自2004年8月~10月,笔者采用西南地区首台Aurora全功能E光(R)美肤治疗仪治疗面部雀斑患者101例,取得了相当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尚瑜;洪伟;蒋彪;邓典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牙体充填修复的主要材料是银汞合金,因为银汞合金具有的许多优良性能,很难找到一种能取而代之的新型充填材料.随着口腔材料的研究与进展,出现了不少新材料,镓银合金是一种新型的磨牙充填材料[1].实验证实,它具有与银汞合金相似的性能与操作过程,与后者大的不同是不含汞,能避免汞污染,又能保持充填体良好物理性能的新型牙体充填材料.
作者:裴浩;夏冬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阴茎是男性重要的泌尿、生殖器官.其特有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使因先天性畸形或创伤、肿瘤等原因导致阴茎部分或完全缺损以及性别转换手术(女转男)时再造阴茎的结构和功能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和困难.阴茎再造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主要解决尿道成形、阴茎体再造及支撑物置入问题.随着医患双方对再造阴茎期望的提高,再造阴茎的外形、功能越来越受到医患双方的重视,使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并且日趋完善[1].
作者:潘勇;郭树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寻找一种更适合增生性巨乳症矫治的手术方法.方法:按下蒂法作术前设计,术中切除90%的乳腺组织,仅保留近下蒂组织瓣侧的薄层乳腺组织,保全了乳腺被膜层的血管网,使组织瓣血运更有保证.结果:临床效果良好,乳房外观满意,乳头感觉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此方法是治疗中重度伴有增生或要求行全乳腺切除的巨乳症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兵;程国梁;程晓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鼻尖区软组织缺损的即时修复的有效方法.方法:根据鼻尖及鼻小柱不同范围的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包括鼻唇沟皮瓣8例,轴型鼻背皮瓣3例,耳廓复合组织移植7例.结果:18例患者修复组织在色泽、质地上与受区接近,修复效果满意.结论:邻近部位皮瓣转移和耳廓复合组织移植是修复鼻尖端部不同范围的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作者:舒畅;张军;吴春涛;郭万厚;程守先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自亲水性聚丙烯酰胺水凝胶[1,2]上市以来,由于其临床操作简便,创伤小,因而深受爱美人士喜爱.但由于临床操作不当等多种原因,导致出现了较多并发症,本文就临床操作不当所引起的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总结如下.
作者:张强;高旭;王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牵张成骨技术治疗常规方法处理困难的颌面骨骼缺损和畸形.方法:18例无法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的多类颅颌面畸形患者,分别使用外置式和内置式牵张器进行骨牵张术矫治.术前均作外科模型和必要的头影测量.术后延迟期为7天,牵张节律为1mm/天,2~4次/天,牵张结束后常规固定6~8周.结果:术后伤口正常愈合,牵张过程顺利,均达到预期牵张目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的咬合关系和面形均得到恢复.腭裂治疗后继发畸形患者大牵张距离为20mm,小距离为15mm;下颌骨重建患者大牵张距离为30mm.下颌骨垂直牵张患者固定期近牵张区出现病理性骨折,但未出现错位,经内固定处理,牵张完成后,未出现畸形愈合情况或骨不连接.结论:骨牵引延长技术可以很好地适用于多种颅颌面骨畸形或骨缺损患者的治疗,尤其适用于软组织量不足、不易覆盖移植骨的患者,而且不需要另取自体骨移植.
作者:赵晋龙;刘彦晋;何黎升;雷德林;龚振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寻找一种少磨牙体修复前牙切缘V形缺损的方法.方法:采用登士柏公司生产的Prime&Bond NT粘结剂和DyractAP复合体修复前牙切缘V形缺损.结果:半年内修复成功率95.93%,二年后成功率为88.62%.结论:DyractAP粘结性强、耐磨、色泽好,适用于前牙切缘V形缺损的修复.
作者:刘正刚;刘莉娟;曹慧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改性处理后的可降解生物材料聚β-羟基丁酯(PHB)作为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接种在经胶原包埋处理后的管型PHB支架材料上,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粘附和生长情况,并行HE染色观察.结果: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在改性后的管型PHB支架材料上粘附生长良好,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生长融合成片状,HE染色示细胞在PHB材料上生长良好.结论:改性后的聚β-羟基丁酯材料与兔血管平滑肌细胞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艾卫兵;艾玉峰;熊猛;田晋洪;易成刚;伍锦华;张琳西;杨清芳;董兆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对快速原型技术(RP技术)应用于下颌骨大面积缺损修复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对快速原型制造的个体化预制钛支架+松质骨修复犬下颌骨缺损与预成钛网修复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手术中可见个体化预制钛修复体和缺损区域形态相吻合,节省了大量时间.成骨效果与成品钛网+松质骨成骨效果相同.结论:RP技术在下颌骨大面积缺损修复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商洪涛;雷德林;刘彦普;何黎升;赵晋龙;张海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下颌偏斜患者对其颜面部肌肉功能的影响,比较儿童下颌偏斜患者与成人下颌偏斜患者间的颜面部肌肉功能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下颌偏斜患者20例(儿童组1 0例,成人组10例).采集患者在不同的运动形式下左右侧咀嚼肌、颞肌前腹及二腹肌前腹的肌电活动,并对肌电活动强度进行统计处理及分析.了解下颌偏斜患者的肌电活动情况并对儿童组与成人组间的联系及差异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两纽偏颌畸形患者在左右侧咀嚼肌、颞肌前腹及二腹肌前腹的肌电活动中均有异常现象,但儿童组的左右侧肌的对称性优于成年组.结论:儿童下颌偏斜患者较成人下颌偏斜患者间颜面部肌肉功能异常较轻,提示早期治疗儿童下颌偏斜,临床效果要优于成年组患者.
作者:郭奕君;丁寅;聂敏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RENOV组织补片在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1例由于不同原因所致的口腔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组织补片移植修复,观察其愈合及修复效果.结果:21例患者均获满意效果,无感染、坏死等并发症.结论:RENOV组织补片具有来源充足,组织相容性好,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易成活等特点,修复效果满意,是理想的口腔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材料.
作者:李建虎;孙沫逸;张圃;杨耀武;程晓兵;雷德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医护人员被高频电刀灼伤的主要原因,并探讨高频电刀安全使用的方法.方法:采用访谈方法对使用电刀手术的113位医生进行调查.结果:有26人次被电刀灼伤过,占手术例数的6.37%,其中68%的医生是在术中手套破损后被电刀灼伤.结论:引起医生被电刀灼伤的主要原因有:①手套破损;②电刀手柄内有血或水;③浸湿的手术单和手术衣导电;④电刀功率设置不当;⑤医生使用不当.为了更好地发挥高频电刀的作用,必须采取安全的使用方法,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作者:段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鼻尖部是颜面部突出的部分,轻微的缺损或畸形都会影响人的外貌,且对病人的心理影响很大.修复时既要注意局部的完整,又要使其与整个鼻对称而均匀协调,还要让颜面部的瘢痕小.2000年至2003年6月,笔者应用鼻唇沟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鼻尖缺损1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韩芳;黄秀珍;杨改霞;田晓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自体脂肪移植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由于其来源丰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一度甚为流行,但移植后吸收率较高这一弊端,限制了这一技术的应用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学者[1~3]发现采用较小的颗粒状脂肪组织注射移植,其成活率明显提高,1986年Illouz[3]提出了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理论.随着这一理论的提出及近年来脂肪抽吸术的发展,再次掀起了脂肪移植的高潮.
作者:肖斌;刘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性肥胖症日趋增多,减肥逐渐成为求美者主要的求美项目之一.防风通圣丸(散)较早被日本报道作为治疗肥胖症的有效汉方,但其临床观察病例较少[1].自2002年12月~2004年8月,笔者观察了防风通圣丸对6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减肥功效,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江;杨柳;陈清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自2000年3月~2004年3月,笔者使用Medlite Ⅱ美肤激光治疗仪治疗各类有碍美容的皮肤病1 939例,其中对有详细记录并完成随访达半年以上的1 351例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春俊;王中影;骆娣凤;董普玲;刘江波;杨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逐渐老化.皮肤衰老反映在细胞水平即为细胞衰老.成纤维细胞是皮肤真皮中的主体细胞成分,其分泌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及基质成分,与成纤维细胞一同构成了真皮的主体.成纤维细胞出现不可逆的生长抑制和选择性,特异性的基因表达及功能变化是培养二倍体成纤维细胞衰老的重要特征.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成纤维细胞因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改变,在皮肤老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王曦;李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肥胖影响健康与美容几乎为大家的共识.通过减肥达到完美的体形、匀称的身材已成为求美者的迫切要求.但是,通过西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欠佳.自2003年4月~2004年12月,笔者运用中医毫针加耳穴压磁并结合电脑减肥仪对36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白洁;闫润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酒窝是指在颊部两侧,对称性出现的小凹陷,可增加相对平坦的面部曲线美,在生活中给人们增添甜美的形象.自2001年1月~2004年2月,笔者用埋没导引针(此针为北京整形外科医院李森垲教授设计)行酒窝成形术38例,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窦玺;耿素艳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