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亚丽;李恩生;舒红文
唇裂为先天因素造成的一种颌面部畸形.虽然可采取唇裂一期、二期手术进行修复,但仍有许多患者对其修复后的形状存在不满.由于受到许多不利条件的影响,如组织缺损过多,无多余组织可行修复等,均导致手术修复后效果不理想,患者非常痛苦.自2001年12月~2004年5月,笔者对12例患者采用文全唇术,利用现有组织,重塑全唇形状,从而有效、合理地弥补了该缺陷,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寻找一种少磨牙体修复前牙切缘V形缺损的方法.方法:采用登士柏公司生产的Prime&Bond NT粘结剂和DyractAP复合体修复前牙切缘V形缺损.结果:半年内修复成功率95.93%,二年后成功率为88.62%.结论:DyractAP粘结性强、耐磨、色泽好,适用于前牙切缘V形缺损的修复.
作者:刘正刚;刘莉娟;曹慧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肥胖影响健康与美容几乎为大家的共识.通过减肥达到完美的体形、匀称的身材已成为求美者的迫切要求.但是,通过西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欠佳.自2003年4月~2004年12月,笔者运用中医毫针加耳穴压磁并结合电脑减肥仪对36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白洁;闫润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应用牵张成骨技术进行牙槽突裂关闭术,观测牙槽突裂硬软组织修复效果和牵张间隙新骨生成的过程、机制,探索一种牙槽突裂整复治疗的新途径.方法:以1 0只成年杂种犬为实验对象,建立人工上颌牙槽突裂的动物模型,其中2只为对照组.另8只为实验组,以牙骨复合体作为转运盘,以每次0.4mm,2次/天的速度沿牙弓方向行牵张成骨术,直到关闭硬组织裂隙.于原位固定0,14,28,63天分别处死动物各2只,对标本进行X线摄片、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利用牵张成骨术成功地进行牙槽突裂整复术,硬组织裂隙关闭,同时软组织得到扩张;骨牵张间隙完全被新生骨组织取代并沿牵张方向生长,随固定时间的延长改建、成熟.结论:牵张成骨术提供了牙槽突裂治疗的新途径,新骨的生成是膜内成骨方式.
作者:丁宇翔;刘彦普;敖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牵张成骨技术治疗常规方法处理困难的颌面骨骼缺损和畸形.方法:18例无法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的多类颅颌面畸形患者,分别使用外置式和内置式牵张器进行骨牵张术矫治.术前均作外科模型和必要的头影测量.术后延迟期为7天,牵张节律为1mm/天,2~4次/天,牵张结束后常规固定6~8周.结果:术后伤口正常愈合,牵张过程顺利,均达到预期牵张目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的咬合关系和面形均得到恢复.腭裂治疗后继发畸形患者大牵张距离为20mm,小距离为15mm;下颌骨重建患者大牵张距离为30mm.下颌骨垂直牵张患者固定期近牵张区出现病理性骨折,但未出现错位,经内固定处理,牵张完成后,未出现畸形愈合情况或骨不连接.结论:骨牵引延长技术可以很好地适用于多种颅颌面骨畸形或骨缺损患者的治疗,尤其适用于软组织量不足、不易覆盖移植骨的患者,而且不需要另取自体骨移植.
作者:赵晋龙;刘彦晋;何黎升;雷德林;龚振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以大鼠毛囊细胞为种子细胞培养组织工程皮肤.方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毛囊外根鞘细胞和真皮鞘细胞,以这两种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全层组织工程全层皮肤.结果:成功构建了具有表皮层和真皮层的组织工程皮肤.结论:毛囊细胞可以用作种子细胞来构建组织工程全层皮肤.
作者:刘晓亮;金岩;董蕊;聂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自1988年Halaban首次成功地建立黑素细胞(Melanocyte,MC)和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体外共培养以来,因其能较好地模拟皮肤的生理状况而被众多学者相继采用、改进,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包括MC和KC的相互作用、色素的转移和分布、移植治疗白癜风以及筛选和验证药物等各个方面.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张迪敏;李永伟;许爱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下颌偏斜患者对其颜面部肌肉功能的影响,比较儿童下颌偏斜患者与成人下颌偏斜患者间的颜面部肌肉功能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下颌偏斜患者20例(儿童组1 0例,成人组10例).采集患者在不同的运动形式下左右侧咀嚼肌、颞肌前腹及二腹肌前腹的肌电活动,并对肌电活动强度进行统计处理及分析.了解下颌偏斜患者的肌电活动情况并对儿童组与成人组间的联系及差异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两纽偏颌畸形患者在左右侧咀嚼肌、颞肌前腹及二腹肌前腹的肌电活动中均有异常现象,但儿童组的左右侧肌的对称性优于成年组.结论:儿童下颌偏斜患者较成人下颌偏斜患者间颜面部肌肉功能异常较轻,提示早期治疗儿童下颌偏斜,临床效果要优于成年组患者.
作者:郭奕君;丁寅;聂敏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国产下颌前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9~15岁,平均12.6岁,10°>ANB>5°;经方丝弓固定矫治排齐上、下牙列后应用国产下颌前移器治疗,并于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国产下颌前移器治疗5~7个月(平均6个月)后,Ⅱ类磨牙关系矫治为Ⅰ类关系,覆(牙合)覆盖减小,头影测量下颌骨的变化为显著,SNB角增大,下颌升支高度(Ar-Go)、下颌体长度(Go-Gn)增加.上颌骨的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ANB角减小、矢状关系改善.结论:国产下颌前移器治疗可以促进下颌骨生长,改善骨性矢状关系的不调.
作者:周晓勇;段银钟;王峰;袁峰;陈巧玲;杨美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颅上颌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分析其生物力学性质提供一个标准数学模型.方法:选择牙列完整、咬合关系正常,磨牙为中性关系,牙周组织健康,无颞颌关节病的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一例做为建模素材,通过螺旋CT扫描技术,主要采用PRO/ENGINEER 2001和ANSYS8.0软件建立颅上颌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探索出一条建立颅上颌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新方法,建立了三维坐标系下的可从任意视角观察的健康人颅上颌复合体三维重建生物医学模型和三维有限元模型,由129750个单元和207056个节点组成.结论:该模型有较好的力学和几何学相似性,为临床探索正畸正颌外科手术的生物力学机制提供了研究手段.
作者:张晓慧;丁寅;刘冬;王燕;毕惠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鼻尖区软组织缺损的即时修复的有效方法.方法:根据鼻尖及鼻小柱不同范围的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包括鼻唇沟皮瓣8例,轴型鼻背皮瓣3例,耳廓复合组织移植7例.结果:18例患者修复组织在色泽、质地上与受区接近,修复效果满意.结论:邻近部位皮瓣转移和耳廓复合组织移植是修复鼻尖端部不同范围的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作者:舒畅;张军;吴春涛;郭万厚;程守先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牙体充填修复的主要材料是银汞合金,因为银汞合金具有的许多优良性能,很难找到一种能取而代之的新型充填材料.随着口腔材料的研究与进展,出现了不少新材料,镓银合金是一种新型的磨牙充填材料[1].实验证实,它具有与银汞合金相似的性能与操作过程,与后者大的不同是不含汞,能避免汞污染,又能保持充填体良好物理性能的新型牙体充填材料.
作者:裴浩;夏冬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自体脂肪移植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由于其来源丰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一度甚为流行,但移植后吸收率较高这一弊端,限制了这一技术的应用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学者[1~3]发现采用较小的颗粒状脂肪组织注射移植,其成活率明显提高,1986年Illouz[3]提出了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理论.随着这一理论的提出及近年来脂肪抽吸术的发展,再次掀起了脂肪移植的高潮.
作者:肖斌;刘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表面麻醉能否有效地减轻化学剥脱术在治疗雀斑中的疼痛.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雀斑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B组术前用利多卡因及654-2的混合液纱布覆盖面部并用塑料薄膜封包30min,术中用改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估,术后对皮肤过敏、色素沉着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疼痛评分,A组:良1 3例,可16例,差1例;B组优14例,良16例.疼痛值比较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过敏阳性对比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色素沉着无可见差异.结论:利多卡因及654-2混合液进行表面麻醉能有效减轻化学剥脱术在治疗雀斑中的疼痛.
作者:陆新;徐威;茅东升;赵启明;何冬梅;陈智勇;夏东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瓷粉烧烤时真空度的设制对瓷颜色的影响,为技师制备烤瓷冠选择正确的真空度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Vita A3色体瓷粉制作厚度为2.5mm的圆盘状瓷块15个,按不同真空度分为三组,每组5个.在烤瓷炉中分别在30hPa、50hPa、96hPa真空度下进行烧烤后,应用Minolta CR-221色度计采用CIE L*a*b*色度系统,进行颜色测定.结果:在不同真空度中烧结出瓷的色相和彩度变化不大,并与比色板中A3的色相与彩度一致;但明度值有一定的差异.随着真空度的升高,瓷的明度值相应增加,30hPa真空中烧结出的瓷的明度值与比色板中A3的明度值较为一致.结论:需使用Multimat touch烤瓷炉的大真空值来完成瓷的烧结过程,以控制过多气泡的产生而影响瓷的明度.
作者:张爱莉;王宝成;王晓洁;沈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骨性反牙合伴单侧下颌先天缺牙的患者虽极为罕见,但若出现此类症状则对患者的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有较严重的影响,并且随患者的年龄增长症状逐渐加重,因此应倍受医生的重视.笔者就治疗的一例这类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房伟;金作林;沈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RENOV组织补片在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1例由于不同原因所致的口腔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组织补片移植修复,观察其愈合及修复效果.结果:21例患者均获满意效果,无感染、坏死等并发症.结论:RENOV组织补片具有来源充足,组织相容性好,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易成活等特点,修复效果满意,是理想的口腔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材料.
作者:李建虎;孙沫逸;张圃;杨耀武;程晓兵;雷德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能够减少瘢痕的治疗巨乳症及乳房下垂的手术方法.方法:在使用肿胀技术的基础上,经绕乳晕的内、外两个环形切口入路形成真皮帽,结合去除部分脂肪和乳腺组织.结果:手术均Ⅰ期愈合,经6~12个月随访,乳房形状好,瘢痕不明显.结论:双环法巨乳缩小术对于治疗巨乳症及乳房下垂,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邝靖;周兴亮;邱晓东;郭丹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比较义齿基托镀用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前后表面白色念珠菌粘附量变化情况、探索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的抗菌可能性.方法:采用热凝牙托材料制作30mm×10mm×2mm标准试件10个,逐级抛光至1 200目.试件分成两组,每组5个,一组试件双面镀用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作为实验组,一组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60Cov杀菌后试件置于试管中培养,观察其表面48h白色念珠菌粘附量差异,同时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粘附情况.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试件表面均存在白色念珠菌黏附,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能够显著降低义齿树脂基托表面白色念珠菌的粘附量,为其在口腔修复体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李斌;姚月玲;安银东;陈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本病极为凶险,病死率几乎100%[1].据卫生部公布的2003年上半年全国重点传染病疫情报告,狂犬病死亡人数多.目前对此病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接种狂犬病疫苗、使用抗狂犬病血清和彻底处理伤口至今仍是预防感染狂犬病的方法.而颌面部是人体的暴露部位,尤其是儿童极易受到犬咬伤或抓伤,轻者局部留有瘢痕,重者可以致残甚至死亡.因此,对伤口的处理不但要考虑到预防感染狂犬病,同时也要考虑到对面部容貌的影响.自1987年以来,我科共治疗颌面部犬咬伤106例,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钦才;刘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