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昌;张敬德;邢新
目的:以解剖学研究为基础,探讨应用锯齿线行面部提升术的适应证、禁忌证与手术层次.方法:对1 0例(20侧)防腐人头标本进行头面部逐层解剖,观察面部脂肪分布与眶上血管神经、滑车上血管神经、面神经的走行特点.结果:额正中部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厚度(1.9±0.2)mm,颞部发际缘处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厚度(2.4±0.3)mm,面颊部颊脂肪垫处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厚度(3.1±0.4)mm.眶上血管神经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分别穿过额肌、帽状腱膜进入头皮.滑车上血管神经穿过额肌分布于近中线的额部皮肤.面神经颞支向前上方走行于颞浅筋膜深面.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走行于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的深面,其分支相互吻合呈立体网格状.结论:额部于额肌深面、颞部于颞浅筋膜浅面、面颊部于SMAS浅面,是锯齿线的安全植入层次.
作者:闫迎军;黄渭清;方柏荣;王晓军;乔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血清肿是大腿吸脂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笔者采用血清肿抽吸后局部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进行治疗[1],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孙晓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治疗婴幼儿特殊部位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以激素间质注射为主,结合栓塞硬化或抗肿瘤药注射,治疗颈部、眼睑等特殊部位血管瘤.结果:患者31例,其中15例单纯进行激素间质注射,9例结合栓塞硬化治疗,7例激素加氨甲蝶呤间质注射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瘤体缩小,未出现并发症.随访6个月~4年,治疗部位无复发,局部功能形态良好.结论:以激素间质注射为主综合治疗婴幼儿特殊部位血管瘤简便有效、创伤小,不易复发.
作者:李公昌;张敬德;邢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总结手术切除方法在皮肤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法:1225例皮肤良、恶性肿瘤采用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切除后创面采用原位缝合或临近皮瓣修复,较大的良性皮损可分次手术切除.结果:所有患者切除皮损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恢复良好未见皮损复发,只有4例皮脂腺囊肿患者因感染而致伤口延迟愈合.美容效果:良好721例(58.86%);较好457例(37.31);差者47例(3.84%).结论:对于皮肤的良、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效果及美容效果俱佳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因而应为治疗皮肤良、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曾维惠;高建武;耿松梅;王永贤;祁战涛;杜惠茹;葛文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面瘫患者由于面部肌肉无力,致口腔肌肉的力学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在义齿修复尤其是总义齿修复中容易出现咬唇颊及固位不良等问题.因此修复时有许多要注意的问题,本文结合我科自1999~2005年11例面瘫患者总义齿修复特点,对面瘫患者总义齿的修复作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汪卫国;黄道庆;王笃权;敬玉敏;刘丽芳;姚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在众多腋臭治疗方法中,探索出一种能有效根治腋臭且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案.方法:利用小切口,肿胀麻醉,把带有汗腺及毛囊的皮肤修剪薄至全厚及中厚皮片厚度,术毕放置负压引流,使皮肤与基底贴合良好,并加压包扎.结果:本法共治疗32例腋臭患者,其中其他方法治疗复发者11例.除2例术后有轻微气味外,其余均得到根治,术后瘢痕不明显.结论:负压引流在小切口根治腋臭中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许宏权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通过观察皮肤经重叠扩张至极限后的组织学变化.以探索进一步改良优化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的有效途径.方法:以6只白色小家猪作为试验动物,制作重叠扩张术极限扩张(ETE)和常规扩张(RTE)动物模型,切取两种扩张方法扩张后的皮肤组织作测量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极限扩张后皮肤真皮层明显变薄,表皮层厚度与RTE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真皮层胶原纤维排列稀疏、纤维束细小;弹力纤维广泛断裂;Ⅰ型胶原含量减低.结论:皮肤经持续重叠扩张后可达到极限;导致皮肤达到扩张极限的原因是机械力的持续过度牵拉和皮肤胶原纤维产生的相对不足.
作者:仇树林;汪洋;李兵;韩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总结探讨面部吸脂术在面部轮廓塑形及减轻和改善吸脂区面部软组织松垂和皱纹中的双重效果.方法:对要求改善面部脂肪丰满区轮廓及松垂区域的受术者经术前设计画线,采用1.5mm内径的钝头侧孔吸脂针行均匀扇形皮下脂肪抽吸,同时行间隔隧道式皮下搔刮.结果:本组56例受术者经此方法矫治后,除术后即刻效果观察及30例术后1 5天至1年随访观察,面形轮廓均不同程度达预期效果,且术后抽脂区皮肤均较非手术区皮肤紧致、光滑,并去除了松垂现象.结论:行面部抽脂术能达到改善术区面部轮廓和矫治术区皮肤松垂的双重美容效果.
作者:张聚栋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血管瘤(Hemangioma,HA)为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为1%~2%.血管瘤轻者影响人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造成畸形及容貌缺陷,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其病因仍不清楚,近年研究表明多种因素与血管瘤增生发展有关,研究进展包括以下方面.
作者:马骁;柳春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门诊是重要的服务窗口,整形美容外科门诊护士的整体形象及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就诊患者的情绪和接诊质量.如何应对激烈的竞争,留住患者,充分发挥正规医疗单位的设备、技术、人才优势,是对我们护理工作者新的挑战.针对专科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路指导下,我们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实施了护理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罗明灿;刘东平;谭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汉族成年男女下颌角相关测量数据间相互关系,探求对下面部结构特征影响密切的结构点,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方法:采集正常汉族人群头颅骨形态特征点数据,男女各200例,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头颅骨几何形态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与下面部结构相关的各几何特征值的相关关系,提取能够反映颅骨与上颌、颅骨与下颌以及上下颌间结构关系的形态特征值.结果:下颌角相关的因素有:面中宽、下颌仰角、头面宽比.与下颌间距相关的有:面中宽、鼻梁点到双侧下颌距离、颏点到双侧颧点间距等.而且无论男女面颌宽比(面中宽/下颌宽)男女相对稳定在1.33左右.结论:汉族成年男女面中宽与下颌宽之比稳定在1.3左右,可以作为男女通用诊断标准之一.而在对个性化下颌角诊断及治疗除了考虑下颌角、下颌间距外,面中宽、下颌仰角、头面宽比、颏点到双侧颧点间距等也是必须参考的因素.
作者:周智;柳大烈;刘志刚;牟飙;王红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下睑袋整复术作为常见的面部美容手术,虽然术式众多,但术后并发症仍时有发生.自2002年以来,我们用了新的肌筋膜缝线悬吊法,行下睑袋整复手术40例.它主要针对重度睑袋,下睑缘外露,下睑松弛,下睑退缩,外眦下移,或下睑外翻需要再次手术的病例,经临床观察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刘庆德;甘月圆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应用改良固定反式双阻板矫治器(Twin-block appliance,TBA)联合前牵治疗AngleⅢ类轻、中度骨性前牙反(牙合),进行肌电研究,探讨在矫治过程中咀嚼肌功能活动的变化规律,以期从咀嚼肌适应性改建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调查颞肌前束(TA)、咬肌(MM)、二腹肌前腹(DA)治疗前、中、后肌电活动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姿势位TA、DA、MM肌电值(MCV)明显下降;反(牙合)时下颌前伸位TA及DA存在异常的肌电活动,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退位MM、TA及DA肌电活动与对照组相比均较大,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后明显下降;反(牙合)解除后紧咬及双侧咀嚼运动MM、TA及DA肌电水平明显增加.结论:反式TBA联合前牵全天作用可引起神经肌肉的适应性改建.
作者:刘红;宋卫东;段银钟;杨振华;DAI Juan;戴娟;陈亚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介绍一种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取出同时置入假体隆乳的新方法.方法:18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患者在取出注射物后同期于胸大肌下置入硅凝胶假体.结果:18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外观形态好,无1例出现血肿和感染.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取出注射物同期胸大肌下置入硅凝胶假体是一种可行且效果良好的隆乳矫治方法.
作者:邓颖;吴一;李伟;赵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下颌骨单侧牵张成骨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5只,24只行单侧下颌牵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牵张速率为0.5mm×2次/天(1mm组);另一组为0.5mm×4次/天(2mm组),间歇期均为5天,牵张长度均为10mm.在牵张完成后0周、2周、4周、8周每组各处死3只动物,后1只处死做对照,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双侧关节盘和髁状突,做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牵张后大体观察可见关节盘无显著形态异常,髁状突有不同程度适应性改建;组织学主要表现为关节盘不同程度中带变薄,纤维走行改变,血管侵入,后带变厚;髁状突表现为纤维软骨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和软骨、骨的改建活动,2mm/日组可见破坏现象发生.结论:颞下颌关节有很强的改建能力,在合适的牵张速度下可通过发生适应性改建,使髁状突在形态和结构上适应新的位置和环境,从而继续行使正常关节功能.
作者:孙建壮;刘彦普;刘锐;赵晋龙;商洪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腋臭是整形美容外科的常见疾患,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由于腋下大汗腺分泌物经皮肤附生细菌作用后,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放出异常臭味[1].其治疗方法较多,但均不甚理想.我们自2004年6月以来采用肿胀麻醉,经腋皱襞平行小切口,掏除腋部的毛囊和大汗腺的手术方法,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周庆红;韩岩;马显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套筒冠义齿随着临床应用面的扩大,以及从生物力学角度对临床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临床远期的疗效总结[1].圆锥形套筒冠被修复学同仁认可为较理想的固位体,该固位体内冠外形为圆锥形,内冠与外冠之间形成嵌合作用,固位力可以调节,采用该固位体的义齿稳固性好,能较好恢复咀嚼效率,现将圆锥形套筒冠的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越野;朱文忠;王宝成;张艺权;卢芳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颌面部骨骼因肿瘤切除术后或外伤后均可造成骨骼的部分缺损,影响面容和功能,尤其下颌骨缺损,导致下面部畸形,咬合错乱,咀嚼功能障碍.为了重建下颌骨的完整,恢复下颌的生理功能,矫正面部畸形,其修复方法较多,现将我科自2001年以来,对19例自体肋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病例总结如下.
作者:陈文君;何一川;汪湛;杨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单侧颜面萎缩症(Romberg综合征/Parry Romberg),它是以单侧面部皮肤、皮下组织及骨结构萎缩为特征命名的疾病,属于组织营养障碍性疾病,以女性多见,我科自1985年以来收治21例此病患者,其中13例是女性患者.特点是一侧颜面部的软组织皮肤以及骨或软骨组织逐渐进行性萎缩.
作者:张喜兰;王剑;侴海燕;牛永敢;梁俊刚;胡晓庆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寻求适合于毛囊组织工程的大规模高效快速分离培养人头皮毛乳头细胞的方法.方法:将含有毛囊中下部的皮下组织剪碎,加入胶原酶Ⅰ消化2h,悬液经400目筛网过滤,收集被筛网截留的毛乳头进行培养,计算其贴壁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与显微解剖法相比较.结果:用这种方法成功分离培养了人头皮毛乳头细胞.结论:消化过滤法是一种能够大规模高效、快速分离培养人头皮毛乳头细胞的方法.
作者:孙锡金;胡志奇;易斌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