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一帆;DENG Yong-zhi
随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研究的深入,骨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主要论述骨髓过氧化物酶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面的进展.
作者:蔡娟;YUAN Xiao-cheng;张振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外周动脉疾病是一种系统性动脉硬化疾病,它和颈动脉、冠状动脉及其他血管床的动脉粥样硬化有着相同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作为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和外周动脉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就二者的关系作一简单综述.
作者:王明建;XU Xin-juan 刊期: 2008年第04期
β-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系统是心脏功能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研究证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的变化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系统的改变密切相关.
作者:YAO Lin;杨双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脑钠肽又称B型利钠肽,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临床上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一项生化指标.现就脑钠肽的一些生理特性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萍;TIAN Qing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脂联素是脂肪组织特异性分泌的一种激素蛋白,众多研究表明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在冠心病、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及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病人中,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低脂联素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型危险因子,同时是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子和生物标记,高脂联素血症可能是充血性心力衰竭一个独立的预后预测因子.脂联素水平越高其预后越差.现综述了现阶段脂联素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潘桂林;XU Da-hua;高潮;HUANG Bao-zhi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内皮祖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近年研究表明它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现就其与冠心病发生与发展的关系,及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杨晓颖;TAN Shi-jin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评价右室功能常常是困难的,主要因为右室腔几何形状复杂.右室组织多普勒显像简单易行,重复性好,可提供有关右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附加信息,检出亚临床疾病以及传统超声不能检出的疾病.此外,右室组织多普勒显像可预测某些心脏患者的临床结局.
作者:苗丽;DENG Wan-jun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前,越来越多的心脏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其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的密切联系使其成为倍受关注的诊断和预后的工具.具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的心脏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已经显示出一定的价值.
作者:WU Bo;张书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术和溶栓治疗中常可见再灌注心律失常,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氧自由基、钙离子、细胞间耦联、自主神经及体液系统等.再灌注心律失常有多种类型及特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出现可作为判断再灌注较为可靠的指标.
作者:钱俊;ZHANG Ya-chen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指心脏舒张期有生理功能异常,可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及射血分数的异常.流行病学表明舒张功能不全十分常见,有报道1/3的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目前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来自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介绍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超声心动图评价,使临床医师更加重视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治.
作者:刘相飞;WU Qiang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隐匿性高血压是指患者在诊室内血压正常,动态血压或家中的血压升高的临床现象.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隐匿性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现就隐匿性高血压的近期研究做一综述,并讨论如何进行识别.
作者:ZHANG Hai-yan;郭艺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先是从孕妇血清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与妊娠相关联的大分子糖蛋白.近年来,发现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密切,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新的标记物.在不稳定的粥样斑块中大量表达,代表斑块的稳定性,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危险分层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廖敏;KUANG Xi-bin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取得良好疗效,但仍有部分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反应较差,研究者通过一系列临床研究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希望更多患者从中获益.现就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优化设计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孟培娜;YAN Ji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代谢综合征患者具有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动脉僵硬度增高以及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加.现对代谢综合征的定义、流行病学及其与各个阶段血管病变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王宏宇;LU Na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急性心肌梗死重要的治疗原则是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但部分患者错过早期再灌注治疗的佳时机.对于这些患者,是否还有,E-要进一步开通梗死相关动脉,观点还不一致,现对延迟介入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曲新凯;FANG Wei-yi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是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前列腺素代谢产物.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之间的动态平衡在维持血管自稳态上起着重要作用.而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的失衡会导致心血管调节功能的紊乱,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过程.因此,重新认识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代谢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特别是不同药物治疗措施对其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WANG Shan;袁兰所;HAO Yu-ming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多种代谢异常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的临床表现,包括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胰岛素抵抗、糖耐量降低及糖尿病等一系列代谢疾病问题.近年来在代谢综合征领域,女性发病率明显增高并且这一特点在发展中国家显得尤为突出,这无疑与经济发展后饮食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和自身保健意识尚还薄弱密切相关.代谢综合征使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增加,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又一大杀手.而与此同时,女性患者对代谢综合征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就女性代谢综合征的现状及基本的预防和治疗作一论述.
作者:张维君;KANG Yun-peng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代谢综合征是以下一些病理状态的聚集,包括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糖及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容易伴发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近期研究证据表明,代谢综合征也与微血管病变有关.众所周知,糖尿病及高血压的视网膜病变、肾病及其他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小动脉狭窄及动静脉狭窄).近期研究表明,这些微血管病变与代谢综合征的其他组份如胰岛素抵抗、肥胖及血脂异常密切相关.
作者:杨金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新发现脂肪因子visfatin成为近2年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visfatin能模拟胰岛素作用降低血糖,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同时还具有其他生物学作用,但具体机制不十分清楚.现对visfatin近年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刘圣文;QIAO Shu-bin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心律协会(ACC/AHA/HRS)于2008年5月正式发布心脏节律异常的装置治疗指南,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Circulation,Heart Rhythm杂志发表[1],同时也在ACC(www.acc.org)、AHA(http://my.americanheart.org)和HRS(ww.hrsonline.org)网战全文发布.
作者:赵志宏;郭继鸿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