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8年ACC/AHA/HRS心脏节律异常装置治疗指南解读

赵志宏;郭继鸿

关键词:心脏节律, 装置, 治疗指南, 心脏病, 美国, 协会, 学会
摘要: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心律协会(ACC/AHA/HRS)于2008年5月正式发布心脏节律异常的装置治疗指南,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Circulation,Heart Rhythm杂志发表[1],同时也在ACC(www.acc.org)、AHA(http://my.americanheart.org)和HRS(ww.hrsonline.org)网战全文发布.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相关文献
  •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炎症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反应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其与冠心病的关系近年来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它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演变及破裂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造成斑块不稳定、斑块破裂的重要因素,临床上检测C反应蛋白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和严重程度判断,对介入治疗也有指导意义.

    作者:YIN Yan-long;王仰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类型与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术和溶栓治疗中常可见再灌注心律失常,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氧自由基、钙离子、细胞间耦联、自主神经及体液系统等.再灌注心律失常有多种类型及特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出现可作为判断再灌注较为可靠的指标.

    作者:钱俊;ZHANG Ya-chen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心脏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心脏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其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的密切联系使其成为倍受关注的诊断和预后的工具.具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的心脏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已经显示出一定的价值.

    作者:WU Bo;张书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卡维地洛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进展

    卡维地洛是一种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已被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所证实.它主要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急性及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和再灌注心律失常.现对近几年国内外文献关于卡维地洛抗心律失常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袁华兵;MENG Cun-liang;李英肖;QI Xiao-yong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磁共振成像在主动脉瓣膜病变中的应用

    目前,主动脉瓣膜病变主要通过超声心动图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有创心导管检查,但上述方法仍有不完善的地方.新出现的心脏磁共振成像在主动脉瓣膜病变的应用日益广泛起来,尽管磁共振成像还不是评估主动脉瓣膜病变的一线诊断技术,但是磁共振成像在瓣膜损伤的状态以及瓣膜的形态和心功能的评估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评估主动脉瓣膜病变,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准确的心室大小、心肌厚度等重要参数,发现钙化和肺间质水肿的证据,增加诊断其敏感性和可信度.另外,磁共振成像可以定量测量局部或者全部心室功能以及跨瓣压差等.

    作者:钱永军;XIAO Xi-jun;黄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理和进展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但具体机制仍是不清楚的.现在被证实在血清流行病学方面和根除术研究中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有着因果联系,但这个话题仍然受到争议.从冠脉粥样斑块物质中检测到的幽门螺杆菌特异性DNA及其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抗体阳性与临床症状之间的联系可以解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是由一个局部炎性过程引起的.

    作者:姜蕾;LIU Cheng-yun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Visfatin/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的研究进展

    新发现脂肪因子visfatin成为近2年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visfatin能模拟胰岛素作用降低血糖,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同时还具有其他生物学作用,但具体机制不十分清楚.现对visfatin近年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刘圣文;QIAO Shu-bin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主动脉夹层病因学进展

    主动脉夹层一种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的急性大血管病变,已引起国内外学者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现对引起主动脉夹层的易感因素做一综述.

    作者:陈曦;ZHANG Yuan-ming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代谢综合征与大血管病变

    代谢综合征患者具有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动脉僵硬度增高以及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加.现对代谢综合征的定义、流行病学及其与各个阶段血管病变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王宏宇;LU Na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代谢综合征的微血管病变

    代谢综合征是以下一些病理状态的聚集,包括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糖及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容易伴发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近期研究证据表明,代谢综合征也与微血管病变有关.众所周知,糖尿病及高血压的视网膜病变、肾病及其他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小动脉狭窄及动静脉狭窄).近期研究表明,这些微血管病变与代谢综合征的其他组份如胰岛素抵抗、肥胖及血脂异常密切相关.

    作者:杨金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及药物治疗新进展

    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是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前列腺素代谢产物.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之间的动态平衡在维持血管自稳态上起着重要作用.而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的失衡会导致心血管调节功能的紊乱,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过程.因此,重新认识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代谢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特别是不同药物治疗措施对其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WANG Shan;袁兰所;HAO Yu-ming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脑钠肽与心血管疾病

    脑钠肽又称B型利钠肽,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临床上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一项生化指标.现就脑钠肽的一些生理特性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萍;TIAN Qing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去心脏迷走神经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心脏迷走神经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就迷走神经阻滞荆治疗心房颤动的应用、经心外膜及经皮血管径路去心脏迷走神经在心房颤动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夏阳;LIAO De-ning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研究进展

    免疫排斥反应是影响心脏移植术后存活率的重要因素,应用免疫抑制剂具有不同的毒副作用,诱导免疫耐受是解决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佳手段.目前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有:胸腺内注射、供者特异性输血、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作用、阻断T细胞活化协同刺激信号、调节性T细胞作用等.现就以上几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栗一帆;DENG Yong-zhi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小G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或降脂外作用被广泛研究,小G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来受到关注.小G蛋白在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炎症细胞浸润和平滑肌细胞收缩、迁移、增殖以及基因表达等过程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小G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血管痉挛、缺血再灌注损伤、肺动脉高压以及心肌肥厚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靶向干预小G蛋白例如他汀或法舒地尔等为治疗这些心血管疾病提供一个新策略,现就小G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李小林;GUAN Rui-jin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隐匿性高血压

    隐匿性高血压是指患者在诊室内血压正常,动态血压或家中的血压升高的临床现象.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隐匿性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现就隐匿性高血压的近期研究做一综述,并讨论如何进行识别.

    作者:ZHANG Hai-yan;郭艺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代谢综合征世纪之争三年观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包括胰岛素抵抗、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代谢紊乱和脂代谢紊乱.代谢综合征的历史已有80余年,但是2005年9月,美国糖尿病协会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发表联合声明质疑代谢综合征的存在,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代谢综合征的世纪之争,现就近三年情况做一简述.

    作者:LI Bing-rong;李秀钧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心脏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临床上众多的心脏标志物如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C.反应蛋白、脑钠肽、CIMO配体、髓过氧化酶、缺血修饰白蛋白、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糖原磷酸化同工酶、妊娠相关蛋白-A、肝细胞生长因子、血清抗心磷脂抗体等标志物均可通过不同途径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的评价.

    作者:LIN Tao;马依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脂联素:心血管疾病新的危险预测因子

    脂联素是脂肪组织特异性分泌的一种激素蛋白,众多研究表明其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在冠心病、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及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病人中,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低脂联素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型危险因子,同时是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子和生物标记,高脂联素血症可能是充血性心力衰竭一个独立的预后预测因子.脂联素水平越高其预后越差.现综述了现阶段脂联素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潘桂林;XU Da-hua;高潮;HUANG Bao-zhi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PPARγ配体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构炎症因子的影响

    现在对当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发病机理认识基础之上,综述了PPARγ的配体在心室重构的发生过程中,对炎症反应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LIU Wan-qian;王晓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主管:成都市卫生局

主办: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