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琨;齐显龙;孙东杰;徐修礼;李春英;孙林潮;高天文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keloid)家系中易感基因与15q22.31~q23及18q21.1区域的连锁关系.方法:1个中国东北地区4代瘢痕疙瘩家系,采集家系中32名成员的外周血标本提取DNA,选择位于15q22.31~q23及18q21.1区域7个微卫星标记,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得到扩增产物片断,测定PCR产物片段大小,得到每个样本的基因型.运用连锁分析软件LINKAGE的MLINK程序计算每个标记的LOD值,根据两点间LOD值判断连锁关系.结果:D15S108、D15S216、D15S534、D18S363、D18S846五个位点的两点LOD值在重组率为0时均小于-2,可以排除此家系疾病候选基因与上述位点的连锁关系,而D18S460、D18S467两位点在重组率为0.05和0.10时的两点LOD值均大于1,且外显率为90%的条件下,D18S460在θ=0时LOD值大于2,提示此家系瘢痕疙瘩易感基因与这两个位点存在一定的连锁关系.结论:此瘢痕疙瘩家系的易感基因可能位于18q21.1区域内.
作者:严欣;高建华;陈阳;宋玫;刘晓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寻常痤疮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局部外用药物治疗、系统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在众多的方法中,如何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1].近年来,我们应用皮肤美容护理结合外用药物治疗寻常痤疮,取得了较好疗效,减少了外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於婷;杨海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下睑外翻畸形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以皮下眼轮匝肌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中、重度下睑外翻畸形10例,其中2例曾行植皮术,效果不佳.结果:1 0例病人下睑外翻畸形被完全矫正,皮瓣肤色与质地正常,供瓣区瘢痕不明显,随访半年~2年,效果满意.结论:该方法设计简单灵活,操作容易,供、受区瘢痕不明显,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李仁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鲜红斑痣(naeus telangiectaticus)又称葡萄酒色斑(port-wine stain,PWS)或火焰痣(naevus flammeus),为常见的皮肤血管性疾病.其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尤其好发于面颈部和头皮,影响患者的容貌和心理.我科开展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鲜红斑痣136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治疗前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葵;苑凯华;李勤;夏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皮瓣的发展与应用是整形外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是带蒂转移的随意型皮瓣[1],20世纪50~60年代则出现了肌瓣和轴型皮瓣,20世纪70年代随着显微外科的开展,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肌皮瓣和骨皮瓣获得了发展,80年代以来,又相继开发了轴型血管皮瓣、逆行岛状皮瓣、远端蒂皮瓣、筋膜皮瓣、筋膜瓣、真皮下血管网皮瓣、静脉皮瓣和预购皮瓣等.随着肌皮瓣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全身各部位浅表的肌皮瓣已被开发殆尽,90年代以后又提出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肌皮穿支瓣的概念.肌皮穿支瓣可被设计成游离皮瓣或带蒂皮瓣,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它的优点突出,逐渐受到整形外科医生的重视.现对肌皮穿支瓣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侯团结;高学宏;宁金龙;李小静;李平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皮肤表面良性赘生物如痣、疣、皮赘、睑黄瘤、汗管瘤、皮脂腺痣等皮肤科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植皮、冷冻、机械磨削、化学剥脱及微波治疗等[1-4],但常因有瘢痕形成、病变去除不彻底等不足而影响疗效及美观.自1997年以来我科应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12 460例皮肤表面良性赘生物患者,对其病灶实施切割、凝固、气化等治疗,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疗效精确、热损伤小、出血少等优点,因而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东;余文林;刘宏伟;程飚;李勤;孙瑞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病原菌-痤疮丙酸杆菌培养滤液对单核巨噬细胞株THP-1细胞增殖、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DAF比色法观察比较痤疮丙酸杆菌标准株与从本病患者皮损分离菌株在相同浓度培养滤液及相同菌株不同浓度的培养滤液对THP-1细胞增殖、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1、痤疮丙酸杆菌培养滤液作用于THP-1细胞,可见细胞在12h时增殖明显,48h增殖达到高峰,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标准株较患者分离株培养滤液的刺激增殖作用强(P<0.05);2、培养滤液均能促进THP-1细胞的吞噬功能,并且促进作用的强弱与滤液浓度有关.标准株在20%浓度时刺激作用强,分离株均表现为1 00%浓度时刺激作用强.但各菌株滤液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病致病菌及标准株培养滤液对THP-1细胞均有明显促进增殖的作用;对THP-1细胞有促吞噬作用且与浓度有关.
作者:林琨;齐显龙;孙东杰;徐修礼;李春英;孙林潮;高天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对添加磷酸锆载银抗菌剂的藻酸盐印模材料抗菌性能及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为口腔抗菌印模材料的研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1%添加比将磷酸锆载银抗菌剂加入到藻酸盐印模材料,采用薄膜密着法,测试添加抗菌剂后印模材料的抗菌活性,并参照相关标准对材料的结固时间,压应变等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结果:添加磷酸锆载银抗菌剂的藻酸盐印模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9.8 5%和99.8 3%.添加抗菌剂对藻酸盐印模材料主要物理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以1%的比例添加磷酸锆载银抗菌剂可赋予藻酸盐印模材料强抗菌性能.添加抗菌剂对藻酸盐印模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可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刘奕;陈吉华;方明;沈丽娟;徐修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介绍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中的技术改进.方法:对来我科要求行隆乳手术的求美者,均行经腋下置入硅凝胶假体于胸大肌下间隙,采用术中扩大腔隙剥离范围,术后早期按摩,加强术后随访指导.结果:40例求美者均获良好外观,无1例感染,1例术后血肿,2例3侧发生包膜挛缩再次手术矫正.结论:改良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能有效减少手术后包膜挛缩,使隆乳术后形态自然,有动态美感.
作者:吴一;李伟;邓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自20世纪20年代加拿大年轻的生理学家班廷发现胰岛素后,糖尿病的治疗有了很好的控制.之后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科研的进一步研究,人们发现胰岛素除了调节物质代谢外,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及促修复细胞增殖、分化等作用.国内外诸多学者将胰岛素外用于创面,惊奇地发现胰岛素治疗组(与不治疗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愈合速度加快.本文就胰岛素促创伤愈合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周雪雪;曾抗;周冼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白癜风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主要有自身免疫学说、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和神经化学因子学说等三种假说,其中后两种学说被认为是一些特殊类型白癜风的发病机理,而对大多数的白癜风患者,目前倾向于用自身免疫学说来解释,本文就白癜风的自身免疫机理作一介绍.
作者:杨慧兰;杨庆永;刘仲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使用大容量扩张后额部皮瓣全鼻再造的效果.方法:应用180~240ml的大容量圆形或长柱形扩张器扩张前额皮肤,扩张容量达到180~260ml后作二期手术,三叶瓣的远端均修薄并向内翻转与衬里缝合,将形成鼻翼的二侧叶部分皮下组织向中心点翻转抬高鼻尖部,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所有大容量扩张后额部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3年随访,鼻外形维持较好,额部线状瘢痕不明显.结论:使用大容量扩张后额部皮瓣全鼻再造,扩张的组织量富裕、远期效果好.
作者:蔡兴东;周庆红;王敏;张丹萍;徐昕;王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索改进薄型阴股沟岛状皮瓣转移阴道成形方法及效果.方法:将传统的阴股沟皮瓣改进设计为长蒂薄型阴股沟岛状皮瓣应用于阴道成形.结果:临床应用15例,皮瓣切取大面积14cm× 7cm,13例皮瓣Ⅰ期成活,2例皮瓣尖端部分坏死或表皮糜烂,经换药后痊愈.临床随访6个月~3年,阴道宽松度为2指,深均在10cm以上,无阴道狭窄,皮瓣感觉功能好,外阴形态自然,形成近似正常的阴道外口,已婚者性生活均较满意.结论:改进的长蒂薄型阴股沟岛状皮瓣血运可靠,应用于阴道再造时克服了以往蒂短张力大的不足,移转更方便,避免了阴道成形后皮瓣向外移位的发生,阴道外口形态更满意,保留近似正常的皱襞形态,是阴道再造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朱飞;宁金龙;李小静;张林;汪春兰;高学宏;曹东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创伤修复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而干细胞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正掀起一股研究热潮,并对创伤修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干细胞由于其多向分化潜能而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从发育学的角度可将其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由于取材及伦理学等方面的原因,在研究及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而成体多能干细胞无伦理学方面的困扰,且广泛存在,使其在损伤修复和组织再生中显示出很好的研究前景.作为成体多能干细胞的一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焦点.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及其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金丽娟;张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相对简便、实用的瘢痕面积定量测量方法;并提出瘢痕不规则程度的一种定量描述方法.方法:采用透明投影胶片或半透明硫酸纸取样,描记待测瘢痕的轮廓.分别以数格法(方法A),数码相机/扫描仪再取样(方法A和B)或数码相机直接取样(方法D)后结合电脑软件,测量瘢痕轮廓面积;采用方法B所测的瘢痕周长和面积,建立描述瘢痕不规则程度的4种数学模型,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测量瘢痕面积的方法B和C的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较好;瘢痕不规则程度的测量数据响应性和可靠性较好.结论:①数码相机或扫描仪再取样后定量测量瘢痕面积的方法准确、可靠;②瘢痕轮廓的不规则程度,可用瘢痕面积和周长为参数的数学模型定量描述.
作者:于东宁;张国安;李健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2001年2月~2004年9月,我们采用针刺体穴、穴位埋线及耳穴贴压综合治疗124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志湘;黄泽春;李细珍;彭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微创悬吊除皱术,是在小切口除皱术的基础上增加了悬吊技术.我们通过30例临床实践体会:此术式实用性强,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额颞部松弛皮肤得到明显改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静;吴玉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正确处理开放性伤口,预防瘢痕过度生长或瘢痕疙瘩的形成.方法:对¨8例颌面部软组织开放性伤口采用清创、技巧性缝合、药物消肿等措施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的伤口均为Ⅰ期愈合.结论:正确把握开放性伤口治疗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即能大限度的预防瘢痕过度生长或瘢痕疙瘩的形成.
作者:李莹;王鑫;罗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文刺美容技术的普及和广大爱美人士对文眉(唇)的普遍接受,近年来出现文刺后异物反应与异物肉芽肿的病例逐渐增多.虽发病率目前还无法计算,但初步统计近10年中约有400例有关此类病变的报告,且目前对该类病变的认识不尽一致,现就我科治疗的36例进行临床分析,并对其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等作初步探讨.
作者:周存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yclopamine抑制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Hacat角质形成细胞中加入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特异性抑制剂cyclopamine,在不同的作用时间,应用MTT和BrdU掺入的方法,检测cyclopamine对Hacat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cyclopamine可以抑制Hacat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结论:抑制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瑛;李承新;刘玉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