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刨面修复中的应用

金丽娟;张诚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应用, 成体多能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创伤修复, 伦理学, 多向分化潜能, 成体干细胞, stem cells, 组织再生, 损伤修复, 科学, 创面修复, 发育学, 综述, 学者, 显示, 特性, 困扰, 焦点
摘要:创伤修复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而干细胞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正掀起一股研究热潮,并对创伤修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干细胞由于其多向分化潜能而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从发育学的角度可将其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由于取材及伦理学等方面的原因,在研究及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而成体多能干细胞无伦理学方面的困扰,且广泛存在,使其在损伤修复和组织再生中显示出很好的研究前景.作为成体多能干细胞的一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焦点.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及其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改进的针刀结合自体脂肪注射行面部整形美容

    目的:寻找一种微创矫正面部皱纹和凹陷的方法.方法:对常用小针刀进行改进,应用改进的针刀切断真皮与表情肌之间的纤维连接或将皮下组织与深层的粘连切断,对一些病人需将皱眉肌作适当切断,将准备好的自体脂肪注射入分离好的腔隙或肌肉断端之间,应用此法矫正面部皱纹及凹陷共31例.结果:切口甲级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发生,随访1~2年,外形满意,疗效持久.其中1例面部凹陷的女患者,注射的脂肪有部分吸收,半年后再次注射自体脂肪,终效果满意.结论:改进的针刀结合自体脂肪注射治疗面部皱纹及凹陷是一种微创、效果持久的方法.

    作者:赵作钧;于丽;吴军玲;宋维铭;王佳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医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

    2001年2月~2004年9月,我们采用针刺体穴、穴位埋线及耳穴贴压综合治疗124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志湘;黄泽春;李细珍;彭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功能性敷料促进供皮区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功能性敷料对供皮区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对48例患者行大腿外取皮,将供皮区创面分为治疗组即用功能性敷料覆盖及对照组即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分别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供皮区创面的愈合时间.结果:创面愈合的平均时间,治疗组为(9.2±1.2)天,对照组为(13.3±2.6)天,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功能性敷料能促进供皮区创面的愈合.

    作者:王大太;郭树忠;张旭东;倪云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芦荟凝胶治疗放射性皮炎的机理研究

    目的:在分子水平探讨芦荟凝胶治疗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发生的机制.方法:首先建立SD大鼠裸露背部10%Ⅱ度放射性皮炎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自然愈合组,实验组为芦荟外涂组,实验组每日进行鲜芦荟凝胶对辐射伤口区的外涂,每日两次.辐射伤后2,6,10,18,24,34天各活杀大鼠10只,每组各5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分别记录肉芽组织均数,创面愈合率及伤口局部EGF的表达量.结果:实验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总体均数高于对照组的表达,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以中期明显.实验组肉芽组织均数,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芦荟凝胶对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有治疗作用,机理与EGF分泌的促进相关.

    作者:卢金利;刘小平;杨芳;李明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添加载银抗菌剂的藻酸盐印模材料抗菌性能及物理性能研究

    目的:对添加磷酸锆载银抗菌剂的藻酸盐印模材料抗菌性能及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为口腔抗菌印模材料的研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1%添加比将磷酸锆载银抗菌剂加入到藻酸盐印模材料,采用薄膜密着法,测试添加抗菌剂后印模材料的抗菌活性,并参照相关标准对材料的结固时间,压应变等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结果:添加磷酸锆载银抗菌剂的藻酸盐印模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9.8 5%和99.8 3%.添加抗菌剂对藻酸盐印模材料主要物理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以1%的比例添加磷酸锆载银抗菌剂可赋予藻酸盐印模材料强抗菌性能.添加抗菌剂对藻酸盐印模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可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刘奕;陈吉华;方明;沈丽娟;徐修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刨面修复中的应用

    创伤修复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而干细胞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正掀起一股研究热潮,并对创伤修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干细胞由于其多向分化潜能而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从发育学的角度可将其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由于取材及伦理学等方面的原因,在研究及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而成体多能干细胞无伦理学方面的困扰,且广泛存在,使其在损伤修复和组织再生中显示出很好的研究前景.作为成体多能干细胞的一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焦点.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及其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金丽娟;张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国美容医学知名专家--系列报道

    李健宁广东台山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7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自1976年至今,历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用改进的MillardⅡ式法修复隐性唇裂10例

    目的:探讨一种修复隐性唇裂的新方法.方法:按改进的Millard法设计切口,沿白唇切迹全层切开皮肤,应用患侧唇上端形成一组织瓣插入健侧下降后形成的鼻小柱下方的缺损内;将口轮匝肌解剖复位,再造人中嵴;游离并悬吊固定患侧鼻翼软骨.结果:本组共10例病人,6例获随访,长1年.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改进的MillardⅡ式法是修复隐性唇裂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成铤;刘坤;赵振民;黄晨煜;赵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预防隆鼻术后假体外露的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隆鼻术后假体外露的可能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隆鼻术的手术成功率.方法:2003年10月~2004年12月,75例隆鼻术患者,根据患者鞍鼻程度及自身鼻部解剖结构特点,进行假体适当雕塑和防止假体外露的手术操作.结果: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假体外露的并发症,隆鼻效果满意.结论:通过假体的雕塑和防止假体外露的手术操作,隆鼻术后假体外露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贾万新;沈尊理;黄一雄;侯明钟;张兆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面部年轻化手术进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并热切希望改善自己的外表,许多整形外科医生都在努力探索各种美容手术方法,以期终能达到使患者衰老的面容年轻化的目的.初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切除多余的皮肤,以使面部年轻化,但常遗留明显的瘢痕,以后又发展了SMAS筋膜提紧、骨膜下除皱等术式,但面中部一直是手术纠正效果较差的治疗区域.

    作者:Almoalerm Mohammed;奚青;李青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扩张后额部皮瓣行全鼻再造

    目的:探讨使用大容量扩张后额部皮瓣全鼻再造的效果.方法:应用180~240ml的大容量圆形或长柱形扩张器扩张前额皮肤,扩张容量达到180~260ml后作二期手术,三叶瓣的远端均修薄并向内翻转与衬里缝合,将形成鼻翼的二侧叶部分皮下组织向中心点翻转抬高鼻尖部,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所有大容量扩张后额部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3年随访,鼻外形维持较好,额部线状瘢痕不明显.结论:使用大容量扩张后额部皮瓣全鼻再造,扩张的组织量富裕、远期效果好.

    作者:蔡兴东;周庆红;王敏;张丹萍;徐昕;王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岛状眼轮匝肌皮瓣修复下睑外翻畸形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下睑外翻畸形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以皮下眼轮匝肌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中、重度下睑外翻畸形10例,其中2例曾行植皮术,效果不佳.结果:1 0例病人下睑外翻畸形被完全矫正,皮瓣肤色与质地正常,供瓣区瘢痕不明显,随访半年~2年,效果满意.结论:该方法设计简单灵活,操作容易,供、受区瘢痕不明显,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李仁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755nm激光治疗局部多毛症675例

    多毛症为毛发的过度生长和增多,虽然大多不会影响健康,但有碍美观,故要求脱毛者甚多.2002年10月~2005年8月,笔者应用755nm激光治疗仪对患者不同部位进行脱毛,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关斌;孙志文;杨坤;玛丽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皮肤表面常见赘生物疗效观察

    皮肤表面良性赘生物如痣、疣、皮赘、睑黄瘤、汗管瘤、皮脂腺痣等皮肤科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植皮、冷冻、机械磨削、化学剥脱及微波治疗等[1-4],但常因有瘢痕形成、病变去除不彻底等不足而影响疗效及美观.自1997年以来我科应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12 460例皮肤表面良性赘生物患者,对其病灶实施切割、凝固、气化等治疗,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疗效精确、热损伤小、出血少等优点,因而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东;余文林;刘宏伟;程飚;李勤;孙瑞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白癜风与自身免疫

    白癜风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主要有自身免疫学说、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和神经化学因子学说等三种假说,其中后两种学说被认为是一些特殊类型白癜风的发病机理,而对大多数的白癜风患者,目前倾向于用自身免疫学说来解释,本文就白癜风的自身免疫机理作一介绍.

    作者:杨慧兰;杨庆永;刘仲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自体免疫疗法治疗面部扁平疣96例

    面部扁平疣是好发于青年男女的一种损容性皮肤病,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不一.2000年4月~2005年4月,笔者采用自体疣皮下植入免疫疗法治疗扁平疣患者96例,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祝红;鲍丽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胰岛素促创伤愈合的研究进展

    自20世纪20年代加拿大年轻的生理学家班廷发现胰岛素后,糖尿病的治疗有了很好的控制.之后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科研的进一步研究,人们发现胰岛素除了调节物质代谢外,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及促修复细胞增殖、分化等作用.国内外诸多学者将胰岛素外用于创面,惊奇地发现胰岛素治疗组(与不治疗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愈合速度加快.本文就胰岛素促创伤愈合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周雪雪;曾抗;周冼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建立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手术方法对兔耳瘢痕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建立三种兔耳皮肤创伤愈合模型,A组在切除兔耳皮肤的同时,切除皮下软骨及软骨膜;B组切除皮肤及软骨膜但保留软骨;C组只切除皮肤,保留软骨及软骨膜.对创伤愈合过程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并在镜下测量瘢痕突出皮肤的高度.结果:①A、B、C三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 0.4±1.0)天、(17.8±1.6)天、(11.4±1.3)天,三组之间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②A、C两组伤后4~5天肉芽组织充满创面,B组在伤后第1 0天,肉芽组织开始在坏死软骨下向中心生长;③A、B、C三组瘢痕隆起高度为(1.20±0.56)mm、(1.68±0.7 3)mm、(1.15±0.50)mm,B组与A、C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保留软骨,切除皮肤和软骨膜能获得较大的瘢痕,可用于瘢痕治疗性实验;切除软骨形成瘢痕较小,可用于观察创面外用药物对瘢痕形成的影响.

    作者:李希军;柳大烈;王吉慧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曲安奈德PLGA微球对兔上腭部创面瘢痕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PLGA微球对创面瘢痕愈合中瘢痕生成的抑制作用,研究局部应用曲安奈德的佳给药途径.方法:3组共24只兔的上腭部创面模型,分别应用曲安奈德PLGA微球以及曲安奈德悬浊液,在瘢痕形成不同时间后切取瘢痕标本进行HE、VG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并电镜观察其组织形态学改变来分析曲安奈德不同给药途径的差异.结果:三组兔上腭创面愈合时间不同,表面颜色、质地不一样.电镜、常规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皆说明曲安奈德PLGA微球有明显的瘢痕抑制作用,且效果高于曲安奈德悬浊液.结论:曲安奈德PLGA微球能抑制瘢痕的增殖过程,使瘢痕组织纤维化过程明显减轻.合并手术一次性给药治疗瘢痕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东旭;封兴华;吴红;胡彬;孙健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84例

    2002年2月~2005年12月,我科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患者8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坤;关斌;孙志文;玛丽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