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曲安奈德PLGA微球对兔上腭部创面瘢痕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赵东旭;封兴华;吴红;胡彬;孙健壮

关键词:曲安奈德,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微球, 瘢痕
摘要:目的:探讨曲安奈德PLGA微球对创面瘢痕愈合中瘢痕生成的抑制作用,研究局部应用曲安奈德的佳给药途径.方法:3组共24只兔的上腭部创面模型,分别应用曲安奈德PLGA微球以及曲安奈德悬浊液,在瘢痕形成不同时间后切取瘢痕标本进行HE、VG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并电镜观察其组织形态学改变来分析曲安奈德不同给药途径的差异.结果:三组兔上腭创面愈合时间不同,表面颜色、质地不一样.电镜、常规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皆说明曲安奈德PLGA微球有明显的瘢痕抑制作用,且效果高于曲安奈德悬浊液.结论:曲安奈德PLGA微球能抑制瘢痕的增殖过程,使瘢痕组织纤维化过程明显减轻.合并手术一次性给药治疗瘢痕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体表胃电图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客观指标.方法:将3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研究治疗前、后患者体表胃电图谱.结果:治疗组针刺治疗后胃电振幅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进行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的运动异常与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王晓燕;李静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白癜风与自身免疫

    白癜风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主要有自身免疫学说、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和神经化学因子学说等三种假说,其中后两种学说被认为是一些特殊类型白癜风的发病机理,而对大多数的白癜风患者,目前倾向于用自身免疫学说来解释,本文就白癜风的自身免疫机理作一介绍.

    作者:杨慧兰;杨庆永;刘仲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添加载银抗菌剂的藻酸盐印模材料抗菌性能及物理性能研究

    目的:对添加磷酸锆载银抗菌剂的藻酸盐印模材料抗菌性能及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为口腔抗菌印模材料的研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1%添加比将磷酸锆载银抗菌剂加入到藻酸盐印模材料,采用薄膜密着法,测试添加抗菌剂后印模材料的抗菌活性,并参照相关标准对材料的结固时间,压应变等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结果:添加磷酸锆载银抗菌剂的藻酸盐印模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9.8 5%和99.8 3%.添加抗菌剂对藻酸盐印模材料主要物理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以1%的比例添加磷酸锆载银抗菌剂可赋予藻酸盐印模材料强抗菌性能.添加抗菌剂对藻酸盐印模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可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刘奕;陈吉华;方明;沈丽娟;徐修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功能性敷料促进供皮区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功能性敷料对供皮区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对48例患者行大腿外取皮,将供皮区创面分为治疗组即用功能性敷料覆盖及对照组即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分别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供皮区创面的愈合时间.结果:创面愈合的平均时间,治疗组为(9.2±1.2)天,对照组为(13.3±2.6)天,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功能性敷料能促进供皮区创面的愈合.

    作者:王大太;郭树忠;张旭东;倪云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下颌第二磨牙位置的改变

    目的:研究生长发育完成期患者采取拔牙与非拔牙矫治方法后下颌第二磨牙位置的改变.方法:选择两组患者各40例.第一组采取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矫治方案,第二组采取非拔牙矫治方案.术前、术后常规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下颌第二磨牙近远中间隙改变.根据治疗记录和X线片选取46例患者确证下颌第三磨牙是否拔除或保留.结果:拔牙组较非拔牙组均显示下颌第二磨牙远中至Xi点间间隙显著增加(P<0.05).下颌第三磨牙在非拔牙组中较拔牙组终更易拔除(P<0.05).结论:第二前磨牙拔除患者可发生第二磨牙近中移动,导致磨牙后间隙增加.

    作者:韩春;段银钟;杨振华;何玉宏;汪银雄;陈巧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人扩张皮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1型(Ang Ⅱ type 1,AT1)受体和2型(Ang Ⅱ type 2,AT2)受体蛋白和基因以及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在人扩张后皮肤和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常规病理学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扩张与未扩张皮肤组织的病理特征以及AT1和AT2受体表达的变化,提取扩张与未扩张皮肤组织的总RNA后,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法(RT-PCR法)对AGT及AT1和AT2受体在扩张与未扩张皮肤组织中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在正常皮肤和扩张后皮肤组织中AT1和AT2受体蛋白和mRNA均有表达.在扩张后皮肤中AT1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加,与正常皮肤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相比增加约3倍(P<0.05 vs正常皮肤);而AT2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仅有轻度增加,且差异并不显著(P>0.05 vs正常皮肤).和AT1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趋势类似,AGT mRNA也在扩张后皮肤中表达显著增强,约是正常皮肤的4倍(P<0.05 vs正常皮肤).结论:在皮肤扩张过程中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Ang Ⅱ受体AT1表达增加,Ang Ⅱ可能通过AT1受体参与扩张后皮肤组织的病理改变.

    作者:刘宏伟;程飚;余文林;曾东;孙瑞霞;王捷;廖元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新型玻璃渗透氧化锆基底与Vitadur A1pha饰瓷颜色匹配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饰瓷厚度对新型玻璃渗透氧化锆全瓷修复体颜色的影响规律,探寻基底与饰瓷颜色匹配的方案.方法:采用Vitadur Alpha饰瓷系统,在氧化锆基底上烧结厚度为0.2mm的遮色瓷,根据体瓷厚度(0.6mm、0.8mm、1.0mm、1.2mm、1.4mm)分为5个实验组;以Vitadur Alpha体瓷制作的无基底的全层瓷片为对照组,采用CIE 1976 L*a*b*标准色度系统比较各实验组颜色再现的效果.结果:随饰瓷厚度的增加,样本的L*值逐渐降低,a*值和b*值逐渐增高;0.6mm、0.8mm、1.0mm、1.2mm、1.4mm实验组与对照组色差值分别为:2.409±0.477,1.795±0.299,1.205±0.248,0.801±0.214,0.624±0.1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玻璃渗透氧化锆基底与Vitadur Alpha瓷粉配合使用,在遮色瓷厚度为0.2mm、体瓷厚度达到1.0mm时即可实现良好的颜色匹配,全瓷修复体能较理想地再现选定的颜色.

    作者:张翔;孙延;李江;何惠明;王忠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瘢痕面积及其不规则程度的定量测量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相对简便、实用的瘢痕面积定量测量方法;并提出瘢痕不规则程度的一种定量描述方法.方法:采用透明投影胶片或半透明硫酸纸取样,描记待测瘢痕的轮廓.分别以数格法(方法A),数码相机/扫描仪再取样(方法A和B)或数码相机直接取样(方法D)后结合电脑软件,测量瘢痕轮廓面积;采用方法B所测的瘢痕周长和面积,建立描述瘢痕不规则程度的4种数学模型,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测量瘢痕面积的方法B和C的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较好;瘢痕不规则程度的测量数据响应性和可靠性较好.结论:①数码相机或扫描仪再取样后定量测量瘢痕面积的方法准确、可靠;②瘢痕轮廓的不规则程度,可用瘢痕面积和周长为参数的数学模型定量描述.

    作者:于东宁;张国安;李健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芦荟凝胶治疗放射性皮炎的机理研究

    目的:在分子水平探讨芦荟凝胶治疗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发生的机制.方法:首先建立SD大鼠裸露背部10%Ⅱ度放射性皮炎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自然愈合组,实验组为芦荟外涂组,实验组每日进行鲜芦荟凝胶对辐射伤口区的外涂,每日两次.辐射伤后2,6,10,18,24,34天各活杀大鼠10只,每组各5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分别记录肉芽组织均数,创面愈合率及伤口局部EGF的表达量.结果:实验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总体均数高于对照组的表达,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以中期明显.实验组肉芽组织均数,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芦荟凝胶对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有治疗作用,机理与EGF分泌的促进相关.

    作者:卢金利;刘小平;杨芳;李明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技术改进

    目的:介绍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中的技术改进.方法:对来我科要求行隆乳手术的求美者,均行经腋下置入硅凝胶假体于胸大肌下间隙,采用术中扩大腔隙剥离范围,术后早期按摩,加强术后随访指导.结果:40例求美者均获良好外观,无1例感染,1例术后血肿,2例3侧发生包膜挛缩再次手术矫正.结论:改良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能有效减少手术后包膜挛缩,使隆乳术后形态自然,有动态美感.

    作者:吴一;李伟;邓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剃须致颜面多发性寻常疣35例

    寻常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皮肤粘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好发于暴露部位,以手背、手指、足缘等部位比较明显,病程缓慢,初发为单个可逐渐增多扩大,数目不等,而发生于颜面部则影响美观.现将我院皮肤科1999年1月~2005年12月接诊的35例因剃须致颜面多发性寻常疣患者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国旗;阿依先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Cyclopamine调控Hedgehog信号通路对正常角质形成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cyclopamine抑制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Hacat角质形成细胞中加入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特异性抑制剂cyclopamine,在不同的作用时间,应用MTT和BrdU掺入的方法,检测cyclopamine对Hacat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cyclopamine可以抑制Hacat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结论:抑制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瑛;李承新;刘玉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牙体缺损的美学评价

    目的:使用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牙体缺损,通过对修复体长期的临床观察,评价其美学效果.方法:对21例成人患者共计30颗患牙,采用纤维桩树脂核恢复基牙外形并行烤瓷冠修复.结果:对30颗修复体6个月后复查,成功率为100%.12个月后复查,成功率为96.7%.且无牙龈变色、根折、桩折现象的发生.结论: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牙体缺损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可以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曹颖;孙少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皮肤美容护理结合外用药物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寻常痤疮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局部外用药物治疗、系统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在众多的方法中,如何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1].近年来,我们应用皮肤美容护理结合外用药物治疗寻常痤疮,取得了较好疗效,减少了外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於婷;杨海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扩张后额部皮瓣行全鼻再造

    目的:探讨使用大容量扩张后额部皮瓣全鼻再造的效果.方法:应用180~240ml的大容量圆形或长柱形扩张器扩张前额皮肤,扩张容量达到180~260ml后作二期手术,三叶瓣的远端均修薄并向内翻转与衬里缝合,将形成鼻翼的二侧叶部分皮下组织向中心点翻转抬高鼻尖部,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所有大容量扩张后额部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3年随访,鼻外形维持较好,额部线状瘢痕不明显.结论:使用大容量扩张后额部皮瓣全鼻再造,扩张的组织量富裕、远期效果好.

    作者:蔡兴东;周庆红;王敏;张丹萍;徐昕;王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颌面部软组织开放性创伤的治疗

    目的:正确处理开放性伤口,预防瘢痕过度生长或瘢痕疙瘩的形成.方法:对¨8例颌面部软组织开放性伤口采用清创、技巧性缝合、药物消肿等措施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的伤口均为Ⅰ期愈合.结论:正确把握开放性伤口治疗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即能大限度的预防瘢痕过度生长或瘢痕疙瘩的形成.

    作者:李莹;王鑫;罗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755nm激光治疗局部多毛症675例

    多毛症为毛发的过度生长和增多,虽然大多不会影响健康,但有碍美观,故要求脱毛者甚多.2002年10月~2005年8月,笔者应用755nm激光治疗仪对患者不同部位进行脱毛,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关斌;孙志文;杨坤;玛丽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面部年轻化手术进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并热切希望改善自己的外表,许多整形外科医生都在努力探索各种美容手术方法,以期终能达到使患者衰老的面容年轻化的目的.初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切除多余的皮肤,以使面部年轻化,但常遗留明显的瘢痕,以后又发展了SMAS筋膜提紧、骨膜下除皱等术式,但面中部一直是手术纠正效果较差的治疗区域.

    作者:Almoalerm Mohammed;奚青;李青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可摘义齿损坏的原因分析及修理方法

    可摘义齿戴用一段时间后,因各种原因造成损坏或因口腔情况的变化而引起不适应,如义齿基托折断、人造牙脱落或折裂、基托不密合,铸造卡环折断等,经过修理并消除损坏原因,义齿可与原义齿发挥同样的作用.但与重新镶配一付义齿对于患者来说时间和花费比较少,患者对修理后的义齿也容易适应,因此掌握了义齿的修理技术并能分析出原因与掌握义齿的制作技术是同等重要的.若义齿使用时间已很久,塑料老化或已多次修理,损坏严重,则应重做.

    作者:卢芳丽;越野;李旬科;张少锋;王宝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皮肤表面常见赘生物疗效观察

    皮肤表面良性赘生物如痣、疣、皮赘、睑黄瘤、汗管瘤、皮脂腺痣等皮肤科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植皮、冷冻、机械磨削、化学剥脱及微波治疗等[1-4],但常因有瘢痕形成、病变去除不彻底等不足而影响疗效及美观.自1997年以来我科应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12 460例皮肤表面良性赘生物患者,对其病灶实施切割、凝固、气化等治疗,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疗效精确、热损伤小、出血少等优点,因而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东;余文林;刘宏伟;程飚;李勤;孙瑞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