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芳丽;越野;李旬科;张少锋;王宝成
目的:报道一种保留甲床的指脱套伤的修复方法.方法:2 000年2月~2004年6月,应用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管修复指脱套伤,保留甲床8例,均为机器绞拉引起的撕脱伤,伤后1~5h急诊手术,于下腹部切取皮瓣后将远端2/3处修薄,皮下脂肪保留2~4mm,然后制成皮管状,将伤指套入缝合创缘.结果:术后8例皮管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至18个月,修复皮管质地柔软、平整,断蒂后不需要再修整,所保留的甲床生长正常,伤指外形接近正常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管修复指脱套伤具有疗程短,可保留指末节及甲床,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佳,是较理想的一种修复方法.
作者:韦善;陈宇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2001年2月~2004年9月,我们采用针刺体穴、穴位埋线及耳穴贴压综合治疗124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志湘;黄泽春;李细珍;彭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面神经低位切断伤后,大鼠面运动神经元死亡的时间进程.初步探讨重组Neurturin神经营养因子(NTN)局部应用对轴突低位切断伤后面运动神经元的作用.方法:手术制作大鼠右侧面神经的低位切断伤+NTN因子模型,左侧为低位切断伤+PBS液.用HE、甲苯胺蓝染色技术观测面运动神经元死亡情况及其形态学变化.结果:①面神经低位切断伤可引起面运动神经元死亡且于伤后4周时达到高峰.②局部应用NTN对低位切断伤后的面运动神经元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损伤后1周和2周时,NTN侧神经元数目与对照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周,88.91±28.17 VS 51.82±19.58;2周,73.6 3±27.7 3 VS46.38±18.17.P均<0.01).伤后4周及6周时,GDNF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GDNF侧的神经元数目较第一周时明显减少(1周,88.91±28.17 VS 4周,59.33±19.66;6周,58.1 3±19.28.P均<0.05).结论:①对重度的面神经损伤,临床神经修复应争取在损伤后4周内进行.②损伤后早期局部应用外源性NTN可以保护受损面运动神经元免于死亡,可能有助于提高神经修复的效果,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作者:魏海刚;李蜀光;邱雅;李鸿钧;许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肿胀技术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Ⅰ期手术时,在扩张器置入的区域,根据置入的部位和置入的层次注射0.06%肿胀液,然后切开皮肤皮下,按术前标记的剥离范围剥离,缝合切口,拆线后注水;在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Ⅱ期手术时,取出扩张器后,将皮瓣旋转或推进,切除病变,在扩张包膜基底注射0.06%肿胀液,将扩张包膜切除,缝合切口.结果:自2000年1月~2005年1月,共治疗了50个病例100个扩张器,均获得了满意效果.结论:肿胀技术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Ⅰ、Ⅱ期手术中,具有便于腔隙的剥离和减少副损伤,以及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减轻患者术后术区疼痛等优点.
作者:刘志飞;乔群;王晓军;张海林;闫迎军;曾昂;白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keloid)家系中易感基因与15q22.31~q23及18q21.1区域的连锁关系.方法:1个中国东北地区4代瘢痕疙瘩家系,采集家系中32名成员的外周血标本提取DNA,选择位于15q22.31~q23及18q21.1区域7个微卫星标记,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得到扩增产物片断,测定PCR产物片段大小,得到每个样本的基因型.运用连锁分析软件LINKAGE的MLINK程序计算每个标记的LOD值,根据两点间LOD值判断连锁关系.结果:D15S108、D15S216、D15S534、D18S363、D18S846五个位点的两点LOD值在重组率为0时均小于-2,可以排除此家系疾病候选基因与上述位点的连锁关系,而D18S460、D18S467两位点在重组率为0.05和0.10时的两点LOD值均大于1,且外显率为90%的条件下,D18S460在θ=0时LOD值大于2,提示此家系瘢痕疙瘩易感基因与这两个位点存在一定的连锁关系.结论:此瘢痕疙瘩家系的易感基因可能位于18q21.1区域内.
作者:严欣;高建华;陈阳;宋玫;刘晓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病原菌-痤疮丙酸杆菌培养滤液对单核巨噬细胞株THP-1细胞增殖、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DAF比色法观察比较痤疮丙酸杆菌标准株与从本病患者皮损分离菌株在相同浓度培养滤液及相同菌株不同浓度的培养滤液对THP-1细胞增殖、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1、痤疮丙酸杆菌培养滤液作用于THP-1细胞,可见细胞在12h时增殖明显,48h增殖达到高峰,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标准株较患者分离株培养滤液的刺激增殖作用强(P<0.05);2、培养滤液均能促进THP-1细胞的吞噬功能,并且促进作用的强弱与滤液浓度有关.标准株在20%浓度时刺激作用强,分离株均表现为1 00%浓度时刺激作用强.但各菌株滤液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病致病菌及标准株培养滤液对THP-1细胞均有明显促进增殖的作用;对THP-1细胞有促吞噬作用且与浓度有关.
作者:林琨;齐显龙;孙东杰;徐修礼;李春英;孙林潮;高天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对添加磷酸锆载银抗菌剂的藻酸盐印模材料抗菌性能及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为口腔抗菌印模材料的研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1%添加比将磷酸锆载银抗菌剂加入到藻酸盐印模材料,采用薄膜密着法,测试添加抗菌剂后印模材料的抗菌活性,并参照相关标准对材料的结固时间,压应变等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结果:添加磷酸锆载银抗菌剂的藻酸盐印模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9.8 5%和99.8 3%.添加抗菌剂对藻酸盐印模材料主要物理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以1%的比例添加磷酸锆载银抗菌剂可赋予藻酸盐印模材料强抗菌性能.添加抗菌剂对藻酸盐印模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可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刘奕;陈吉华;方明;沈丽娟;徐修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2002年2月~2005年12月,我科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患者8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坤;关斌;孙志文;玛丽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寻找一种微创矫正面部皱纹和凹陷的方法.方法:对常用小针刀进行改进,应用改进的针刀切断真皮与表情肌之间的纤维连接或将皮下组织与深层的粘连切断,对一些病人需将皱眉肌作适当切断,将准备好的自体脂肪注射入分离好的腔隙或肌肉断端之间,应用此法矫正面部皱纹及凹陷共31例.结果:切口甲级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发生,随访1~2年,外形满意,疗效持久.其中1例面部凹陷的女患者,注射的脂肪有部分吸收,半年后再次注射自体脂肪,终效果满意.结论:改进的针刀结合自体脂肪注射治疗面部皱纹及凹陷是一种微创、效果持久的方法.
作者:赵作钧;于丽;吴军玲;宋维铭;王佳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皮瓣的发展与应用是整形外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是带蒂转移的随意型皮瓣[1],20世纪50~60年代则出现了肌瓣和轴型皮瓣,20世纪70年代随着显微外科的开展,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肌皮瓣和骨皮瓣获得了发展,80年代以来,又相继开发了轴型血管皮瓣、逆行岛状皮瓣、远端蒂皮瓣、筋膜皮瓣、筋膜瓣、真皮下血管网皮瓣、静脉皮瓣和预购皮瓣等.随着肌皮瓣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全身各部位浅表的肌皮瓣已被开发殆尽,90年代以后又提出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肌皮穿支瓣的概念.肌皮穿支瓣可被设计成游离皮瓣或带蒂皮瓣,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它的优点突出,逐渐受到整形外科医生的重视.现对肌皮穿支瓣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侯团结;高学宏;宁金龙;李小静;李平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创伤修复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而干细胞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正掀起一股研究热潮,并对创伤修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干细胞由于其多向分化潜能而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从发育学的角度可将其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由于取材及伦理学等方面的原因,在研究及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而成体多能干细胞无伦理学方面的困扰,且广泛存在,使其在损伤修复和组织再生中显示出很好的研究前景.作为成体多能干细胞的一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焦点.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及其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金丽娟;张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IgG及其亚类抗体,分析其与疾病活动期间的关系.方法:用活细胞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35 0例不同病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IgG及IgG1、IgG2亚类抗体.结果:白癜风患者IgG1、IgG2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中尤以进展期患者IgG1血清水平增高为显著.结论:白癜风患者体内广泛存在的抗黑素细胞膜抗原自身抗体主要为IgG1亚类抗体,与疾病活动度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作者:刘玲;高天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皮肤表面良性赘生物如痣、疣、皮赘、睑黄瘤、汗管瘤、皮脂腺痣等皮肤科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植皮、冷冻、机械磨削、化学剥脱及微波治疗等[1-4],但常因有瘢痕形成、病变去除不彻底等不足而影响疗效及美观.自1997年以来我科应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12 460例皮肤表面良性赘生物患者,对其病灶实施切割、凝固、气化等治疗,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疗效精确、热损伤小、出血少等优点,因而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东;余文林;刘宏伟;程飚;李勤;孙瑞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索一种在尿道重建后具有良好血运的、张力小的皮瓣覆盖方法,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获得美观阴茎外形.方法:对66例先天性尿道下裂采用几种不同术式完成尿道重建、用三角帆状阴茎皮瓣覆盖方法,将新成形尿道完全错位掩盖在皮瓣下,缝合后与阴茎体长轴线成夹角斜线.结果:手术成功54例,随访6个月~5年,阴茎外形美观,避免因瘢痕挛缩致阴茎下弯,且皮瓣完整有一定厚度、血运良好,一旦手术失败形成狭窄或尿瘘需再次手术,可供质地良好的修复材料.结论:采用三角帆状皮瓣覆盖新成形尿道,方法简易,外形良好,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且为可能发生的尿瘘或尿道狭窄再修复预留下可用之优质皮肤材料.
作者:田福年;刘征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寻常痤疮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局部外用药物治疗、系统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在众多的方法中,如何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1].近年来,我们应用皮肤美容护理结合外用药物治疗寻常痤疮,取得了较好疗效,减少了外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於婷;杨海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多毛症为毛发的过度生长和增多,虽然大多不会影响健康,但有碍美观,故要求脱毛者甚多.2002年10月~2005年8月,笔者应用755nm激光治疗仪对患者不同部位进行脱毛,疗效肯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关斌;孙志文;杨坤;玛丽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功能性敷料对供皮区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对48例患者行大腿外取皮,将供皮区创面分为治疗组即用功能性敷料覆盖及对照组即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分别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供皮区创面的愈合时间.结果:创面愈合的平均时间,治疗组为(9.2±1.2)天,对照组为(13.3±2.6)天,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功能性敷料能促进供皮区创面的愈合.
作者:王大太;郭树忠;张旭东;倪云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并热切希望改善自己的外表,许多整形外科医生都在努力探索各种美容手术方法,以期终能达到使患者衰老的面容年轻化的目的.初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切除多余的皮肤,以使面部年轻化,但常遗留明显的瘢痕,以后又发展了SMAS筋膜提紧、骨膜下除皱等术式,但面中部一直是手术纠正效果较差的治疗区域.
作者:Almoalerm Mohammed;奚青;李青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微创悬吊除皱术,是在小切口除皱术的基础上增加了悬吊技术.我们通过30例临床实践体会:此术式实用性强,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额颞部松弛皮肤得到明显改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静;吴玉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静脉镇静镇痛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用于隆乳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共60例行择期隆乳术的健康女性病人,随机采用负荷剂量后持续输注咪唑安定-芬太尼(M-F组,n=30)或咪唑安定-芬太尼-氯胺酮(M-F-K组,n=30)的方法,调整注速维持镇静深度在改良的OAA/S评分2~3分.所有病人行双侧T2~T7肋间神经阻滞.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呼吸循环功能稳定,镇静镇痛效果满意,以M-F-K组更为理想.两组病人均在停药后4~12min内清醒,时间无明显差别.术后24h随访所有病人均无术中记忆,对麻醉方法满意.结论:静脉镇静镇痛复合肋间阻滞具有镇痛良好,胸大肌松弛,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并ⅱ发症少、无精神创伤等优点,是适合隆乳手术简单、安全有效的理想麻醉方法,以M-F-K镇静镇痛的效果更加理想.
作者:唐耿志;罗茂平;邓晓明;胥琨琳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