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癜风患者血清IgG及IgG1、IgG2亚类的检测与分析

刘玲;高天文

关键词:白癜风, 自身抗体, IgG亚类
摘要:目的: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IgG及其亚类抗体,分析其与疾病活动期间的关系.方法:用活细胞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35 0例不同病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IgG及IgG1、IgG2亚类抗体.结果:白癜风患者IgG1、IgG2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中尤以进展期患者IgG1血清水平增高为显著.结论:白癜风患者体内广泛存在的抗黑素细胞膜抗原自身抗体主要为IgG1亚类抗体,与疾病活动度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皮肤表面常见赘生物疗效观察

    皮肤表面良性赘生物如痣、疣、皮赘、睑黄瘤、汗管瘤、皮脂腺痣等皮肤科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植皮、冷冻、机械磨削、化学剥脱及微波治疗等[1-4],但常因有瘢痕形成、病变去除不彻底等不足而影响疗效及美观.自1997年以来我科应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12 460例皮肤表面良性赘生物患者,对其病灶实施切割、凝固、气化等治疗,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疗效精确、热损伤小、出血少等优点,因而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东;余文林;刘宏伟;程飚;李勤;孙瑞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剃须致颜面多发性寻常疣35例

    寻常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皮肤粘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好发于暴露部位,以手背、手指、足缘等部位比较明显,病程缓慢,初发为单个可逐渐增多扩大,数目不等,而发生于颜面部则影响美观.现将我院皮肤科1999年1月~2005年12月接诊的35例因剃须致颜面多发性寻常疣患者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国旗;阿依先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功能性敷料促进供皮区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功能性敷料对供皮区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对48例患者行大腿外取皮,将供皮区创面分为治疗组即用功能性敷料覆盖及对照组即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分别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供皮区创面的愈合时间.结果:创面愈合的平均时间,治疗组为(9.2±1.2)天,对照组为(13.3±2.6)天,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功能性敷料能促进供皮区创面的愈合.

    作者:王大太;郭树忠;张旭东;倪云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Cyclopamine调控Hedgehog信号通路对正常角质形成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cyclopamine抑制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在培养的Hacat角质形成细胞中加入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特异性抑制剂cyclopamine,在不同的作用时间,应用MTT和BrdU掺入的方法,检测cyclopamine对Hacat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cyclopamine可以抑制Hacat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结论:抑制Hedgehog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瑛;李承新;刘玉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瘢痕面积及其不规则程度的定量测量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相对简便、实用的瘢痕面积定量测量方法;并提出瘢痕不规则程度的一种定量描述方法.方法:采用透明投影胶片或半透明硫酸纸取样,描记待测瘢痕的轮廓.分别以数格法(方法A),数码相机/扫描仪再取样(方法A和B)或数码相机直接取样(方法D)后结合电脑软件,测量瘢痕轮廓面积;采用方法B所测的瘢痕周长和面积,建立描述瘢痕不规则程度的4种数学模型,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测量瘢痕面积的方法B和C的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较好;瘢痕不规则程度的测量数据响应性和可靠性较好.结论:①数码相机或扫描仪再取样后定量测量瘢痕面积的方法准确、可靠;②瘢痕轮廓的不规则程度,可用瘢痕面积和周长为参数的数学模型定量描述.

    作者:于东宁;张国安;李健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快速贴壁法分选表皮干细胞及其评价

    目的:认识表皮干细胞对Ⅳ型胶原的黏附特性,评价重复利用Ⅳ型胶原以快速贴壁法在分选表皮干细胞中的作用.方法:未包被胶原培养瓶的细胞作为对照组Ⅰ,首次Ⅳ型胶原和三次Ⅳ型胶原包被的培养瓶分别作为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将包被Ⅳ型胶原并曾黏附细胞的培养瓶消化后作为实验组Ⅲ.人角质形成细胞分别接种其上,15min后对贴壁细胞进行显微摄像并计数,数据用SAS软件分析.对贴壁细胞的生长及增殖活性进行观察,并用β1整合素、K19对贴壁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胶原包被组的贴壁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并于5天铺满培养瓶底,而对照组12天后仍未铺满瓶底.各实验组细胞15min贴壁数无明显差异(P>0.05).贴壁细胞β1整合素和K19表达阳性.结论:表皮干细胞对Ⅳ型胶原具有较好的黏附特性,利用快速贴壁法可以得到较高纯度的表皮干细胞,重复利用Ⅳ型胶原对表皮干细胞的黏附特性几乎无影响并可节约费用.

    作者:刘虎仙;贾赤宇;付小兵;胡大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肌皮穿支瓣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皮瓣的发展与应用是整形外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是带蒂转移的随意型皮瓣[1],20世纪50~60年代则出现了肌瓣和轴型皮瓣,20世纪70年代随着显微外科的开展,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肌皮瓣和骨皮瓣获得了发展,80年代以来,又相继开发了轴型血管皮瓣、逆行岛状皮瓣、远端蒂皮瓣、筋膜皮瓣、筋膜瓣、真皮下血管网皮瓣、静脉皮瓣和预购皮瓣等.随着肌皮瓣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全身各部位浅表的肌皮瓣已被开发殆尽,90年代以后又提出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肌皮穿支瓣的概念.肌皮穿支瓣可被设计成游离皮瓣或带蒂皮瓣,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它的优点突出,逐渐受到整形外科医生的重视.现对肌皮穿支瓣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侯团结;高学宏;宁金龙;李小静;李平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掌指骨髓腔内骨整合式纯钛种植体的设计及界面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自行开发设计掌指骨髓腔内骨整合式纯钛螺旋状种植体组件,通过动物实验对种植体-骨组织结合界面进行生物力学研究,为临床中种植体式手指赝复体修复指缺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成人正常掌骨和近节指骨及其髓腔的解剖学测量及特点,借鉴Branemark螺旋形牙种植体,研制开发临床用于掌指骨髓腔内植入的骨整合式纯钛螺旋状种植体.将此种种植体植入家兔胫骨髓腔内,术后分别于2、4、8、1 2、16周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抗拉力测试.结果:制备出适合于成人掌指骨髓腔内植入的骨整合式纯钛螺旋型种植体组件及配件,种植体与骨可以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术后12周种植体-骨界面结合强度达到大,与术后16周无明显差异.结论:该掌指骨髓腔内骨整合式纯钛螺旋状种植体组件自行开发设计,符合我国成人正常掌骨和近节指骨及其髓腔的解剖学特点,髓腔内植入后12周可与骨组织发生骨整合,达到大结合强度.

    作者:周志强;韩岩;卢丙仑;郭树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可摘义齿损坏的原因分析及修理方法

    可摘义齿戴用一段时间后,因各种原因造成损坏或因口腔情况的变化而引起不适应,如义齿基托折断、人造牙脱落或折裂、基托不密合,铸造卡环折断等,经过修理并消除损坏原因,义齿可与原义齿发挥同样的作用.但与重新镶配一付义齿对于患者来说时间和花费比较少,患者对修理后的义齿也容易适应,因此掌握了义齿的修理技术并能分析出原因与掌握义齿的制作技术是同等重要的.若义齿使用时间已很久,塑料老化或已多次修理,损坏严重,则应重做.

    作者:卢芳丽;越野;李旬科;张少锋;王宝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白癜风患者血清IgG及IgG1、IgG2亚类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IgG及其亚类抗体,分析其与疾病活动期间的关系.方法:用活细胞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35 0例不同病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IgG及IgG1、IgG2亚类抗体.结果:白癜风患者IgG1、IgG2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中尤以进展期患者IgG1血清水平增高为显著.结论:白癜风患者体内广泛存在的抗黑素细胞膜抗原自身抗体主要为IgG1亚类抗体,与疾病活动度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作者:刘玲;高天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曲安奈德PLGA微球对兔上腭部创面瘢痕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PLGA微球对创面瘢痕愈合中瘢痕生成的抑制作用,研究局部应用曲安奈德的佳给药途径.方法:3组共24只兔的上腭部创面模型,分别应用曲安奈德PLGA微球以及曲安奈德悬浊液,在瘢痕形成不同时间后切取瘢痕标本进行HE、VG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并电镜观察其组织形态学改变来分析曲安奈德不同给药途径的差异.结果:三组兔上腭创面愈合时间不同,表面颜色、质地不一样.电镜、常规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皆说明曲安奈德PLGA微球有明显的瘢痕抑制作用,且效果高于曲安奈德悬浊液.结论:曲安奈德PLGA微球能抑制瘢痕的增殖过程,使瘢痕组织纤维化过程明显减轻.合并手术一次性给药治疗瘢痕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东旭;封兴华;吴红;胡彬;孙健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添加载银抗菌剂的藻酸盐印模材料抗菌性能及物理性能研究

    目的:对添加磷酸锆载银抗菌剂的藻酸盐印模材料抗菌性能及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为口腔抗菌印模材料的研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1%添加比将磷酸锆载银抗菌剂加入到藻酸盐印模材料,采用薄膜密着法,测试添加抗菌剂后印模材料的抗菌活性,并参照相关标准对材料的结固时间,压应变等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结果:添加磷酸锆载银抗菌剂的藻酸盐印模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9.8 5%和99.8 3%.添加抗菌剂对藻酸盐印模材料主要物理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以1%的比例添加磷酸锆载银抗菌剂可赋予藻酸盐印模材料强抗菌性能.添加抗菌剂对藻酸盐印模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可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刘奕;陈吉华;方明;沈丽娟;徐修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国美容医学知名专家--系列报道

    李健宁广东台山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7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自1976年至今,历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牙体缺损的美学评价

    目的:使用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牙体缺损,通过对修复体长期的临床观察,评价其美学效果.方法:对21例成人患者共计30颗患牙,采用纤维桩树脂核恢复基牙外形并行烤瓷冠修复.结果:对30颗修复体6个月后复查,成功率为100%.12个月后复查,成功率为96.7%.且无牙龈变色、根折、桩折现象的发生.结论: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牙体缺损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可以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曹颖;孙少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微创悬吊除皱术应用体会

    微创悬吊除皱术,是在小切口除皱术的基础上增加了悬吊技术.我们通过30例临床实践体会:此术式实用性强,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额颞部松弛皮肤得到明显改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静;吴玉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岛状眼轮匝肌皮瓣修复下睑外翻畸形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下睑外翻畸形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以皮下眼轮匝肌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中、重度下睑外翻畸形10例,其中2例曾行植皮术,效果不佳.结果:1 0例病人下睑外翻畸形被完全矫正,皮瓣肤色与质地正常,供瓣区瘢痕不明显,随访半年~2年,效果满意.结论:该方法设计简单灵活,操作容易,供、受区瘢痕不明显,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李仁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静脉镇静镇痛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用于隆乳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镇静镇痛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用于隆乳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共60例行择期隆乳术的健康女性病人,随机采用负荷剂量后持续输注咪唑安定-芬太尼(M-F组,n=30)或咪唑安定-芬太尼-氯胺酮(M-F-K组,n=30)的方法,调整注速维持镇静深度在改良的OAA/S评分2~3分.所有病人行双侧T2~T7肋间神经阻滞.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呼吸循环功能稳定,镇静镇痛效果满意,以M-F-K组更为理想.两组病人均在停药后4~12min内清醒,时间无明显差别.术后24h随访所有病人均无术中记忆,对麻醉方法满意.结论:静脉镇静镇痛复合肋间阻滞具有镇痛良好,胸大肌松弛,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并ⅱ发症少、无精神创伤等优点,是适合隆乳手术简单、安全有效的理想麻醉方法,以M-F-K镇静镇痛的效果更加理想.

    作者:唐耿志;罗茂平;邓晓明;胥琨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技术改进

    目的:介绍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中的技术改进.方法:对来我科要求行隆乳手术的求美者,均行经腋下置入硅凝胶假体于胸大肌下间隙,采用术中扩大腔隙剥离范围,术后早期按摩,加强术后随访指导.结果:40例求美者均获良好外观,无1例感染,1例术后血肿,2例3侧发生包膜挛缩再次手术矫正.结论:改良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能有效减少手术后包膜挛缩,使隆乳术后形态自然,有动态美感.

    作者:吴一;李伟;邓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婴幼儿面部血管瘤28例

    目的:探索和评价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婴幼儿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用平阳霉素8mg+地塞米松5mg+2%利多卡因2ml+生理盐水2ml溶解后行瘤体内注射至肿胀发白为宜,注射剂量以0.2~0.3mg/蝇计算.2~3周注射一次,一个疗程3~5次.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有效率1 00%,治愈和好转率95.65%.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婴幼儿面部血管瘤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鸿儒;赵大华;孙亦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面部年轻化手术进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并热切希望改善自己的外表,许多整形外科医生都在努力探索各种美容手术方法,以期终能达到使患者衰老的面容年轻化的目的.初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切除多余的皮肤,以使面部年轻化,但常遗留明显的瘢痕,以后又发展了SMAS筋膜提紧、骨膜下除皱等术式,但面中部一直是手术纠正效果较差的治疗区域.

    作者:Almoalerm Mohammed;奚青;李青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