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掌指骨髓腔内骨整合式纯钛种植体的设计及界面生物力学研究

周志强;韩岩;卢丙仑;郭树忠

关键词:骨整合, 种植体, 设计, 髓腔, 生物力学
摘要:目的:自行开发设计掌指骨髓腔内骨整合式纯钛螺旋状种植体组件,通过动物实验对种植体-骨组织结合界面进行生物力学研究,为临床中种植体式手指赝复体修复指缺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成人正常掌骨和近节指骨及其髓腔的解剖学测量及特点,借鉴Branemark螺旋形牙种植体,研制开发临床用于掌指骨髓腔内植入的骨整合式纯钛螺旋状种植体.将此种种植体植入家兔胫骨髓腔内,术后分别于2、4、8、1 2、16周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抗拉力测试.结果:制备出适合于成人掌指骨髓腔内植入的骨整合式纯钛螺旋型种植体组件及配件,种植体与骨可以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术后12周种植体-骨界面结合强度达到大,与术后16周无明显差异.结论:该掌指骨髓腔内骨整合式纯钛螺旋状种植体组件自行开发设计,符合我国成人正常掌骨和近节指骨及其髓腔的解剖学特点,髓腔内植入后12周可与骨组织发生骨整合,达到大结合强度.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瘢痕面积及其不规则程度的定量测量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相对简便、实用的瘢痕面积定量测量方法;并提出瘢痕不规则程度的一种定量描述方法.方法:采用透明投影胶片或半透明硫酸纸取样,描记待测瘢痕的轮廓.分别以数格法(方法A),数码相机/扫描仪再取样(方法A和B)或数码相机直接取样(方法D)后结合电脑软件,测量瘢痕轮廓面积;采用方法B所测的瘢痕周长和面积,建立描述瘢痕不规则程度的4种数学模型,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测量瘢痕面积的方法B和C的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较好;瘢痕不规则程度的测量数据响应性和可靠性较好.结论:①数码相机或扫描仪再取样后定量测量瘢痕面积的方法准确、可靠;②瘢痕轮廓的不规则程度,可用瘢痕面积和周长为参数的数学模型定量描述.

    作者:于东宁;张国安;李健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VEGF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以及与其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恶性黑色素瘤和40例色素痣中VEGF的表达.结果:在68例黑色素瘤中有42例VEGF表达阳性(61.8%),而在40例色素痣中仅有5例表达为阳性(12.5%),恶性黑色素瘤VEGF阳性率高于色素痣(P<0.01);转移性黑色素瘤VEGF阳性率(32/45 71.1%)高于原发性黑色素瘤(10/23 43.5%)(P<0.05).结论:VEGF在恶性黑色素瘤的发展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琳西;张旭东;郑岩;杨莉;郭树忠;杨继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岛状眼轮匝肌皮瓣修复下睑外翻畸形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下睑外翻畸形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以皮下眼轮匝肌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中、重度下睑外翻畸形10例,其中2例曾行植皮术,效果不佳.结果:1 0例病人下睑外翻畸形被完全矫正,皮瓣肤色与质地正常,供瓣区瘢痕不明显,随访半年~2年,效果满意.结论:该方法设计简单灵活,操作容易,供、受区瘢痕不明显,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李仁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芦荟凝胶治疗放射性皮炎的机理研究

    目的:在分子水平探讨芦荟凝胶治疗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发生的机制.方法:首先建立SD大鼠裸露背部10%Ⅱ度放射性皮炎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自然愈合组,实验组为芦荟外涂组,实验组每日进行鲜芦荟凝胶对辐射伤口区的外涂,每日两次.辐射伤后2,6,10,18,24,34天各活杀大鼠10只,每组各5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分别记录肉芽组织均数,创面愈合率及伤口局部EGF的表达量.结果:实验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总体均数高于对照组的表达,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以中期明显.实验组肉芽组织均数,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芦荟凝胶对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有治疗作用,机理与EGF分泌的促进相关.

    作者:卢金利;刘小平;杨芳;李明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扩张后额部皮瓣行全鼻再造

    目的:探讨使用大容量扩张后额部皮瓣全鼻再造的效果.方法:应用180~240ml的大容量圆形或长柱形扩张器扩张前额皮肤,扩张容量达到180~260ml后作二期手术,三叶瓣的远端均修薄并向内翻转与衬里缝合,将形成鼻翼的二侧叶部分皮下组织向中心点翻转抬高鼻尖部,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所有大容量扩张后额部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3年随访,鼻外形维持较好,额部线状瘢痕不明显.结论:使用大容量扩张后额部皮瓣全鼻再造,扩张的组织量富裕、远期效果好.

    作者:蔡兴东;周庆红;王敏;张丹萍;徐昕;王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肌皮穿支瓣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皮瓣的发展与应用是整形外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是带蒂转移的随意型皮瓣[1],20世纪50~60年代则出现了肌瓣和轴型皮瓣,20世纪70年代随着显微外科的开展,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肌皮瓣和骨皮瓣获得了发展,80年代以来,又相继开发了轴型血管皮瓣、逆行岛状皮瓣、远端蒂皮瓣、筋膜皮瓣、筋膜瓣、真皮下血管网皮瓣、静脉皮瓣和预购皮瓣等.随着肌皮瓣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全身各部位浅表的肌皮瓣已被开发殆尽,90年代以后又提出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肌皮穿支瓣的概念.肌皮穿支瓣可被设计成游离皮瓣或带蒂皮瓣,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它的优点突出,逐渐受到整形外科医生的重视.现对肌皮穿支瓣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侯团结;高学宏;宁金龙;李小静;李平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静脉镇静镇痛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用于隆乳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镇静镇痛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用于隆乳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共60例行择期隆乳术的健康女性病人,随机采用负荷剂量后持续输注咪唑安定-芬太尼(M-F组,n=30)或咪唑安定-芬太尼-氯胺酮(M-F-K组,n=30)的方法,调整注速维持镇静深度在改良的OAA/S评分2~3分.所有病人行双侧T2~T7肋间神经阻滞.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呼吸循环功能稳定,镇静镇痛效果满意,以M-F-K组更为理想.两组病人均在停药后4~12min内清醒,时间无明显差别.术后24h随访所有病人均无术中记忆,对麻醉方法满意.结论:静脉镇静镇痛复合肋间阻滞具有镇痛良好,胸大肌松弛,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并ⅱ发症少、无精神创伤等优点,是适合隆乳手术简单、安全有效的理想麻醉方法,以M-F-K镇静镇痛的效果更加理想.

    作者:唐耿志;罗茂平;邓晓明;胥琨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水杨酸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2%水杨酸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有效药物(5%过氧化苯甲酰凝胶)平行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对象为轻、中度痤疮患者,每天涂药2次,连续治疗6周.结果:2%水杨酸凝胶组在2、4、6周时的有效率分别为5%、30%、60%,无明显不良反应,与5%过氧化苯甲酰凝胶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别.结论:2%水杨酸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安全、有效.

    作者:车敦发;管海宏;曹扬;张敏;倪容之;冯传新;叶楠;傅有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婴幼儿面部血管瘤28例

    目的:探索和评价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婴幼儿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用平阳霉素8mg+地塞米松5mg+2%利多卡因2ml+生理盐水2ml溶解后行瘤体内注射至肿胀发白为宜,注射剂量以0.2~0.3mg/蝇计算.2~3周注射一次,一个疗程3~5次.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有效率1 00%,治愈和好转率95.65%.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婴幼儿面部血管瘤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鸿儒;赵大华;孙亦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体表胃电图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客观指标.方法:将3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研究治疗前、后患者体表胃电图谱.结果:治疗组针刺治疗后胃电振幅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进行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的运动异常与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王晓燕;李静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掌指骨髓腔内骨整合式纯钛种植体的设计及界面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自行开发设计掌指骨髓腔内骨整合式纯钛螺旋状种植体组件,通过动物实验对种植体-骨组织结合界面进行生物力学研究,为临床中种植体式手指赝复体修复指缺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成人正常掌骨和近节指骨及其髓腔的解剖学测量及特点,借鉴Branemark螺旋形牙种植体,研制开发临床用于掌指骨髓腔内植入的骨整合式纯钛螺旋状种植体.将此种种植体植入家兔胫骨髓腔内,术后分别于2、4、8、1 2、16周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抗拉力测试.结果:制备出适合于成人掌指骨髓腔内植入的骨整合式纯钛螺旋型种植体组件及配件,种植体与骨可以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术后12周种植体-骨界面结合强度达到大,与术后16周无明显差异.结论:该掌指骨髓腔内骨整合式纯钛螺旋状种植体组件自行开发设计,符合我国成人正常掌骨和近节指骨及其髓腔的解剖学特点,髓腔内植入后12周可与骨组织发生骨整合,达到大结合强度.

    作者:周志强;韩岩;卢丙仑;郭树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鲜红斑痣136例光动力学疗法的护理措施与体会

    鲜红斑痣(naeus telangiectaticus)又称葡萄酒色斑(port-wine stain,PWS)或火焰痣(naevus flammeus),为常见的皮肤血管性疾病.其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尤其好发于面颈部和头皮,影响患者的容貌和心理.我科开展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鲜红斑痣136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治疗前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葵;苑凯华;李勤;夏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面部年轻化手术进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并热切希望改善自己的外表,许多整形外科医生都在努力探索各种美容手术方法,以期终能达到使患者衰老的面容年轻化的目的.初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切除多余的皮肤,以使面部年轻化,但常遗留明显的瘢痕,以后又发展了SMAS筋膜提紧、骨膜下除皱等术式,但面中部一直是手术纠正效果较差的治疗区域.

    作者:Almoalerm Mohammed;奚青;李青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预防隆鼻术后假体外露的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隆鼻术后假体外露的可能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隆鼻术的手术成功率.方法:2003年10月~2004年12月,75例隆鼻术患者,根据患者鞍鼻程度及自身鼻部解剖结构特点,进行假体适当雕塑和防止假体外露的手术操作.结果: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假体外露的并发症,隆鼻效果满意.结论:通过假体的雕塑和防止假体外露的手术操作,隆鼻术后假体外露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贾万新;沈尊理;黄一雄;侯明钟;张兆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国美容医学知名专家--系列报道

    李健宁广东台山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7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自1976年至今,历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牙体缺损的美学评价

    目的:使用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牙体缺损,通过对修复体长期的临床观察,评价其美学效果.方法:对21例成人患者共计30颗患牙,采用纤维桩树脂核恢复基牙外形并行烤瓷冠修复.结果:对30颗修复体6个月后复查,成功率为100%.12个月后复查,成功率为96.7%.且无牙龈变色、根折、桩折现象的发生.结论: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牙体缺损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可以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曹颖;孙少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白癜风患者血清IgG及IgG1、IgG2亚类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IgG及其亚类抗体,分析其与疾病活动期间的关系.方法:用活细胞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35 0例不同病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IgG及IgG1、IgG2亚类抗体.结果:白癜风患者IgG1、IgG2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中尤以进展期患者IgG1血清水平增高为显著.结论:白癜风患者体内广泛存在的抗黑素细胞膜抗原自身抗体主要为IgG1亚类抗体,与疾病活动度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作者:刘玲;高天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改良Fankel-Ⅲ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13例疗效对比观察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13例(男4例,女9例),平均年龄9.5岁,两侧磨牙关系完全近中者8例,偏近中者3例,一侧近中关系另一侧中性关系者2例,前牙关系:反(牙合)11例,对刃(牙合)2例,均能后退至对刃关系.给患儿配戴改良Fankel-Ⅲ矫治器,反(牙合)关系解除短4个月,长8个月,反(牙合)解除后逐渐磨改两侧咬合垫以建立良好后牙咬(牙合)关系.总疗程平均10个月.

    作者:李有海;陈永贤;席戈;张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刨面修复中的应用

    创伤修复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而干细胞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正掀起一股研究热潮,并对创伤修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干细胞由于其多向分化潜能而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从发育学的角度可将其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由于取材及伦理学等方面的原因,在研究及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而成体多能干细胞无伦理学方面的困扰,且广泛存在,使其在损伤修复和组织再生中显示出很好的研究前景.作为成体多能干细胞的一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焦点.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及其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金丽娟;张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应用改进的针刀结合自体脂肪注射行面部整形美容

    目的:寻找一种微创矫正面部皱纹和凹陷的方法.方法:对常用小针刀进行改进,应用改进的针刀切断真皮与表情肌之间的纤维连接或将皮下组织与深层的粘连切断,对一些病人需将皱眉肌作适当切断,将准备好的自体脂肪注射入分离好的腔隙或肌肉断端之间,应用此法矫正面部皱纹及凹陷共31例.结果:切口甲级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发生,随访1~2年,外形满意,疗效持久.其中1例面部凹陷的女患者,注射的脂肪有部分吸收,半年后再次注射自体脂肪,终效果满意.结论:改进的针刀结合自体脂肪注射治疗面部皱纹及凹陷是一种微创、效果持久的方法.

    作者:赵作钧;于丽;吴军玲;宋维铭;王佳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