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西;张旭东;郑岩;杨莉;郭树忠;杨继庆
目的:探索一种在尿道重建后具有良好血运的、张力小的皮瓣覆盖方法,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获得美观阴茎外形.方法:对66例先天性尿道下裂采用几种不同术式完成尿道重建、用三角帆状阴茎皮瓣覆盖方法,将新成形尿道完全错位掩盖在皮瓣下,缝合后与阴茎体长轴线成夹角斜线.结果:手术成功54例,随访6个月~5年,阴茎外形美观,避免因瘢痕挛缩致阴茎下弯,且皮瓣完整有一定厚度、血运良好,一旦手术失败形成狭窄或尿瘘需再次手术,可供质地良好的修复材料.结论:采用三角帆状皮瓣覆盖新成形尿道,方法简易,外形良好,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且为可能发生的尿瘘或尿道狭窄再修复预留下可用之优质皮肤材料.
作者:田福年;刘征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2001年2月~2004年9月,我们采用针刺体穴、穴位埋线及耳穴贴压综合治疗124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志湘;黄泽春;李细珍;彭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功能性敷料对供皮区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对48例患者行大腿外取皮,将供皮区创面分为治疗组即用功能性敷料覆盖及对照组即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分别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供皮区创面的愈合时间.结果:创面愈合的平均时间,治疗组为(9.2±1.2)天,对照组为(13.3±2.6)天,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功能性敷料能促进供皮区创面的愈合.
作者:王大太;郭树忠;张旭东;倪云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生长发育完成期患者采取拔牙与非拔牙矫治方法后下颌第二磨牙位置的改变.方法:选择两组患者各40例.第一组采取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矫治方案,第二组采取非拔牙矫治方案.术前、术后常规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下颌第二磨牙近远中间隙改变.根据治疗记录和X线片选取46例患者确证下颌第三磨牙是否拔除或保留.结果:拔牙组较非拔牙组均显示下颌第二磨牙远中至Xi点间间隙显著增加(P<0.05).下颌第三磨牙在非拔牙组中较拔牙组终更易拔除(P<0.05).结论:第二前磨牙拔除患者可发生第二磨牙近中移动,导致磨牙后间隙增加.
作者:韩春;段银钟;杨振华;何玉宏;汪银雄;陈巧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比较Solidex硬质树脂嵌体及IPS Impress2铸瓷嵌体用于修复后牙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临床完成Solidex嵌体72个,IPS Impress2嵌体83个,随访观察6个月、1年、2年,参考美国公共健康会(USPHS)标准,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2种嵌体在边缘着色、边缘密合度及继发龋发生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Solidex硬质树脂嵌体适用于咬合力大的患者,IPS Impress2铸瓷嵌体适用于美观要求高的患者.
作者:闫大钧;辛海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新技术很快应用到医学领域,越来越体现出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为人类的生命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虚拟手术(Virtual Surgery,VS)是集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材料学、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数学分析、机械力学、机器人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交叉研究领域.将该技术应用于整形外科领域有可能进行精确手术方案设计、模拟手术操作,并可借助空间定位导航系统,实现术中实时三维可视定位,从而进行手术导航(3DNavigation),使整形外科手术更趋于精确和微创,为整形外科技术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作者:陈华;李世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自行开发设计掌指骨髓腔内骨整合式纯钛螺旋状种植体组件,通过动物实验对种植体-骨组织结合界面进行生物力学研究,为临床中种植体式手指赝复体修复指缺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成人正常掌骨和近节指骨及其髓腔的解剖学测量及特点,借鉴Branemark螺旋形牙种植体,研制开发临床用于掌指骨髓腔内植入的骨整合式纯钛螺旋状种植体.将此种种植体植入家兔胫骨髓腔内,术后分别于2、4、8、1 2、16周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抗拉力测试.结果:制备出适合于成人掌指骨髓腔内植入的骨整合式纯钛螺旋型种植体组件及配件,种植体与骨可以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术后12周种植体-骨界面结合强度达到大,与术后16周无明显差异.结论:该掌指骨髓腔内骨整合式纯钛螺旋状种植体组件自行开发设计,符合我国成人正常掌骨和近节指骨及其髓腔的解剖学特点,髓腔内植入后12周可与骨组织发生骨整合,达到大结合强度.
作者:周志强;韩岩;卢丙仑;郭树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隆鼻术后假体外露的可能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隆鼻术的手术成功率.方法:2003年10月~2004年12月,75例隆鼻术患者,根据患者鞍鼻程度及自身鼻部解剖结构特点,进行假体适当雕塑和防止假体外露的手术操作.结果: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假体外露的并发症,隆鼻效果满意.结论:通过假体的雕塑和防止假体外露的手术操作,隆鼻术后假体外露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贾万新;沈尊理;黄一雄;侯明钟;张兆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白癜风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主要有自身免疫学说、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和神经化学因子学说等三种假说,其中后两种学说被认为是一些特殊类型白癜风的发病机理,而对大多数的白癜风患者,目前倾向于用自身免疫学说来解释,本文就白癜风的自身免疫机理作一介绍.
作者:杨慧兰;杨庆永;刘仲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寻常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皮肤粘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好发于暴露部位,以手背、手指、足缘等部位比较明显,病程缓慢,初发为单个可逐渐增多扩大,数目不等,而发生于颜面部则影响美观.现将我院皮肤科1999年1月~2005年12月接诊的35例因剃须致颜面多发性寻常疣患者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国旗;阿依先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PLGA微球对创面瘢痕愈合中瘢痕生成的抑制作用,研究局部应用曲安奈德的佳给药途径.方法:3组共24只兔的上腭部创面模型,分别应用曲安奈德PLGA微球以及曲安奈德悬浊液,在瘢痕形成不同时间后切取瘢痕标本进行HE、VG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并电镜观察其组织形态学改变来分析曲安奈德不同给药途径的差异.结果:三组兔上腭创面愈合时间不同,表面颜色、质地不一样.电镜、常规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皆说明曲安奈德PLGA微球有明显的瘢痕抑制作用,且效果高于曲安奈德悬浊液.结论:曲安奈德PLGA微球能抑制瘢痕的增殖过程,使瘢痕组织纤维化过程明显减轻.合并手术一次性给药治疗瘢痕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东旭;封兴华;吴红;胡彬;孙健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索改进薄型阴股沟岛状皮瓣转移阴道成形方法及效果.方法:将传统的阴股沟皮瓣改进设计为长蒂薄型阴股沟岛状皮瓣应用于阴道成形.结果:临床应用15例,皮瓣切取大面积14cm× 7cm,13例皮瓣Ⅰ期成活,2例皮瓣尖端部分坏死或表皮糜烂,经换药后痊愈.临床随访6个月~3年,阴道宽松度为2指,深均在10cm以上,无阴道狭窄,皮瓣感觉功能好,外阴形态自然,形成近似正常的阴道外口,已婚者性生活均较满意.结论:改进的长蒂薄型阴股沟岛状皮瓣血运可靠,应用于阴道再造时克服了以往蒂短张力大的不足,移转更方便,避免了阴道成形后皮瓣向外移位的发生,阴道外口形态更满意,保留近似正常的皱襞形态,是阴道再造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朱飞;宁金龙;李小静;张林;汪春兰;高学宏;曹东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面神经低位切断伤后,大鼠面运动神经元死亡的时间进程.初步探讨重组Neurturin神经营养因子(NTN)局部应用对轴突低位切断伤后面运动神经元的作用.方法:手术制作大鼠右侧面神经的低位切断伤+NTN因子模型,左侧为低位切断伤+PBS液.用HE、甲苯胺蓝染色技术观测面运动神经元死亡情况及其形态学变化.结果:①面神经低位切断伤可引起面运动神经元死亡且于伤后4周时达到高峰.②局部应用NTN对低位切断伤后的面运动神经元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损伤后1周和2周时,NTN侧神经元数目与对照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周,88.91±28.17 VS 51.82±19.58;2周,73.6 3±27.7 3 VS46.38±18.17.P均<0.01).伤后4周及6周时,GDNF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GDNF侧的神经元数目较第一周时明显减少(1周,88.91±28.17 VS 4周,59.33±19.66;6周,58.1 3±19.28.P均<0.05).结论:①对重度的面神经损伤,临床神经修复应争取在损伤后4周内进行.②损伤后早期局部应用外源性NTN可以保护受损面运动神经元免于死亡,可能有助于提高神经修复的效果,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作者:魏海刚;李蜀光;邱雅;李鸿钧;许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静脉镇静镇痛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用于隆乳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共60例行择期隆乳术的健康女性病人,随机采用负荷剂量后持续输注咪唑安定-芬太尼(M-F组,n=30)或咪唑安定-芬太尼-氯胺酮(M-F-K组,n=30)的方法,调整注速维持镇静深度在改良的OAA/S评分2~3分.所有病人行双侧T2~T7肋间神经阻滞.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呼吸循环功能稳定,镇静镇痛效果满意,以M-F-K组更为理想.两组病人均在停药后4~12min内清醒,时间无明显差别.术后24h随访所有病人均无术中记忆,对麻醉方法满意.结论:静脉镇静镇痛复合肋间阻滞具有镇痛良好,胸大肌松弛,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并ⅱ发症少、无精神创伤等优点,是适合隆乳手术简单、安全有效的理想麻醉方法,以M-F-K镇静镇痛的效果更加理想.
作者:唐耿志;罗茂平;邓晓明;胥琨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种修复隐性唇裂的新方法.方法:按改进的Millard法设计切口,沿白唇切迹全层切开皮肤,应用患侧唇上端形成一组织瓣插入健侧下降后形成的鼻小柱下方的缺损内;将口轮匝肌解剖复位,再造人中嵴;游离并悬吊固定患侧鼻翼软骨.结果:本组共10例病人,6例获随访,长1年.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改进的MillardⅡ式法是修复隐性唇裂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成铤;刘坤;赵振民;黄晨煜;赵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饰瓷厚度对新型玻璃渗透氧化锆全瓷修复体颜色的影响规律,探寻基底与饰瓷颜色匹配的方案.方法:采用Vitadur Alpha饰瓷系统,在氧化锆基底上烧结厚度为0.2mm的遮色瓷,根据体瓷厚度(0.6mm、0.8mm、1.0mm、1.2mm、1.4mm)分为5个实验组;以Vitadur Alpha体瓷制作的无基底的全层瓷片为对照组,采用CIE 1976 L*a*b*标准色度系统比较各实验组颜色再现的效果.结果:随饰瓷厚度的增加,样本的L*值逐渐降低,a*值和b*值逐渐增高;0.6mm、0.8mm、1.0mm、1.2mm、1.4mm实验组与对照组色差值分别为:2.409±0.477,1.795±0.299,1.205±0.248,0.801±0.214,0.624±0.1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玻璃渗透氧化锆基底与Vitadur Alpha瓷粉配合使用,在遮色瓷厚度为0.2mm、体瓷厚度达到1.0mm时即可实现良好的颜色匹配,全瓷修复体能较理想地再现选定的颜色.
作者:张翔;孙延;李江;何惠明;王忠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使用大容量扩张后额部皮瓣全鼻再造的效果.方法:应用180~240ml的大容量圆形或长柱形扩张器扩张前额皮肤,扩张容量达到180~260ml后作二期手术,三叶瓣的远端均修薄并向内翻转与衬里缝合,将形成鼻翼的二侧叶部分皮下组织向中心点翻转抬高鼻尖部,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所有大容量扩张后额部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3年随访,鼻外形维持较好,额部线状瘢痕不明显.结论:使用大容量扩张后额部皮瓣全鼻再造,扩张的组织量富裕、远期效果好.
作者:蔡兴东;周庆红;王敏;张丹萍;徐昕;王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对添加磷酸锆载银抗菌剂的藻酸盐印模材料抗菌性能及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为口腔抗菌印模材料的研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1%添加比将磷酸锆载银抗菌剂加入到藻酸盐印模材料,采用薄膜密着法,测试添加抗菌剂后印模材料的抗菌活性,并参照相关标准对材料的结固时间,压应变等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结果:添加磷酸锆载银抗菌剂的藻酸盐印模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9.8 5%和99.8 3%.添加抗菌剂对藻酸盐印模材料主要物理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以1%的比例添加磷酸锆载银抗菌剂可赋予藻酸盐印模材料强抗菌性能.添加抗菌剂对藻酸盐印模材料的主要物理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可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刘奕;陈吉华;方明;沈丽娟;徐修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正确处理开放性伤口,预防瘢痕过度生长或瘢痕疙瘩的形成.方法:对¨8例颌面部软组织开放性伤口采用清创、技巧性缝合、药物消肿等措施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的伤口均为Ⅰ期愈合.结论:正确把握开放性伤口治疗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即能大限度的预防瘢痕过度生长或瘢痕疙瘩的形成.
作者:李莹;王鑫;罗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IgG及其亚类抗体,分析其与疾病活动期间的关系.方法:用活细胞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35 0例不同病期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IgG及IgG1、IgG2亚类抗体.结果:白癜风患者IgG1、IgG2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中尤以进展期患者IgG1血清水平增高为显著.结论:白癜风患者体内广泛存在的抗黑素细胞膜抗原自身抗体主要为IgG1亚类抗体,与疾病活动度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作者:刘玲;高天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