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在人扩张皮肤中的表达及意义

刘宏伟;程飚;余文林;曾东;孙瑞霞;王捷;廖元兴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原, 皮肤扩张术, 受体
摘要: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1型(Ang Ⅱ type 1,AT1)受体和2型(Ang Ⅱ type 2,AT2)受体蛋白和基因以及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在人扩张后皮肤和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常规病理学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扩张与未扩张皮肤组织的病理特征以及AT1和AT2受体表达的变化,提取扩张与未扩张皮肤组织的总RNA后,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法(RT-PCR法)对AGT及AT1和AT2受体在扩张与未扩张皮肤组织中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在正常皮肤和扩张后皮肤组织中AT1和AT2受体蛋白和mRNA均有表达.在扩张后皮肤中AT1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加,与正常皮肤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相比增加约3倍(P<0.05 vs正常皮肤);而AT2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仅有轻度增加,且差异并不显著(P>0.05 vs正常皮肤).和AT1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趋势类似,AGT mRNA也在扩张后皮肤中表达显著增强,约是正常皮肤的4倍(P<0.05 vs正常皮肤).结论:在皮肤扩张过程中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Ang Ⅱ受体AT1表达增加,Ang Ⅱ可能通过AT1受体参与扩张后皮肤组织的病理改变.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痤疮丙酸杆菌培养滤液对THP-1细胞增殖和吞噬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病原菌-痤疮丙酸杆菌培养滤液对单核巨噬细胞株THP-1细胞增殖、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DAF比色法观察比较痤疮丙酸杆菌标准株与从本病患者皮损分离菌株在相同浓度培养滤液及相同菌株不同浓度的培养滤液对THP-1细胞增殖、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1、痤疮丙酸杆菌培养滤液作用于THP-1细胞,可见细胞在12h时增殖明显,48h增殖达到高峰,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标准株较患者分离株培养滤液的刺激增殖作用强(P<0.05);2、培养滤液均能促进THP-1细胞的吞噬功能,并且促进作用的强弱与滤液浓度有关.标准株在20%浓度时刺激作用强,分离株均表现为1 00%浓度时刺激作用强.但各菌株滤液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病致病菌及标准株培养滤液对THP-1细胞均有明显促进增殖的作用;对THP-1细胞有促吞噬作用且与浓度有关.

    作者:林琨;齐显龙;孙东杰;徐修礼;李春英;孙林潮;高天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改良Fankel-Ⅲ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13例疗效对比观察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13例(男4例,女9例),平均年龄9.5岁,两侧磨牙关系完全近中者8例,偏近中者3例,一侧近中关系另一侧中性关系者2例,前牙关系:反(牙合)11例,对刃(牙合)2例,均能后退至对刃关系.给患儿配戴改良Fankel-Ⅲ矫治器,反(牙合)关系解除短4个月,长8个月,反(牙合)解除后逐渐磨改两侧咬合垫以建立良好后牙咬(牙合)关系.总疗程平均10个月.

    作者:李有海;陈永贤;席戈;张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建立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手术方法对兔耳瘢痕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建立三种兔耳皮肤创伤愈合模型,A组在切除兔耳皮肤的同时,切除皮下软骨及软骨膜;B组切除皮肤及软骨膜但保留软骨;C组只切除皮肤,保留软骨及软骨膜.对创伤愈合过程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并在镜下测量瘢痕突出皮肤的高度.结果:①A、B、C三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 0.4±1.0)天、(17.8±1.6)天、(11.4±1.3)天,三组之间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②A、C两组伤后4~5天肉芽组织充满创面,B组在伤后第1 0天,肉芽组织开始在坏死软骨下向中心生长;③A、B、C三组瘢痕隆起高度为(1.20±0.56)mm、(1.68±0.7 3)mm、(1.15±0.50)mm,B组与A、C组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保留软骨,切除皮肤和软骨膜能获得较大的瘢痕,可用于瘢痕治疗性实验;切除软骨形成瘢痕较小,可用于观察创面外用药物对瘢痕形成的影响.

    作者:李希军;柳大烈;王吉慧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掌指骨髓腔内骨整合式纯钛种植体的设计及界面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自行开发设计掌指骨髓腔内骨整合式纯钛螺旋状种植体组件,通过动物实验对种植体-骨组织结合界面进行生物力学研究,为临床中种植体式手指赝复体修复指缺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成人正常掌骨和近节指骨及其髓腔的解剖学测量及特点,借鉴Branemark螺旋形牙种植体,研制开发临床用于掌指骨髓腔内植入的骨整合式纯钛螺旋状种植体.将此种种植体植入家兔胫骨髓腔内,术后分别于2、4、8、1 2、16周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抗拉力测试.结果:制备出适合于成人掌指骨髓腔内植入的骨整合式纯钛螺旋型种植体组件及配件,种植体与骨可以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术后12周种植体-骨界面结合强度达到大,与术后16周无明显差异.结论:该掌指骨髓腔内骨整合式纯钛螺旋状种植体组件自行开发设计,符合我国成人正常掌骨和近节指骨及其髓腔的解剖学特点,髓腔内植入后12周可与骨组织发生骨整合,达到大结合强度.

    作者:周志强;韩岩;卢丙仑;郭树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隆鼻隆下颌联合去颊脂垫瘦脸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对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总结对于鼻梁低平无明显下颌骨骨性肥大的胖圆脸,采用隆鼻,隆下颌联合颊脂垫去除瘦脸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玲;林静;张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胰岛素促创伤愈合的研究进展

    自20世纪20年代加拿大年轻的生理学家班廷发现胰岛素后,糖尿病的治疗有了很好的控制.之后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科研的进一步研究,人们发现胰岛素除了调节物质代谢外,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及促修复细胞增殖、分化等作用.国内外诸多学者将胰岛素外用于创面,惊奇地发现胰岛素治疗组(与不治疗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愈合速度加快.本文就胰岛素促创伤愈合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周雪雪;曾抗;周冼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阴唇肥大的改良楔形切除术

    近年来美容业的蓬勃发展,人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一些医学和美学方面的知识,对生殖器整形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小阴唇整形的手术量迅速增长,我科2005年9~10月仅两个月便收治了小阴唇肥大患者7例,我们在使用楔形切除法过程中对原有术式做了一些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饶颖慧;杨晓林;赵绍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静脉镇静镇痛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用于隆乳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镇静镇痛复合肋间神经阻滞用于隆乳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共60例行择期隆乳术的健康女性病人,随机采用负荷剂量后持续输注咪唑安定-芬太尼(M-F组,n=30)或咪唑安定-芬太尼-氯胺酮(M-F-K组,n=30)的方法,调整注速维持镇静深度在改良的OAA/S评分2~3分.所有病人行双侧T2~T7肋间神经阻滞.结果:两组病人术中呼吸循环功能稳定,镇静镇痛效果满意,以M-F-K组更为理想.两组病人均在停药后4~12min内清醒,时间无明显差别.术后24h随访所有病人均无术中记忆,对麻醉方法满意.结论:静脉镇静镇痛复合肋间阻滞具有镇痛良好,胸大肌松弛,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并ⅱ发症少、无精神创伤等优点,是适合隆乳手术简单、安全有效的理想麻醉方法,以M-F-K镇静镇痛的效果更加理想.

    作者:唐耿志;罗茂平;邓晓明;胥琨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改良的拇外翻畸形矫治术

    目的:探讨骨磨削替代Keller手术的骨切除治疗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特制不锈钢螺旋骨磨头,磨削显露突向内侧的跖骨头和增生骨赘代替Keller手术的骨切除;同时与Mcbride手术相结合治疗拇外翻畸形.结果:采用此手术方法为38例患者行拇外翻畸形整复,并进行一年的随访,总优良率86%,效果满意.结论:Mcbride手术和骨磨削手术相结合矫正拇外翻畸形,创伤小、恢复快、疗效肯定.

    作者:田治国;张勇;卢宗耀;李刚;姚建明;周慧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应用改进的针刀结合自体脂肪注射行面部整形美容

    目的:寻找一种微创矫正面部皱纹和凹陷的方法.方法:对常用小针刀进行改进,应用改进的针刀切断真皮与表情肌之间的纤维连接或将皮下组织与深层的粘连切断,对一些病人需将皱眉肌作适当切断,将准备好的自体脂肪注射入分离好的腔隙或肌肉断端之间,应用此法矫正面部皱纹及凹陷共31例.结果:切口甲级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发生,随访1~2年,外形满意,疗效持久.其中1例面部凹陷的女患者,注射的脂肪有部分吸收,半年后再次注射自体脂肪,终效果满意.结论:改进的针刀结合自体脂肪注射治疗面部皱纹及凹陷是一种微创、效果持久的方法.

    作者:赵作钧;于丽;吴军玲;宋维铭;王佳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鲜红斑痣136例光动力学疗法的护理措施与体会

    鲜红斑痣(naeus telangiectaticus)又称葡萄酒色斑(port-wine stain,PWS)或火焰痣(naevus flammeus),为常见的皮肤血管性疾病.其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尤其好发于面颈部和头皮,影响患者的容貌和心理.我科开展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鲜红斑痣136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治疗前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葵;苑凯华;李勤;夏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用改进的MillardⅡ式法修复隐性唇裂10例

    目的:探讨一种修复隐性唇裂的新方法.方法:按改进的Millard法设计切口,沿白唇切迹全层切开皮肤,应用患侧唇上端形成一组织瓣插入健侧下降后形成的鼻小柱下方的缺损内;将口轮匝肌解剖复位,再造人中嵴;游离并悬吊固定患侧鼻翼软骨.结果:本组共10例病人,6例获随访,长1年.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改进的MillardⅡ式法是修复隐性唇裂的一种理想方法.

    作者:成铤;刘坤;赵振民;黄晨煜;赵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肿胀技术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肿胀技术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Ⅰ期手术时,在扩张器置入的区域,根据置入的部位和置入的层次注射0.06%肿胀液,然后切开皮肤皮下,按术前标记的剥离范围剥离,缝合切口,拆线后注水;在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Ⅱ期手术时,取出扩张器后,将皮瓣旋转或推进,切除病变,在扩张包膜基底注射0.06%肿胀液,将扩张包膜切除,缝合切口.结果:自2000年1月~2005年1月,共治疗了50个病例100个扩张器,均获得了满意效果.结论:肿胀技术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Ⅰ、Ⅱ期手术中,具有便于腔隙的剥离和减少副损伤,以及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减轻患者术后术区疼痛等优点.

    作者:刘志飞;乔群;王晓军;张海林;闫迎军;曾昂;白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84例

    2002年2月~2005年12月,我科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太田痣患者8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坤;关斌;孙志文;玛丽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皮肤美容护理结合外用药物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寻常痤疮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局部外用药物治疗、系统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在众多的方法中,如何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1].近年来,我们应用皮肤美容护理结合外用药物治疗寻常痤疮,取得了较好疗效,减少了外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於婷;杨海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颌面部软组织开放性创伤的治疗

    目的:正确处理开放性伤口,预防瘢痕过度生长或瘢痕疙瘩的形成.方法:对¨8例颌面部软组织开放性伤口采用清创、技巧性缝合、药物消肿等措施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的伤口均为Ⅰ期愈合.结论:正确把握开放性伤口治疗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即能大限度的预防瘢痕过度生长或瘢痕疙瘩的形成.

    作者:李莹;王鑫;罗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保留甲床的指脱套伤修复

    目的:报道一种保留甲床的指脱套伤的修复方法.方法:2 000年2月~2004年6月,应用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管修复指脱套伤,保留甲床8例,均为机器绞拉引起的撕脱伤,伤后1~5h急诊手术,于下腹部切取皮瓣后将远端2/3处修薄,皮下脂肪保留2~4mm,然后制成皮管状,将伤指套入缝合创缘.结果:术后8例皮管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至18个月,修复皮管质地柔软、平整,断蒂后不需要再修整,所保留的甲床生长正常,伤指外形接近正常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管修复指脱套伤具有疗程短,可保留指末节及甲床,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佳,是较理想的一种修复方法.

    作者:韦善;陈宇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三角帆状阴茎皮瓣覆盖在尿道下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一种在尿道重建后具有良好血运的、张力小的皮瓣覆盖方法,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获得美观阴茎外形.方法:对66例先天性尿道下裂采用几种不同术式完成尿道重建、用三角帆状阴茎皮瓣覆盖方法,将新成形尿道完全错位掩盖在皮瓣下,缝合后与阴茎体长轴线成夹角斜线.结果:手术成功54例,随访6个月~5年,阴茎外形美观,避免因瘢痕挛缩致阴茎下弯,且皮瓣完整有一定厚度、血运良好,一旦手术失败形成狭窄或尿瘘需再次手术,可供质地良好的修复材料.结论:采用三角帆状皮瓣覆盖新成形尿道,方法简易,外形良好,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且为可能发生的尿瘘或尿道狭窄再修复预留下可用之优质皮肤材料.

    作者:田福年;刘征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牙体缺损的美学评价

    目的:使用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牙体缺损,通过对修复体长期的临床观察,评价其美学效果.方法:对21例成人患者共计30颗患牙,采用纤维桩树脂核恢复基牙外形并行烤瓷冠修复.结果:对30颗修复体6个月后复查,成功率为100%.12个月后复查,成功率为96.7%.且无牙龈变色、根折、桩折现象的发生.结论: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牙体缺损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可以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曹颖;孙少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国美容医学知名专家--系列报道

    李健宁广东台山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7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自1976年至今,历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教授.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