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舜;何惠明;陈永近;黄芳;高立欣;赵薇
痤疮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多样.笔者采用他扎罗汀乳膏(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该病,并对使用者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严正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患儿,男,儿个月.出生时即发现在左颢部有一高粱米粒大小黑痣,随患儿生长发育而迅速增长.目前黑痣增大至3.8cm×4.5cm大小,近似圆形,伴有浓密黑色毛发,与剧围皮肤边界清晰,周围无卫星灶,表面粗糙稍隆起,与深部组织无粘连,无触痛,质韧.诊断为左颞部黑毛痣.
作者:单晶;李文章;陈玉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切开取出方法和同期假体隆乳的适应证.方法:在乳房彩超提示下,经腋窝或乳晕切口取出乳房内水凝胶和变性坏死组织,在受植腔良好情况下同时植入硅凝胶假体隆乳.结果:本组189例,术后随访3个月~5年6个月,注射隆乳并发症消失,同期假体隆乳156例术后乳房形状好、手感软.结论:针对水凝胶注射隆乳并发症的不同情况,选择腋窝或乳晕切口能大限度取出乳房内水凝胶,尤其腋窝切口更隐蔽,应首选;对乳房受植腔良好者,同期置入假体隆乳安全可行、效果好.
作者:王炳航;王才盛;王珊珊;刘爽;王彤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2006年8月~2008年12月,我们采用2940nm饵激光治疗126例面部皮肤光老化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志文;关斌;杨坤;黄和平;蔡东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皮肤保湿是指涵养水分的能力,间接反映皮肤分泌物的速度与能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老化皮肤皮脂腺、汗腺萎缩,分泌减少,出汗反应降低,表皮乳化物不足,角质层水合能力减弱,由此出现皮肤粗糙、皱纹及各种损容性皮肤问题.皮肤分泌物与传统医学巾皮肤水精相似,水多为汗液,精包括皮脂等各类有形分泌物.
作者:陆绮;邹志东;张炎;范晔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运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加强两侧鼻翼软骨的强度,探索理想的双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矫正方法.方法:运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加强两侧鼻翼软骨强度的方法对30例双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行鼻畸形矫正术.结果:30例患者鼻翼塌陷畸形均得到了明显地改善,18例随访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一例发生排异反应.结论: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是一种理想的植入材料,通过运用这种材料,可以使双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矫正术达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曹强;封兴华;蒋威;陆斌;张浚睿;魏建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的内眦赘皮矫正方法.方法:内眦赘皮采用改良Y-V成形术,即Y-V推进并切除两边的三角形皮肤.之后,根据新内眦位置行重睑术.结果:2007年8月~2009年10月共矫正40例患者,35例经3个月~1年半的初步随访,术后效果满意.术后1个月有5例出现内眦部增生发红,3~4个月逐渐软化消退.结论:采用重睑术同期改良Y-V成形术是矫正内眦赘皮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既可充分的矫正内眦赘皮,又尽可能的减少了切口设计,避免了过大瘢痕的产生,值得研究推广.
作者:庄(风劦);马海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笔者于2007年6月11日收治右眼内眦及鼻根部基底细胞癌1例,手术切除后采用额中部岛状带蒂旋转皮瓣修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孟祥;马颖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作为皮肤科学的固有亚学科,皮肤外科学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但是真正发展成熟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当时以Mohs显微描记手术、毛发移植为代表的一批皮肤外科特色术种发展成熟,同时越来越多的皮肤科医师重新拿起手术刀以外科方式治疗皮肤病.
作者:李航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大面积牙体缺损通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及根冠修复,使多数残根残冠得以保留,会属桩以其良好的物理特性和足够的机械强度,易于加工成精确的形状,在残根残冠的修复中得以广泛应用,但金属桩弹性模量大,易导致根管内牙本质局部区域产生应力集中现象而发生根折且会属机不透光会影响前牙修复体的美观,非贵会属桩核的腐蚀析出物沉积于牙龈组织或牙根导致变色.
作者:朱珊;边少峰;李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Medpor(多孔高密度聚乙烯)支架在耳廓再造和畸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先天性小耳畸形和外伤后耳廓部分缺损的病例,采用带血管蒂的颞顶筋膜瓣覆盖Medpor支架,外用皮片移植,一期完成手术;烧伤后耳廓畸形的病例,采用扩张后的头皮瘢痕颞筋膜瓣带血管蒂转移,包裹Medpor支架二期完成修复.结果:共完成23例,前期5例有3例出现支架外露.后期18例手术效果满意,轮廓显现良好,无一例出现支架外露等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耳廓再造扣畸形修复中应用Medpor支架在临床上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法,但要强调各步骤的无张力原则和手术操作方法的相关细节,远期效果尚有待观察.
作者:洪志坚;汪涌;汪军;袁斯明;周济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开口选择在腮腺手术的应用,分析与腮腺术后涎痿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将临床上需要手术治疗的腮腺疾病患者154例随机分为传统方法(橡皮条引流)组(52例)、负压引流低位颈部开口组(8 3例)与负压引流发际内开口组(19例),记录术后涎瘘发生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负压引流低位颈部开口组的涎瘘发生率10.84%,负压引流发际内开口组的涎瘘发生率10.52%低于传统方法组17.31%,但传统方法组(橡皮引流条引流)与负压引流颈部开口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负压引流低位颈部开口组与负压引流发际内开口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负压引流发际内开口结合短暂的加压包扎能取代传统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爽;张海钟;布静秋;席庆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多发病.发病原因多数认为与外界风尘刺激、紫外线照射有关.
作者:李昆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在皮肤重建中,剥脱性激光可在少治疗次数下提供明显的临床效果,但是由于治疗中要汽化全部的表皮和部分真皮,愈合时间较长,并常导致炎症后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及瘢痕形成等并发症[1].
作者:余文林;李勤;刘宏伟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牙根吸收是正畸治疗过程中较常发生的并发症,错合畸形的矫治不是单纯的机械运动,而是复杂的生物机械运动.由于正畸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如解剖因素、治疗因素等引起了牙骨质的过度吸收,从而形成了牙根外吸收(以下均称为牙根吸收).
作者:张德亮;李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各类鼻唇沟皮瓣在眶下部缺损修复中应用的美学效果.方法:根据眶下部软组织缺损的部位、范围、程度和与同侧鼻唇沟的解剖关系,按整形外科原则选择适合的鼻唇沟皮瓣进行美容修复,包括:局部带蒂皮瓣修复法及皮下蒂皮瓣修复法.结果:共施行手术12例.创面面积1.0cm×1.0cm~3.5cm×2.0cm.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恢复满意,无下睑外翻,皮瓣质地,色泽均与周围皮肤接近,鼻唇沟瓣供区瘢痕隐蔽.结论:根据眶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应用合适的鼻唇沟皮瓣进行修复,能达到理想的美学效果.
作者:徐苗;赵李平;王明刚;杜晓扬;余刚;汪洪源;水庆付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管钠肽(Vasonatrin peptide,VNP)对碾压撕脱伤皮瓣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分别为SHAM手术组、碾压撕脱组及VNP+碾压撕脱组,于术前、术后12h及24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不同方式处理组皮瓣中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碾压撕脱组皮瓣中P-选择素表达水平较高,而采用VNP治疗组皮瓣中P-选择素表达量较前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VNP可显著降低碾压撕脱皮瓣中P-选择素的表达量,进而减轻炎症反应并抑制血栓形成,可为临床上提高碾压撕脱皮瓣成活率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王师平;兰志勇;赵茜;夏炜;任静;马戈甲;孟宝玺;郭树忠;潘宝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面颈部是人体功能结构及形态外表重要的部位之一,面颈部黑毛痣因病变面积较大,导致切除后皮肤缺损不能直接缝合,传统植皮后移植皮片与周围皮肤颜色、质地有明显差异而影响美容效果.
作者:陈建崇;詹新华;黄永新;朱剑仙;吴祖煌;谢包根;林雪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骨量大于牙量,个别前牙或后牙先天或后天缺失,上颌中切牙间多生牙拔除,卜唇系带附丽过低,牙周病等均可造成异常牙列间隙,对美观和功能影响较大,患者求治心切.
作者:韦盛豪 刊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2月我科成功应用闭式灌洗技术治疗了一位腹壁整形、腹壁疝修补术后切口部分裂开合并轻度感染的患者,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赵作钧;梁伟中;艾红梅;宋立伟;鲁克宇;杜云峰;周正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