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32nm激光治疗初发期及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观察

李昆

关键词:532nm激光, 治疗, 初发期, 复发性翼状胬肉, 紫外线照射, 常见多发病, 发病原因, 眼科, 刺激
摘要: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多发病.发病原因多数认为与外界风尘刺激、紫外线照射有关.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皮肤病光动力疗法系列讲座(六)——光动力疗法治疗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在皮肤科主要应用于治疗各种非黑素瘤皮肤肿瘤及其痛前病变,以及用于痤疮、化脓性汗腺炎、嫩肤等,此外还可用丁银屑病、扁平苔藓、硬化萎缩性苔藓、硬皮病、皮肤T淋巴细胞瘤、斑秃、寻常疣、Darier's病以及皮肤癣菌病等.本章主要介绍光动力疗法对银屑病、扁平苔藓、硬化萎缩性苔藓、慢性苔藓样糠疹等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的治疗.

    作者:李翠华;杨慧兰;刘仲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冷冻联合新的肤治疗儿童增生性瘢痕56例临床观察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是创伤愈合的异常结局,瘢痕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局部增厚变硬,表面呈红色、潮红或紫红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严重者可影响人体表美观并导致功能障碍[1].

    作者:高明月;李敬满;彭晓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Medpor支架在耳廓再造和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Medpor(多孔高密度聚乙烯)支架在耳廓再造和畸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先天性小耳畸形和外伤后耳廓部分缺损的病例,采用带血管蒂的颞顶筋膜瓣覆盖Medpor支架,外用皮片移植,一期完成手术;烧伤后耳廓畸形的病例,采用扩张后的头皮瘢痕颞筋膜瓣带血管蒂转移,包裹Medpor支架二期完成修复.结果:共完成23例,前期5例有3例出现支架外露.后期18例手术效果满意,轮廓显现良好,无一例出现支架外露等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耳廓再造扣畸形修复中应用Medpor支架在临床上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法,但要强调各步骤的无张力原则和手术操作方法的相关细节,远期效果尚有待观察.

    作者:洪志坚;汪涌;汪军;袁斯明;周济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心理因素对肥胖病的作用和影响

    肥胖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的营养过剩和体态异常的疾病.心理问题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学家指出,情绪和心理的障碍往往是肥胖的起因,也常常成为肥胖的后果.

    作者:冯居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正畸与烤瓷贴面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联合应用

    目的:将正畸与烤瓷贴面联合应用进行前牙美容修复.方法:采用正畸直丝弓矫治技术和烤瓷贴面联合治疗52颗前牙(21例患者),包括错位、扭转、过小、牙间隙,或伴牙齿部分缺损、色泽异常.结果:6~24个月随访显示:修复体边缘密合度良好,色泽形态自然,修复体和基牙边缘过渡自然,未发生敏感或其他牙髓症状,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于单纯采用正畸或修复都不能彻底解决的前牙美容修复问题,采用正畸与烤瓷贴面联合治疗是一种良好的方法.

    作者:兰晓静;钱红;杨顺彪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E-max全瓷嵌体修复的效果评价

    目的:对E-max全瓷嵌体的修复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94名患者128个E-max全瓷嵌体粘结后、修复后6个月、修复后18个月的修复体完整度、边缘适合度、牙龈健康情况及颜色匹配等进行检查登记比较.结果:修复后3个月时有2个嵌体折断,进行了重新制作.3~6个月间有4个嵌体脱落.修复体在修复半年以后,再无嵌体折断、脱落病例的现象.在边缘适合度、牙龈健康情况都比较好.在颜色匹配方面,有5%~7%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结论:E-max全瓷嵌体修复可以满足临床需要,但必须对其咬合关系、粘结方法及颜色匹配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和处理.

    作者:邓再喜;张春宝;吴舜;白石柱;甘云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功效性化妆品对敏感性皮肤的防护作用

    目的:探讨功效性化妆品对敏感性皮肤的防护作用.方法:114例面部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单纯外用功效性化妆品,31例;B组:单纯外用非激素类药物,37例;C组:外用非激素类药物联合功效性化妆品,46例.随访1个月,观察患者红斑等客观指标,记录患者瘙痒,灼热感等自觉症状,观察疗效,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结果:治疗前各组症状总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各组症状总积分值均明显下降,各组治疗7天和14天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用非激素类药物联合功效性化妆品治疗面部过敏性皮肤病显著优于单纯外用非激素类药物组.各组复发率比较,均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效性化妆品辅助治疗面部过敏性皮肤病疗效确切,对干燥、紧绷感及灼热感等症状缓解优于非激素类药物.功效性化妆品对敏感性皮肤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和护理作用.

    作者:王珊珊;梁虹;胡英姿;田蓓蓓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下睑袋治疗现状

    下睑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老态表现,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但一部分可出现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多与遗传有关,男女均可发生,常伴有外眦部鱼尾纹增加等面部老化改变,足面部组织衰老的形态标志之一,下睑袋的出现使面部失去光滑平整的外观,给人以疲劳、老态的感觉.

    作者:乔锋丽;陈兵;柳大烈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分区治疗传统手术后腋臭复发的体会

    腋臭虽不威胁生命,但难闻的臭味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及日常生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以往多采用梭形切除大汁腺的传统手术方法,术后常瘢痕遗留明显,同时往往因切除范围不够导致复发.

    作者:高建武;曾维惠;殷董;张美芳;田燕;王希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中波紫外线照射对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XPA和ERCC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EGCG的干预作用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KC)的着色性干皮病A组蛋白(XPA)和切除修复互补交叉蛋白1(ERCC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没食子儿荼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干预作用.方法:以一定剂量UVB照射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在UVB辐射前后加入EGCG干预处理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XPA和E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不同剂量UVB照射后以及EGCG干预的同一时点XPA和ERCC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30mJ/cm2的UVB照射后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的XPA和ERCC1蛋白表达逐渐增加,4h达到峰值,后逐渐恢复至UVB照射后24h接近正常值;不同剂量UVB照射4h后,XPA和ERCC1蛋白表达随UVB剂量增大而增加.EGCG可下调UVB诱导的XPA和ERCC1蛋白表达.结论:人原代KC中XPA和ERCC1蛋白表达与UVB辐射存在一定的时间和剂量关系,EGCG可在一定程度上下调上述蛋白表达.

    作者:林向飞;闵玮;蔡宝祥;骆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正畸治疗与牙根吸收

    牙根吸收是正畸治疗过程中较常发生的并发症,错合畸形的矫治不是单纯的机械运动,而是复杂的生物机械运动.由于正畸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如解剖因素、治疗因素等引起了牙骨质的过度吸收,从而形成了牙根外吸收(以下均称为牙根吸收).

    作者:张德亮;李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色素分析软件在评估色素性皮肤病及其疗效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应用计算机色素分析软件评估面部色素性皮肤病及其治疗效果.方法:治疗前及复诊时采集患者皮损区的数码照片,输入计算机,应用色素分析软件系统测量患者色素性皮肤病的皮损面积,红、绿,蓝色的灰度值,平均灰度值,大及小灰度.结果:采用计算机色素分析软件系统,可以测量皮损的面积和平均灰度,面积减少、平均灰度值增加说明治疗有效.结论:计算机色素分析软件系统可以对色素性皮肤病皮损的治疗效果做出比较客观和科学的评估.

    作者:唐建兵;柳大烈;程飚;李勤;余文林;齐向东;周金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选择一种供区破坏小而受区修复满意的皮瓣修复手指节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一直是整形外科手术治疗的难题之一,其治疗原则是尽可能的修复患指的长度和功能,一期覆盖裸露的骨、肌腱组织.

    作者:田恒进;盛辉;王志勇;靖树林;张治家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口内入路功能性唇裂及鼻畸形修复术

    目的:探讨应用口内入路进行功能性唇裂及鼻畸形修复术的手术方法,并分析其适应证.方法:白、红唇交界区域设计三角形皮瓣,结合口腔内粘膜切口入路,在恢复患侧唇峰、唇珠结构的同时,一次性完成口轮匝肌功能性重建、人中嵴的成形和鼻翼畸形的纠正.结果:本组30例患者伤口均为Ⅰ期愈合,鼻底丰满度良好,鼻孔横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人中窝及人中嵴形态良好.所有患者对轻微的白唇瘢痕能够接受,表示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口内入路功能性唇裂及鼻畸形修复术具有手术后瘢痕轻微,减少术后瘢痕挛缩畸形的优点,结合口内切口入路可同期完成传统入路的各项操作要求,是治疗Ⅰ度裂或隐裂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尹立铮;尹宁北;赵振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年轻恒牙根中1/3根折体外再接治疗一例

    儿童年轻恒牙外伤,多发于7~9岁,约占所有恒牙外伤的50%~70%.牙外伤对儿童的牙齿咬合,美观,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一例根中1/3折断病例体外再接治疗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文云霞;霍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的体会

    A型肉毒毒素在临床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它的安全性、有效性早已被肯定,在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中可使痉挛在短期内迅速缓解.

    作者:舒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乳头内陷的非手术和手术治疗

    乳头内陷是种比较常见的女性乳房畸形,常为先天性,或为遗传性.单侧或双侧,双侧常见,发生率约为1.77%[1].先天性乳头内陷是由于乳头、乳晕的平滑肌和乳腺导管发育不良,乳腺导管间的纤维束挛缩牵引乳头向内,且内陷乳头多发育不良、细小,常没有乳头颈部.

    作者:马瑛;严晓雪;赵晓丽;申璐璐;潘勇;杨力;鲁开化;郭树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颏部美容整形50例临床体会

    颏部作为颜而部重要结构在容貌审美巾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整形美容外科和正颌外科中要求进行颏部整形手术的患者较以往有明显增多.

    作者:朱光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与相关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TGF-β)超家族是一大类多效能细胞因子,分布及作用十分广泛.

    作者:罗雯;何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微创腋臭根治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微创腋臭根治器(实用新型专利)治疗腋臭腋汗症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门诊2006年7月~2008年9月,在肿胀麻醉技术下,采用微小切口运用微创腋臭根治器负压刮吸清除腋部大汗腺(顶泌汗腺)方法治疗的10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手术后6~24个月间,109例患者中107例获得满意疗效,根治率98.1%.术后留有微小点状痕迹,并发症少(2.8%).结论:微创腋臭根治器行皮下大汗腺刮吸清除术具有损伤更小,操作时间短,痛苦轻,手术恢复较快,根治率高,疗效彻底,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腋臭腋汗症安全、可靠、符合美学的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泉洲;章宝喜;张兴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