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锋丽;陈兵;柳大烈
目的:探讨睑袋整复术眼睑年轻化的更好术式.方法:自2007年8月-2009年5月采用将眶隔脂肪回纳或移位,眶隔膜固定的方式行各种类型的睑袋整复术34例.结果:随访4~21个月,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下眼睑袋状外观完全消失,疝出的眶脂及下眶缘沟、眶鼻沟的凹陷得到明显矫正,恢复自然、圆钝的下眼睑轮廓;外眼角及下睑缘形状自然;无术后复发、下眼睑凹陷等并发症.结论:将眶隔脂肪回纳或移位,眶隔膜固定的方式行睑袋整复术是从解剖学的角度矫正睑袋形成的原因,疗效更为满意.
作者:麦慧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乳头内陷是种比较常见的女性乳房畸形,常为先天性,或为遗传性.单侧或双侧,双侧常见,发生率约为1.77%[1].先天性乳头内陷是由于乳头、乳晕的平滑肌和乳腺导管发育不良,乳腺导管间的纤维束挛缩牵引乳头向内,且内陷乳头多发育不良、细小,常没有乳头颈部.
作者:马瑛;严晓雪;赵晓丽;申璐璐;潘勇;杨力;鲁开化;郭树忠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多发病.发病原因多数认为与外界风尘刺激、紫外线照射有关.
作者:李昆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开口选择在腮腺手术的应用,分析与腮腺术后涎痿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将临床上需要手术治疗的腮腺疾病患者154例随机分为传统方法(橡皮条引流)组(52例)、负压引流低位颈部开口组(8 3例)与负压引流发际内开口组(19例),记录术后涎瘘发生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负压引流低位颈部开口组的涎瘘发生率10.84%,负压引流发际内开口组的涎瘘发生率10.52%低于传统方法组17.31%,但传统方法组(橡皮引流条引流)与负压引流颈部开口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负压引流低位颈部开口组与负压引流发际内开口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负压引流发际内开口结合短暂的加压包扎能取代传统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爽;张海钟;布静秋;席庆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在皮肤科主要应用于治疗各种非黑素瘤皮肤肿瘤及其痛前病变,以及用于痤疮、化脓性汗腺炎、嫩肤等,此外还可用丁银屑病、扁平苔藓、硬化萎缩性苔藓、硬皮病、皮肤T淋巴细胞瘤、斑秃、寻常疣、Darier's病以及皮肤癣菌病等.本章主要介绍光动力疗法对银屑病、扁平苔藓、硬化萎缩性苔藓、慢性苔藓样糠疹等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的治疗.
作者:李翠华;杨慧兰;刘仲荣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利用三维扫描仪(Three Dimensional Seasing System,3DSS)结合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一种新型单侧唇裂修复手术效果的评价方法.方法:利用3DSS对单侧唇裂(III度)患儿进行面部扫描,获得患儿术前及术后面部形态数据,将其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10.0中进行重建并进行数据测量.结果: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完成患儿面部形态的重建,并可以在软件中完成面部标志点的标定、既定标志点间距离的测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种新型评价单侧唇裂修复术后效果的方法.结论:利用三维扫描仪结合逆向工程软件可以建立一种评价单侧唇裂修复手术效果的方法,且该方法客观、准确、可操作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光辉;封兴华;吴国锋;肖晨亮;王博;毕云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的内眦赘皮矫正方法.方法:内眦赘皮采用改良Y-V成形术,即Y-V推进并切除两边的三角形皮肤.之后,根据新内眦位置行重睑术.结果:2007年8月~2009年10月共矫正40例患者,35例经3个月~1年半的初步随访,术后效果满意.术后1个月有5例出现内眦部增生发红,3~4个月逐渐软化消退.结论:采用重睑术同期改良Y-V成形术是矫正内眦赘皮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既可充分的矫正内眦赘皮,又尽可能的减少了切口设计,避免了过大瘢痕的产生,值得研究推广.
作者:庄(风劦);马海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对E-max全瓷嵌体的修复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94名患者128个E-max全瓷嵌体粘结后、修复后6个月、修复后18个月的修复体完整度、边缘适合度、牙龈健康情况及颜色匹配等进行检查登记比较.结果:修复后3个月时有2个嵌体折断,进行了重新制作.3~6个月间有4个嵌体脱落.修复体在修复半年以后,再无嵌体折断、脱落病例的现象.在边缘适合度、牙龈健康情况都比较好.在颜色匹配方面,有5%~7%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结论:E-max全瓷嵌体修复可以满足临床需要,但必须对其咬合关系、粘结方法及颜色匹配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和处理.
作者:邓再喜;张春宝;吴舜;白石柱;甘云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是创伤愈合的异常结局,瘢痕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局部增厚变硬,表面呈红色、潮红或紫红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严重者可影响人体表美观并导致功能障碍[1].
作者:高明月;李敬满;彭晓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肥胖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的营养过剩和体态异常的疾病.心理问题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学家指出,情绪和心理的障碍往往是肥胖的起因,也常常成为肥胖的后果.
作者:冯居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下颌骨缺损在口腔颌面外科中较常见,多为各种良、恶性肿瘤切除所致,同前,各种创伤如交通事故造成的下颌骨缺损畸形也日益增加.
作者:黄静娜;胡顺广;魏远坚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骨量大于牙量,个别前牙或后牙先天或后天缺失,上颌中切牙间多生牙拔除,卜唇系带附丽过低,牙周病等均可造成异常牙列间隙,对美观和功能影响较大,患者求治心切.
作者:韦盛豪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GS)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髓外由未成熟髓样细胞构成的体表肿瘤.
作者:吕仁荣;霍然;韩立会;袁东亮;傅洪滨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矫治面部吸脂不当造成的术后凹陷畸形.方法:采用注射器法抽取大腿内侧部脂肪,清洗、纯化成脂肪颗粒后超量30%注射移植于整形术后的凹陷区.结果:本组共13例,11例一次注射充填后形态满意,2例由于凹陷较深,行二次注射.术后随访3个月~2年,未发现有术后感染、组织坏死、液化等并发症.其中10例就医者有回馈资料,反映治疗效果满意.凹陷部位畸形消失,外观平整,轮廓自然,局部无硬结,未触及移植物界限.结论: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矫治颜面部吸脂不当导致的术后凹陷畸形方法可行,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翟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下睑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老态表现,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但一部分可出现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多与遗传有关,男女均可发生,常伴有外眦部鱼尾纹增加等面部老化改变,足面部组织衰老的形态标志之一,下睑袋的出现使面部失去光滑平整的外观,给人以疲劳、老态的感觉.
作者:乔锋丽;陈兵;柳大烈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色料浓度与烧结体色度值及反射光谱变化的内在关系.方法:制备锆铁红、锆铈镨黄及镍黑三种色料的单色梯葺度浓度着色烧结体,测定添加不同浓度的三种色料烧结体体的色度值、反射光谱及K/S值(吸收系数K与散射系数S的比值),并分析色料浓度与大波长处K/S值的相关性.结果:锆铁红、锆铈镨黄及镍黑三种色料分别主要影响烧结体的a值、b值、明度值;随着三种色料浓度的增加,烧结体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在特定的光谱吸收波长区内呈现良好的递减趋势,不同浓度的曲线形态基本一致;三种色料烧结体均满足K/S与浓度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性良好.结论:三种色料的单色梯度浓度烧结体光谱反射率数据符合构建计算机配色单色基础数据库的基本要求.
作者:吴舜;何惠明;陈永近;黄芳;高立欣;赵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笔者于2007年6月11日收治右眼内眦及鼻根部基底细胞癌1例,手术切除后采用额中部岛状带蒂旋转皮瓣修复,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孟祥;马颖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对比根管超声冲洗和注射器冲洗对前牙侧支根管充填的影响.方法:在前牙根管治疗的患者中,选择有侧支根管的前牙160颗,随机平分为两组.A组根管预备时用超声冲洗;B组根管预备时用注射器冲洗.达到充填条件后用注射型vitapox充填根管,观察侧支根管充填情况.结果:A组侧支根管充填率为77.5%,B组侧支根管充填率为25%,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超声冲洗可以较好地清洁根管,提高侧支根管充填率,提高了根管治疗的疗效.
作者:杨志峰;孟令秋;李海霞;姜圣洋;刘子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痤疮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多样.笔者采用他扎罗汀乳膏(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该病,并对使用者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严正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颗粒脂肪移植治疗手老化症,以达术后手背组织皮肤细腻、脂肪丰满、形态正常的效果.方法:在脂肪堆积处,如腹部、大腿选择供区,应用肿胀麻醉法,采用注射器抽吸颗粒脂肪,经过处理后将适量脂肪注入手脂肪缺少部位.结果:1995年以来,为32例患有不同程度的手老化症病人、或手脂肪缺少症的患者进行了脂肪移植手术,取得了良好整形效果.结论:该方法对治疗手老化症效果满意.
作者:齐越;王晓媛;王沛森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