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仁荣;霍然;韩立会;袁东亮;傅洪滨
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TGF-β)超家族是一大类多效能细胞因子,分布及作用十分广泛.
作者:罗雯;何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牙根吸收是正畸治疗过程中较常发生的并发症,错合畸形的矫治不是单纯的机械运动,而是复杂的生物机械运动.由于正畸过程中的某些因素如解剖因素、治疗因素等引起了牙骨质的过度吸收,从而形成了牙根外吸收(以下均称为牙根吸收).
作者:张德亮;李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A型肉毒毒素在临床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它的安全性、有效性早已被肯定,在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中可使痉挛在短期内迅速缓解.
作者:舒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各类鼻唇沟皮瓣在眶下部缺损修复中应用的美学效果.方法:根据眶下部软组织缺损的部位、范围、程度和与同侧鼻唇沟的解剖关系,按整形外科原则选择适合的鼻唇沟皮瓣进行美容修复,包括:局部带蒂皮瓣修复法及皮下蒂皮瓣修复法.结果:共施行手术12例.创面面积1.0cm×1.0cm~3.5cm×2.0cm.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恢复满意,无下睑外翻,皮瓣质地,色泽均与周围皮肤接近,鼻唇沟瓣供区瘢痕隐蔽.结论:根据眶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应用合适的鼻唇沟皮瓣进行修复,能达到理想的美学效果.
作者:徐苗;赵李平;王明刚;杜晓扬;余刚;汪洪源;水庆付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儿童年轻恒牙外伤,多发于7~9岁,约占所有恒牙外伤的50%~70%.牙外伤对儿童的牙齿咬合,美观,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一例根中1/3折断病例体外再接治疗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文云霞;霍丽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矫治面部吸脂不当造成的术后凹陷畸形.方法:采用注射器法抽取大腿内侧部脂肪,清洗、纯化成脂肪颗粒后超量30%注射移植于整形术后的凹陷区.结果:本组共13例,11例一次注射充填后形态满意,2例由于凹陷较深,行二次注射.术后随访3个月~2年,未发现有术后感染、组织坏死、液化等并发症.其中10例就医者有回馈资料,反映治疗效果满意.凹陷部位畸形消失,外观平整,轮廓自然,局部无硬结,未触及移植物界限.结论: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矫治颜面部吸脂不当导致的术后凹陷畸形方法可行,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翟燕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改良功能性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和美学效果.方法:收集32例腮腺良性肿瘤病例,采用腮腺美容切口,保留耳大神经,腮腺区域性切除和SMAS筋膜填塞(或植入脱细胞真皮基质)等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随访6~24个月,通过问卷调查患者面部外形满意度、腮腺区味觉出汗症状和术区感觉恢复情况,临床检查和淀粉碘试验评价面部外形、面神经功能和Frey's综合征.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甲级愈合,随访6~24个月,腮腺区外形良好,凹陷畸形不明显.28例面神经功能评价为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4例为Ⅱ级;3例术侧耳垂麻木,术后3~8个月触觉、痛觉和温度觉逐渐恢复;1例出现Frey's综合征;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率100%.结论:应用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尽可能保留了术后腮腺功能,有效减少了术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获得了良好的美学效果.
作者:陈巨峰;李嘉朋;李金;符志锋;劳均平;冼淡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颏部作为颜而部重要结构在容貌审美巾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整形美容外科和正颌外科中要求进行颏部整形手术的患者较以往有明显增多.
作者:朱光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色料浓度与烧结体色度值及反射光谱变化的内在关系.方法:制备锆铁红、锆铈镨黄及镍黑三种色料的单色梯葺度浓度着色烧结体,测定添加不同浓度的三种色料烧结体体的色度值、反射光谱及K/S值(吸收系数K与散射系数S的比值),并分析色料浓度与大波长处K/S值的相关性.结果:锆铁红、锆铈镨黄及镍黑三种色料分别主要影响烧结体的a值、b值、明度值;随着三种色料浓度的增加,烧结体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在特定的光谱吸收波长区内呈现良好的递减趋势,不同浓度的曲线形态基本一致;三种色料烧结体均满足K/S与浓度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性良好.结论:三种色料的单色梯度浓度烧结体光谱反射率数据符合构建计算机配色单色基础数据库的基本要求.
作者:吴舜;何惠明;陈永近;黄芳;高立欣;赵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超声波皮肤治疗仪对面部皮肤的改善和身体局部的塑形作用.方法:应用超声波皮肤治疗仪对皮肤老化患者和单纯性局部肥胖者各40例进行治疗.老化性皮损隔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局部溶脂塑形隔日治疗一次,15次为一个疗程.结果:超声波皮肤治疗仪对面部老化性皮损治疗总有效率85%,局部塑形总有效率82.5%.无不良反应.结论:超声波皮肤治疗仪对皮肤的老化性皮损有明显的改善,并具有一定的溶脂塑形作用.
作者:赵小忠;魏宁;王一理;李鸿;张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对E-max全瓷嵌体的修复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94名患者128个E-max全瓷嵌体粘结后、修复后6个月、修复后18个月的修复体完整度、边缘适合度、牙龈健康情况及颜色匹配等进行检查登记比较.结果:修复后3个月时有2个嵌体折断,进行了重新制作.3~6个月间有4个嵌体脱落.修复体在修复半年以后,再无嵌体折断、脱落病例的现象.在边缘适合度、牙龈健康情况都比较好.在颜色匹配方面,有5%~7%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结论:E-max全瓷嵌体修复可以满足临床需要,但必须对其咬合关系、粘结方法及颜色匹配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和处理.
作者:邓再喜;张春宝;吴舜;白石柱;甘云娜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睑袋整复术眼睑年轻化的更好术式.方法:自2007年8月-2009年5月采用将眶隔脂肪回纳或移位,眶隔膜固定的方式行各种类型的睑袋整复术34例.结果:随访4~21个月,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下眼睑袋状外观完全消失,疝出的眶脂及下眶缘沟、眶鼻沟的凹陷得到明显矫正,恢复自然、圆钝的下眼睑轮廓;外眼角及下睑缘形状自然;无术后复发、下眼睑凹陷等并发症.结论:将眶隔脂肪回纳或移位,眶隔膜固定的方式行睑袋整复术是从解剖学的角度矫正睑袋形成的原因,疗效更为满意.
作者:麦慧 刊期: 2009年第10期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某男,41岁,右足跟骨粉碎性开放性骨折,伴外踝及距骨骨折,在外院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15天来我院.查体: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
作者:刘兴盛;刘剑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改良应用矫正器治疗乳头内陷的临床疗效,探讨矫正乳头内陷的方法.方法:回顾研究2007年4月~2008年12月,10例中重度乳头内陷患者,改良应用矫正器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内容包括:适应证选择、效果分析及并发症发生.结果:矫正器佩戴时间均为6个月,去除矫正器后随访6~12月,平均8个月,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其中1例重度内陷患者已经顺利哺乳;没有并发症发生.在去除矫正器后随访6个月以上,平均8个月.结论:改良应用乳头内陷矫正器适用于任何程度的乳头内陷患者,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保国;乔群;赵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牙颌面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完成后,虽此时颌骨骨骼畸形已得到矫正,但是由于神经肌肉还未适应新的甲衡,加之上颌骨前移或下颌骨后退手术瘢痕的牵拉,往往会存存不同程度的回复.
作者:高宇;刘清莲;刘怀勤;徐扬;蔡建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色素痣分布在全身各处,需进行整形美容外科手术的多集中在面部,面部色素痣伤害患者的容貌及心理,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手术方式的选择上来看,可采用单次或分次切除的方法,切除后直接缝合或植皮,这种术式的好处是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因此应用广泛,但直接缝合适用于面积较小的病损,植皮法术后的皮肤色泽弹性等稍差;近年来皮肤软组织扩张法的应用逐渐扩大,它适用于病变较大,同时周围或远处有可利用的正常皮肤,这种手术的术后效果较好,但耗时长,一般需两次手术,分别进行扩张器置入,扩张器取出并切除黑痣,两次手术要间隔2-4个月进行扩张器注水[1].
作者:刘乃军;王艳;严紫碧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Q-switched Nd:YAG激光对培养状态下的人表皮黑素细胞生物效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用1064nm Q-switched Nd:YAG激光,光斑直径6伽,频率2HZ,分别用低能量密度与高能量密度进行照射.光学显微镜观察黑素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照射后0、24h、48h、72h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射24h后细胞周期与凋亡.结果:各能量密度组激光照射后即刻黑素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但24h后高能量密度照射组黑素细胞体积变小,树突数量减少,长度缩短.与对照组比较,低能量密度照射组黑素细胞增殖无显著差异,而高能量密度照射组显著降低,并在48h内逐渐下降至低点,随后又呈明显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较,低能量密度照射组S期细胞比率轻度增加,而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高能量密度照射组S期细胞比率减少,凋亡率显著增加.结论:高能量密度Q-switched Nd:YAG激光照射对表皮黑素细胞的影响大于低能量密度,当其达到一定阈值时能抑制黑素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而这种损伤在一定范围内是可逆性的,黑素细胞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进行自我修复.低能量密度激光照射对黑素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并不显著.
作者:王玲;李承新;坚哲;高杨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皮肤保湿是指涵养水分的能力,间接反映皮肤分泌物的速度与能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老化皮肤皮脂腺、汗腺萎缩,分泌减少,出汗反应降低,表皮乳化物不足,角质层水合能力减弱,由此出现皮肤粗糙、皱纹及各种损容性皮肤问题.皮肤分泌物与传统医学巾皮肤水精相似,水多为汗液,精包括皮脂等各类有形分泌物.
作者:陆绮;邹志东;张炎;范晔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口内入路进行功能性唇裂及鼻畸形修复术的手术方法,并分析其适应证.方法:白、红唇交界区域设计三角形皮瓣,结合口腔内粘膜切口入路,在恢复患侧唇峰、唇珠结构的同时,一次性完成口轮匝肌功能性重建、人中嵴的成形和鼻翼畸形的纠正.结果:本组30例患者伤口均为Ⅰ期愈合,鼻底丰满度良好,鼻孔横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人中窝及人中嵴形态良好.所有患者对轻微的白唇瘢痕能够接受,表示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口内入路功能性唇裂及鼻畸形修复术具有手术后瘢痕轻微,减少术后瘢痕挛缩畸形的优点,结合口内切口入路可同期完成传统入路的各项操作要求,是治疗Ⅰ度裂或隐裂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尹立铮;尹宁北;赵振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的内眦赘皮矫正方法.方法:内眦赘皮采用改良Y-V成形术,即Y-V推进并切除两边的三角形皮肤.之后,根据新内眦位置行重睑术.结果:2007年8月~2009年10月共矫正40例患者,35例经3个月~1年半的初步随访,术后效果满意.术后1个月有5例出现内眦部增生发红,3~4个月逐渐软化消退.结论:采用重睑术同期改良Y-V成形术是矫正内眦赘皮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既可充分的矫正内眦赘皮,又尽可能的减少了切口设计,避免了过大瘢痕的产生,值得研究推广.
作者:庄(风劦);马海欢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