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红;李东野;张辉;王晓萍;陈静;闫艳
目的 探讨儿童坏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7例坏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17例坏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均表现为肺内实质浸润及液性坏死,9例为单一肺叶受累,8例2个及以上肺叶受累;9例肺内有空腔形成;15例合并胸膜改变.随访中17例肺内实质浸润及液化坏死区范围缩小或者明显吸收,2例局部残留支气管扩张.结论 儿童坏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表现为肺内实质浸润及液性坏死,可有空腔形成及胸腔积液、胸膜增厚.
作者:宋蕾;彭芸;刘志敏;曾津津;孙国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ClarifyTM血管增强(VE)技术联合CDFI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3例患者(186支肾动脉)分别行常规二维超声联合CDFI、VE技术联合CDFI检测,与肾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 186支肾动脉中,常规二维超声联合CDFI检出10支肾动脉狭窄,21支肾动脉显示不清,肾动脉显示率为88.71%(165/186) ;VE技术联合CDFI检出16支肾动脉狭窄,7支肾动脉显示不清,肾动脉显示率96.24% (179/186).肾动脉造影检查发现22支肾动脉狭窄,2支闭塞.常规二维超声联合CDFI的敏感度39.13%(9/24),特异度99.38%(161/162);VE技术联合CDFI的敏感度58.33%(14/24),特异度98.78%(160/162).结论 VE技术联合CDFI对肾动脉的显示率及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比常规二维超声联合CDFI有较大提高.
作者:李可基;杜毅力;曹永政;彭格红;乔向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b值双指数衰减模型的DWI对椎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2例椎体疾病患者(共34个病变椎体)行多b值双指数衰减模型的DWI(b值为0、50、100、200、400、600、800、1000 s/mm2),其中良性病变13例(21个椎体,良性组),恶性病变9例(13个椎体,恶性组).以患者自身正常椎体作为对照组(共34个正常椎体).通过AW 4.3工作站测量并两两比较3组间的Fast ADC及Slow ADC值.结果 良性组、恶性组及对照组Fast ADC分别为(4.31±1.48)×10-3 mm2/s、(2.85±1.26)×10-3 mm2/s、(0.86±0.63)×10-3 mm2/s,Slow ADC分别为(0.68±0.08)×10-3mm2/s、(0.38±0.08)×10-3mm2/s、(0.23±0.04)×10-3mm2/s.3组间Fast ADC及Slow 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多b值双指数衰减模型的DWI可为鉴别诊断椎体良、恶性病变提供有价值的组织学参数(Fast ADC及Slow ADC).
作者:韩瑞;夏黎明;孙子燕;黄璐;林华;陆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乳腺癌的临床、超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妊娠期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的临床、超声和病理学特征.结果 1例患者在早孕期获得诊断,6例在中晚孕期诊断;对5例行术前超声检查,均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其中4例血流丰富,术前均正确诊断为恶性病变;7例患者均接受患侧乳癌改良根治术,孕期未接受化疗及放疗;病理示病灶大小1.7~5.5 cm;术后病理5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例导管内癌,1例浸润性多形性癌;3例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 妊娠期乳腺癌恶性度高,预后差,超声有助于早期、正确诊断妊娠期乳腺癌.
作者:玄英华;朱庆莉;姜玉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应用三维超声时间-空间关联成像( STIC)技术观察胎儿房室瓣结构、测量正常胎儿房室瓣的周长和面积、观察其随孕周的变化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STIC技术采集176胎胎龄20~32周正常胎儿的心脏容积数据,在不同成像模式下观察胎儿房室瓣立体形态,手动测量房室瓣环的周长和面积,分析所得数值与孕周的关系.结果 ①176胎中,144胎应用STIC技术观测房室瓣成功,成功率为81.82%(144/176).二、三尖瓣的周长和面积与孕周呈正相关.从20周到32周,二尖瓣平均周长从(2.41±0.35)cm增至(3.49±0.25)cm,平均面积从(0.36±0.14)cm2增至(0.97±0.23)cm2;三尖瓣平均周长从(2.46±0.23)cm增至(3.56±0.21)cm,平均面积从(0.34±0.10)cm2增至(0.96±0.23)cm2.②与二维超声相比,STIC技术可以更好地显示房室瓣结构,瓣叶在各种模式下均可得到较好显示,瓣环、乳头肌分别在表面模式、断层显像模式下显像效果较好.结论 STIC技术评价胎儿房室瓣具有一定优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彧;蔡爱露;张颖;李婧宇;李婷;孙微;吴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癌(ACC)的CT表现以及其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ACC患者的CT表现和病理资料.结果 所有肿瘤均表现为占据肾上腺区的直径>4 cm的巨大分叶状肿块,边缘清晰,具有明显的包膜结构,其中1例突破包膜侵犯肾静脉.肿瘤中央存在囊变结构和瘢痕组织,其中5例为星芒状,2为十字形.4例中心存在沙粒样钙化,所有肿瘤内部均有不同程度出血.结论 ACC具有特征性CT表现,与病理相结合有助于确诊.
作者:马小龙;汪建华;蒋慧;陆建平;刘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在肾脏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CT或MRI确诊或怀疑肾脏肿瘤的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22例患者行延迟显像.所有肾脏肿瘤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确诊.评价18F-FDG PET/CT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影响.结果 30例中,肾细胞癌(RCC)24例,肾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淋巴瘤3例,肺癌肾转移1例,肾脏炎性病变1例.PET/CT诊断肾脏肿瘤的灵敏度为89.66%(26/29),特异度为100%(1/1),准确率为90.00% (27/30),阳性预测值为100%(26/26),阴性预测值为25.00%(1/4).PET/CT检出肾癌伴肾门淋巴结转移2例,远处转移5例.8例(RCC4例、肾淋巴瘤3例及肾转移癌1例)接受PET/CT后治疗方案发生改变.显像阳性肾癌患者Fuhrman分级高于阴性患者(P<0 05).显像阳性肾癌平均直径大于阴性者(P<0.05).22例肾癌早期大标准摄取(SUVmax)值与延迟显像SUV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18F-FDG PET/CT可准确显示肾肿瘤患者局部病变及远处转移.对可疑肾淋巴瘤及肾转移瘤患者应行18F-FDG PET/CT显像,以明确分期并寻找原发灶.
作者:张建华;王荣福;范岩;许玉峰;王鹤;廖栩鹤;张旭初;付占立;王彦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CT灌注(CTP)成像联合CTA检查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及Willis环结构对脑血流灌注分布影响的价值.方法 对经颅多普勒(TCD)诊为单侧颈动脉狭窄的42例患者行CTP联合CTA检查,观察血管狭窄部位、程度、Willis环形态及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 经CTP联合CTA检查,29例为颈内动脉狭窄,13例为大脑中动脉狭窄;轻度狭窄11例,中度狭窄13例,重度狭窄14例,闭塞4例.狭窄侧与对侧血管相比,轻度狭窄患者各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度狭窄患者狭窄侧MTT、TTP高于对侧(P均<0.05);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狭窄侧CBF低于对侧,CBV、MTT、TTP高于对侧(P均<0.05).42例中21例存在灌注异常,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间异常灌注区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联合CTA检查可较好地评价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Willis环血管形态.
作者:颜利辉;戴真煜;姚立正;李新;周桂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氧介入99m 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价值.方法 收集34例SPN患者,令其于注射99mTc- MIBI前吸氧.分别于注射99mTc-MIBI后10 min、2h进行早期和延迟SPECT/CT断层同机融合显像,分析良、恶性SPN早期摄取比值(EUR)和延迟摄取比值(DUR),并对其诊断效率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34例SPN患者中,10例为原发性肺癌;24例良性肺部病变.氧介入99m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定性分析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敏感度为90.00% (9/10),特异度为87.50% (21/24),准确率为88.24% (30/34),阳性预测值为75.00%(9/12),阴性预测值为95.45%(21/22).恶性SPN的EUR为2.13±0.62(95%CI 1.68~2.57),良性SPN为1.31±0.42(95%CI 1.13~1.48);恶性SPN的DUR为2.40±0.47(95%CI 2.07~2.74),良性SPN为1.37±0.64(95%CI 1.09~1.64).恶性肺部病灶EUR和DUR均显著高于良性肺部病灶(t=4.53、4.59,P均<0.001).半定量ROC分析显示,以EUR≥1.50为界值,敏感度90.00%,特异度79.20%;以DUR≥1.47为界值,敏感度100%,特异度79.20%.结论 氧介入99m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鉴别良、恶性SPN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董燕玉;刘长江;张立广;王凯华;曾群雁;李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速度Em之比(E/Em)诊断心房颤动患者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价值.方法 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98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分为DHF组(62例)和非心力衰竭(NHF)两组(36例).对两组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比较,应用ROC曲线评价E/Em诊断心房颤动患者DHF的价值.结果 与NHF组比较,DHF组年龄更大,合并高血压比例更多,NT-proBNP更高,左心房增大,E峰增高,Em降低,E/Em增高(P<0.001).E/Em诊断DH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0(95%CI:0.675~0.865).以E/Em≥9.50为截点时,诊断DHF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7%、72.2%、71.0%和69.1%.结论 E/Em比值对诊断心房颤动患者DHF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少敏;冯新恒;李卫虹;李昭屏;陈宝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患者女,38岁,主因“发现右乳腺包块8年余,逐渐增大、并有隐疼感1年余”就诊.查体:右乳增大,于近外上象限触及约5.0 cm×7.0 cm椭圆形肿物,质地较软,边界清楚,无压痛,压之有囊性感,移动度大,与皮肤无粘连.X线片:右乳外上象限见巨大类椭圆形混合密度肿块影,以低密度为主,约10.5 cm×7.8 cm,可见清晰完整的薄壁轮廓影,其内有斑片状、团块状及结节样高密度影,未见明显钙化(图1、2);邻近腺体组织受压移位.腋下未见肿大淋巴结.X线诊断:右乳腺巨大良性占位性病变,考虑错构瘤.行右乳腺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乳腺错构瘤.
作者:高平;李萌;刘秋宏;陈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通气控制高分辨率CT(CV-HRCT)诊断婴幼儿小气道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为小气道病变的30例婴幼儿,使用CV- HRCT进行呼气、吸气双气相扫描.选用主动脉弓上缘、隆突水平、左肺门下缘以及膈上2 cm处4个层面进行影像评价.对每层图像的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气体潴留进行计数统计.结果 4个层面上支气管扩张征象在呼气相与吸气相的显示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支气管壁增厚征象在呼气相与吸气相的显示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气体潴留征象在呼气相与吸气相上显示的肺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V-H RCT对诊断婴幼儿肺小气道病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白凤森;袁新宇;闫淯淳;郭宏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红细胞指数在评价甲状腺实质内血流情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初发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66例,根据TSH、FT4分为两组(甲亢组54例、甲减组11例);正常对照组65名.分析3组红细胞指数的差异,计算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与正常对照组的佳诊断界点及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3组间红细胞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判定甲状腺功能有无异常的红细胞指数的佳诊断界点为9.84,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率分别为95.40%、87.70%、91.60%.结论 红细胞指数作为一项定量参数,能较好地反映甲状腺实质内的血流情况.
作者:丛淑珍;梁婷;甘科红;安秀艳;郭汉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患者男,44岁,偶然发现左下腹包块半个月,近期无发热及感染病史.查体:左下腹触及3cm×2cm肿块,质韧,不活动,无触痛,局部无红肿.无其他症状及阳性体征,常规肿瘤标志物均阴性.盆腔CT:主动脉分叉水平以下左侧腰大肌前内缘见不规则长条状软组织影,沿腰大股走行,向下延续至腹股沟韧带上方,平扫CT值约47HU,其内可见多发低密度区及点状高密度钙化影(图1A),增强扫描低密度区未见强化(图1B、C),实性部分CT值约78HU;病灶与腰大股分界尚清晰,与左侧髂动脉血管分界不清,左侧髂内外动脉绕行病变两侧.
作者:陈路锋;李建军;尉丽君;徐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免疫正常肺曲霉菌病患儿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5例无基础疾病及免疫缺陷肺曲霉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15例中,13例表现为肺内多发结节,其中细支气管周围分布10例,粟粒结节7例;12例实变,其中沿肺叶分布6例,小斑片影6例;6例支气管扩张,其中呈柱状扩张5例,呈串珠状扩张1例;6例支气管壁增厚;5例空洞,在上中(舌)肺叶支气管周围分布4例,厚壁空洞4例,薄壁空洞1例.随访发现12例痊愈,2例未愈,1例死亡.结论 年龄小于2岁免疫正常儿童长期发热,CT主要表现为肺内小结节、实变、支气管扩张及空洞时,应该高度警惕肺曲霉菌感染的可能性.
作者:王蓓;彭芸;赵顺英;曾津津;申昆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表征乳腺图像中肿块部分纹理特征,通过纹理分析实现乳腺图像中肿块部分与正常腺体部分的分类.方法 应用分形特征值表征乳腺图像纹理特征,利用多级分形特征提取法将乳腺图像分解成一系列细节图像,提取出多个分形特征值;利用分类精度、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进行特征选择构建分形特征序列,后应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进行分类.结果 对60幅图像的可疑病变区域进行分形特征序列提取分析,SVM交叉验证分类精度达84.50%.结论 基于分形维数的乳腺图像分类方法不仅能对肿块与正常腺体进行图像分类,还可有效表征乳腺图像的纹理信息,有助于提高乳腺肿块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柯丽;张雪;康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E)技术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DSE)试验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40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分析其运动异常心肌节段静息与DSE条件下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变化.PCI术后9个月复查心脏超声,以室壁运动分数改善作为判断心肌存活的标准.结果 PCI前225个运动异常心肌节段中,术后101个节段室壁运动明显恢复(44.89%),判定为存活心肌,124个节段运动无明显改善(55.11%).单独应用DSE准确预测72个节段为存活心肌[敏感度71.29%(72/101)],87个节段未恢复心肌[特异度70.16%(87/124)].STE静息状态下ROC曲线下面积为0.76; SRs截断点-0.49,敏感度71.30%,特异度70.20%;结合DSE后ROC曲线下面积为0.89,SRs截断点-0.75,敏感度89.10%,特异度90.30%.无论静息还是DSE条件下存活心肌SRs均显著大于未恢复心肌(P<0.01).结论 STE与DSE相结合可显著提高预测存活心肌的准确性.潜在的有功能的存活心肌可作为筛选PCI适应证和预测PCI疗效的可靠指标.
作者:陈军红;李东野;张辉;王晓萍;陈静;闫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采用容积螺旋穿梭(VHS)技术进行肺动脉血管造影成像(CTP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研究组30例疑诊肺栓塞患者采用VHS进行CTPA成像,于开始注药后10s启动扫描,连续扫描4次(path).回顾性分析对照组15例疑诊肺栓塞患者的64排CT常规CTPA资料,于注射对比剂后13~16 s进行扫描.测量肺动脉主干、各段肺动脉的强化程度及主肺动脉的噪声,由2名医师按照5点评分法评价图像质量.结果 研究组全部病例均成功配合完成检查,佳path在第Ⅰ~Ⅳ个时相占比例分别为30.00% (9/30)、36.67%(11/30)、26.67% (8/30)、6.67% (2/30).研究组平均MPA的CT值为(286±39) HU,对照组为(278±71)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1).研究组MPA低强化值为240 HU,对照组3例低于200 HU.研究组肺段动脉可评价率平均为(88±14)%,高于对照组的(72±33)%(P=0.192).对研究组图像质量及肺动脉强化两研究者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0.366、0.714,86.67%病例图像质量及90.00%肺动脉强化良好,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对图像噪声及运动伪影的主观评价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VHS技术有利于捕捉佳肺动脉强化时相,是简单、实用的肺动脉血管造影方法.
作者:齐丽萍;陈颖;高顺禹;李艳玲;李晓婷;李洁;张晓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DWI表现和ADC值的变化情况及其与PSA的相关性.方法 对22例接受内分泌治疗的PCa患者测量治疗前后ADC值、PSA的变化情况,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a患者治疗前后ADC值分别为(0.82±0.18)×10-3mm2/s、(1.13±0.35)×10-3 mm2/s,PSA分别为(418.89±1505.71)ng/ml、(330.68±1092.2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a患者治疗前后ADC值与PSA呈负相关(r=-0.763,P<0.0001).结论 单纯依靠PSA难以全面评估PCa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DWI可作为治疗监测与疗效评估手段,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PCa.
作者:张贝;王玮;宦怡;赵海涛;崔光彬;白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病例1:患者男,53岁,主因“反复上腹部隐痛不适并放射至背部3年余,加重2天”就诊.体检:巩膜轻度黄染.腹部CT:肝右叶胆管扩张,肝门右侧肝管内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病灶延迟轻度强化.腹部MRI:肝右叶胆管扩张,肝门部胆管腔内见不规则软组织信号影,呈稍长T1等长T2.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肝右叶胆管及肝总管上段管腔扩张,内见充盈缺损影(图1).考虑胆管癌可能.行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术中见肝总管上段腔内生长绒毛状新生物,质脆,易出血,并向上蔓延进右肝管及肝内分支胆管.术后病理诊断:胆管乳头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作者:史玉振;童明敏;田迎;吴越菲;王中秋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