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贤;毕虹;胡福定;陈敏
尽管近年来抗感染药物及抗感染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感染性并发症仍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医疗实践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临床问题[1]。感染不仅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23%~65%[2],而且也是此类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更为重要的是,感染是这些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3],有资料显示,感染是卒中在发病第1 d后引起患者死亡的第一位原因[2]。
作者:赵景景;肖锦秀;胡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的临床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新桥医院门诊和住院诊治的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的病史、肺功能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等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中性粒细胞性哮喘(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比例≥61%)占同期行诱导痰检查哮喘患者总数的33.1%(51/154),共纳入资料完整的患者45例。其中住院患者20例(44.4%),达到哮喘临床控制2例(4.4%),咳嗽变异性哮喘3例(6.7%),女性30例(66.7%),12岁后发病者35例(77.8%),特应性患者12例(26.7%),急性加重患者27例(60%)。34例患者行肺功能检查,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60%和>80%的患者分别为19例(55.9%)和5例(14.7%),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为64%(16/25),平均可逆程度为11.7%。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比例分别为(74.5±9.1)%和(2.4±2.5)%,伴嗜酸粒细胞增多(>3%)的患者占35.6%(16/45)。结论 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多数为重症和急性加重患者,但其临床特征多样。哮喘患者气道内中性粒细胞增多的机制和临床意义尚不完全清楚,有待更多的研究来阐明。
作者:王彦;王斌;陈华萍;唐咸军;张巧;程晓明;林科雄;马千里;王长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肺挫伤致ARDS患者44例,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所有病例均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PEEP)。当ARDS控制窗出现时,序贯治疗组依次选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至停机通气模式,对照组选择SIMV+PSV+PEEP至停机通气模式。结果 序贯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间[(4.5±2.5)d比(13.1±4.9)d]、总机械通气时间[(14±2)d比(19±1)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9.1%比40.9%)、ICU住院时间[(17±3)d比(22±4)d]、病死率(13.6%比3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是治疗肺挫伤致ARDS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能明显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作者:莫必华;权学良;邓石荣;陈少武;陈志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的水平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02例NSCLC患者、6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和9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ys C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Cys C的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1.47±0.78)mg/L比(1.04±0.51)mg/L和(1.06±0.36)mg/L,P<0.01]。随着肿瘤的发展,患者血清Cys C的含量逐渐上升,无淋巴结转移低于有淋巴结转移[(1.06±0.39)mg/L比(1.83±0.97)mg/L,P<0.05],TNM分期Ⅰ~Ⅱ期低于Ⅲ~Ⅳ期[(1.38±0.88)mg/L比(1.57±0.79)mg/L,P<0.05]。中高分化肺癌血清Cys C的含量高于低分化肺癌[(1.63±0.73)mg/L比(1.26±0.48)mg/L,P<0.05]。肺癌患者血清Cys C水平与性别、年龄及肺癌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 血清Cys C含量在肺癌患者中明显增高,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恶性程度相关,提示血清Cys C水平的变化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徐春华;于力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微小RNA-150(miR-150)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脓毒症免疫细胞因子水平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40例脓毒症患者、20例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白细胞中miR-150表达量,并评价miRNA检测的稳定性和线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和IL-10浓度,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系统评价脓毒症患者的严重程度。对miR-150与白细胞总数、TNF-α、IL-10和SOFA评分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外周血标本在4℃保存5 d,白细胞中miR-150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低检出限为6.97pg/μL RNA,在6.97~6.97×104pg/pL RNA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脓毒症组miR-150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总数、IL-10水平和IL-10/TNF-α比值显著升高(P<0.05);而脓毒症组与SIRS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水平在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中,死亡组miR-150表达量较存活组显著降低(P<0.05),而IL-10水平和IL-10/TNF-α比值显著升高(P<0.01),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miR-150表达量与SOFA评分、血清TNF-α和IL-10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619、-0.457和-0.431,P<0.05);与WBC无显著相关性(P>0.05)。血清TNF-α、IL-10和IL-10/TNF-α比值与SOFA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miR-150表达量显著降低,其水平不但能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状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曾小莉;张韶岩;张京岚;李凤梅;马雪莲;米玉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 120例受试者均接受多导睡眠图监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体重指数(BMI)将受试者分组。控制OSAHS严重程度及肥胖程度的影响,分析各组A-FABP与AHI的相关性。分析A-FABP与AHI、BMI、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颈围、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的相关性。结果 排除年龄与性别的影响,在BMI相匹配的各组中,重度OSAHS者血浆A-FABP水平显著高于非OSAHS者。排除年龄与性别的影响,在AHI相匹配的非OSAHS和重度OSAHS组中,肥胖者血浆A-FABP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者和超重者。OSAHS患者血浆A-FABP水平与AHI、BMI、IRI、颈围、SLT90%、腰臀比呈正相关,与LSaO2和MSaO2呈负相关。非OSAHS者血浆A-FABP水平与BMI及IRI相关。结论 OSAHS患者的病情越严重,A-FABP的水平越高。不论是否患有OSAHS,血浆A-FABP的水平均与BMI、IRI呈正相关。
作者:徐婷;张蔷;孙思庆;林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各种病因导致的中心性气道狭窄是临床常见的棘手难题。中心性气道狭窄可引起呼吸闲难、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及严重的低氧血症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严重时甚至可能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迅速解除气道阻塞对于这类患者非常重要。
作者:叶俊;方正;李兵;修清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IgE高亲和力受体β链(FcεRIβ)基因-6843G/A多态性与哮喘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检索PubMed 、Embase、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检索系统及维普数据库,收集研究中国人群FcεRIβ基因-6843G/A多态性与哮喘易感性关系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末次检索时间为2009年10月1日。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及95%CI为效应指标,应用RevMan 4.2.8软件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检验异质性,采用SIATA10.0软件检验发表偏倚。结果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有9篇文献研究-6843G/A多态性位点,G携带者(GG+GA)的哮喘发病风险较AA野生型纯合子(AA)增加49%(OR=1.49,95%CI 1.01~2.22)。亚组分析显示,G携带者成年发病的风险明显增高(OR=1.83,95%CI 1.32~2.52),而儿童发病风险无显著性差异(OR=1.19,95%CI0.68~2.08)。结论 中国人群FcεRIβ基因-6843G/A多态性与哮喘易感性密切相关,突变子G携带者的哮喘发病风险较高。
作者:甘庆;亓占中;赵福胜;杨炼;王馨平;肖兴琼;陈秋伶;李光清;张琼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靶向小鼠核因子κB(NF-κB)P65进行RNA干扰(RNAi)的逆转录病毒载体,鉴定其生物学效应。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靶向小鼠NF-κB P65 siR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293E细胞,包装成逆转录病毒,以不同滴度感染小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用相同浓度的脂多糖(LPS)刺激,在不同时间点用RT-PCR和Western blot从mRNA和蛋白水平上检测细胞NF-κBP65表达,并用RT-PCR和ELISA方法 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靶向小鼠NF-κB P65基因的小干扰RNA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经LPS刺激后,siRNA病毒组J774A.1细胞中NF-κB P65 mRNA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2 h即明显低于Scramble病毒组(0.91±0.03比1.02±0.02,P<0.01),此后持续降低;在LPS刺激后的24、36、48和72 h,siRNA病毒组NF-κB P65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Scramble病毒组(0.97±0.02比1.01±0.01,0.94±0.01比1.02±0.01,0.94±0.02比1.02±0.01,0.93±0.01比1.00±0.02,P<0.05)。LPS刺激后2、6、12和24h,siRNA病毒组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Scramble病毒组(P<0.01),而相同时间点siRNA病毒组细胞上清TNF-α的含量亦明显低于Scramble病毒组(P<0.01)。结论 将小干扰RNA片段连接到空白质粒中构建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方法 是可行的。采用RNA干扰技术抑制NF-κB的表达后,可以减少其下游炎症因子的释放,提示RNA干扰技术在炎性损伤性疾病如急性肺损伤的防治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靳丽妍;朱光发;吴春婷;闫树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在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中采用siRNA干扰肺CD4+T细胞β1,3-N-乙酰糖基转移酶(Fringe)亚型Ring基因的表达,探讨Rfng对哮喘T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并激发建立哮喘大鼠模型。提取哮喘大鼠肺T细胞,并用免疫磁珠分离纯化CD4+T淋巴细胞。用Rfng特异的siRNA片段干扰哮喘大鼠CD4+T淋巴细胞高表达的Rfng基因。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fng的表达。定量PCR检测Th1/Th2型细胞因子IL-12、IFN-γ、IL-4、IL-5,以及核转录因子T-bet、GATA3。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h1/Th2型细胞因子IL-12、IFN-γ、IL-4、IL-5。结果 siRNA干扰哮喘大鼠肺CD4+T淋巴细胞后,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siRNA干预组中Rfng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在siRNA干预组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以及上游核转录因子T-bet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Th2型细胞因子IL-4、IL-5以及上游核转录因子GATA3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12明显升高,IL-4、IL-5明显降低。结论 Rfng基因表达的改变影响了T细胞的分化,可能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有关。
作者:顾问;郭雪君;丁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肺功能正常重度吸烟者的振动反应成像(VRI)能量振动曲线特征。方法 纳入健康非吸烟者60例,肺功能正常重度吸烟者6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0例。对3组受试者进行病史询问、临床资料收集、肺功能测定、胸部X线和VRI检查,分析并比较3组能量振动曲线的差异。结果 肺功能正常重度吸烟者VRI振动能量曲线呼气相低平43.3%、平台16.4%、凹陷16.4%、单峰14.9%。健康非吸烟者呼气相低平6.7%、平台3.3%,凹陷、单峰均未出现,这些征象与重度吸烟者有显著差异(P<0.05)。COPD组呼气相低平60%、平台33.3%、凹陷18.3%、单峰16.7%,这些征象与重度吸烟者相比呼气相低平、平台有显著差异(P<0.05),凹陷、单峰无显著差异(P>0.05)。呼气相/吸气相能量峰值比:重度吸烟组为0.56,健康非吸烟组为0.74,COPD组为0.54,重度吸烟者与健康吸烟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但与COPD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肺功能正常重度吸烟者与健康非吸烟者相比VRI能量振动曲线特征为振动能量曲线的呼气相低平、平台、凹陷和单峰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呼气相/吸气相能量峰值比较低,但与COPD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作者:刘超武;林江涛;俞红霞;张晓岩;苏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短期出现的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同源性,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4株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EICU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时间为2009年7月25日至8月7日。按《全国检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操作,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4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明确其是否为同一菌株的克隆。结果 4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多种抗生素耐药,经DNA分型分别为A型和B型,非同一克隆株。结论 本组鲍曼不动杆菌为多药耐药菌株,不具同源性,可以排除相互传播的可能性。
作者:姚彬;柳爱青;周宝鑫;汪涓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成年大鼠高氧肺损伤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对照组吸入空气,设为0 h组;其余5组置入动物实验氧舱吸入100%浓度氧气,分为24h组、48 h组、72 h组、96 h组和rHuEPO干预组。rHuEPO干预组吸氧时间为96 h,并每日予以rHuEPO 1000 U/kg腹腔内注射。颈动脉采血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测定左肺湿干重比值(W/D)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1β水平,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肺组织Bax和Bcl-2蛋白表达,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随高氧暴露时间延长,大鼠氧合指数逐渐下降,96h达到低值;左肺W/D值逐渐增加,96 h达到高峰;BALF中TNF-α、IL-1β水平逐渐增高,48 h达到高峰,此后开始下降;肺组织中Bax蛋白表达逐渐增多,Bcl-2蛋白表达逐渐减少。rHuEPO干预组与96h组比较,氧合指数增加,左肺W/D值下降,BALF中TNF-α、IL-1β水平下降,Bax蛋白表达减少,Bcl-2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rHuEPO能够下调肺组织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抑制肺泡上皮细胞凋亡,从而一定程度上减轻高氧所致成年大鼠急性肺损伤。
作者:刘庆辉;刘长庭;石敏;刘岩;俞森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皮肌炎(DM)和多发性肌炎(PM)伴发肺部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7例DM/PM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HRCT、肺功能检查、治疗反应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M/PM伴发肺部损害的27例患者中,出现肺部症状23例(85%),无肺部症状4例(15%)。患者有咳嗽(44%)、咳痰(30%)、呼吸困难(11%)等症状。分别有63%、67%、56%、44%的患者血沉、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升高。29%的患者抗Jo-1抗体呈阳性。肌电图显示所有患者均有肌源性改变。胸部HRCT检查以肺间质性改变为主。肺功能检查发现以限制性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障碍为主。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较好。结论 对于DM/PM患者尤其伴有肺部症状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的患者,应早期进行胸部HRCT、肺功能等检查,以早期发现肺部病变,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金志贤;毕虹;胡福定;陈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3例以肺部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结节性多动脉炎(PAN)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总结分析3例以肺部病变为首发症状的PAN患者的发病方式、症状和体征演变、实验室检查结果 。同时分析血管超声、组织病理学等检查手段的诊断意义。结果 3例患者病初以咳嗽、咳痰伴长期不规则发热为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均出现贫血、白细胞升高、血沉和C反应蛋白增高;肺部CT提示肺部散在多发斑片状阴影;抗感染治疗无效。随着病情进展,3例患者先后出现消化道、皮肤、肾脏、神经、肌肉等损害;2例通过受累器官组织活检病理证实,3例经激素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 以肺部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结节性多动脉炎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实验室检查如血沉快、C反应蛋白升高、血白细胞升高等具有提示意义。再通过详细问诊、仔细查体等手段寻找皮肤、肾脏、胃肠道、腓肠肌和外周神经多发性神经病受累证据,进一步选择性血管造影和/或病变组织活检明确诊断。激素和/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有效。
作者:王娇莉;任振义;王利民;夏俊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监护记录单在护理实习生全面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0年轮转入ICU实习的150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实习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名,试验组实施每天1 h共1个月规范的综合性ICU患者监护记录单书写培训,对照组按常规带教,统计比较培训后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结果 试验组有65.3%的实习生病情观察全面,64%护理诊断准确,60%对危重病情的反应快,56%对危重病情的反应准确,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分别为44%、28%、34.7%和32%,P<0.01)。结论 根据重症医学的特点,规范的使用综合性ICU患者监护记录单,能逐渐培养实习生的全面性、评判性、连续性、前瞻性思维,增强危急抢救意识,提高反应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实习生的全面临床思维能力。
作者:韦柳青;赖天为;龙琼;陆雪珍;冯文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COPD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别检测COPD组患者(40例)与健康组(43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快形成情况,以及血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吸烟指数,并进行组间比较。将COPD患者颈动脉IMT之相关因素作多元回归分析。比较COPD患者颈动脉狭窄组与非狭窄组的上述生化指标和临床资料。结果 COPD组患者血中hs-CRP、Fbg水平、IMT厚度、斑块检出率和吸烟指数均高于健康组,而TC、HDL-C、LDL-C则低于健康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指数、血中hs-CRP、TC水平与COPD患者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P<0.05)。COPD患者颈动脉狭窄组hs-CRP水平和吸烟指数均高于无狭窄组(P<0.05),而TC、TG、LDL-C、HDL-C水平均低于无狭窄组(P<0.05)。结论 COP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水平均明显异常于健康人。年龄、吸烟指数、hs-CRP、TC是COPD患者颈动脉IMT厚度的危险因素。通过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测颈动脉IMT厚度应作为了解COPD患者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必要筛查项目。
作者:郭璐;解郑良;刘跃建;李春梅;李为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恶性血液肿瘤(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等)可侵犯全身各脏器引起相应病变,当侵犯到胸膜腔可引起胸腔积液,少数患者可因胸腔积液为首发临床表现到呼吸科就诊。本院于2004年2月至2009年5月先后收治了3例以胸腔积液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血液肿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凌;陈灏;严秀娟;任振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6年,活动后气促9年,双下肢水肿2年,再发3 d”,于2010年6月10日入院。既往有明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双肺肺大疱、右侧自发性气胸”病史。
作者:李海东;潘峰;李文碧;杨寿艳;郭芮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成人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年1月至2011年3月)、ISI Web of Knowledge(所有年份)和万方数据库(1982年至2011年),手工检索初步入选文献的全文和参考文献中所列的相关文献,收集国内外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成人ALI/ARDS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利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人8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合并分析结果 显示,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能降低成人ALI/ARDS患者28 d或30 d死亡率[OR 1.05,95%CI(0.90,1.22),P=0.55];亚组分析显示,亦不能降低肺炎/误吸、脓毒症和创伤/手术引起的ALI/ARDS的28 d或30 d死亡率。3个RCT研究表明,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明显改善成人ALI/ARDS患者的氧合(P<0.05)。有1项RCT研究显示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能降低成人ALI/ARDS患者的28 d或30 d死亡率,但能改善患者氧合。建议临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ALI/ARDS。
作者:史家欣;施毅;苏欣;徐瑾;孙文逵;高伟;张艳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