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诊断左肾横纹肌肉瘤1例

陈春新;陈美燕;胡寅进

关键词:肾, 横纹肌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患者女,30岁,以“左腰部反复阵发性酸痛6天,发热(39.6℃)1天”入院.查体:左中上腹部触及约10 cm×8 cm包块,质偏硬,压痛明显,活动度差.左肾区叩击痛.CT(图1):左肾体积增大,肾实质内见约5 cm×9 cm×10 cm不规则混杂稍高密度影,边界欠清,CT值约32~69 HU,病灶与相邻肾实质边界模糊;增强扫描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CT值约35~96 HU;左肾周筋膜稍增厚,局部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欠清,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左侧腰大肌肿胀,双侧腰大肌内可见类圆形囊性低密度影,边界尚清,增强扫描囊壁见强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对比分析幕上与幕下脉络丛乳头状瘤

    目的 对比分析幕上与幕下脉络从乳头状瘤在患者一般资料及脑积水方面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证实的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分为幕上组(19例)和幕下组(21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统计伴发脑积水的例数,并进一步观察治疗后脑积水的缓解情况.结果 幕上、幕下组的男女比例分别为15∶4和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幕上、幕下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7.2±2.2)岁和(39.4±3.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幕上、幕下组伴脑积水的例数分别为14例和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复查,幕上组4例脑积水缓解(4/14),幕下组4例脑积水缓解(4/5).结论 幕上与幕下脉络丛乳头状瘤在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和伴发脑积水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别.幕上脉络丛乳头状瘤更易伴发脑积水,且多为交通性脑积水,术后不易缓解;幕下脑积水多为梗阻性脑积水,术后易缓解.

    作者:杨超;孙胜军;边杰;肖道雄;刘晶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飞利浦HD15高端智能彩色超声诊断系统的“高端实用性”

    无论医学技术发展如何迅速、医疗发展趋势如何改变,扎实服务于临床需求都是根本的出发点,而临床为普及的影像学产品——超声设备更是如此.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和临床分析,飞利浦医疗于2009年4月正式发布了HD家族具有高端技术的全新超声产品-HD15.自面市至今,HD15秉承飞利浦“以人为本,简化医疗保健”的品牌理念,融合了创新性的“高端实用性”设计,以实际行动贯彻了飞利浦超声在临床应用上一如既往的领先优势,成为高端智能彩色超声产品领域的旗帜性产品.

    作者: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二尖瓣脱垂术后左心房容积及功能

    手术治疗二尖瓣脱垂(mitral valve prolapse,MVP)多采用二尖瓣成形术( mitral valve repair,MVr).术后准确评价左心房(left atrium,LA)容积及功能对预测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猝死等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应用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RT3D TTE)技术定量评价MVr后LA容积及功能.

    作者:陈昕;冯伟;杨亮;谷天祥;杨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吊索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吊索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经CT、心导管造影和(或)手术证实的6例肺动脉吊索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诊断要点.结果 6例肺动脉吊索患儿中,超声诊断4例,漏诊1例,误诊1例.6例中3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伴有卵圆孔未闭,2例伴有室间隔缺损,1例伴有动脉导管未闭,1例伴有法洛四联症,1例伴有永存左上腔静脉.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探查左、右肺动脉的起始位置及走行,有助于正确诊断肺动脉吊索.

    作者:王燕;吕秀章;王浩;李建蓉;朱振辉;孟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三步节段法”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内脏异位综合征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三步节段法”对诊断胎儿内脏异位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40 884胎产前超声检查中采用“三步节段法”,胎龄14~38周,平均(27.4±6.5)周;孕妇年龄20~33岁,平均(23.6±4.3)岁.11胎诊断为内脏异位综合征,将其产前超声表现与引产后解剖学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1胎内脏异位综合征胎儿中,左异构3胎,右异构8胎;10胎引产后经尸体解剖证实.内脏异位综合征的主要产前超声表现包括内脏心脏异位,下腔静脉离断伴奇静脉异位引流或下腔静脉紧靠腹主动脉和心脏畸形.结论 产前超声是诊断胎儿内脏异位综合征有效可行的方法.采用产前超声“三步节段法”全面有序扫查获得主要超声征象可减少漏诊.

    作者:石伟元;张彤;张昊晴;颜海英;曾灵峰;廖敏兰;肖琳玲;胡玉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经体表超声及经口腔内超声联合探查诊断下颌下腺结石

    诊断涎石病的传统方法主要为X线检查、涎腺造影、MR以及临床口底物理检查等.本研究应用经体表超声及经口腔内高频超声联合探查下颌下腺导管结石2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海港;余善超;苏光明;米修奎;祝莉;李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胸壁错构瘤的MSCT表现

    目的 探讨胸壁错构癌的MSCT征象.方法 收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壁错构瘤患儿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病理起源、临床特点与MSCT表现.结果 4例为单发病变,1例为双发病变.共6处病变,其中位于左后胸壁3处,位于左前胸壁、右后胸壁、右侧胸壁各1处,均起源于肋骨.CT均表现为肋骨膨胀性改变,局部形成凸向胸腔内或胸腔外的不均匀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内见高密度骨化或钙化影,增强后肿块部分呈轻-中度强化.结论 胸壁错构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很好地显示病变起源、大小、受累肋骨的数量及邻近组织结构情况.

    作者:霍梦娟;范淼;杨有优;刘鸿圣;高振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MSCT对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的预测价值

    目的 评价MSCT对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MSCT图像,观察急性阑尾炎的CT征象并进行评分;使用Spearman秩相关法对CT征象与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与病理分型显著相关的CT征象,再利用上述征象作为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预测病理类型,并评价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阑尾直径、阑尾石、周围脂肪密度、管腔外积液、管腔内积液、箭头征、右侧腰大肌前缘模糊、盆腔积液、管腔内积气、盲肠条带征、乙状结肠壁增厚11个征象与急性阑尾炎病理分型存在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5个征象可预测阑尾炎病理类型,预测值和病理分型的加权κ值为0.78,Logistic回归模型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5.71%(96/112).结论 应用上述5个MSCT征象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理学类型.

    作者:韩树高;孙浩然;白人驹;汪俊萍;李亚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超声造影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CEUS增强时间-强度曲线各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原发性HCC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中低分化癌16例,高分化癌11例,取其中13例患者的癌周组织作为对照.分析术前CEUS图像,绘制时间-强度曲线,计算增强时间、上升斜率、相对峰值强度、峰值增强率、下降斜率.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VEGF进行定位,应用蛋白印迹法对VEGF进行定量,分析CEUS曲线参数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VEGF蛋白主要分布于胞浆中,蛋白定量分析显示中低分化HCC、高分化HCC、对照组织的VEGF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46.63±9.70)%、(32.36± 8.56)%、(8.85±5.05)%,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CC曲线的相对峰值强度与VEGF蛋白相对含量呈正相关(r=0.56,P<0.05),而增强时间、上升斜率、峰值增强率及下降斜率与VEGF蛋白相对含量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HCC造影增强时间-强度曲线的相对峰值强度可反映VEGF蛋白表达,不同分化程度HCC的VEGF蛋白相对含量差异显著.

    作者:黄丽萍;尹率;邓力军;宋晓雁;任卫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磁共振综合测试体模的设计

    目的 设计并测试自制MR综合测试体模.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行业标准,采用机械加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件并组合装配,制作MR体模.体模具有三向定位、满周星(楔)形测试调制传递函数(MTF)、正交双测试等独有设计,并与美国Magphan SMR170柱形综合测试体模进行实验比较.结果 对自制体模与美国Magphan体模分别在场强0.36T(1个)和1.5T(2个)的临床医学MR系统上进行综合检测试验.自制体模能正常测试12项测试参数(空间定位、弛豫值、高对比度分辨率、低对比度分辨率、几何畸变、线性度、均匀度、SNR、流体测试、层厚、层偏差、MTF),结果均准确,其中低对比度分辨率、MTF、弛豫值优于美国Magphan体模.结论 自制MR综合测试体模性能良好,可有效替代国外同类产品,成本较低,能满足常规MR质量控制与保障工作.

    作者:邱建峰;王鹏程;王国柱;王晓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肝硬化伴肝动脉-门静脉瘘1例

    患者男,47岁,肝硬化10年,肝内多发实性结节(多年随访未见变化,不除外肝硬化增生结节或血管瘤).本次随访超声见肝内数个中、高回声,较大者1.5 cm×1.3 cm;门静脉主干内径1.4 cm,脾厚4.5cm,脾静脉内径0.8cm,未探及腹腔积液暗区.右肝见条索状稍增强回声区,宽约2 cm,长约6 cm,内见细管状结构(图1),CDFI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提高Scale显示为蓝色离肝血流和其旁增粗的肝内动脉;于离肝血流处测得峰值血流速度38~188 cm/s、阻力指数0.22~0.32(图2),其旁肝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96~186 cm/s、阻力指数0.26~0.42.

    作者:林中能;李艳彬;施霖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探讨健康成人视辐射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年龄的相关性

    目的 定量分析正常成人视辐射的DTI中各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键康志愿者50名行DTI扫描,年龄20~75岁,分为5个连续的年龄组.将图像载入DTI studio 2.4中,分别在双侧视辐射勾画ROI,得到FA、平均弥散率(MD)及神经纤维根数(NOF),分析双侧间的差异性、不同组间差异性及与年龄间的相关性,并用SPM2软件分析不同组间视辐射FA、MD值变化趋势,验证所得结果.结果 双侧视辐射FA、MD及NOF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FA、MD及NOF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FA与年龄呈负相关(右侧:r=-0.856,左侧:r=-0.864,P均<0.05),双侧MD与年龄无相关性(P均>0.05).双侧NOF与年龄呈负相关(右侧:r=-0.458,左侧:r=-0.674,P<0.05);SPM2仅显示出视辐射区持续扩大的FA减低,与勾画ROI法所得结果相符.结论 成人双侧视辐射随年龄增长出现FA减低和神经纤维数目减少,而MD的变化与年龄无相关性.

    作者:张祥;李葆青;李坤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表现

    目的 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腹内型隐睾合并精原细胞瘤和6例阴囊内睾丸精原细胞瘤MRI表现.结果 隐睾合并的精原细胞瘤MRI表现为类圆形较大的等-长T1长T2信号,内部有坏死及囊性变,线状纤维血管间隔T1 WI、T2WI显示清楚;增强后肿瘤缓慢轻度强化,纤维血管间隔早期线样强化.阴囊内睾丸精原细胞瘤平扫MRI表现为小结节状,T2WI呈低信号,内见较厚的低信号纤维血管分隔,增强后边缘及内部纤维血管间隔早期呈蚓状强化,肿痛实质成分缓慢轻度强化.结论 腹内型隐睾合并精原细胞瘤与阴囊内精原细胞瘤的纤维血管间隔早期显著强化是精原细胞瘤的共同特征,但二者大小、形态、边缘表现不同,增强后边缘及内部纤维血管间隔强化形态不同.

    作者:刘仁伟;吴志清;冯丰坔;丁玲;刘年元;曹火乃;杨亚英;韩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8F-FDG显像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及预后

    目的 探讨18 F-FDG显像对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早期疗效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32例晚期NSCLC患者分别在化疗前1周内及化疗后3周接受18 F-FDG显像.对全部患者均随访1年,根据病灶影像学变化判断化疗疗效,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与对侧正常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T/N值)及其变化百分率(T/N变化百分率)与疗效和预后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之间T/N值和T/N变化百分率的差异.通过ROC曲线找出判断疗效的佳T/N变化百分率,以此数值为界将患者分为两组,绘制两组患者的1年累积生存曲线,Log-rank 检验评估两组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有效组和无效组化疗前T/N值分别为7.41±3.91和6.97±2.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化疗3周后T/N值(5.43±2.86)低于无效组的8.51±4.61(t=2.18,P<0.05),有效组T/N变化百分率(-21.84±25.66)%低于无效组的(23.78±44.35)%(t=3.42,P<0.05).鳞癌患者和腺癌患者在化疗前T/N值分别为8.35±2.56和6.35±3.30,化疗3周后分别为8.90±5.56和5.97±2.42,T/N变化百分率分别为(8.52±58.00)%和(0.61±30.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总体1年生存率为78.13%;有效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100%,高于无效组的61.11%(x2=6.62,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评价疗效的佳的T/N变化百分率为下降10%,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78.6%,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T/N变化百分率下降超过10%组的1年生存率为100%,高于不足10%组的63.27%(X2=5.76,P<0.05).结论 化疗后的T/N变化百分率可作为评价晚期NSCLC疗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刘丽;王火强;李梅;刘进军;赵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软骨病变的MRI表现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软骨病变的MRI表现.方法 收集符合2009年ASAS分类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0例(AS组),对患者行骨盆正位片和MR序列扫描(STIR、T1W SE、T2WSE、3D-WATS).另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相同参数下的MR扫描,对比观察两组骶髂关节软骨表现,并测量对照组骶髂关节软骨厚度.结果 3D- WATS序列显示AS患者的骶髂关节软骨呈不规则增粗、扭曲、中断.该序列可分辨出正常骶侧软骨、髂侧软骨及两者之间的间隙.对照组骶侧软骨厚度[(1.38±0.17)mm]大于髂侧软骨厚度[(0.81±0.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0,P<0.001).结论 3D-WATS序列可显示骶髂关节软骨破坏,为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寇介丽;李伟雄;米存东;叶伟;李文美;宋英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高频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膝关节滑膜改变的高频超声及CEUS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方法 对72例RA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行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滑膜状态(包括滑膜厚度、关节积液程度、滑膜血流情况);应用CEUS观察膝关节滑膜微循环情况,并分析其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结果 超声示,与正常人比较,RA患者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滑膜增厚、关节积液增多(P<0.01) ;CEUS更为清晰地显示滑膜内血管翳形成情况;滑膜厚度与CRP(r=0.36,P<0.001)及ESR (r=0.49,P<0.001)、膝关节髌上囊液体厚度与CRP(r=0.44,P<0.001)及ESR(r=0.52,P<0.001)、滑膜厚度与Anti-ccp均有一定相关性(r=0.44,P=0.033).结论 RA的高频超声及CEUS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具有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为诊断RA提供依据.

    作者:张英娟;刘健;刘晓玲;王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BOLD T2*成像评估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肝脏血氧含量的变化特点

    目的 探讨BOLD-fMRI评价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接受TACE治疗前、后的血氧变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例HCC患者(HCC组)和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BOLD-fMRI扫描,对HCC组患者于TACE术后2~3周内再次行BOLD-fMRI扫描.结果 HCC组和对照组肝实质T2*值分别为(13.90±2.94)ms和(17.94±5.93)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TACE治疗前、后富血供HCC组织T2*值分别为(31.91±2.07)ms 和(7.69±0.75)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CE治疗前、后肿瘤周围肝脏组织T2*值分别为(19.94±3.05)ms 和(24.21±1.9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OLD-fMRI能有效评测HCC患者TACE治疗前、后非瘤肝脏组织和肿瘤组织内血氧含量的变化特点.

    作者:戴峰;张秀明;吴旻;秦智;张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超声观察正常胎儿肾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 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不同孕周胎儿肾动脉(R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低血流速度(Vmin)及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确定其正常参考值,分析其与孕龄的相关性.方法 从接受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的18~40周孕妇中选取符合条件的2627名进入样本库,测量胎儿肾动脉Vmax、Vmin和PI、RI,后按孕龄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胎儿左、右侧肾动脉血流Vmx(r=0.75,0.75)、Vmin(r=0.62,0.60)与孕龄呈正相关(P均<0.05),RI、PI随孕龄增长而呈缓慢下降趋势,仅在妊娠末期略有回升;胎儿左、右肾各血流参数测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儿肾动脉血流速度与孕龄呈正相关,而肾动脉RI、PI随孕龄变化幅度很小.胎儿肾动脉血流监测可作为预测和评估胎儿有无宫内缺氧的方法之一.

    作者:李涛;冯泽平;田艾军;袁红霞;周永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大标准摄取值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佳界值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佳临界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NSCLC初诊患者共337个纵隔淋巴结的术前PET/CT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对照,根据淋巴结SUVmax绘制SUVmax的ROC曲线,计算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佳SUVmax诊断界值.结果 337个纵隔淋巴结中,病理确诊为转移性淋巴结129个(129/337,38.28%),无转移淋巴结208个(208/337,61.72%).纵隔淋巴结SUVmaxROC曲线下面积为0.842.当SUVmax为4.5时Youden指数大(0.605),准确率高(81.6%).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佳临界值SUVmax≥4.5较为合适.

    作者:段晓蓓;樊卫;许泽清;陈相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Flash CT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超重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Flash CT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IRIS)技术对改善超重患者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 对100例体质量指数(BMI)为25~30 kg/m2的患者行Flash CT检查,按扫描管电压随机化分成A(120 kV)、B(100 kV)两组,对B组图像经IRIS重建获得数据作为C组.测量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及右冠状动脉起始部血管腔内CT值、噪声(SD),并计算SNR、CNR,记录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3组图像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604,P<0.05);3组血管腔强化CT值、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血管腔内CT值B、C两组高于A组;B组噪声大,CNR低;C组SNR高.A、C组ED分别为(8.6±1.3)mSv和(3.5 ±0.7)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1,P<0.05).结论 对于超重患者运用低管电压结合IRIS技术进行Flash CT冠状动脉检查能够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作者:夏宾;杨学华;高剑波;谭红娜;王天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