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诊断左肾横纹肌肉瘤1例

陈春新;陈美燕;胡寅进

关键词:肾, 横纹肌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患者女,30岁,以“左腰部反复阵发性酸痛6天,发热(39.6℃)1天”入院.查体:左中上腹部触及约10 cm×8 cm包块,质偏硬,压痛明显,活动度差.左肾区叩击痛.CT(图1):左肾体积增大,肾实质内见约5 cm×9 cm×10 cm不规则混杂稍高密度影,边界欠清,CT值约32~69 HU,病灶与相邻肾实质边界模糊;增强扫描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CT值约35~96 HU;左肾周筋膜稍增厚,局部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欠清,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左侧腰大肌肿胀,双侧腰大肌内可见类圆形囊性低密度影,边界尚清,增强扫描囊壁见强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皮肤黑色素沉着症1例

    患儿男,15个月,出生时发现全身多发大小不等的黑色斑,约黄豆至手掌大小,遍及头面、躯干、四肢、下腹部、腰臀及会阴部;表面粗糙稍隆起于皮肤,其上附有黑色毛发(图1),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增大.患儿出生1个月后癫痫发作,以苯巴比妥控制癫痫不佳.MRI:双侧颞叶前部、脑桥基底部和小脑上蚓部可见斑片状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灶(图2),边界清楚,周围无水肿.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神经-皮肤黑色素沉着症(neurocutaneous melanosis,N(M).

    作者:马二奎;孙玉今;肖江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门控PET/CT评价猪双侧乳内动脉Y型搭桥术后的心肌血供

    目的 应用门控PET/CT评价猪双侧乳内动脉Y型搭桥术后桥血管和冠状动脉形态、心肌灌注、左心室功能.方法 对6头实验猪行双侧乳内动脉Y型搭桥术.术后送至PET中心对其再行门控13N-NH3心肌灌注和CT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6头猪共12条桥血管的18处吻合口中15处显示清晰,冠状动脉充盈良好;左心室各壁心肌灌注放射性分布均匀,室壁运动正常,左心室功能均大于50%.结论 门控PET/CT可无创地评价搭桥术后血管形态、心肌灌注和左心室功能.双侧乳内动脉Y型搭桥术可为心脏提供充足血供.

    作者:王思云;胡志辉;郑少忆;徐卫平;王淑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探讨健康成人视辐射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年龄的相关性

    目的 定量分析正常成人视辐射的DTI中各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键康志愿者50名行DTI扫描,年龄20~75岁,分为5个连续的年龄组.将图像载入DTI studio 2.4中,分别在双侧视辐射勾画ROI,得到FA、平均弥散率(MD)及神经纤维根数(NOF),分析双侧间的差异性、不同组间差异性及与年龄间的相关性,并用SPM2软件分析不同组间视辐射FA、MD值变化趋势,验证所得结果.结果 双侧视辐射FA、MD及NOF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FA、MD及NOF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FA与年龄呈负相关(右侧:r=-0.856,左侧:r=-0.864,P均<0.05),双侧MD与年龄无相关性(P均>0.05).双侧NOF与年龄呈负相关(右侧:r=-0.458,左侧:r=-0.674,P<0.05);SPM2仅显示出视辐射区持续扩大的FA减低,与勾画ROI法所得结果相符.结论 成人双侧视辐射随年龄增长出现FA减低和神经纤维数目减少,而MD的变化与年龄无相关性.

    作者:张祥;李葆青;李坤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磁共振综合测试体模的设计

    目的 设计并测试自制MR综合测试体模.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行业标准,采用机械加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件并组合装配,制作MR体模.体模具有三向定位、满周星(楔)形测试调制传递函数(MTF)、正交双测试等独有设计,并与美国Magphan SMR170柱形综合测试体模进行实验比较.结果 对自制体模与美国Magphan体模分别在场强0.36T(1个)和1.5T(2个)的临床医学MR系统上进行综合检测试验.自制体模能正常测试12项测试参数(空间定位、弛豫值、高对比度分辨率、低对比度分辨率、几何畸变、线性度、均匀度、SNR、流体测试、层厚、层偏差、MTF),结果均准确,其中低对比度分辨率、MTF、弛豫值优于美国Magphan体模.结论 自制MR综合测试体模性能良好,可有效替代国外同类产品,成本较低,能满足常规MR质量控制与保障工作.

    作者:邱建峰;王鹏程;王国柱;王晓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二尖瓣脱垂术后左心房容积及功能

    手术治疗二尖瓣脱垂(mitral valve prolapse,MVP)多采用二尖瓣成形术( mitral valve repair,MVr).术后准确评价左心房(left atrium,LA)容积及功能对预测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猝死等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应用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RT3D TTE)技术定量评价MVr后LA容积及功能.

    作者:陈昕;冯伟;杨亮;谷天祥;杨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椎管内多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患者女,25岁.以“双下肢肌力下降伴大小便失禁5天,腰部疼痛”人院.查体:双侧下肢肌力0级;Hoffmann征未见异常,Babinski征、Chaddock征、Oppenheim征和Gordon征双侧均为阳性.MRI:T6至T12髓外硬膜下见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稍短T1等T2信号(图1、2),压脂像呈等信号,边界清,较大者位于T9水平,上下径约2.51 cm,相应平面脊髓受压;增强扫描上述病变呈中等程度均匀强化(图3).

    作者:文宝红;程敬亮;张会霞;阎晨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高频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膝关节滑膜改变的高频超声及CEUS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方法 对72例RA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行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滑膜状态(包括滑膜厚度、关节积液程度、滑膜血流情况);应用CEUS观察膝关节滑膜微循环情况,并分析其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结果 超声示,与正常人比较,RA患者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滑膜增厚、关节积液增多(P<0.01) ;CEUS更为清晰地显示滑膜内血管翳形成情况;滑膜厚度与CRP(r=0.36,P<0.001)及ESR (r=0.49,P<0.001)、膝关节髌上囊液体厚度与CRP(r=0.44,P<0.001)及ESR(r=0.52,P<0.001)、滑膜厚度与Anti-ccp均有一定相关性(r=0.44,P=0.033).结论 RA的高频超声及CEUS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具有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为诊断RA提供依据.

    作者:张英娟;刘健;刘晓玲;王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颈动脉超声参数在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超声参数与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的关系及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的价值.方法 共入选129例MHD患者,采用FRS和共存疾病指数(ICED)评估MHD患者ASCVD及危险因素;颈动脉B超测定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颈总动脉大内-中膜厚度(CCA-IMTmax),计算颈总动脉内-中膜横切面积(CCA-IMarea),同时记录有无颈动脉斑块(CPs).结果 根据血管病变支数和严重程度评分分组,结果显示,随着血管支数增加和病变程度加重,CCA-IMT、CCA-IMarea、CCA-IMTmax、CPs和FRS逐渐增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s、FRS是预测ASCVD发生的独立变量;CPs、FRS可独立预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生;CCA-IMT、CCA-IMarea可独立预测脑血管疾病发生;CPs、CCA-IMT、CCA-IMarea、FRS均可预测外周血管疾病发生.结论 CCA-IMT预测ASCVD的准确性优于CCA-IMarea、CCA-IMTmax.

    作者:崔峥;张新天;顾俊毅;王敏;齐华林;陈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对比分析幕上与幕下脉络丛乳头状瘤

    目的 对比分析幕上与幕下脉络从乳头状瘤在患者一般资料及脑积水方面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证实的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分为幕上组(19例)和幕下组(21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统计伴发脑积水的例数,并进一步观察治疗后脑积水的缓解情况.结果 幕上、幕下组的男女比例分别为15∶4和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幕上、幕下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7.2±2.2)岁和(39.4±3.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幕上、幕下组伴脑积水的例数分别为14例和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复查,幕上组4例脑积水缓解(4/14),幕下组4例脑积水缓解(4/5).结论 幕上与幕下脉络丛乳头状瘤在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和伴发脑积水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别.幕上脉络丛乳头状瘤更易伴发脑积水,且多为交通性脑积水,术后不易缓解;幕下脑积水多为梗阻性脑积水,术后易缓解.

    作者:杨超;孙胜军;边杰;肖道雄;刘晶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脐部小汗腺汗孔瘤误诊为血管瘤1例

    患者女,60岁,因“发现脐部肿物3个月、逐渐增大”就诊.查体:脐部见约2 cm×2 cm大小淡红色隆起结节,表面尚光整,质地较硬,边界清晰,基底可移动.超声检查:脐部见斑片状等回声,大小约20 mm×18 mm,形态规则,包膜完整,内部似见网格样改变,内部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快流速约24.7 cm/s,阻力指数0.58(图1);考虑血管瘤可能.

    作者:丁类;唐永建;董吉;吴鹏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56层螺旋CTA测量正常人椎动脉直径

    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已经成为观察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1].本研究利用256层螺旋CTA技术对正常人椎动脉各段直径进行测量和分析.

    作者:杨家明;蒋战魁;赵好果;段惠峰;周建收;李秋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三维超声检测胎儿甲状腺肿并甲状腺功能减低1例

    孕妇28岁,孕33+5 周.产前常规超声示:宫内孕,胎儿双顶径8.4cm,头围30.4 cm,颅脑、心脏、腹腔未见明显异常,腹围27.5 cm;胎儿甲状腺左叶3.5 cm×1.8 cm×1.6 cm,右叶3.3cm×1.6 cm×1.5 cm,峡部厚0.6 cm(图1A),预测体积9.45 cm3;CDFI示胎儿甲状腺血流丰富,以周边为主(图1B、C).三维超声重建后可见胎儿甲状腺肿大(图1D);胎儿股骨长径5.8 cm,未见股骨骨化中心.

    作者:吕国荣;苏珊珊;赵艳春;凌乐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肋软骨骨折:高频超声与MSCT对照观察

    目的 评价高频超声和MSCT对于肋软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高度怀疑肋软骨骨折的患者21例,分别行高频超声及MSCT检查,MSCT重建包括VR、CPR、MPR及MIP、表面遮盖显示(SSD),获取肋软骨图像.结果 21例中,发现肋软骨骨折17例、共28处,包括第3肋软骨2处,第4肋软骨2处,第5肋软骨5处,第6肋软骨8处,第7肋软骨10处,第8肋1处.MSCT重建技术检出肋软骨骨折28处,高频超声检出肋软骨骨折26处,超声未检出第7、8肋软骨骨折各1处.MSCT和超声均发现25处骨折发生错位.结论 高频超声和MSCT对肋软骨骨折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对于无胸壁软组织积气患者,高频超声可作为检查肋软骨骨折的重要方法.

    作者:赵建;韩奕;朱瑾;郭智萍;李石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自动功能成像评价经冠状动脉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目的 应用自动功能成像(AFI)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MBMC)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AMI患者22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MBMC移植治疗.观察移植的安全性,临床状况,心肌缺血区域的改变及细胞移植术前、后左心室心功能变化.结果 移植后3例于MB MC细胞注入后出现发冷反应,予以地塞米松治疗后好转;3例细胞注入时出现短暂自限性室性期前收缩,术后24 h持续ECG监测未再出现心律失常;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移植3个月后心肌显像示11例原梗死区缩小、活性区增大;超声心动图随访检查发现,MBMC移植后3~6个月内,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7.73%,左心室每搏输出量增加10.81%,AFI显示患者左心室室壁纵向应变术后有明显改善,牛眼图可见缺血节段减小,与PET的靶心图改变一致.结论 经冠状动脉自体MBMC移植修复梗死心肌安全有效;AFI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可为观察其疗效提供影像学基础.

    作者:贺声;沈燕华;李馨;高连茹;朱智明;张云山;任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对照分析中晚孕胎儿染色体异常与产前超声特征

    目的 探讨不同染色体异常胎儿的超声特征.方法 分析2007年3月-2011年4月接受产前检查且羊水或脐血穿刺结果均显示染色体异常的胎儿31胎,产前超声检查结果记录完整.结果 31胎染色体异常胎儿中,21-三体12胎,18-三体11胎,13-三体3胎,45,XO 3胎,47,XXX 2胎.产前超声检查共诊断23胎异常胎儿,包括21-三体6胎,18-三体11胎,13-三体3胎,45,XO 3胎,检出率为74.19%(23/31).结论 不同的染色体病超声特征不同,需结合多项指标分析,以提高染色体异常胎儿的检出率.

    作者:刘彦英;丛淑珍;李萍;吴丽桑;郭玉萍;钱隽;李谊;许少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语义、语法任务相关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目的 设计适用于临床的脑语言fMRI任务刺激模式,并观察与汉语语言相关的脑功能区.方法 对22名健康志愿者在模拟临床语言生成模式下进行汉语语义、语法句子正确性判断,同时采集[MR]数据,通过后处理分析获得汉语语言相关的脑功能区,对其进行定位,并判断汉语的语言优势半球.结果 语义、语法判断任务激活的脑功能区有很大重叠,双侧额下回、双侧顶上小叶、双侧枕叶及左侧辅助运动区在两种语言任务中均有明显激活.汉语语言的脑激活区额下回表现为左侧半球优势.结论 应用语义、语法句子判断的语言刺激模式能激活正常人语言相关的脑功能区,简单易行,依从性好,激活脑功能区稳定,适用于临床对语言脑功能区进行定位.

    作者:冯燕韻;黄飚;高明勇;刘泳坚;梁长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甲状腺结节后方声影的评估

    目的 探讨各种原因所致甲状腺结节后方声影的特点.方法 选取甲状腺超声检查后方有声影的病例456例,根据其长短、宽窄、立体感等特点对各种原因所致声影进行分折.结果 456例中,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伴钙化224例(224/456,49.12%),甲状腺实质性占位172例(172/456,37.72%),甲状腺术后瘢痕改变12例(12/456,2.63%),胸锁乳突肌内缘干扰所致结节声影48例(48/456,10.53%).241例患者接受手术,经病理证实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钙化4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纤维化88例,甲状腺恶性肿瘤108例.甲状腺结节伴钙化及甲状腺占位的后方声影立体感明显,其中前者以长、宽声影居多,后者以短、窄声影居多;术后瘢痕及胸锁乳突肌内缘干扰所致的后方声影立体感差.结论 不同原因所致甲状腺结节后方声影的形态有明显差异,认识这些特点有助于超声医师正确诊断甲状腺结节.

    作者:周明炀;詹维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软骨病变的MRI表现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软骨病变的MRI表现.方法 收集符合2009年ASAS分类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0例(AS组),对患者行骨盆正位片和MR序列扫描(STIR、T1W SE、T2WSE、3D-WATS).另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相同参数下的MR扫描,对比观察两组骶髂关节软骨表现,并测量对照组骶髂关节软骨厚度.结果 3D- WATS序列显示AS患者的骶髂关节软骨呈不规则增粗、扭曲、中断.该序列可分辨出正常骶侧软骨、髂侧软骨及两者之间的间隙.对照组骶侧软骨厚度[(1.38±0.17)mm]大于髂侧软骨厚度[(0.81±0.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0,P<0.001).结论 3D-WATS序列可显示骶髂关节软骨破坏,为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寇介丽;李伟雄;米存东;叶伟;李文美;宋英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MSCT对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的预测价值

    目的 评价MSCT对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MSCT图像,观察急性阑尾炎的CT征象并进行评分;使用Spearman秩相关法对CT征象与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与病理分型显著相关的CT征象,再利用上述征象作为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预测病理类型,并评价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阑尾直径、阑尾石、周围脂肪密度、管腔外积液、管腔内积液、箭头征、右侧腰大肌前缘模糊、盆腔积液、管腔内积气、盲肠条带征、乙状结肠壁增厚11个征象与急性阑尾炎病理分型存在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5个征象可预测阑尾炎病理类型,预测值和病理分型的加权κ值为0.78,Logistic回归模型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5.71%(96/112).结论 应用上述5个MSCT征象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理学类型.

    作者:韩树高;孙浩然;白人驹;汪俊萍;李亚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肝硬化伴肝动脉-门静脉瘘1例

    患者男,47岁,肝硬化10年,肝内多发实性结节(多年随访未见变化,不除外肝硬化增生结节或血管瘤).本次随访超声见肝内数个中、高回声,较大者1.5 cm×1.3 cm;门静脉主干内径1.4 cm,脾厚4.5cm,脾静脉内径0.8cm,未探及腹腔积液暗区.右肝见条索状稍增强回声区,宽约2 cm,长约6 cm,内见细管状结构(图1),CDFI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提高Scale显示为蓝色离肝血流和其旁增粗的肝内动脉;于离肝血流处测得峰值血流速度38~188 cm/s、阻力指数0.22~0.32(图2),其旁肝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96~186 cm/s、阻力指数0.26~0.42.

    作者:林中能;李艳彬;施霖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