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晓蓓;樊卫;许泽清;陈相猛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佳临界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NSCLC初诊患者共337个纵隔淋巴结的术前PET/CT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对照,根据淋巴结SUVmax绘制SUVmax的ROC曲线,计算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佳SUVmax诊断界值.结果 337个纵隔淋巴结中,病理确诊为转移性淋巴结129个(129/337,38.28%),无转移淋巴结208个(208/337,61.72%).纵隔淋巴结SUVmaxROC曲线下面积为0.842.当SUVmax为4.5时Youden指数大(0.605),准确率高(81.6%).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佳临界值SUVmax≥4.5较为合适.
作者:段晓蓓;樊卫;许泽清;陈相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叶酸介导的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对于人乳腺癌MCF-7细胞表面叶酸受体的靶向性及MR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①制备叶酸介导的耦联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的USPIO( FA-APTMS-US-PIO),通过TEM、FTIR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②USPIO组.竞争抑制组(FA-APTMS-USPIO+叶酸)及叶酸介导的耦联APTMS的靶向组(FA- APTMS-USPIO)分别与MCF-7细胞孵育不同时间,通过普鲁士蓝染色观察不同组别铁颗粒的摄取情况.③对与纳米铁孵育后的细胞采用3.0T MR仪进行体外MR成像.④采用MTT法进行细胞活性检测.结果 透射电镜照片显示FA-APTMS- USPIO外形较规则. 普鲁士蓝染色观察,靶向组细胞摄取的氧化铁较多,可见大量蓝色沉淀. 竞争抑制组与USPIO组细胞内蓝色颗粒较少. 体外MRI结果显示,与MCF-7孵育的靶向组T2信号降低显著,竞争抑制组和USPIO组无明显变化. MTT实验显示,靶向组不同时间对细胞生存能力无显著影响.结论 FA -APTMS-USPIO对MCF-7细胞有良好的靶向性,对早期诊断乳腺癌具有重大应用潜力.
作者:潘迪;严飞;郑海荣;吴瑞凤;邱本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18 F-FDG显像对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早期疗效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32例晚期NSCLC患者分别在化疗前1周内及化疗后3周接受18 F-FDG显像.对全部患者均随访1年,根据病灶影像学变化判断化疗疗效,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与对侧正常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T/N值)及其变化百分率(T/N变化百分率)与疗效和预后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之间T/N值和T/N变化百分率的差异.通过ROC曲线找出判断疗效的佳T/N变化百分率,以此数值为界将患者分为两组,绘制两组患者的1年累积生存曲线,Log-rank 检验评估两组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有效组和无效组化疗前T/N值分别为7.41±3.91和6.97±2.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化疗3周后T/N值(5.43±2.86)低于无效组的8.51±4.61(t=2.18,P<0.05),有效组T/N变化百分率(-21.84±25.66)%低于无效组的(23.78±44.35)%(t=3.42,P<0.05).鳞癌患者和腺癌患者在化疗前T/N值分别为8.35±2.56和6.35±3.30,化疗3周后分别为8.90±5.56和5.97±2.42,T/N变化百分率分别为(8.52±58.00)%和(0.61±30.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总体1年生存率为78.13%;有效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100%,高于无效组的61.11%(x2=6.62,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评价疗效的佳的T/N变化百分率为下降10%,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78.6%,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T/N变化百分率下降超过10%组的1年生存率为100%,高于不足10%组的63.27%(X2=5.76,P<0.05).结论 化疗后的T/N变化百分率可作为评价晚期NSCLC疗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刘丽;王火强;李梅;刘进军;赵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同染色体异常胎儿的超声特征.方法 分析2007年3月-2011年4月接受产前检查且羊水或脐血穿刺结果均显示染色体异常的胎儿31胎,产前超声检查结果记录完整.结果 31胎染色体异常胎儿中,21-三体12胎,18-三体11胎,13-三体3胎,45,XO 3胎,47,XXX 2胎.产前超声检查共诊断23胎异常胎儿,包括21-三体6胎,18-三体11胎,13-三体3胎,45,XO 3胎,检出率为74.19%(23/31).结论 不同的染色体病超声特征不同,需结合多项指标分析,以提高染色体异常胎儿的检出率.
作者:刘彦英;丛淑珍;李萍;吴丽桑;郭玉萍;钱隽;李谊;许少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女,60岁,因“发现脐部肿物3个月、逐渐增大”就诊.查体:脐部见约2 cm×2 cm大小淡红色隆起结节,表面尚光整,质地较硬,边界清晰,基底可移动.超声检查:脐部见斑片状等回声,大小约20 mm×18 mm,形态规则,包膜完整,内部似见网格样改变,内部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快流速约24.7 cm/s,阻力指数0.58(图1);考虑血管瘤可能.
作者:丁类;唐永建;董吉;吴鹏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的MRI表现差异.方法 选取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以高脂饲料喂养加球囊拉伤主动脉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药物诱发斑块破裂前、后各进行1次MR扫描,之后处死动物,获得主动脉病理资料.对扫描所得数据与病理所见进行对比.结果 11只实验兔存活,MRI显示主动脉均呈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改变.其中7只成功诱发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共检出75个斑块,其中14个为易损斑块,61个为稳定斑块.MRI表现与病理学所见在纤维帽厚度、斑块面积、脂核面积方面相关度较高.与稳定斑块相比,易损斑块具有薄纤维帽、大脂核以及高脂核/斑块面积比等特点.脂核/斑块面积比是斑块易损性的较强预测因子.结论 MRI能够区分兔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可作为无创检测易损斑块的工具.
作者:张明多;马晓海;曾聪贺;冯婷婷;张兆琪;赵欣;赵全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瞬时波强(WI)与血管弹性及体内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检测93名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W1,获取收缩早期正向波(W1)、收缩晚期和部分等容舒张期正向波(W2)、W1到W2的时间间隔(1st-2nd)、心电图R波到W1的时间间隔(R-1st).分析WI各参数和血管弹性指标与血清激素水平、血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血管弹性指标包括血管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β).结果 β、Ep、PWVβ与W1、W2、1“st-2nd呈正相关,与R-1st呈负相关(P均<0.05);多种血清激素水平、血生化指标与WI、血管弹性指标间均具有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WI及血管弹性指标可以反映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功能的早期改变.
作者:林宁;李红;唐力;李建卫;陈玮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定量分析正常成人视辐射的DTI中各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键康志愿者50名行DTI扫描,年龄20~75岁,分为5个连续的年龄组.将图像载入DTI studio 2.4中,分别在双侧视辐射勾画ROI,得到FA、平均弥散率(MD)及神经纤维根数(NOF),分析双侧间的差异性、不同组间差异性及与年龄间的相关性,并用SPM2软件分析不同组间视辐射FA、MD值变化趋势,验证所得结果.结果 双侧视辐射FA、MD及NOF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FA、MD及NOF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FA与年龄呈负相关(右侧:r=-0.856,左侧:r=-0.864,P均<0.05),双侧MD与年龄无相关性(P均>0.05).双侧NOF与年龄呈负相关(右侧:r=-0.458,左侧:r=-0.674,P<0.05);SPM2仅显示出视辐射区持续扩大的FA减低,与勾画ROI法所得结果相符.结论 成人双侧视辐射随年龄增长出现FA减低和神经纤维数目减少,而MD的变化与年龄无相关性.
作者:张祥;李葆青;李坤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手术治疗二尖瓣脱垂(mitral valve prolapse,MVP)多采用二尖瓣成形术( mitral valve repair,MVr).术后准确评价左心房(left atrium,LA)容积及功能对预测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猝死等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应用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RT3D TTE)技术定量评价MVr后LA容积及功能.
作者:陈昕;冯伟;杨亮;谷天祥;杨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已经成为观察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1].本研究利用256层螺旋CTA技术对正常人椎动脉各段直径进行测量和分析.
作者:杨家明;蒋战魁;赵好果;段惠峰;周建收;李秋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诊断涎石病的传统方法主要为X线检查、涎腺造影、MR以及临床口底物理检查等.本研究应用经体表超声及经口腔内高频超声联合探查下颌下腺导管结石2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海港;余善超;苏光明;米修奎;祝莉;李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高频超声和MSCT对于肋软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高度怀疑肋软骨骨折的患者21例,分别行高频超声及MSCT检查,MSCT重建包括VR、CPR、MPR及MIP、表面遮盖显示(SSD),获取肋软骨图像.结果 21例中,发现肋软骨骨折17例、共28处,包括第3肋软骨2处,第4肋软骨2处,第5肋软骨5处,第6肋软骨8处,第7肋软骨10处,第8肋1处.MSCT重建技术检出肋软骨骨折28处,高频超声检出肋软骨骨折26处,超声未检出第7、8肋软骨骨折各1处.MSCT和超声均发现25处骨折发生错位.结论 高频超声和MSCT对肋软骨骨折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对于无胸壁软组织积气患者,高频超声可作为检查肋软骨骨折的重要方法.
作者:赵建;韩奕;朱瑾;郭智萍;李石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设计适用于临床的脑语言fMRI任务刺激模式,并观察与汉语语言相关的脑功能区.方法 对22名健康志愿者在模拟临床语言生成模式下进行汉语语义、语法句子正确性判断,同时采集[MR]数据,通过后处理分析获得汉语语言相关的脑功能区,对其进行定位,并判断汉语的语言优势半球.结果 语义、语法判断任务激活的脑功能区有很大重叠,双侧额下回、双侧顶上小叶、双侧枕叶及左侧辅助运动区在两种语言任务中均有明显激活.汉语语言的脑激活区额下回表现为左侧半球优势.结论 应用语义、语法句子判断的语言刺激模式能激活正常人语言相关的脑功能区,简单易行,依从性好,激活脑功能区稳定,适用于临床对语言脑功能区进行定位.
作者:冯燕韻;黄飚;高明勇;刘泳坚;梁长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女,因“右腹胀痛”10天人院.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右腰部胀痛,伴背部及右侧腹股沟放射痛,伴恶心、呕吐.查体:右肾区叩击痛明显.超声:右肾大小正常,形态规则,实质回声均质,窦区可见两个肾盂回声,均可见液性分离暗区,上、下位肾盂宽径分别约1.9 cm、2.0 cm;于下位肾盂下份见约1.0 cm×0.9 cm强回声团后伴声影,可见两输尿管回声,上、下位输尿管上段扩张,内径分别约1.1 cm、0.9 cm(图1),上、下位输尿管距肾门约9.0 cm汇合成一条输尿管(图2),输尿管中段见约1.1 cm×0.9 cm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图3),下段开口于膀胱.
作者:刘学;蒙静芳;杜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者女,39岁,下腹部坠胀痛10余天,无其他不适,外院B超提示左侧卵巢囊肿.入院查体:下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盆腔可扪及包块,质软,表面光滑,活动度尚可.因患者既往无性生活史,未行经阴道检查.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胸部X线片提示两上肺及左下肺纤维增殖灶.既往无结核病接触史.
作者:李水婷;江魁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患儿男,15个月,出生时发现全身多发大小不等的黑色斑,约黄豆至手掌大小,遍及头面、躯干、四肢、下腹部、腰臀及会阴部;表面粗糙稍隆起于皮肤,其上附有黑色毛发(图1),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增大.患儿出生1个月后癫痫发作,以苯巴比妥控制癫痫不佳.MRI:双侧颞叶前部、脑桥基底部和小脑上蚓部可见斑片状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灶(图2),边界清楚,周围无水肿.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神经-皮肤黑色素沉着症(neurocutaneous melanosis,N(M).
作者:马二奎;孙玉今;肖江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观察淋巴瘤能谱CT参数特征,探讨能谱CT在淋巴瘤影像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采用GE能谱CT对22例初诊淋巴瘤患者[霍奇金病(HD)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7例]进行扫描,测量大病灶的能谱曲线,记录40~140 keV对应的CT值,观察同一病灶不同keV条件下CT值的变化规律.依据淋巴瘤部位、分期、病理类型、病灶大小、B症状、Ki-67等因素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间淋巴瘤病灶在不同keY条件下CT值的差异.结果 对于每个病灶的单能曲线,随着keV降低,曲线斜率逐渐变大,对应的CT值逐渐递增.在各临床病理因素中,仅病灶位置与单能CT值相关(P<0.05).而对于14例胸部患者,HD的平均CT值在低能区段(40~70 keV)与NH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线性模型结果也显示,不同部位及病理类型淋巴瘤的单能CT值与低能keV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淋巴瘤能谱CT单能曲线具有相似的形态.不同部位淋巴瘤的单能CT值存在差异.同为胸部淋巴瘤,HD与NHL的单能CT值在低能量区段存在差异.
作者:迟永堃;王之龙;李晓婷;孙应实;张晓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利用CDFI血流动力学指标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收集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侧PTC患者,根据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30)和无转移组(n=17).回顾性分析术前CDFI检查资料,观察病灶血流分布情况,进行Adler血流分级,测算肿瘤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收缩期加速时间(AT)、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分析上述血流动力学指标与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利用RI和PI诊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佳界值.结果 ①转移组与无转移组Adler血流分级均以2,3级为主.两组间CDFI血流检出率及2、3级血流信号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转移组PSV、RI及PI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均<0.01),而两组间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V、R1及PI均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个数呈正相关(r=0.58、0.64、0.60,P均<0.01),AT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个数无相关性(r=0.38,P>0.05).③对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佳诊断界值:RI为0.74,PI为1.09.结论 CDFI检查可用于术前评估PTC患者伴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杨方;王学梅;张浩;李璇;欧国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HRCT图像上颈内动脉管、颈静脉孔及乙状窦沟的完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6名受检者(332耳)的颞骨HRCT图像.行颞骨CT MPR,观察颈内动脉管、颈静脉孔及乙状窦沟的完整性.利用三维VR技术获得颞骨气化容积,分析骨壁裂缺与无裂缺颞骨气化容积的差异性.结果 受检者颈内动脉管、颈静脉孔、乙状窦沟裂缺发生率分别约2.41%(8/332)、0.90%(3/332)、2.71%(9/332).骨壁完整受检者颞骨气化容积平均约(5.43±2.43)ml.不同性别及侧别间颞骨气化容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骨壁裂缺耳分别与完整骨壁耳相比颞骨气化容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健康受检者颞骨区血管与气房间骨壁可发生裂缺,在诊断血管源性搏动性耳鸣时应注意鉴别.
作者:赵鹏飞;王振常;鲜军舫;李静;陈青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SWI技术观察特发性全面癫痫(IGE)患者皮层下核团铁物质含量的改变,揭示铁在IGE病理生理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35例IGE患者(IGE组)纳入本研究,并以35名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SWI数据,比较IGE患者发作间期相对正常人脑皮层下灰质核团的铁含量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GE组患者双侧丘脑、尾状核、壳核,苍白球、黑质及红核的铁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且其双侧丘脑、黑质和红核的SWI相位信号与患者发作的起始年龄呈负相关(r=-0.69,P<0.001).结论 IGE患者皮层下核团铁含量较正常人明显减低,提示铁的减少可能是癫痫发作的结果.
作者:王茂雪;张志强;王正阁;沈连芳;朱湘文;卢光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