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卵巢类癌的临床及超声声像图特点

王铭;戴晴;刘真真;苏娜

关键词:卵巢肿瘤, 类癌瘤, 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 分析原发性卵巢类癌(POCTs)的临床及声像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POCT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表现.结果 7例患者因盆腔包块就诊,部分患者出现月经不规律、腹痛或便秘等症状,4例患者血清CA125升高.病灶均为单侧发生.10例POCTs中,8例肿物形态规则,边界清晰;2例为实性,7例为囊实性,1例为囊性,壁厚薄不均.6例患者接受CDFI检查,其中4例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1例可见少许血流信号,1例未见明确血流信号.全部病例的手术分期均为国际妇产科联合会Ⅰ期.结论 POCTs患者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声像图上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的囊实性包块.超声检查旨在发现附件肿物,确诊需依赖病理结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吊索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吊索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经CT、心导管造影和(或)手术证实的6例肺动脉吊索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诊断要点.结果 6例肺动脉吊索患儿中,超声诊断4例,漏诊1例,误诊1例.6例中3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伴有卵圆孔未闭,2例伴有室间隔缺损,1例伴有动脉导管未闭,1例伴有法洛四联症,1例伴有永存左上腔静脉.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探查左、右肺动脉的起始位置及走行,有助于正确诊断肺动脉吊索.

    作者:王燕;吕秀章;王浩;李建蓉;朱振辉;孟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超声观察正常胎儿肾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 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不同孕周胎儿肾动脉(R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低血流速度(Vmin)及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确定其正常参考值,分析其与孕龄的相关性.方法 从接受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的18~40周孕妇中选取符合条件的2627名进入样本库,测量胎儿肾动脉Vmax、Vmin和PI、RI,后按孕龄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胎儿左、右侧肾动脉血流Vmx(r=0.75,0.75)、Vmin(r=0.62,0.60)与孕龄呈正相关(P均<0.05),RI、PI随孕龄增长而呈缓慢下降趋势,仅在妊娠末期略有回升;胎儿左、右肾各血流参数测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儿肾动脉血流速度与孕龄呈正相关,而肾动脉RI、PI随孕龄变化幅度很小.胎儿肾动脉血流监测可作为预测和评估胎儿有无宫内缺氧的方法之一.

    作者:李涛;冯泽平;田艾军;袁红霞;周永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目的 探讨不同直径的甲状腺癌的声触诊组织量化(VTQ)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二维超声及VTQ表现,按直径(D)分为D≤1.0 cm、1.0<D≤2.0 cm、D>2.0 cm组3组;同时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VTQ测量正常甲状腺及甲状腺癌组织的剪切波速度.结果 3组甲状腺癌剪切波速度与正常甲状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2.0 cm与1.0<D≤2.0 cm的甲状腺癌剪切波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TQ能定量分析组织的硬度,为鉴别诊断甲状腺癌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张凤娟;韩若凌;周军华;陈伟;孟洁;叶卫华;刘明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对照分析中晚孕胎儿染色体异常与产前超声特征

    目的 探讨不同染色体异常胎儿的超声特征.方法 分析2007年3月-2011年4月接受产前检查且羊水或脐血穿刺结果均显示染色体异常的胎儿31胎,产前超声检查结果记录完整.结果 31胎染色体异常胎儿中,21-三体12胎,18-三体11胎,13-三体3胎,45,XO 3胎,47,XXX 2胎.产前超声检查共诊断23胎异常胎儿,包括21-三体6胎,18-三体11胎,13-三体3胎,45,XO 3胎,检出率为74.19%(23/31).结论 不同的染色体病超声特征不同,需结合多项指标分析,以提高染色体异常胎儿的检出率.

    作者:刘彦英;丛淑珍;李萍;吴丽桑;郭玉萍;钱隽;李谊;许少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椎管内多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患者女,25岁.以“双下肢肌力下降伴大小便失禁5天,腰部疼痛”人院.查体:双侧下肢肌力0级;Hoffmann征未见异常,Babinski征、Chaddock征、Oppenheim征和Gordon征双侧均为阳性.MRI:T6至T12髓外硬膜下见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稍短T1等T2信号(图1、2),压脂像呈等信号,边界清,较大者位于T9水平,上下径约2.51 cm,相应平面脊髓受压;增强扫描上述病变呈中等程度均匀强化(图3).

    作者:文宝红;程敬亮;张会霞;阎晨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影响淋巴瘤能谱CT单能CT值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观察淋巴瘤能谱CT参数特征,探讨能谱CT在淋巴瘤影像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采用GE能谱CT对22例初诊淋巴瘤患者[霍奇金病(HD)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7例]进行扫描,测量大病灶的能谱曲线,记录40~140 keV对应的CT值,观察同一病灶不同keV条件下CT值的变化规律.依据淋巴瘤部位、分期、病理类型、病灶大小、B症状、Ki-67等因素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间淋巴瘤病灶在不同keY条件下CT值的差异.结果 对于每个病灶的单能曲线,随着keV降低,曲线斜率逐渐变大,对应的CT值逐渐递增.在各临床病理因素中,仅病灶位置与单能CT值相关(P<0.05).而对于14例胸部患者,HD的平均CT值在低能区段(40~70 keV)与NH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线性模型结果也显示,不同部位及病理类型淋巴瘤的单能CT值与低能keV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淋巴瘤能谱CT单能曲线具有相似的形态.不同部位淋巴瘤的单能CT值存在差异.同为胸部淋巴瘤,HD与NHL的单能CT值在低能量区段存在差异.

    作者:迟永堃;王之龙;李晓婷;孙应实;张晓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Flash CT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超重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Flash CT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IRIS)技术对改善超重患者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 对100例体质量指数(BMI)为25~30 kg/m2的患者行Flash CT检查,按扫描管电压随机化分成A(120 kV)、B(100 kV)两组,对B组图像经IRIS重建获得数据作为C组.测量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及右冠状动脉起始部血管腔内CT值、噪声(SD),并计算SNR、CNR,记录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3组图像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604,P<0.05);3组血管腔强化CT值、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血管腔内CT值B、C两组高于A组;B组噪声大,CNR低;C组SNR高.A、C组ED分别为(8.6±1.3)mSv和(3.5 ±0.7)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1,P<0.05).结论 对于超重患者运用低管电压结合IRIS技术进行Flash CT冠状动脉检查能够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作者:夏宾;杨学华;高剑波;谭红娜;王天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优化缺血性脑卒中CT灌注成像的时间分辨力

    目的 探讨通过降低CT灌注成像(CTP)采样时间分辨力对CTP灌注参数值准确性的影响而降低CTP扫描射线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对25例有缺血性脑卒中症状的患者进行CTP扫描,球管旋转速度为1转/秒,采样时间分辨力为1 s,采集方式为4i×7.2mm,共得到160幅图像.对原始数据(原始数据组)进行降低时间分辨力分组,分别为2、3、4及5 s组.使用Neuro PCT软件对5组数据进行后处理,各组选择相同ROI测量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达峰时间(TTP),并与原始数据组处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随着时间分辨力降低,灌注参数伪彩图SNR降低.时间分辨力为2 s时,各灌注参数值与原始数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s及以下时间分辨力图像SNR降低趋于明显.随着时间分辨力降低,CTP扫描射线剂量明显降低.结论 CTP中,时间分辨力为2s时,仍能测得准确的灌注参数值,且可明显降低射线剂量.

    作者:马春;明兵;王周璇;孟义兴;陈淑君;官春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磁共振综合测试体模的设计

    目的 设计并测试自制MR综合测试体模.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行业标准,采用机械加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件并组合装配,制作MR体模.体模具有三向定位、满周星(楔)形测试调制传递函数(MTF)、正交双测试等独有设计,并与美国Magphan SMR170柱形综合测试体模进行实验比较.结果 对自制体模与美国Magphan体模分别在场强0.36T(1个)和1.5T(2个)的临床医学MR系统上进行综合检测试验.自制体模能正常测试12项测试参数(空间定位、弛豫值、高对比度分辨率、低对比度分辨率、几何畸变、线性度、均匀度、SNR、流体测试、层厚、层偏差、MTF),结果均准确,其中低对比度分辨率、MTF、弛豫值优于美国Magphan体模.结论 自制MR综合测试体模性能良好,可有效替代国外同类产品,成本较低,能满足常规MR质量控制与保障工作.

    作者:邱建峰;王鹏程;王国柱;王晓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肝血管外皮细胞瘤合并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1例

    患者女,44岁,右上腹间断痛半个月.实验室检查:乙肝五项及甲型肝炎、丙型肝炎抗体均为阴性,甲胎蛋白(AFP)3.57 ng/ml,无口服避孕药病史.CT平扫:肝左叶外侧段类圆形低密度,密度均匀,其内未见液化坏死区,边缘光滑,可见分叶,内侧缘点状钙化,约43.7 mm×41.5 mm(图1),肝右叶类圆形低密度,密度均匀,约43.8 mm×36.5 mm,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肝左叶外侧段病灶明显强化,周边强化程度高于中央,与周围肝组织界限清晰(图2A),肝右叶病灶呈边缘结节样强化,门脉期及延时期肝左叶外侧段病灶密度均匀,相对周围肝组织呈相对低密度,肝右叶病灶强化程度自外周向中央逐渐充填,呈相对高密度(图2B).

    作者:李如迅;时高峰;李月考;杨丽;刘晶;赵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高频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膝关节滑膜改变的高频超声及CEUS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方法 对72例RA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行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滑膜状态(包括滑膜厚度、关节积液程度、滑膜血流情况);应用CEUS观察膝关节滑膜微循环情况,并分析其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结果 超声示,与正常人比较,RA患者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滑膜增厚、关节积液增多(P<0.01) ;CEUS更为清晰地显示滑膜内血管翳形成情况;滑膜厚度与CRP(r=0.36,P<0.001)及ESR (r=0.49,P<0.001)、膝关节髌上囊液体厚度与CRP(r=0.44,P<0.001)及ESR(r=0.52,P<0.001)、滑膜厚度与Anti-ccp均有一定相关性(r=0.44,P=0.033).结论 RA的高频超声及CEUS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具有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为诊断RA提供依据.

    作者:张英娟;刘健;刘晓玲;王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胸壁错构瘤的MSCT表现

    目的 探讨胸壁错构癌的MSCT征象.方法 收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壁错构瘤患儿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病理起源、临床特点与MSCT表现.结果 4例为单发病变,1例为双发病变.共6处病变,其中位于左后胸壁3处,位于左前胸壁、右后胸壁、右侧胸壁各1处,均起源于肋骨.CT均表现为肋骨膨胀性改变,局部形成凸向胸腔内或胸腔外的不均匀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内见高密度骨化或钙化影,增强后肿块部分呈轻-中度强化.结论 胸壁错构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很好地显示病变起源、大小、受累肋骨的数量及邻近组织结构情况.

    作者:霍梦娟;范淼;杨有优;刘鸿圣;高振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颈动脉超声参数在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超声参数与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的关系及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的价值.方法 共入选129例MHD患者,采用FRS和共存疾病指数(ICED)评估MHD患者ASCVD及危险因素;颈动脉B超测定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颈总动脉大内-中膜厚度(CCA-IMTmax),计算颈总动脉内-中膜横切面积(CCA-IMarea),同时记录有无颈动脉斑块(CPs).结果 根据血管病变支数和严重程度评分分组,结果显示,随着血管支数增加和病变程度加重,CCA-IMT、CCA-IMarea、CCA-IMTmax、CPs和FRS逐渐增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s、FRS是预测ASCVD发生的独立变量;CPs、FRS可独立预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生;CCA-IMT、CCA-IMarea可独立预测脑血管疾病发生;CPs、CCA-IMT、CCA-IMarea、FRS均可预测外周血管疾病发生.结论 CCA-IMT预测ASCVD的准确性优于CCA-IMarea、CCA-IMTmax.

    作者:崔峥;张新天;顾俊毅;王敏;齐华林;陈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门控PET/CT评价猪双侧乳内动脉Y型搭桥术后的心肌血供

    目的 应用门控PET/CT评价猪双侧乳内动脉Y型搭桥术后桥血管和冠状动脉形态、心肌灌注、左心室功能.方法 对6头实验猪行双侧乳内动脉Y型搭桥术.术后送至PET中心对其再行门控13N-NH3心肌灌注和CT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6头猪共12条桥血管的18处吻合口中15处显示清晰,冠状动脉充盈良好;左心室各壁心肌灌注放射性分布均匀,室壁运动正常,左心室功能均大于50%.结论 门控PET/CT可无创地评价搭桥术后血管形态、心肌灌注和左心室功能.双侧乳内动脉Y型搭桥术可为心脏提供充足血供.

    作者:王思云;胡志辉;郑少忆;徐卫平;王淑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颈部淋巴结髓质比及血流类型评价病变性质

    目的 探讨二维及三维超声参数对不同性质颈部肿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3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169个颈部淋巴结),分为反应性增生组、淋巴瘤组及转移性淋巴结组,计算其短径与长径比(S/L)、淋巴结髓质面积与整体面积比值(Am/At)、淋巴结髓质体积与整体体积比值(Vm/Vt),分析三维血流分布类型,并建立判别函数.结果 三维血流分布类型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Vm/Vt为变量X1,以三维血流分布类型为变量X2,以S/L为变量X3,以Am/At为变量X4,Y1、Y2,Y3分别代表反应性增生组、淋巴瘤组及转移性淋巴结组,建立3个Fisher线性判别函数方程:Y1=-1.532+1.389X1+1.806X2+0.995X3+ 1.236X4,Y2=- 11.392+ 11.932X1 +7.530X2+3.989X3 +2.002X4,Y3=-15.531+ 12.377X1+7.850X2+7.344X3+3.422X4;回代法验证函数判断准确率分别为85.00%(51/60)、66.67%(38/57)、90.38%(47/52).结论 三维血流分布类型和Vm/Vt可作为判别颈部淋巴结病变性质的指标.

    作者:石玉琴;王晓荣;高军喜;姚兰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不同分级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分级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不同分级HPC 39例,均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39例患者中,WHO Ⅲ级间变型HPC 21例,WHO Ⅱ级HPC 18例,均位于颅内脑外.21例间变型HPC中,20例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9例跨叶生长;MR平扫T1 WI呈等、高、低混杂信号20例,等信号1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20例,等信号1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显著强化19例;明显囊变坏死16例,“硬膜尾征”2例,相邻颅骨破坏10例,瘤周水肿明显16例.18例HPC中,病灶呈类圆形9例,跨叶生长3例;MR平扫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10例,等信号8例;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10例,等信号8例;增强扫描呈均匀显著强化10例;明显坏死囊变7例,“硬膜尾征”6例,相邻颅骨破坏2例,所有病灶瘤周水肿不明显.病理示间变型HPC Ki-67阳性细胞数平均(18.41±1.31)%,HPC Ki-67阳性细胞数平均(7.12±0.78)%.结论 颅内间变型HPC与HPC影像学表现有所差异,前者具有更明显的分叶状、跨叶生长倾向,肿瘤更易出血、坏死、囊变致信号不均匀,少见“硬膜尾征”,更易破坏邻近颅骨,瘤周水肿明显等特点,可与后者鉴别.

    作者:张婧;周俊林;董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语义、语法任务相关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目的 设计适用于临床的脑语言fMRI任务刺激模式,并观察与汉语语言相关的脑功能区.方法 对22名健康志愿者在模拟临床语言生成模式下进行汉语语义、语法句子正确性判断,同时采集[MR]数据,通过后处理分析获得汉语语言相关的脑功能区,对其进行定位,并判断汉语的语言优势半球.结果 语义、语法判断任务激活的脑功能区有很大重叠,双侧额下回、双侧顶上小叶、双侧枕叶及左侧辅助运动区在两种语言任务中均有明显激活.汉语语言的脑激活区额下回表现为左侧半球优势.结论 应用语义、语法句子判断的语言刺激模式能激活正常人语言相关的脑功能区,简单易行,依从性好,激活脑功能区稳定,适用于临床对语言脑功能区进行定位.

    作者:冯燕韻;黄飚;高明勇;刘泳坚;梁长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定量评价心功能减低患者左心收缩功能及病变程度

    目的 观察应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TMAD)技术定量评估心功能减低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意义.方法 根据双平面Simpson法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收集125例心功能减低患者为心功能减低(LVEF≤54%)组,50名健康体检心功能正常( LVEF≥55%)者为正常对照组.将心功能减低组再分为LVEF 50%~54%、LVEF45%~49%、LVEF 40%~44%、LVEF 35%~39%及LVEF≤34%亚组,各25例.在室间隔和侧壁上描记两点,分别记为第1点和第2点,软件自动计算二者的大位移;将两点连线,中点记为第3点,计算大位移及其占左心室长径百分比.结果 心功能减低组TMAD各项参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TMAD各参数均与LVEF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 TMAD参数有望成为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个新的、甚至可替代LVEF的指标.

    作者:罗娟;周爱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探讨健康成人视辐射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年龄的相关性

    目的 定量分析正常成人视辐射的DTI中各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键康志愿者50名行DTI扫描,年龄20~75岁,分为5个连续的年龄组.将图像载入DTI studio 2.4中,分别在双侧视辐射勾画ROI,得到FA、平均弥散率(MD)及神经纤维根数(NOF),分析双侧间的差异性、不同组间差异性及与年龄间的相关性,并用SPM2软件分析不同组间视辐射FA、MD值变化趋势,验证所得结果.结果 双侧视辐射FA、MD及NOF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FA、MD及NOF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FA与年龄呈负相关(右侧:r=-0.856,左侧:r=-0.864,P均<0.05),双侧MD与年龄无相关性(P均>0.05).双侧NOF与年龄呈负相关(右侧:r=-0.458,左侧:r=-0.674,P<0.05);SPM2仅显示出视辐射区持续扩大的FA减低,与勾画ROI法所得结果相符.结论 成人双侧视辐射随年龄增长出现FA减低和神经纤维数目减少,而MD的变化与年龄无相关性.

    作者:张祥;李葆青;李坤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原发性卵巢类癌的临床及超声声像图特点

    目的 分析原发性卵巢类癌(POCTs)的临床及声像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POCT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表现.结果 7例患者因盆腔包块就诊,部分患者出现月经不规律、腹痛或便秘等症状,4例患者血清CA125升高.病灶均为单侧发生.10例POCTs中,8例肿物形态规则,边界清晰;2例为实性,7例为囊实性,1例为囊性,壁厚薄不均.6例患者接受CDFI检查,其中4例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1例可见少许血流信号,1例未见明确血流信号.全部病例的手术分期均为国际妇产科联合会Ⅰ期.结论 POCTs患者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声像图上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的囊实性包块.超声检查旨在发现附件肿物,确诊需依赖病理结果.

    作者:王铭;戴晴;刘真真;苏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