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卵巢类癌的临床及超声声像图特点

王铭;戴晴;刘真真;苏娜

关键词:卵巢肿瘤, 类癌瘤, 超声检查
摘要:目的 分析原发性卵巢类癌(POCTs)的临床及声像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POCT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表现.结果 7例患者因盆腔包块就诊,部分患者出现月经不规律、腹痛或便秘等症状,4例患者血清CA125升高.病灶均为单侧发生.10例POCTs中,8例肿物形态规则,边界清晰;2例为实性,7例为囊实性,1例为囊性,壁厚薄不均.6例患者接受CDFI检查,其中4例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1例可见少许血流信号,1例未见明确血流信号.全部病例的手术分期均为国际妇产科联合会Ⅰ期.结论 POCTs患者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声像图上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的囊实性包块.超声检查旨在发现附件肿物,确诊需依赖病理结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CT诊断左肾横纹肌肉瘤1例

    患者女,30岁,以“左腰部反复阵发性酸痛6天,发热(39.6℃)1天”入院.查体:左中上腹部触及约10 cm×8 cm包块,质偏硬,压痛明显,活动度差.左肾区叩击痛.CT(图1):左肾体积增大,肾实质内见约5 cm×9 cm×10 cm不规则混杂稍高密度影,边界欠清,CT值约32~69 HU,病灶与相邻肾实质边界模糊;增强扫描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CT值约35~96 HU;左肾周筋膜稍增厚,局部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欠清,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左侧腰大肌肿胀,双侧腰大肌内可见类圆形囊性低密度影,边界尚清,增强扫描囊壁见强化.

    作者:陈春新;陈美燕;胡寅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右侧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并输尿管结石1例

    患者女,因“右腹胀痛”10天人院.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右腰部胀痛,伴背部及右侧腹股沟放射痛,伴恶心、呕吐.查体:右肾区叩击痛明显.超声:右肾大小正常,形态规则,实质回声均质,窦区可见两个肾盂回声,均可见液性分离暗区,上、下位肾盂宽径分别约1.9 cm、2.0 cm;于下位肾盂下份见约1.0 cm×0.9 cm强回声团后伴声影,可见两输尿管回声,上、下位输尿管上段扩张,内径分别约1.1 cm、0.9 cm(图1),上、下位输尿管距肾门约9.0 cm汇合成一条输尿管(图2),输尿管中段见约1.1 cm×0.9 cm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图3),下段开口于膀胱.

    作者:刘学;蒙静芳;杜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56层螺旋CTA测量正常人椎动脉直径

    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已经成为观察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1].本研究利用256层螺旋CTA技术对正常人椎动脉各段直径进行测量和分析.

    作者:杨家明;蒋战魁;赵好果;段惠峰;周建收;李秋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超声心动图联合钠尿肽前体评价胸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左心功能早期损伤

    目的 探讨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联合超声心动图在评价胸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左心功能早期损伤的价值.方法 对21例接受胸部全程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于放疗前1天、放疗后1天、1个月进行NT-pro-BNP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组织多普勒获取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及Ea/Aa、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Vp).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A)和E峰减速时间(D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同时计算E/Vp和E/Ea.结果 与放疗前相比,放疗后1天NT-pro-BNP明显升高(P<0.05),放疗后1个月无明显变化(P>0.05).放疗后Sa、Ea、Vp减低,Aa、E/Vp和E/Ea均升高;常规超声指标放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 胸部肿瘤患者接受放疗后,NT-pro-BNP有一定程度升高;组织多普勒、Vp、E/Vp和E/Ea可为早期左心功能损伤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郭建锋;黄敏;吴锦昌;吴传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颈动脉超声参数在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超声参数与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的关系及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的价值.方法 共入选129例MHD患者,采用FRS和共存疾病指数(ICED)评估MHD患者ASCVD及危险因素;颈动脉B超测定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颈总动脉大内-中膜厚度(CCA-IMTmax),计算颈总动脉内-中膜横切面积(CCA-IMarea),同时记录有无颈动脉斑块(CPs).结果 根据血管病变支数和严重程度评分分组,结果显示,随着血管支数增加和病变程度加重,CCA-IMT、CCA-IMarea、CCA-IMTmax、CPs和FRS逐渐增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s、FRS是预测ASCVD发生的独立变量;CPs、FRS可独立预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生;CCA-IMT、CCA-IMarea可独立预测脑血管疾病发生;CPs、CCA-IMT、CCA-IMarea、FRS均可预测外周血管疾病发生.结论 CCA-IMT预测ASCVD的准确性优于CCA-IMarea、CCA-IMTmax.

    作者:崔峥;张新天;顾俊毅;王敏;齐华林;陈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MSCT对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的预测价值

    目的 评价MSCT对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MSCT图像,观察急性阑尾炎的CT征象并进行评分;使用Spearman秩相关法对CT征象与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与病理分型显著相关的CT征象,再利用上述征象作为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预测病理类型,并评价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阑尾直径、阑尾石、周围脂肪密度、管腔外积液、管腔内积液、箭头征、右侧腰大肌前缘模糊、盆腔积液、管腔内积气、盲肠条带征、乙状结肠壁增厚11个征象与急性阑尾炎病理分型存在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5个征象可预测阑尾炎病理类型,预测值和病理分型的加权κ值为0.78,Logistic回归模型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5.71%(96/112).结论 应用上述5个MSCT征象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病理学类型.

    作者:韩树高;孙浩然;白人驹;汪俊萍;李亚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甲状腺结节后方声影的评估

    目的 探讨各种原因所致甲状腺结节后方声影的特点.方法 选取甲状腺超声检查后方有声影的病例456例,根据其长短、宽窄、立体感等特点对各种原因所致声影进行分折.结果 456例中,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伴钙化224例(224/456,49.12%),甲状腺实质性占位172例(172/456,37.72%),甲状腺术后瘢痕改变12例(12/456,2.63%),胸锁乳突肌内缘干扰所致结节声影48例(48/456,10.53%).241例患者接受手术,经病理证实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钙化4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纤维化88例,甲状腺恶性肿瘤108例.甲状腺结节伴钙化及甲状腺占位的后方声影立体感明显,其中前者以长、宽声影居多,后者以短、窄声影居多;术后瘢痕及胸锁乳突肌内缘干扰所致的后方声影立体感差.结论 不同原因所致甲状腺结节后方声影的形态有明显差异,认识这些特点有助于超声医师正确诊断甲状腺结节.

    作者:周明炀;詹维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高频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膝关节滑膜改变的高频超声及CEUS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方法 对72例RA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行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滑膜状态(包括滑膜厚度、关节积液程度、滑膜血流情况);应用CEUS观察膝关节滑膜微循环情况,并分析其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结果 超声示,与正常人比较,RA患者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滑膜增厚、关节积液增多(P<0.01) ;CEUS更为清晰地显示滑膜内血管翳形成情况;滑膜厚度与CRP(r=0.36,P<0.001)及ESR (r=0.49,P<0.001)、膝关节髌上囊液体厚度与CRP(r=0.44,P<0.001)及ESR(r=0.52,P<0.001)、滑膜厚度与Anti-ccp均有一定相关性(r=0.44,P=0.033).结论 RA的高频超声及CEUS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具有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为诊断RA提供依据.

    作者:张英娟;刘健;刘晓玲;王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对比观察SWI与常规T1WI、T2WI、T2* WI显示肝硬化铁沉积结节的价值

    目的 评价SWI对肝硬化铁结节(SN)的检出率及其图像质量和检出结节数量,并与常规T1WI、T2WI、T2*WI对比.方法 128例肝硬化患者接受MR T1WI、T2WI、T2* WI和SWI.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在SPIN图像处理软件上分别计算并比较4种图像上的SN检出率、SN与周围肝实质的信号强度比(SIR)、CNR,并计算SN的数量.结果 MR T1WI、T2WI、T2* WI和SWI的SN检出率分别为12.50%(16/128)、24.22%(31/128)、41.41%(53/128)和62.50%(80/128),SIR分别为0.85±0.16、0.58±0.17、0.50±0.20和0.36±0.21,CNR分别为9.15±5.79、9.77±5.49、11,49±4.57和13.93±5.64,SN的数量分别为(2.56±1.39)个/例、(16.27±12.32)个/例、(42.95±28.32)个/例和(72.31±62.99)个/例.SWI对SN的检出率明显高于T1WI、T2WI、T2* WI(x2 =26.86,P<0.05),SWI的SIR和CNR明显优于T1WI、T2WI、T2* WI(P均<0.05),SWI检出的SN数量明显多于T1WI、T2WI、T2* WI(P均<0.05).结论 SWI在图像质量和SN的检出率以及检出数量上优于常规T1WI、T2WI和T2* WI,是检查肝硬化患者SN敏感的方法,也是常规MR扫描的有益补充.

    作者:陶冉;张久权;崔进国;王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超声造影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腋窝淋巴结和乳腺癌原发灶的常规超声及CEUS表现,探讨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及其乳腺原发灶的常规超声及CEUS资料,观察腋窝淋巴结及乳腺原发灶的大小、形态、纵横比、淋巴结皮质厚度、血流分级、造影灌注顺序、增强模式、径线扩大、周边放射状血管增强及造影各参数等.经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检验上述指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纵横比、淋巴结大皮质厚度、淋巴结血流分级、淋巴结周边声晕、淋巴结灌注顺序,淋巴结增强方式、淋巴结径线扩大,淋巴结边缘增强及乳腺癌原发灶相对曲线下面积差等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增强方式、造影后淋巴结径线扩大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腋窝淋巴结的CEUS指标可准确预测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临床有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安绍宇;刘健;高砚春;赵小波;谢婷;侯令密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神经-皮肤黑色素沉着症1例

    患儿男,15个月,出生时发现全身多发大小不等的黑色斑,约黄豆至手掌大小,遍及头面、躯干、四肢、下腹部、腰臀及会阴部;表面粗糙稍隆起于皮肤,其上附有黑色毛发(图1),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增大.患儿出生1个月后癫痫发作,以苯巴比妥控制癫痫不佳.MRI:双侧颞叶前部、脑桥基底部和小脑上蚓部可见斑片状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灶(图2),边界清楚,周围无水肿.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神经-皮肤黑色素沉着症(neurocutaneous melanosis,N(M).

    作者:马二奎;孙玉今;肖江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指标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目的 探讨利用CDFI血流动力学指标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收集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单侧PTC患者,根据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30)和无转移组(n=17).回顾性分析术前CDFI检查资料,观察病灶血流分布情况,进行Adler血流分级,测算肿瘤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收缩期加速时间(AT)、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分析上述血流动力学指标与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利用RI和PI诊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佳界值.结果 ①转移组与无转移组Adler血流分级均以2,3级为主.两组间CDFI血流检出率及2、3级血流信号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转移组PSV、RI及PI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均<0.01),而两组间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V、R1及PI均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个数呈正相关(r=0.58、0.64、0.60,P均<0.01),AT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个数无相关性(r=0.38,P>0.05).③对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佳诊断界值:RI为0.74,PI为1.09.结论 CDFI检查可用于术前评估PTC患者伴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杨方;王学梅;张浩;李璇;欧国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目的 探讨不同直径的甲状腺癌的声触诊组织量化(VTQ)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二维超声及VTQ表现,按直径(D)分为D≤1.0 cm、1.0<D≤2.0 cm、D>2.0 cm组3组;同时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VTQ测量正常甲状腺及甲状腺癌组织的剪切波速度.结果 3组甲状腺癌剪切波速度与正常甲状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2.0 cm与1.0<D≤2.0 cm的甲状腺癌剪切波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TQ能定量分析组织的硬度,为鉴别诊断甲状腺癌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张凤娟;韩若凌;周军华;陈伟;孟洁;叶卫华;刘明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磁敏感加权成像观察特发性全面癫痫患者皮层下核团铁含量改变

    目的 利用SWI技术观察特发性全面癫痫(IGE)患者皮层下核团铁物质含量的改变,揭示铁在IGE病理生理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35例IGE患者(IGE组)纳入本研究,并以35名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SWI数据,比较IGE患者发作间期相对正常人脑皮层下灰质核团的铁含量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GE组患者双侧丘脑、尾状核、壳核,苍白球、黑质及红核的铁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且其双侧丘脑、黑质和红核的SWI相位信号与患者发作的起始年龄呈负相关(r=-0.69,P<0.001).结论 IGE患者皮层下核团铁含量较正常人明显减低,提示铁的减少可能是癫痫发作的结果.

    作者:王茂雪;张志强;王正阁;沈连芳;朱湘文;卢光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瞬时波强与血管弹性及体内激素水平的关系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瞬时波强(WI)与血管弹性及体内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检测93名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W1,获取收缩早期正向波(W1)、收缩晚期和部分等容舒张期正向波(W2)、W1到W2的时间间隔(1st-2nd)、心电图R波到W1的时间间隔(R-1st).分析WI各参数和血管弹性指标与血清激素水平、血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血管弹性指标包括血管僵硬度(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β).结果 β、Ep、PWVβ与W1、W2、1“st-2nd呈正相关,与R-1st呈负相关(P均<0.05);多种血清激素水平、血生化指标与WI、血管弹性指标间均具有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WI及血管弹性指标可以反映围绝经期妇女心血管功能的早期改变.

    作者:林宁;李红;唐力;李建卫;陈玮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8F-FDG显像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及预后

    目的 探讨18 F-FDG显像对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早期疗效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32例晚期NSCLC患者分别在化疗前1周内及化疗后3周接受18 F-FDG显像.对全部患者均随访1年,根据病灶影像学变化判断化疗疗效,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与对侧正常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T/N值)及其变化百分率(T/N变化百分率)与疗效和预后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之间T/N值和T/N变化百分率的差异.通过ROC曲线找出判断疗效的佳T/N变化百分率,以此数值为界将患者分为两组,绘制两组患者的1年累积生存曲线,Log-rank 检验评估两组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有效组和无效组化疗前T/N值分别为7.41±3.91和6.97±2.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化疗3周后T/N值(5.43±2.86)低于无效组的8.51±4.61(t=2.18,P<0.05),有效组T/N变化百分率(-21.84±25.66)%低于无效组的(23.78±44.35)%(t=3.42,P<0.05).鳞癌患者和腺癌患者在化疗前T/N值分别为8.35±2.56和6.35±3.30,化疗3周后分别为8.90±5.56和5.97±2.42,T/N变化百分率分别为(8.52±58.00)%和(0.61±30.2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总体1年生存率为78.13%;有效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100%,高于无效组的61.11%(x2=6.62,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评价疗效的佳的T/N变化百分率为下降10%,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78.6%,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T/N变化百分率下降超过10%组的1年生存率为100%,高于不足10%组的63.27%(X2=5.76,P<0.05).结论 化疗后的T/N变化百分率可作为评价晚期NSCLC疗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刘丽;王火强;李梅;刘进军;赵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胸壁错构瘤的MSCT表现

    目的 探讨胸壁错构癌的MSCT征象.方法 收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壁错构瘤患儿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病理起源、临床特点与MSCT表现.结果 4例为单发病变,1例为双发病变.共6处病变,其中位于左后胸壁3处,位于左前胸壁、右后胸壁、右侧胸壁各1处,均起源于肋骨.CT均表现为肋骨膨胀性改变,局部形成凸向胸腔内或胸腔外的不均匀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内见高密度骨化或钙化影,增强后肿块部分呈轻-中度强化.结论 胸壁错构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很好地显示病变起源、大小、受累肋骨的数量及邻近组织结构情况.

    作者:霍梦娟;范淼;杨有优;刘鸿圣;高振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探讨健康成人视辐射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年龄的相关性

    目的 定量分析正常成人视辐射的DTI中各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键康志愿者50名行DTI扫描,年龄20~75岁,分为5个连续的年龄组.将图像载入DTI studio 2.4中,分别在双侧视辐射勾画ROI,得到FA、平均弥散率(MD)及神经纤维根数(NOF),分析双侧间的差异性、不同组间差异性及与年龄间的相关性,并用SPM2软件分析不同组间视辐射FA、MD值变化趋势,验证所得结果.结果 双侧视辐射FA、MD及NOF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FA、MD及NOF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FA与年龄呈负相关(右侧:r=-0.856,左侧:r=-0.864,P均<0.05),双侧MD与年龄无相关性(P均>0.05).双侧NOF与年龄呈负相关(右侧:r=-0.458,左侧:r=-0.674,P<0.05);SPM2仅显示出视辐射区持续扩大的FA减低,与勾画ROI法所得结果相符.结论 成人双侧视辐射随年龄增长出现FA减低和神经纤维数目减少,而MD的变化与年龄无相关性.

    作者:张祥;李葆青;李坤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门控PET/CT评价猪双侧乳内动脉Y型搭桥术后的心肌血供

    目的 应用门控PET/CT评价猪双侧乳内动脉Y型搭桥术后桥血管和冠状动脉形态、心肌灌注、左心室功能.方法 对6头实验猪行双侧乳内动脉Y型搭桥术.术后送至PET中心对其再行门控13N-NH3心肌灌注和CT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6头猪共12条桥血管的18处吻合口中15处显示清晰,冠状动脉充盈良好;左心室各壁心肌灌注放射性分布均匀,室壁运动正常,左心室功能均大于50%.结论 门控PET/CT可无创地评价搭桥术后血管形态、心肌灌注和左心室功能.双侧乳内动脉Y型搭桥术可为心脏提供充足血供.

    作者:王思云;胡志辉;郑少忆;徐卫平;王淑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吊索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吊索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经CT、心导管造影和(或)手术证实的6例肺动脉吊索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诊断要点.结果 6例肺动脉吊索患儿中,超声诊断4例,漏诊1例,误诊1例.6例中3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伴有卵圆孔未闭,2例伴有室间隔缺损,1例伴有动脉导管未闭,1例伴有法洛四联症,1例伴有永存左上腔静脉.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探查左、右肺动脉的起始位置及走行,有助于正确诊断肺动脉吊索.

    作者:王燕;吕秀章;王浩;李建蓉;朱振辉;孟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