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颞骨区血管与气房间骨壁的HRCT分析

赵鹏飞;王振常;鲜军舫;李静;陈青华

关键词:颞骨, 容积, 颈内动脉管, 颈静脉孔, 乙状窦沟, 血管源性耳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 观察HRCT图像上颈内动脉管、颈静脉孔及乙状窦沟的完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6名受检者(332耳)的颞骨HRCT图像.行颞骨CT MPR,观察颈内动脉管、颈静脉孔及乙状窦沟的完整性.利用三维VR技术获得颞骨气化容积,分析骨壁裂缺与无裂缺颞骨气化容积的差异性.结果 受检者颈内动脉管、颈静脉孔、乙状窦沟裂缺发生率分别约2.41%(8/332)、0.90%(3/332)、2.71%(9/332).骨壁完整受检者颞骨气化容积平均约(5.43±2.43)ml.不同性别及侧别间颞骨气化容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骨壁裂缺耳分别与完整骨壁耳相比颞骨气化容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健康受检者颞骨区血管与气房间骨壁可发生裂缺,在诊断血管源性搏动性耳鸣时应注意鉴别.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Flash CT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超重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Flash CT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IRIS)技术对改善超重患者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 对100例体质量指数(BMI)为25~30 kg/m2的患者行Flash CT检查,按扫描管电压随机化分成A(120 kV)、B(100 kV)两组,对B组图像经IRIS重建获得数据作为C组.测量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及右冠状动脉起始部血管腔内CT值、噪声(SD),并计算SNR、CNR,记录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3组图像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604,P<0.05);3组血管腔强化CT值、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血管腔内CT值B、C两组高于A组;B组噪声大,CNR低;C组SNR高.A、C组ED分别为(8.6±1.3)mSv和(3.5 ±0.7)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1,P<0.05).结论 对于超重患者运用低管电压结合IRIS技术进行Flash CT冠状动脉检查能够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作者:夏宾;杨学华;高剑波;谭红娜;王天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超声心动图联合钠尿肽前体评价胸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左心功能早期损伤

    目的 探讨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联合超声心动图在评价胸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左心功能早期损伤的价值.方法 对21例接受胸部全程放疗的胸部肿瘤患者,于放疗前1天、放疗后1天、1个月进行NT-pro-BNP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组织多普勒获取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和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及Ea/Aa、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Vp).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A)和E峰减速时间(D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同时计算E/Vp和E/Ea.结果 与放疗前相比,放疗后1天NT-pro-BNP明显升高(P<0.05),放疗后1个月无明显变化(P>0.05).放疗后Sa、Ea、Vp减低,Aa、E/Vp和E/Ea均升高;常规超声指标放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 胸部肿瘤患者接受放疗后,NT-pro-BNP有一定程度升高;组织多普勒、Vp、E/Vp和E/Ea可为早期左心功能损伤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郭建锋;黄敏;吴锦昌;吴传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叶酸介导APTMS包被的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的制备及体外MR成像

    目的 探究叶酸介导的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对于人乳腺癌MCF-7细胞表面叶酸受体的靶向性及MR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①制备叶酸介导的耦联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的USPIO( FA-APTMS-US-PIO),通过TEM、FTIR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②USPIO组.竞争抑制组(FA-APTMS-USPIO+叶酸)及叶酸介导的耦联APTMS的靶向组(FA- APTMS-USPIO)分别与MCF-7细胞孵育不同时间,通过普鲁士蓝染色观察不同组别铁颗粒的摄取情况.③对与纳米铁孵育后的细胞采用3.0T MR仪进行体外MR成像.④采用MTT法进行细胞活性检测.结果 透射电镜照片显示FA-APTMS- USPIO外形较规则. 普鲁士蓝染色观察,靶向组细胞摄取的氧化铁较多,可见大量蓝色沉淀. 竞争抑制组与USPIO组细胞内蓝色颗粒较少. 体外MRI结果显示,与MCF-7孵育的靶向组T2信号降低显著,竞争抑制组和USPIO组无明显变化. MTT实验显示,靶向组不同时间对细胞生存能力无显著影响.结论 FA -APTMS-USPIO对MCF-7细胞有良好的靶向性,对早期诊断乳腺癌具有重大应用潜力.

    作者:潘迪;严飞;郑海荣;吴瑞凤;邱本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目的 探讨不同直径的甲状腺癌的声触诊组织量化(VTQ)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二维超声及VTQ表现,按直径(D)分为D≤1.0 cm、1.0<D≤2.0 cm、D>2.0 cm组3组;同时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VTQ测量正常甲状腺及甲状腺癌组织的剪切波速度.结果 3组甲状腺癌剪切波速度与正常甲状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2.0 cm与1.0<D≤2.0 cm的甲状腺癌剪切波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TQ能定量分析组织的硬度,为鉴别诊断甲状腺癌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张凤娟;韩若凌;周军华;陈伟;孟洁;叶卫华;刘明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三步节段法”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内脏异位综合征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三步节段法”对诊断胎儿内脏异位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40 884胎产前超声检查中采用“三步节段法”,胎龄14~38周,平均(27.4±6.5)周;孕妇年龄20~33岁,平均(23.6±4.3)岁.11胎诊断为内脏异位综合征,将其产前超声表现与引产后解剖学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1胎内脏异位综合征胎儿中,左异构3胎,右异构8胎;10胎引产后经尸体解剖证实.内脏异位综合征的主要产前超声表现包括内脏心脏异位,下腔静脉离断伴奇静脉异位引流或下腔静脉紧靠腹主动脉和心脏畸形.结论 产前超声是诊断胎儿内脏异位综合征有效可行的方法.采用产前超声“三步节段法”全面有序扫查获得主要超声征象可减少漏诊.

    作者:石伟元;张彤;张昊晴;颜海英;曾灵峰;廖敏兰;肖琳玲;胡玉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对比分析幕上与幕下脉络丛乳头状瘤

    目的 对比分析幕上与幕下脉络从乳头状瘤在患者一般资料及脑积水方面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病理证实的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分为幕上组(19例)和幕下组(21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统计伴发脑积水的例数,并进一步观察治疗后脑积水的缓解情况.结果 幕上、幕下组的男女比例分别为15∶4和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幕上、幕下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7.2±2.2)岁和(39.4±3.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幕上、幕下组伴脑积水的例数分别为14例和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复查,幕上组4例脑积水缓解(4/14),幕下组4例脑积水缓解(4/5).结论 幕上与幕下脉络丛乳头状瘤在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和伴发脑积水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别.幕上脉络丛乳头状瘤更易伴发脑积水,且多为交通性脑积水,术后不易缓解;幕下脑积水多为梗阻性脑积水,术后易缓解.

    作者:杨超;孙胜军;边杰;肖道雄;刘晶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超声测定正常胎儿心脏房室瓣环、腔室径及其与胎龄的相关性

    目的 建立不同孕周时超声测定胎儿心脏各腔室径的正常值,探讨心脏测值随孕周变化的规律.方法 将胎龄为16~40周的552胎正常胎儿按照胎龄分为13组,应用高分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其房室瓣环径、二、三尖瓣距离(M-TD)及心脏各腔室径,计算正常均值,对各测定值与胎龄绘制散点图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选择优化方程.结果 胎儿期心脏结构各测定值随胎龄增加而增大,与孕周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M-TD与胎龄呈线性相关,二、三尖瓣环径及其他心脏各腔室测值与胎龄之间呈非线性相关,曲线拟合显示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度优.结论 正常胎儿心脏房室瓣环径、M-TD以及其他房室腔各测值随胎龄而增大,与孕周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李玉兰;李伟;李春容;杨霞;胡晓文;张桂珍;耿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伯基特淋巴瘤纵隔广泛浸润1例

    患儿男,4.5岁,5个月前偶然发现腹部肿物,于外院行肿物部分切除,病理为伯基特淋巴瘤,术后化疗,肿物缩小.4天前以“咳嗽、腹胀、腹痛、双下肢浮肿”就诊于我院儿科门诊.查体:中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左肺叩诊呈实音,腹膨隆,无压痛,未及包块,肝肋下7 cm,脾肋下3 cm,质软,腹水征(+),肠鸣音活跃,双下肢及阴囊水肿.

    作者:沈杉杉;冯平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肋软骨骨折:高频超声与MSCT对照观察

    目的 评价高频超声和MSCT对于肋软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高度怀疑肋软骨骨折的患者21例,分别行高频超声及MSCT检查,MSCT重建包括VR、CPR、MPR及MIP、表面遮盖显示(SSD),获取肋软骨图像.结果 21例中,发现肋软骨骨折17例、共28处,包括第3肋软骨2处,第4肋软骨2处,第5肋软骨5处,第6肋软骨8处,第7肋软骨10处,第8肋1处.MSCT重建技术检出肋软骨骨折28处,高频超声检出肋软骨骨折26处,超声未检出第7、8肋软骨骨折各1处.MSCT和超声均发现25处骨折发生错位.结论 高频超声和MSCT对肋软骨骨折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对于无胸壁软组织积气患者,高频超声可作为检查肋软骨骨折的重要方法.

    作者:赵建;韩奕;朱瑾;郭智萍;李石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肝血管外皮细胞瘤合并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1例

    患者女,44岁,右上腹间断痛半个月.实验室检查:乙肝五项及甲型肝炎、丙型肝炎抗体均为阴性,甲胎蛋白(AFP)3.57 ng/ml,无口服避孕药病史.CT平扫:肝左叶外侧段类圆形低密度,密度均匀,其内未见液化坏死区,边缘光滑,可见分叶,内侧缘点状钙化,约43.7 mm×41.5 mm(图1),肝右叶类圆形低密度,密度均匀,约43.8 mm×36.5 mm,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肝左叶外侧段病灶明显强化,周边强化程度高于中央,与周围肝组织界限清晰(图2A),肝右叶病灶呈边缘结节样强化,门脉期及延时期肝左叶外侧段病灶密度均匀,相对周围肝组织呈相对低密度,肝右叶病灶强化程度自外周向中央逐渐充填,呈相对高密度(图2B).

    作者:李如迅;时高峰;李月考;杨丽;刘晶;赵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超声观察正常胎儿肾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 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不同孕周胎儿肾动脉(R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低血流速度(Vmin)及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确定其正常参考值,分析其与孕龄的相关性.方法 从接受常规产前超声检查的18~40周孕妇中选取符合条件的2627名进入样本库,测量胎儿肾动脉Vmax、Vmin和PI、RI,后按孕龄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胎儿左、右侧肾动脉血流Vmx(r=0.75,0.75)、Vmin(r=0.62,0.60)与孕龄呈正相关(P均<0.05),RI、PI随孕龄增长而呈缓慢下降趋势,仅在妊娠末期略有回升;胎儿左、右肾各血流参数测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儿肾动脉血流速度与孕龄呈正相关,而肾动脉RI、PI随孕龄变化幅度很小.胎儿肾动脉血流监测可作为预测和评估胎儿有无宫内缺氧的方法之一.

    作者:李涛;冯泽平;田艾军;袁红霞;周永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飞利浦HD15高端智能彩色超声诊断系统的“高端实用性”

    无论医学技术发展如何迅速、医疗发展趋势如何改变,扎实服务于临床需求都是根本的出发点,而临床为普及的影像学产品——超声设备更是如此.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和临床分析,飞利浦医疗于2009年4月正式发布了HD家族具有高端技术的全新超声产品-HD15.自面市至今,HD15秉承飞利浦“以人为本,简化医疗保健”的品牌理念,融合了创新性的“高端实用性”设计,以实际行动贯彻了飞利浦超声在临床应用上一如既往的领先优势,成为高端智能彩色超声产品领域的旗帜性产品.

    作者: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肝硬化伴肝动脉-门静脉瘘1例

    患者男,47岁,肝硬化10年,肝内多发实性结节(多年随访未见变化,不除外肝硬化增生结节或血管瘤).本次随访超声见肝内数个中、高回声,较大者1.5 cm×1.3 cm;门静脉主干内径1.4 cm,脾厚4.5cm,脾静脉内径0.8cm,未探及腹腔积液暗区.右肝见条索状稍增强回声区,宽约2 cm,长约6 cm,内见细管状结构(图1),CDFI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提高Scale显示为蓝色离肝血流和其旁增粗的肝内动脉;于离肝血流处测得峰值血流速度38~188 cm/s、阻力指数0.22~0.32(图2),其旁肝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96~186 cm/s、阻力指数0.26~0.42.

    作者:林中能;李艳彬;施霖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经体表超声及经口腔内超声联合探查诊断下颌下腺结石

    诊断涎石病的传统方法主要为X线检查、涎腺造影、MR以及临床口底物理检查等.本研究应用经体表超声及经口腔内高频超声联合探查下颌下腺导管结石2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海港;余善超;苏光明;米修奎;祝莉;李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探讨健康成人视辐射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年龄的相关性

    目的 定量分析正常成人视辐射的DTI中各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键康志愿者50名行DTI扫描,年龄20~75岁,分为5个连续的年龄组.将图像载入DTI studio 2.4中,分别在双侧视辐射勾画ROI,得到FA、平均弥散率(MD)及神经纤维根数(NOF),分析双侧间的差异性、不同组间差异性及与年龄间的相关性,并用SPM2软件分析不同组间视辐射FA、MD值变化趋势,验证所得结果.结果 双侧视辐射FA、MD及NOF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FA、MD及NOF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FA与年龄呈负相关(右侧:r=-0.856,左侧:r=-0.864,P均<0.05),双侧MD与年龄无相关性(P均>0.05).双侧NOF与年龄呈负相关(右侧:r=-0.458,左侧:r=-0.674,P<0.05);SPM2仅显示出视辐射区持续扩大的FA减低,与勾画ROI法所得结果相符.结论 成人双侧视辐射随年龄增长出现FA减低和神经纤维数目减少,而MD的变化与年龄无相关性.

    作者:张祥;李葆青;李坤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门控PET/CT评价猪双侧乳内动脉Y型搭桥术后的心肌血供

    目的 应用门控PET/CT评价猪双侧乳内动脉Y型搭桥术后桥血管和冠状动脉形态、心肌灌注、左心室功能.方法 对6头实验猪行双侧乳内动脉Y型搭桥术.术后送至PET中心对其再行门控13N-NH3心肌灌注和CT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6头猪共12条桥血管的18处吻合口中15处显示清晰,冠状动脉充盈良好;左心室各壁心肌灌注放射性分布均匀,室壁运动正常,左心室功能均大于50%.结论 门控PET/CT可无创地评价搭桥术后血管形态、心肌灌注和左心室功能.双侧乳内动脉Y型搭桥术可为心脏提供充足血供.

    作者:王思云;胡志辉;郑少忆;徐卫平;王淑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甲状腺结节后方声影的评估

    目的 探讨各种原因所致甲状腺结节后方声影的特点.方法 选取甲状腺超声检查后方有声影的病例456例,根据其长短、宽窄、立体感等特点对各种原因所致声影进行分折.结果 456例中,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伴钙化224例(224/456,49.12%),甲状腺实质性占位172例(172/456,37.72%),甲状腺术后瘢痕改变12例(12/456,2.63%),胸锁乳突肌内缘干扰所致结节声影48例(48/456,10.53%).241例患者接受手术,经病理证实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钙化4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纤维化88例,甲状腺恶性肿瘤108例.甲状腺结节伴钙化及甲状腺占位的后方声影立体感明显,其中前者以长、宽声影居多,后者以短、窄声影居多;术后瘢痕及胸锁乳突肌内缘干扰所致的后方声影立体感差.结论 不同原因所致甲状腺结节后方声影的形态有明显差异,认识这些特点有助于超声医师正确诊断甲状腺结节.

    作者:周明炀;詹维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原发性卵巢类癌的临床及超声声像图特点

    目的 分析原发性卵巢类癌(POCTs)的临床及声像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POCT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表现.结果 7例患者因盆腔包块就诊,部分患者出现月经不规律、腹痛或便秘等症状,4例患者血清CA125升高.病灶均为单侧发生.10例POCTs中,8例肿物形态规则,边界清晰;2例为实性,7例为囊实性,1例为囊性,壁厚薄不均.6例患者接受CDFI检查,其中4例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1例可见少许血流信号,1例未见明确血流信号.全部病例的手术分期均为国际妇产科联合会Ⅰ期.结论 POCTs患者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声像图上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的囊实性包块.超声检查旨在发现附件肿物,确诊需依赖病理结果.

    作者:王铭;戴晴;刘真真;苏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右侧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并输尿管结石1例

    患者女,因“右腹胀痛”10天人院.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右腰部胀痛,伴背部及右侧腹股沟放射痛,伴恶心、呕吐.查体:右肾区叩击痛明显.超声:右肾大小正常,形态规则,实质回声均质,窦区可见两个肾盂回声,均可见液性分离暗区,上、下位肾盂宽径分别约1.9 cm、2.0 cm;于下位肾盂下份见约1.0 cm×0.9 cm强回声团后伴声影,可见两输尿管回声,上、下位输尿管上段扩张,内径分别约1.1 cm、0.9 cm(图1),上、下位输尿管距肾门约9.0 cm汇合成一条输尿管(图2),输尿管中段见约1.1 cm×0.9 cm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图3),下段开口于膀胱.

    作者:刘学;蒙静芳;杜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神经-皮肤黑色素沉着症1例

    患儿男,15个月,出生时发现全身多发大小不等的黑色斑,约黄豆至手掌大小,遍及头面、躯干、四肢、下腹部、腰臀及会阴部;表面粗糙稍隆起于皮肤,其上附有黑色毛发(图1),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增大.患儿出生1个月后癫痫发作,以苯巴比妥控制癫痫不佳.MRI:双侧颞叶前部、脑桥基底部和小脑上蚓部可见斑片状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灶(图2),边界清楚,周围无水肿.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神经-皮肤黑色素沉着症(neurocutaneous melanosis,N(M).

    作者:马二奎;孙玉今;肖江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