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烟雾吸入伤后大鼠肺及肾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表达变化的研究

高维;金发光;李圆园;保鹏涛

关键词:烟雾吸人, 急性肺损伤,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ACE2在烟雾吸入伤后大鼠肺、肾的表达变化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伤后1、4、10和24 h组,每组各6只.致伤组予以浓烟吸人30 min,按组别不同在相应时间点取其肺、肾组织,分别进行肺组织湿/干重测定、HE染色和ACE、ACE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致伤组大鼠均表现出急性肺损伤症状,肺湿/干重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ACE、ACE2在正常肺、肾细胞膜上有表达.肺内ACE表达在致伤后立即升高;而肺内ACE2在致伤后4 h开始明显升高.各组间肾组织ACE及ACE2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 肺组织ACE、ACE2表达的不同变化在烟雾吸入伤的发生机制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相关文献
  • 右中叶肺癌术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治体会

    ARDS作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组成部分,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病死率较高.临床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非常重要.我科成功救治1例肺癌术后并发ARDS的患者,并随访至今,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日红;万献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消息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采用一秒率的不同标准作为定性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选择一秒率(FEV1/FVC)正常值低限(LLN)作为定性指标和固定临界值70%等标准对COPD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11月6日~2007年12月30日在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肺功能室进行检查的外科术前患者,开展以医院为现场的流行病学调查.将符合标准的339例受检者分别按下列标准诊断COPD:①GOLD标准;②一秒率小于中山医院的LLN预计值(LLNA);③一秒率小于哈尔滨医科大学LLN预计值(LLNB);④ERS标准(LLNC).比较上述方法 的患病率和诊断一致率.结果 采用GOLD标准时,COPD的患病率为21.8%,其中40岁以下人群为0.O%,40~59岁为14.8%,60岁及60岁以上则为27.4%.不符合COPD标准的轻度阻塞性通气障碍的发生率为8.7%.采用LLN标准时,COPD的患病率为20.4%~28.6%,同GOLD标准诊断一致率为90.9%~97.1%;40岁以下人群患病率为0.0%~18.8%,诊断一致率为81.3%~100.O%;40-59岁人群患病率为18.3%~21.7%,皆高于GOLD标准(P

    作者:周营营;刘莉;胡莉娟;李丽;朱蕾;钮善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博莱霉素诱导α平滑肌肌动蛋白Cre重组酶转基因小鼠肺纤维化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在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中是否发生了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EMT)现象,支气管上皮细胞是否参与了这一过程.方法 采用α平滑肌肌动蛋白Cre重组酶转基因小鼠(α-SMA-Cre/R26R双转基因鼠)为实验动物,构建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进行组织x-gaJ染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气管内灌注博莱霉素的转基因小鼠支气管上皮下部分x-gal蓝染明显增多,终末小气道周围和肺血管壁蓝染细胞出现或增多,部分地区出现了支气管周围肺泡上皮细胞(ACE)阳性蓝染和浸润.结论 在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模型中可以观察到EMT现象,气道上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能向间充质细胞转化,参与肺纤维化病理过程.

    作者:蔡琳;吴壮;徐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12例重症军团菌肺炎回顾性分析

    军团菌肺炎(LP)是由革兰阴性嗜肺军团菌引起的一种以肺部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军团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第三大致病菌,占5.1%,而在原有基础疾病者LP占11%;LP的病死率为10%-15%[1].

    作者:王树云;徐雯;吴增斌;葛晓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职业接触粉尘和烟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呼吸道症状的影响

    目的 探究职业接触粉尘和烟雾对COPD及呼吸道症状的影响.方法 在中国7省市(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天津、重庆和陕西)城乡40岁及以上人群的COPD横断面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职业接触粉尘和烟雾对COPD及呼吸道症状的影响.对入选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测.以支气管舒张试验后的FEV1/FVC<70%作为COPD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疾病.患者自我报告经常有咳嗽、咳痰、气喘或气促症状之一,定义为有呼吸道症状.结果 20.5%的被调查者曾经职业接触粉尘和烟雾超过1年.多因素分析显示,职业粉尘烟雾暴露是罹患COPD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为1.20(1.04,1.39),其中谷尘为COPD可能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为1.48(1.18,1.86);职业粉尘烟雾暴露、采矿、采石、水泥粉尘、油漆、化工和其他职业暴露为患呼吸道症状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37(1.25,1.49)、2.31(1.67,3.20)、1.71(11 09,2.70)、1.92(1.47,2.52)、1.46(1.16,1.84)、1.58(1.37,1.83)和1.46(1.29,1.64);职业粉尘烟雾暴露与吸烟存在协同作用,可使患呼吸道症状的危险度增加(P=0.006);职业粉尘烟雾暴露对患COPD和呼吸道症状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分别为3.94%和7.05%.结论 职业粉尘烟雾暴露与患COPD和呼吸道症状有关;职业粉尘烟雾暴露与吸烟对患呼吸道症状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周玉民;王辰;姚婉贞;陈萍;康健;黄绍光;陈宝元;王长征;倪殿涛;王小平;王大礼;刘升明;吕嘉春;郑劲平;钟南山;冉丕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经支气管镜腔内超声应用进展

    经支气管镜腔内超声(endobmnchial ultrasonography,EBUS)是用超声支气管镜或将微型超声探头(ultrasonicprobe,USP)通过支气管镜进入气管、支气管管腔,通过实时超声扫描,获得气管、支气管管壁各层次以及周围相邻脏器的超声图像,从而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1].

    作者:白冲;李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不同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机械通气对急性肺损伤犬肺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VT联合PEEP机械通气对油酸型ALI犬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用油酸静脉注射法制备犬ALI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小VT组(6 mL/kg)和大VT组(20 mL/kg),行机械通气6 h,PEEP均设为10 cm H2O.观察各组在造模前,造模成功,机械通气1、2、4及6 h时血气变化.在机械通气6 h后处死犬,取BALF作蛋白浓度检查,取肺组织作病理切片肺损伤评分.结果 各组在油酸静脉注射后(2.50±0.80)h达到ALI标准.各组犬在整个实验过程中pH值进行性降低,但小VT组pH值下降较同期大VT组更显著(P<0.01).PaO2和SaO2在ALI造模后下降,机械通气后升高,机械通气6 h时小VT组显著高于大VT组(P<0.05).大VT组PaCO2波动不大,而小VT组PaCO2在机械通气后显著上升(P<0.01);PaO2/FiO2在造模后显著下降(P<0.01),在机械通气1 h进一步下降到约190 mm Hg后逐渐升高,机械通气6 h时小VT组较大VT组显著升高(P<0.05).小VT组BALF中蛋白浓度和肺组织损伤评分均较大VT组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PEEP为10 cm H2O的机械通气可改善油酸型ALI犬的氧合状况,而小VT较大VT改善更明显;小VT机械通气可导致进行性加重的高碳酸血症,但可避免因大VT机械通气导致的严重肺部组织损伤.

    作者:赖添顺;郭振辉;蔡绍曦;白涛;苏磊;孙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院内下呼吸道非发酵菌感染的调查及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院内下呼吸道非发酵菌感染的特点,以及院内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湘雅医院2007年1月~12月院内下呼吸道非发酵菌感染病例2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致病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183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菌株分离率排前四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47.6%)、鲍曼不动杆菌(36.3%)、不动杆菌属某种(8.6%)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1%);神经外科(25.7%)和中心ICU(22.9%)分离率较高.非发酵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除外)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洛培南保持较好敏感性外,对其他抗生素均严重耐药.入住ICU(OR=23.77,P<0.001)、气管切开或插管(OR=4.16,P=0.001)、前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OR=2.77,P=0.032)是独立的院内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结论 非发酵菌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大部分耐药严重.严格把握入住ICU、气管切开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指征对防止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极为重要.

    作者:蔡兴东;胡成平;钟有清;刘素君;陈简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目的 研究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对博莱霉素A5(BLMA5)所致的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培养雄性SD幼鼠(鼠龄10 d)的BMSCs,并进行DAPI标记.将7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n=21):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n=21):BLMA5模型组;C组(n=21):气管内注入BLMA5后立即尾静脉注射移植BMSCs;D组(n=7):气管内注入BLMA5 14 d后移植BMSCs.分别于第7、14、28 d(D组于第28 d)处死大鼠,取肺组织病理切片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肺部炎症和纤维化情况,荧光显微镜下检测DAPI标记细胞;PCR法检测睾丸决定因子(SRY)基因;ELISA法检测肺组织内羟脯氨酸(HYP)、TNF-α和TGF-β1的含量.结果 (1)在C、D组7、14、28 d肺组织冰冻切片中均见到DAPI标记的BMSCs,PCR检测到雄性SD大鼠SRY基因.(2)B组第7 d肺泡炎明显,到28 d时肺纤维化严重,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D两组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均较B组显著减轻(P<0.05),但仍较A组严重(P<0.05或0.01),其中D组较C组严重(P<0.05).(3)B组第7 dHYP含量开始升高,28 d高,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或0.01),各组变化趋势与肺纤维化变化相一致;B组TNF-α在第7 d高,此后开始下降,在14 d时仍高于A、C两组(P<0.05).28 d时四组之间无明显差异;B组TGF-β在第28 d达高,各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骨髓间质干细胞可定植于损伤肺组织,并能有效阻止BLMA5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且早期治疗效果优于晚期.

    作者:王欣燕;吴晓梅;康小文;黄昆;李波;陈复辉;白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肺扩张治疗研究进展

    肺扩张治疗是用来预防和治疗肺不张的常用方法,它通过调动患者的主动吸气潜能或使用治疗用具所提供被动吸气动力来提高吸气驱动压力,从而增加吸入潮气量,改善肺内气体分布,终达到预防或治疗的目的.

    作者:孙晓辉;贺庆军;梁国鹏;周永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溶栓与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 探讨溶栓与抗凝治疗对急性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PrE)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符合入选标准的84例次大面积PIE患者的临床资料,溶栓组49例,单纯肝素抗凝组(抗凝组)35例,以治愈、显效、进步、无效、恶化和死亡6级判断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以治愈十显效+进步为有效,计算有效率,以恶化+死亡计算严重事件发生率,统计出血并发症.结果 溶栓组临床有效率为81.6%,显著高于抗凝组的54.3%(P=0.007).溶栓组恶化1例,无死亡病例;抗凝组恶化4例,死亡1例,两组严重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0%和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溶栓组和抗凝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0.4%和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主要为皮下或穿刺点出血,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病例.结论 急性次大面积PTE患者,在无溶栓绝对禁忌证的情况下,可首选溶栓治疗,以迅速逆转右心功能不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近期预后.

    作者:宗华;朱光发;梁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对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通气持续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08年3月在顺义区医院呼吸ICU住院的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2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7 d内成功撤机组(7 d以内组)和7 d以上成功撤机组(7 d以上组),比较两组既往史、吸烟史、气管插管前心率、血压、动脉血气、血清生化、血常规和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7 d以上组气管插管前心率为(121.50±17.20)次/min,显著快于7 d以内组(103.08±19.97)次/min(P<0.05).7 d以上组气管插管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和插管后即刻血压下降的百分率(63%和88%)显著高于7 d以内组(0和25%)(P<0.001).7 d以上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Na+、PaO2分别为(29.06±5.00)g/L、(66.36±17.72)mg/L、(138.45±4.74)mmol/L和(49.06±20.11)mm Hg,而7 d以内组分别为(37.11±2.73)g/L、(127.70±35.84)mg/L、(143.29±3.42)mmol/L和(72.25±38.69)mm Hg,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7 d以内组既往患脑梗死的百分比为33.33%,7 d以上组为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机械通气前的血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以及气管插管前心率、气管插管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和插管后即刻血压下降可能对患者预后具有提示作用,积极补充营养,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纠正低蛋白血症,可能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作者:牛志伟;孙海峰;陈希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少见病因所致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少见病因所致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2008年3月北京安贞医院诊治的4例少见病因所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l临床、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结果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抗磷脂综合征、肺动脉肉瘤等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给予相应治疗后病情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 一些少见病因可致肺动脉高压,提高这方面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治.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高元明;张向峰;刘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广州南方医院2005年1月~2()07年12月CRAB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44例,并随机选择同时期碳青霉烯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cSAB)医院获得性肺炎66例作为对照,采用单因素分析(t检验和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APACHEⅡ评分≥16分、慢性肺部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分离出致病菌前15 d用过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及早期联用抗生素与CRAB感染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AcHEⅡ评分≥16分(OR=6.41,95%CI2.20~18.67)以及分离出致病菌前15 d用过亚胺培南/美罗培南(OR=6.33,95%CI1.83~21.87)是独立危险因素.44例感染CRAB患者中,死亡14例,存活30例.单因素分析发现:脏器衰竭以及治疗3 d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升高与CRAB感染死产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治疗3 d后CPIS升高(OR=7.01,95%CI1.23~40.03)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APACHEⅡ评分≥16分以及分离出CRAB前15 d用过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是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治疗3 d后CPIS升高是CRAB感染的预后因素.

    作者:卢健聪;蔡绍曦;耿穗娜;佟万成;马真;孟莹;刘来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失败的原因

    近十余年来,NPPV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NPPV已经成为治疗COPD急性加重的常规手段之一,对于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及部分急性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NPPV也是重要的治疗方法.研究证明NPPV能降低气管插管率,从而减少有创通气相关的各种并发症,如气道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1-3].

    作者:施宇衡;时国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重庆市部分城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的抽样调查

    目的 对重庆市城区某社区进行抽样流行病学调查,了解COPD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为COPD的防治提供客观和可靠的基本资料.方法 选择重庆市南岸区某社区40岁及以上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进行调查.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0.7为诊断COPD的肺功能标准,对符合该标准的患者通过询问病史、X线胸片和心电图检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肺功能损害的心肺疾病.结果 共1518例接受调杳,男517例,女1001例.COPD的累计患病率为12.78%,其中男性为23.02%,女性为7.49%.主要的危险凶素为吸烟[OR=2.88,95%CI(2.118~3.928)]和室内的油烟污染[OR=1.98,95%CI(1.685~3.317)].吸烟者被检出为COPD达22.06%.调查中诊断为COPD的患者仅有9.30%过去知道自己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COPD.结论 重庆市城区COPD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患者对自己患COPD的知晓率也非常低,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李琦;廖秀清;张巧;王彦;吴学玲;徐智;江汉;罗庆红;孔德平;赵志强;王金平;钱桂生;王长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不同吸气流速波形机械通气对重症哮喘患者呼吸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吸气流速波形对重症哮喘患者呼吸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77年12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ICU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21例,分别以方波和减速波,以6、8及10 mL/kg的潮气量各通气30 min,监测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水平以及动脉血气指标,计算肺内分流(Qs/Qt)及死腔值(VD/VT).结果 在潮气量为6 mL/kg时,减速波组的肺内分流(Qs/QT)明显低于方波组(P<0.05);潮气量为10 mL/kg时,减速波组的PEEPi及VD/VT高于方波组,Ppeak低于方波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重症哮喘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在较小的潮气量时选择减速波,较大的潮气量时选择方波更合适.

    作者:李国辉;方堃;贾旭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58例VAP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评价分为痊愈、显效、无效,痊愈和显效的病例合计为有效.结果 痊愈26例(44.8%),显效18例(31.1%),无效14例(24.1%),临床总有效率为75.9%.细菌培养共获55株菌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8.2%),细菌清除率为78.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VAP,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VAP的经验性用药.

    作者:胡灼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烟雾吸入伤后大鼠肺及肾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表达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ACE2在烟雾吸入伤后大鼠肺、肾的表达变化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伤后1、4、10和24 h组,每组各6只.致伤组予以浓烟吸人30 min,按组别不同在相应时间点取其肺、肾组织,分别进行肺组织湿/干重测定、HE染色和ACE、ACE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致伤组大鼠均表现出急性肺损伤症状,肺湿/干重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ACE、ACE2在正常肺、肾细胞膜上有表达.肺内ACE表达在致伤后立即升高;而肺内ACE2在致伤后4 h开始明显升高.各组间肾组织ACE及ACE2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 肺组织ACE、ACE2表达的不同变化在烟雾吸入伤的发生机制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作者:高维;金发光;李圆园;保鹏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