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敏;唐棠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对于透析中低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的患者14例,先后实施常规常温透析和低温可调钠透析进行自身对照,比较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的次数.结果:用低温可调钠透析,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常规常温透析明显降低.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以有效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避免了因透析中低血压发生时注入生理盐水而增加的容量负荷,从而达到预期的透析效果.
作者:赵玉霞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的尿失禁现状及对抑郁、自尊感的影响.方案:抽样延安市中年女性450例,发放自我测评问卷调查尿失禁症状、抑郁、自尊感.将所获的数据录入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延安市中老年女性的尿失禁发病率为51.11%,其中压力性尿失禁58.26%,混合型尿失禁37.83%,急迫性尿失禁3.91%;尿失禁女性的抑郁分数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自尊感与尿失禁症状有负相关(P<0.05).结论:尿失禁严重地影响中年女性的心理健康,建议实行尿失禁预防教育和管理措施,应包括减轻抑郁、增强自尊感的干预.
作者:刘晓婷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建立预防压疮预警监控机制,预防ICU气管切开病人颈部压疮的发生.方法:将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我科气管切开的108例病人,运用压疮预警监控机制,对高风除病人实施重点交班、使用预警标识、预防性干预措施等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108例气管切开病人中无新增颈部压疮,带入颈部压疮痊愈.结论:建立预防压疮预警监控机制,可有效预防压疮.
作者:何义芬;伍林飞;昊茜茹 刊期: 2011年第z5期
分析我科多年来临床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探讨解决的途径,以达到在健康教育的意识、技能等方面的交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实现健康教育的目标.
作者:魏敏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观察中度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康复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40例Ⅰ~Ⅱ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被分为A组(120例)和B组(120例),A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度有氧运动,B组只进行药物治疗,经过6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静息心率、6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的变化情况.结果:6个月前不同组间一般情况、血压、静息心率、6min步行距离和左室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A组治疗后静息心率明显下降,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A组LVEF较B组好转(P<0.01);血压和LVEDD无明显变化.结论:一定强度的步行训练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康复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缪惠宁;任越;王艳飞;尹博英;赵文萍;张兰芳 刊期: 2011年第z5期
为加强门诊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门诊实行了叫号系统.并对护士的工作进行了了重新分工和选择.改善了患者的就诊环境,增加了医护患的和谐,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质量.
作者:常青竹 刊期: 2011年第z5期
股骨干骨折是指小转子下2~5cm起至股骨髁上2~4cm之间的股骨骨折.股骨是人体长、大、坚强的长管状骨.股骨干后外侧有4支股深动脉分支,骨折时容易造成这些动脉严重出血,上述动脉又发出分支由股骨嵴进入股骨,形成股骨的滋养动脉,因此手术时应避免损伤股骨的后侧.股骨干血液供应充足,骨折易愈合,但如处理不当可畸形愈合,留下残疾.
作者:范秋生;冀玉鲜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在综合性医院与社区间双向转诊防治措施.方法:对符合MS诊断标准的入选者845例,随机分为二组,对其进行为期2年的干预,观察二组人群代谢异常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双向转诊组患者血压、血糖、甘油三脂明显下降.体重指数、腰围逐步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前后比较也有一定程度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向转诊组患者代谢异常有明星改善,说明双向转诊的防治模式可做为MS管理的重要手段.
作者:金鑫;黄东轩;邵丽萍;孙静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社区门诊输液患者心理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对498例在社区门诊输液患者采用询问法进行心理特征评估,针对其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个性化的人文关怀护理.结果:社区门诊输液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患儿家长焦虑、恐惧、等侯不对烦;年长者孤独感、失落感、被尊重心理.结论:通过人文关怀,个性化护理,使社区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社区门诊输液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社区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使护患沟通和谐融洽,同时也提高了社区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作者:燕娟 刊期: 2011年第z5期
新上岗护士因缺乏临床经验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对基础护理内涵的足够知识,护理职业道德观念也不强.然而,随着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持续及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医院需要大量既具有高等教育学历,又有临床、教学、管理、科研等能力的护理人才[1].我科针对这一临床需求,对低年资护士采用制定分层管理计划及定期三基培训计划,取得一定效果.
作者:彭英;朱肖 刊期: 2011年第z5期
门诊是患者首诊的场所,患者多、病种复杂、可预见性差、突发急症的几率高[1],能否及时准确地进行救治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乃至以后的生死存亡,急救工作可以说是门诊总体工作的一个缩影,是体现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医院,编制床位960张,日门诊量平均1200人次,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成功救治病情突变病人21例,现就门诊护理工作中处理病情突变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印银凤 刊期: 2011年第z5期
自2009年6月-2010年11月,我院采用克氏针及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及可复位的髌骨粉碎性骨折5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8例中,男39例,女19例,年龄15-72岁.致伤原因:跌伤27例,车祸伤21例,棍击伤7例,刀砍伤2例,钢丝断裂髌骨再移位1例.损伤类型:闭合性骨折49例,开放性骨折9例;骨折分离程度:0.8-6.0cm;手术时间距人院时间1小时-3周.
作者:郭里春;张兵 刊期: 2011年第z5期
高血糖在心脑血管事件急性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并与其死亡率显著增加有关,入院血糖越高左心衰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越高,且血糖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及近期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董晓玲;毛亚妮;齐学林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了解本院恶性肿瘤住院病人死亡病例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06-2010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发病逐年增加,45岁~65岁是发病的高峰期,15岁~45岁死亡率高.肿瘤患者男女比例为1.54∶1,且男性病人死亡率高于女性;肿瘤疾病中肺癌发病居首位,肝癌的死亡率高.结论:加强肿瘤防治工作,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作者:张玉;黄红丽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调查河北衡水市城市健康女性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年龄分布,为非琳菌性阴道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507名妇女进行了分泌物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检测.统计各年龄段阳性人数.结果:507名健康女性妇检中,分泌物Ct、Uu总阳性率13.4%.其中,20-29岁12%、30-39岁17.8%、40-49岁14.9%、≥50岁6%.结论;本市健康女性Ct、Uu感染率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刘北陆;栾建兵;郭连峰 刊期: 2011年第z5期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ProstathlS,CP)是男性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泌尿生殖系统难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约为8%[1].其病因,病理改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对男性的性功能和生育功能有一定影响,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他们的精神与肉体遭受很大的折磨,由其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和前列腺痛是治疗较为困难的前列腺疾病,因其无明显的细菌感染,抗生素很难奏效[2].2002年12月~2010年07月我们运用微波理疗联合骶管注射的方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87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祥茂;齐红兰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扩大切除加全厚皮片移植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术前设计,扩大切除43例皮肤恶性肿瘤,应用全厚皮片移植方法修复创面.结果:所有切口Ⅰ/甲愈合,皮片均存活,随访6个月至6年,肿瘤无复发,外形、功能较满意.结论:皮肤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应用全厚皮片移植方法修复创面,可取得较满意的外形及预后.
作者:蒋屏东;翟建新;戚稼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究三种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在晚期食管癌化疗中的临床作用特点和经济学效果.方法:采用回溯法筛选了71例晚期食管癌例,分成3组.Ⅰ组NP方案(长春瑞滨NVB+顺铂DDP);Ⅱ组TD方案(紫杉醇TAXOL+顺铂DDP);Ⅲ组EAP方案(多柔比星ADM+依托泊VP-16+顺铂DDP).运用药物流行病学的疗效和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3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患者总成本间有显著意义(P<0.05);3组患者白细胞异常、神经毒性、KPS(≥)10增加人数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指标人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药物流行病学和药物经济学原理敏感度分析:Ⅲ组比Ⅰ组、Ⅱ组的C/E值明显高.结论:NP方案疗效具经济学意义.
作者:张卫春;张景富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探讨感染内科门诊抽血室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方法: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重视人员培训,严格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注重手卫生,净化抽血室的环境卫生,医疗废物及垃圾的处理;结果:,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注重每一个感控环节,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周勤;万美萍;侯玉霞 刊期: 2011年第z5期
目的:控制门诊换药室发生医院感染.方法:加强门诊换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同时钟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结果:门诊换药室未发生医院感染.结论:做好门诊换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郑瑞花 刊期: 2011年第z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