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星奇;蔡映云
目的研究雾化吸入紫菀及远志提取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痰液特性的影响,以探索治疗COPD的新方法.方法用水醇法从紫菀和远志中提取紫菀皂甙及远志皂甙.将COPD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雾化吸入紫菀及远志皂甙,对照组患者吸入生理盐水.分别收集雾化吸入前、后1 h的痰液,观察痰液总量、干/湿重比、黏度及中性粒细胞膜结合弹力酶表达水平.结果雾化吸入紫菀及远志提取物后与吸入前相比,患者痰量增多、痰液干/湿比下降、黏度下降及中性粒细胞膜结合弹力酶表达降低;对照组无类似改变.结论雾化吸入紫菀及远志提取物有利于COPD患者的痰液外排,可改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在COPD的治疗中有一定价值.
作者:童瑾;周向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支气管哮喘的实质是慢性气道炎症,抗炎治疗首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目前主张合用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可以更有效控制哮喘,尤其对于吸入糖皮质激素仍有症状者.
作者:乔中会;李俊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临床上有些病人由于疾病原因或麻醉的影响,其咳嗽反射或咳嗽的力量减弱,易发生气道内分泌物滞留,如不及时排除,可导致肺不张的发生,严重者可出现通气功能障碍和低氧血症等.
作者:王剑;王春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经nCPAP治疗的31例OSAS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分析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教育程度、烟酒嗜好、病程、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家族史、就医条件、治疗前后临床表现、治疗时间、nCPAP治疗压力以及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出现副作用等因素,结合对治疗效果的自我评价和睡眠监测资料等指标,计算其依从性,并用多元回归方法统计分析上述因素与依从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nCPAP治疗OSAS依从性为(81.14±25.47)%,以依从性为因变量,以上述因素为自变量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α=0.05的水平上,进入回归方程的有4个因素,按作用强度大小依次为对疾病认识程度、打鼾程度、治疗效果自我评价和使用呼吸机过程中有无出现副作用及其他问题.结论 nCPAP治疗OSAS有较高的依从性.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打鼾程度、治疗效果自我评价和使用呼吸机过程中有无出现副作用及其他问题对依从性有较大影响.
作者:余勤;张佳宾;汪小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前对于呼吸衰竭的定义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至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等.
作者:何权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95例OSAHS患者及50例正常人的ACE基因多态性.结果 OSAHS组患者II/ID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6%和68%,P<0.05).含插入等位基因的患者快速动眼(REM)期睡眠较不含插入基因的患者明显增多(P<0.05),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长呼吸暂停时间较DD基因型患者有增高趋势(P>0.05).结论 ACE基因I等位基因和ID基因型可能与OSAHS及OSAHS高血压的发病有关,且可能影响OSAHS的严重程度.
作者:李硕;曹洁;陈宝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肺性脑病患者脑循环的改变情况.方法对60例轻型、中型及重型肺性脑病(各2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血气分析,经脑循环动力检测仪(CVA)测定脑循环大血流速度(Vmax)、大血流量(Qmax)及动态阻抗(DR).结果各型肺性脑病患者治疗前、后PaCO2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轻型和中型肺性脑病患者的Vmax、Qmax及DR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治疗后重型肺性脑病患者的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性脑病患者的脑血管对PaCO2升高较为敏感,有一定的调节能力,随着PaCO2逐渐升高,脑血管对其敏感性降低,脑血管调节功能受到损害.
作者:臧舒;金寿德;刘凤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建的作用.方法采用间断常压低氧法建立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mPAP);测定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肺组织切片采用HE染色,经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大鼠肺小血管管壁厚度指标[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17-β雌二醇浓度.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低氧组、雌激素预防组(每天低氧前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30 μg/kg,共3周)、雌激素治疗组(低氧3周后每天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30 μg/kg,共7 d).结果 (1)低氧组大鼠的mPAP、RV/(LV+S)(%)、WT%和W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中17-β雌二醇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雌激素预防组、雌激素治疗组的大鼠mPAP、RV/(LV+S)(%)、WT%和WA%均低于低氧组(P<0.05),而血清中17-β雌二醇浓度高于低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17-β雌二醇能有效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动脉压力、阻抑右心室肥厚,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血管重建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林勇;孙思庆;朱晓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全国第三届睡眠学术会议于2004年10月14日~18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从事睡眠研究专家及相关代表百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内容涵盖呼吸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神经科、精神科及心理学等多个临床及相关基础专业.现将会议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作者:蒲晓雯;石平;梁宗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2003年10月~2004年2月我们使用喷射雾化吸入博利康尼(硫酸特布他林)和普米克令舒(布地来德混悬液)对1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进行呼吸道吸入治疗.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袁岚;刘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固定压力与自动调节压力模式呼吸机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治疗中的效果.方法运用随机、单盲的方法选择呼吸紊乱指数(AHI)20次/h的患者40例,分成固定压力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组(F-CPAP)和自动调节压力CPAP治疗组(A-CPAP)各20例,对临床症状和睡眠多导图各参数的变化以及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PSG多导图显示治疗后AHI、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指数(HI)、夜间低SaO2、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呼吸暂停时间及收缩压参数明显改变(P<0.01),其余参数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夜间低SaO2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参数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CPAP与A-CPAP呼吸机在治疗OSAHS中具有同样的疗效及依从性.
作者:董昭兴;李其皓;张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共同病理生理特征是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GOLD对于COPD的定义是通过测定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后的FEV1、FVC,并计算FEV1/FVC%.标准是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后FEV1/FVC%<70%,同时FEV1%pred<80%.而对于本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是根据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pred的大小分为轻、中、重和非常严重的COPD.总之,COPD的诊断和分级标准是依据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而不是之前的结果[1].
作者:何权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咳嗽作为一种重要的防御机制,能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排出吸入的致病物及异物.从生理功能角度看,咳嗽是有益的.
作者:邓星奇;蔡映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自发性气胸是较为常见的肺科疾病,一般不难诊断.而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自发性气胸往往容易因基础疾病的临床表现而掩盖了气胸的症状和体征,给气胸的诊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该类患者46例,死亡4例,现将有关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赵渝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哮喘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8(IL-18)、IL-16、IL-4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共60例(重度30例,中度30例),正常对照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SELISA),检测血浆IL-18、IL-16、IL-4及IFN-γ水平.结果哮喘患者血浆IL-16水平显著降低,正常对照组血浆IL-16较中、重度哮喘组高3倍以上(P<0.05);IL-18水平降低,但仅中度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5);IL-4水平降低(P=0.006),中、重度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值分别为0.045和0.043;IFN-γ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IL-18与IL-16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65,P<0.05),IFN-γ与IL-16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性(r=0.66,P<0.05),IFN-γ与单核细胞计数存在相关性(r=0.39,P<0.05).结论 IL-18、IL-16、IL-4和IFN-γ均可能参与了哮喘病理生理过程,多年反复发作的中、重度发作期哮喘患者可无明显的Th1与Th2细胞因子失衡现象.
作者:谢华;何韶衡;马晓锋;陈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应用支气管哮喘患者基础肺功能指标预测其气道高反应性(AHR)程度(PC35sGaw)的可行性.方法对51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113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行基础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PC35sGaw与FEV1实测值/预计值%、sGaw%、MMEF%、PEF%等肺功能指标相关性较好,特别与FEV1实测值/预计值%相关系数高达0.702.回归分析显示,FEV1实测值/预计值%的变化对PC35sGaw的影响大;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PC35sGaw与其它肺功能参数相关性均较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差,回归分析显示只有sGaw%对PC35sGaw有影响.结论在无条件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单位,支气管哮喘患发作期者可根据基础FEV1实测值/预计值%推测患者AHR程度,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基础肺功能指标对AHR程度的预测作用较差.
作者:梁斌苗;袁玉如;何太灵;曾继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第14届欧洲呼吸学会(ERS)年会于2004年9月4日~9月8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增加,不仅使患者丧失劳动力,生活质量下降,同时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卫生经济负担,目前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作者:姚婉贞;陈亚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肺挫伤可导致急性肺损伤(ALI),进而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003年1月~2004年5月我院中心ICU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早期治疗ALI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昉;陈雪梅;周发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稳定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情况及短期口服茶碱对稳定期心力衰竭患者周期性呼吸的效果.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监护仪对稳定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监测,并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口服茶碱对存在周期性呼吸的稳定期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36例患者分为两组,组Ⅰ(n=21)呼吸紊乱指数(AHI)≤15次/h,组Ⅱ(n=15)AHI15次/h.对13例有周期性呼吸的稳定期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口服茶碱治疗,平均剂量为4.3 mg/kg,共5~7 d.结果组Ⅱ的AHI为16.8~78.8次/h,阻塞性AHI为(11.1±8.4)次/h,中枢性AHI为(31.5±9.6)次/h.组Ⅱ微觉醒指数为36.8±21.3,组Ⅰ为19.4±11.2.睡眠中低血氧饱和度组Ⅱ为(76.7±4.6)%,组Ⅰ为(86.5±2.8)%.左室射血分数组Ⅱ为(24.2±8.8)%,组Ⅰ为(31.5±10.6)%.13 例患者经口服茶碱治疗后血清平均茶碱浓度为(11.3±2.5)μg/mL,AHI明显下降(P<0.001),主要是中枢性AHI减少(P<0.001).SaO2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下降(P<0.05);微觉醒指数下降(分别为36.7±21.2和18.7±21.2,P<0.05).患者的睡眠结构、阻塞性AHI无显著变化.结论稳定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睡眠呼吸障碍发生率较高,主要为伴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周期性呼吸.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可导致严重的夜间SaO2下降及过多的觉醒.口服茶碱能降低稳定期心力衰竭患者中枢性AHI,减少患者睡眠期间动脉血氧减饱和的时间.
作者:胡克;李清泉;杨炯;胡苏萍;陈喜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吸烟者肺泡、肺泡囊破坏情况与肺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13例吸烟者术前进行肺功能测定,手术切除肺标本经支气管灌注固定、矢状位取材、常规HE染色制片,光镜下以点计数法计数肺泡破坏指数(DI).结果肺泡破坏指数值与FEV1/FVC%显著负相关(r=-0.632 4,P=0.01),与TLC%pred显著正相关(r=0.660 5,P<0.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1).结论肺泡破坏指数测定是一种简单、可靠、可重复性高的衡量肺气肿的程度和严重性的方法.肺泡破坏指数值可以反映出吸烟者肺通气阻塞的程度,肺总量增加的程度,与临床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及分级的相关性高.
作者:项轶;黄绍光;万欢英;吴华成;郑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