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爱云;张诚;赵春晓;陈莉
目的 探讨CEUS诊断脾脏局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onoVue对25例疑似脾脏病变的患者行CEUS,观察病灶灌注过程.结果 7例脾脏正常,造影剂均匀充填,呈均匀一致的高增强;5例恶性肿瘤动脉期有不同程度增强,实质期均快速退出;13例良性病变中,2例脾血肿、2例脾囊肿、1例脾结核无增强,其余病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增强.与病理结果对照,CEUS诊断脾脏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97% (32/33) 、92.31% (12/13) 、95.65%(44/46),均高于二维超声[分别为60.61%(20/33)、46.15%(6/13)、56.52%(26/46)].结论 CEUS对脾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安婷婷;李甜甜;王琦;王秀云;杨秀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患者男,83岁,腹痛伴恶心呕吐1天,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无发热,无腹胀、腹泻,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近几月感烧心、反酸、伴暖气,多于进食后平卧出现,无食欲不振;4个月前接受左侧腹膜后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腹膜后胃肠型间质瘤.血常规:WBC 8.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735;生化检查;AIB 33.1g/L;血糖:6.21mmol/L;BUN:15.14 mmol/L;Cr:146.6 μmol/L.入院后予抑酸、补液、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等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全腹CT:于脾胃间隙见肿块影,与胃壁分界不清,其内见树枝状的略高密度影,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诊断:脾胃间隙内占位,考虑来源于胃的间质性肿瘤.PET/CT:脾胃间隙见肿块影,伴放射性摄取轻度增高,大标准摄取值为1.5,大小8.0 cm×4.6 cm,与胃分界不清,间质源性肿瘤可能性大.
作者:段钰;李斌;吴晶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四肢骨巨细胞瘤保肢术后局部正常转归与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价值.方法 分析104例因四肢骨巨细胞瘤而接受外科保肢治疗的患者的影像学随访资料,其中74例接受肿瘤刮除术(包括植骨术44例和骨水泥填充术30例),30例接受瘤段切除术(包括单纯切除术4例、移植骨重建术9例和肿瘤型假体关节置换重建术17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45.65±10.32)个月,分析术后随访的影像表现.结果 104例患者中,因手术方式不同,66例术后正常转归的影像学表现不尽相同.术后3年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6.54%(38/104),随手术方式而有所不同;肿瘤复发率为28.85%(30/104).结论 在骨巨细胞瘤保肢术后随访中,影像学检查可较早发现局部并发症.
作者:高振华;马玲;孟悛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患者女,48岁,左颈部无痛性包块4年,1周前突然增大;无外伤及手术病史.查体:左颈部包块无波动感,站立位体积较卧位时缩小.CT平扫于甲状腺平面、左侧胸锁乳突肌后外方见3.40 cm×4.30 cm软组织密度块影,密度均匀,CT值42 HU,前缘与颈外静脉分界不清;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无强化,静脉期与颈外静脉同步强化,周围见厚薄不均匀的囊壁,MPR示肿块位于颈外静脉后方,并见颈外静脉破口,VR示肿块与颈外静脉关系密切.
作者:郑生喜;黄宝生;贾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患者女,58岁,阴道不规则出血1月余.经阴道超声:子宫后位,长7.0 cm,宽6.3 cm,厚5.0 cm,体积增大,轮廓不规整,子宫肌层明显变薄,呈粗点状回声,分布不均匀,宫腔内可见约4.3 cm×6.0 cm×6.2 cm包块,形态欠规则,回声不均匀,其内见网格状无-低回声区.该包块浸润深度达子宫肌层的2/3,与肌层分界不清,可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PWD示收缩期峰值流速20 cm/s,阻力指数0.5.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
作者:方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单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s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围术期出现相邻椎体骨折的可能性及特点.方法 对接受PVP治疗的174例sOVCFs患者,记录其年龄、骨折椎体部位、骨折诱因、骨质疏松程度、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有无囊腔样变、骨水泥用量、骨水泥分布特点、骨水泥椎间盘有无渗漏,并针对上述各因素分别进行分析,观察各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174例患者中,24例术后围术期间相邻椎体出现骨折,其中16例位于胸腰段(16/24,66.67%).以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囊腔样变、骨水泥渗漏至椎间盘进行分组,各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患者年龄、骨折诱因、骨质疏松程度、骨水泥剂量、骨水泥分布进行分组,各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VCFs患者PVP术后围术期相邻椎体可出现骨折,多位于胸腰段,易发生于年龄大、无骨折诱因、骨密度低、骨水泥用量大、骨水泥分布偏离者.
作者:李洪德;王宏;李传贵;何仕诚;刘稳;姜西静;李光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320层CTA显示和评价Adamkiewicz动脉(AKA),并探讨适宜的扫描方案.方法 将120例患者因临床疑诊主动脉病变而接受全主动脉CTA检查,将其随机分为A1、A2、B1、B2组,分别采用不同扫描方案:A1、A2组对比剂浓度为350 mgI/ml,B1、B2组为370 mgI/ml;降主动脉近端CT值达100 HU时,A1、B1组延迟15s触发扫描,A2、B2组延迟18 s触发扫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每例患者的CT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AKA,统计AKA起源水平及位置,计算各组AKA显示率,比较不同延迟触发时间及碘对比剂浓度对AKA显示率的影响;采用Cohen检验评估两位医师评价的一致性.结果 1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检查.85例显示AKA,共计98支,起自T7~L1水平,82.65% (81/98)AKA起自T9~L1水平,75支(75/98,76.53%)起自左侧肋间动脉或腰动脉.4组患者AKA显示率分别为A1组63.33% (19/30),A2组66.67% (20/30),B1组70.00%(21/30);B2组83.33%(25/30).不同延迟触发时间和对比剂浓度组间显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B2组AKA显示率达83.33%,高于其他3组.两名医师评价AKA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0.94).结论 采用适宜扫描方案,320层全主动脉CTA可在评价主动脉疾病的同时对AKA进行术前定位.
作者:辛海燕;李宇;范占明;张楠;濮欣;耿薇;赵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卵巢腺纤维瘤(OAF)及囊性腺纤维瘤(OCAF)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对3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OAF及OCAF的超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检出卵巢旁或卵巢内肿块25例,包括实性4例、囊性11例、囊实混合性10例,但均未能正确诊断卵巢腺纤维瘤或囊性腺纤维瘤.CDFI于乳头或实性区不易检测到血流或少血流.结论 卵巢腺纤维瘤及囊性腺纤维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CDFI可提示肿瘤的性质,但确诊仍依靠病理.
作者:潘玉萍;蔡爱露;赵丹;王冰;王晓光;孙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适于成人颅脑CT检查的适当低剂量扫描条件.方法 将500名健康成人随机分成5组,运用16层螺旋CT机行颅脑非螺旋扫描,其中第1组采用常规剂量(120 kV,颅底部240 mAs、颅顶部200 mAs)扫描,第2~5组分别采用低剂量(120 kV,200、160、100、80 mAs)扫描.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5分制独立对各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评定结果的一致性,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评估扫描剂量与图像质量评分的关系;记录各单次加权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值,计算第2~5组的CTDIvol及DLP值相对第1组下降的比例.结果 两名医师评分的一致性好(K=0.860,P=0.017).扫描剂量与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呈亚相关(r=0.512,P<0.01),图像质量优良者(评分>3分)在各第2~4组中所占比例达95%~98%,与第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5组CTDIvol、DLP较第1组分别降低15.79%、32.59%、57.89%、66.40%和20.68%、36.50% 、60.40%、68.23%,各组DLP值与第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第5组图像质量明显下降,评分>3分的图像仅占69%,与第1组比较图像质量降低(P<0.01).结论 管电流采用100 mAs时,低剂量CT扫描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而对观察成人颅脑解剖结构和诊断无明显影响.
作者:朱源义;张毅;马万辉;强薇;刘柯;刘平平;廖许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patic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HEHE)是少见的血管源性肿瘤,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和梭形细胞.本研究结合文献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例HEHE的影像学表现.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病理证实的HEHE患者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7、53和57岁,表现为右上腹间歇性疼痛,均无肝炎病史,甲胎蛋白等癌相关抗原正常.
作者:翟跃杰;王志芳;杨义军;王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评估双源CT双能量线性混合(LB)和非线性混合(NLB)图像显示肝癌病灶的能力.方法 对30例肝癌患者行肝脏双能量CT扫描,并将140 kV和80 kV两种能量图像进行融合,生成0.3LB、0.5LB、0.7LB、NLB1(λ=80 HU,ω=400 HU) 、NLB2(λ=150 HU,ω=200 HU)和NLB3(λ=80 HU,ω=200 HU)图像,比较肝动脉期6种混合能量图像和80 kV图像的背景噪声、肝内病灶的对比度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背景噪声、病灶对比度和CNR在7种图像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0.3LB图像比较,0.5LB、0.7LB、80 kV、NLB1、NLB2和NLB3图像的病灶对比度及CNR均明显增加(P均<0.05),其中NLB1图像显示病灶的CNR大.结论 0.5LB、0.7LB及NLB技术能明显提高CT对肝癌病灶的显示效果,特别是λ为80 HU、ω为400 HU时,NLB技术的优势更为明显.
作者:曹建新;王一民;杨诚;张羽;王爱军;王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早期盲人(EB)与正常人之间脑低频振幅(ALFF)及活动幅度(AM)的差异,观察EB静息状态下的局部脑活动变化.方法 利用3.0T MR对16例EB(EB组)和32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NC组)行静息态fMRI数据采集.采用SPM8软件进行图像预处理,通过基于体素的分析比较两组间未标准化和标准化ALFF值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标准化ALFF存在显著差异脑区的AM值.结果 与NC组相比,EB组未标准化ALFF值呈显著性增高的脑区主要位于双侧枕中回、枕下回、舌回、梭状回、距状沟皮质及颞下回;标准化ALFF值呈显著增高的脑区与未标准化ALFF值呈显著性增高的脑区基本一致;EB组上述脑区的AM值显著高于NC组.结论 EB静息状态下枕叶皮层活动增高,可能与皮层发育和可塑性有关.
作者:李伟兰;刘勇;秦文;蒋田仔;于春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Tei指数对评价大鼠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的作用.方法 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3只随机分为两组:13只予垂体后叶素腹腔注射(实验组),10只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对照组).建模后分别记录两组大鼠心电图,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获取左心室射血分数(EF)、等容收缩时间(ICT)、射血时间(ET)及等容舒张时间(IRT),然后取心肌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实验组ICT、Tei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CT及Tei指数与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EF相关性良好(P<0.01).结论 Tei指数及其相关参数能客观评价大鼠超急性期心肌梗死的左心功能,可作为基础研究中判断该期心功能异常的良好指标.
作者:林蔚;白旭东;刘美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戈谢病儿童股骨和膝关节的MRI表现.方法 39例戈谢病患儿接受3.0T MR检查,包括冠状位T1W、T2W、STIR序列,检查部位为双侧股骨包括膝关节,分析和描述其MRI特点.结果 38例发现骨髓浸润,其中32例表现为稍长T1稍短T2信号;28例T1WI、T2WI骨髓腔信号不均匀减低,4例信号弥漫均匀减低;6例伴骨梗死.16例骨干、干骺端及骨骺同时受累;18例骨干及干骺端受累;单纯累及骨干或干骺端者各2例.结论 儿童戈谢病骨髓浸润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综合不同序列MR图像的信号特点,可评估骨髓浸润范围、判断是否伴发合并症,为临床治疗提供信息.
作者:张宁宁;尹光恒;张玥;曹琪;段彦龙;张永红;彭芸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CT透视(CTF)引导下125Ⅰ粒子永久植入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肺恶性肿瘤患者施行CTF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125Ⅰ永久植入进行组织间放疗,包括原发性肺癌15例(15个病灶),转移性肺癌9例(13个病灶),共28个病灶,大直径2.1~7.6 cm(中位直径3.95 cm),单个病灶的处方剂量80~100 Gy.术后定期观察并发症情况,分析肿瘤局部控制率,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耐受手术,手术耗时30~75 min(中位时间46 min),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穿刺侧出现少量气胸,4例术后穿刺针道少量出血,无咯血;随访期间未发现放射性肺炎.中位随访时间31.5个月(8~46个月),病灶局部控制率78.57%(22/28);3年累积生存率为55.00%,中位生存时间为38个月(8~46个月),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肺癌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F为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植入提供实时引导和准确定位,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肺部恶性肿瘤125Ⅰ粒子组织间放疗可达到理想的肿瘤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李家开;于淼;肖越勇;杨立;张金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48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免疫组化结果,将其分为TNBC组(n=51)和非TNBC组(n=97),比较两组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边界不清”、“毛刺征”、“高回声晕”、“微小钙化”、“血流分级2~3级”、“腋窝淋巴结转移”在TNBC组分别占56.86%(29/51)、43.13%(22/51)、41.17%(21/51)、13.72%(7/51)、41.17%(21/51)、68.62%(35/51),在非TNBC组分别占87.62%(85/97)、81.44%(79/97)、76.28%(74/97)、56.70%(55/97)、79.38%(77/97)、48.45%(47/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后方回声衰减”、“纵横比>1”、“阻力指数≥0.7”在TNBC组分别占64.70%(33/51)、45.09%(23/51)、47.05%(24/51),在非TNBC组分别占56.70%(55/97)、30.92%(30/97)、61.85%(60/9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NBC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作者:刘畅;王学梅;李银燕;耿晶;张义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患者女,56岁,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乏力、纳差,腹胀以进食后为甚,每日进食不足250 g;乙肝病史50余年,乙肝标记物阳性,未经正规检查及治疗.查体:慢性肝病病容,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巩膜轻度黄染,颜面部见多枚蜘蛛痣,双手轻度肝掌;腹平坦,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超声示肝包膜不光滑,实质点状回声粗大,于肝右前叶见11.6 cm×9.8cm不均质类圆形较强回声区,边界尚清,内部强弱回声相间,并见不规则无回声及多个斑片状强回声,后伴声影;CDFI示内部见星点状血流信号,周边有彩色血流绕行.
作者:孙厚坦;滕红;赵威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是一种较少见的癌和肉瘤样形态细胞和(或)表型混合于一个瘤体内的恶性肿瘤[1-2].本研究结合术中所见及病理诊断分析3例颅内SC.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1997年7月—2012年5月3例颅内SC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7、60和69岁,分别因对侧肢体无力(例1,误诊为结核或细菌感染)、外伤(例2)及癫痫发作(例3,误诊为恶性脑膜瘤)就诊,经术后病检确诊且排除转移瘤.
作者:董松申;王佳薇;张志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成像定位的改进方法.方法 对18例心血管病患者及82名正常志愿者行心脏MR平扫,以改进的定位方法获得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的标准心脏断层成像层面,包括标准水平长轴位(HLA)、垂直长轴位( VLA)及短轴位(sA)图像,在此基础上探索左、右心室流人道和流出道,主动脉弓斜矢状位及各瓣膜横断位层面图像.结果 采用此法可获得标准层面的图像及左心室功能参数.结论 改进的心脏磁共振成像定位方法可保证各基本成像平面及各瓣膜成像平面的标准性,为观察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态和结构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王永峰;赵一冰;戚喜勋;李延亮;孙文阁;李佩玲;王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肝脏剪切波速(SWV)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运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测量115例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脏SWV,分析SWV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SWV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结果 肝脏SWV与患者年龄、球蛋白、总胆红素、纤维化分级、脂肪变性分级存在相关性(P均<0.05),其中与纤维化分级的相关关系密切(β=0.431).以1.32、1.53、1.79、2.03 m/s作为诊断纤维化分级≥1、≥2、≥3、=4的阈值,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0.858、0.824、0.908.结论 肝脏SWV测值可直接反映肝脏质地,与纤维化病理分级显著相关,可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程度.
作者:徐秋晨;叶真;魏凌琳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