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镰刀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缺如及动脉导管未闭1例

周爱云;张诚;赵春晓;陈莉

关键词:镰刀综合征, 腔静脉, 下, 缺如
摘要:患儿女,5岁,出生后发现心脏存在杂音.查体: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锁骨中线内,胸骨右缘第2、3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超声心动图:心脏位于胸腔偏右侧,心房正位,心室右襻,左心房、左心室增大;未见下腔静脉汇入右心房,肝左、肝右及肝中静脉直接汇入右心房,奇静脉(CDFI示红色静脉频谱)位于右心房后上方,降主动脉左侧可见一支向右上走行的血管(CDFI示红色静脉频谱)汇入上腔静脉,上腔静脉增宽(内径约13 mm),降主动脉与左肺动脉间由一个内径约4 mm的管状结构相通(CDFI可见连续性左向右分流信号);两支左肺静脉汇入左心房,未探及右肺静脉与左心房相连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MRI诊断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的放射性肠炎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所致放射性肠炎(RE)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放疗所致RE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 RE以直肠发病多见,28例RE中,直肠25例(25/28,89.29%),乙状结肠2例(2/28,7.14%),直肠和乙状结肠1例(1/28,3.57%).病变肠壁在T2WI和DWI上均表现为“同心圆”分层状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同心圆”分层状环形强化;23例(23/28,82.14%)病变肠壁较均匀环形肿胀增厚,内壁较光滑,未见明确壁结节及软组织肿块,3例(3/28,10.71%)病变肠壁不均匀环形肿胀增厚,局部内缘不规整,呈隆起状,2例(2/28,7.14%)伴发直肠-阴道瘘.结论 放射治疗妇科盆腔恶性肿瘤所致RE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RE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仙海;高明勇;周新韩;卢瑞梁;赵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颅内肉瘤样癌CT和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是一种较少见的癌和肉瘤样形态细胞和(或)表型混合于一个瘤体内的恶性肿瘤[1-2].本研究结合术中所见及病理诊断分析3例颅内SC.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1997年7月—2012年5月3例颅内SC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7、60和69岁,分别因对侧肢体无力(例1,误诊为结核或细菌感染)、外伤(例2)及癫痫发作(例3,误诊为恶性脑膜瘤)就诊,经术后病检确诊且排除转移瘤.

    作者:董松申;王佳薇;张志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胎儿盆腔肾的产前超声诊断

    目的 探讨胎儿盆腔肾的超声筛查方法和声像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产前超声诊断的8胎胎儿盆腔肾的声像图特征,并结合引产后尸体检查病理结果及出生后随访复查等进行分析.结果 盆腔肾胎儿8胎,胎龄22~36周;左肾4胎,右肾3胎,交叉融合肾1胎.2胎盆腔肾形态结构正常,1胎交叉融合肾结构正常;2胎盆腔肾合并肾积水;3胎盆腔肾合并多囊性肾发育不良,2胎为同侧,1胎为双侧并多发畸形.8胎中,引产3胎,2胎经病理检查证实;4胎出生,其中3胎经出生后复查证实,1胎失访;1胎尚在孕期随访中.结论 对于单侧肾窝肾缺失的胎儿,应注意寻找异位盆腔肾.彩超显示肾动脉对诊断胎儿盆腔肾有重要提示作用.

    作者:鲁嘉;孟华;姜玉新;刘欣燕;袁岩;张一休;欧阳云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MR序列对脑实质型脑囊虫病不同时期病灶的显示

    目的 探讨MR序列(T1W、T2W、T2 FLAIR、DWI、EPI T2、增强T1W)对不同时期脑囊虫病灶检出的敏感性.方法 回顾40例脑囊虫病患者的MR资料,分析各序列检出病灶的数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T1W序列检出病灶62个(活虫期35个,变性坏死期25个,钙化期2个);T2W序列检出病灶78个(活虫期33个,变性坏死期36个,钙化期9个);FLAIR序列检出病灶115个(活虫期32个,变性坏死期75个,钙化期8个);DWI检出病灶33个(活虫期12个,变性坏死期16个,钙化期5个);EPI T2序列检出病灶69个(活虫期31个,变性坏死期29个,钙化期9个);增强T1W序列检出病灶225个(活虫期23个,变性坏死期200个,钙化期2个).结论 MR序列中,增强T1W和FLAIR序列对脑囊虫病活虫期和变性坏死期病灶检出优于其他序列;T1W结合EPI T2序列对发现灰白质内的囊虫钙化灶较FLAIR和T1W序列更具优势.

    作者:邱麟;沈思;胡锦波;张承志;刘斯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肉瘤样肝癌1例

    患者女,56岁,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乏力、纳差,腹胀以进食后为甚,每日进食不足250 g;乙肝病史50余年,乙肝标记物阳性,未经正规检查及治疗.查体:慢性肝病病容,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巩膜轻度黄染,颜面部见多枚蜘蛛痣,双手轻度肝掌;腹平坦,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超声示肝包膜不光滑,实质点状回声粗大,于肝右前叶见11.6 cm×9.8cm不均质类圆形较强回声区,边界尚清,内部强弱回声相间,并见不规则无回声及多个斑片状强回声,后伴声影;CDFI示内部见星点状血流信号,周边有彩色血流绕行.

    作者:孙厚坦;滕红;赵威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比较数字断层融合与数字X线摄影检出模拟肺结节的能力

    目的 利用仿真体模对比分析数字断层融合(DTS)与数字x线摄影(DR)检出模拟肺结节的能力.方法 采用五种规格(直径3、5、8、10、12 mm)、三种密度(CT值100、-630及-800 HU)的模拟肺结节共15个,先后分别置于体模两肺的上、中、下肺野,形成模拟肺结节共计90个(15个×6).以常规曝光参数分别进行DTS和DR,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价DTS及DR对肺结节的检出率;测量DTS的辐射剂量,转换为有效剂量,与文献报道的DR有效剂量进行对比.结果 DTS对模拟肺结节的检出率为78.89% (71/90),DR的检出率为28.89%(26/90),DTS检出率高于DR(P<0.01);对于三种不同密度(CT值100、-630和-800 HU)的模拟结节,DTS与DR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TS的有效剂量高于文献报道的DR剂量.结论 对于肺结节,DTS较DR具有更高的检出率.

    作者:彭盛坤;曾勇明;赵峰;彭刚;郁仁强;王杰;蔡文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肝脏剪切波速评价肝纤维化程度

    目的 探讨肝脏剪切波速(SWV)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运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测量115例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脏SWV,分析SWV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SWV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结果 肝脏SWV与患者年龄、球蛋白、总胆红素、纤维化分级、脂肪变性分级存在相关性(P均<0.05),其中与纤维化分级的相关关系密切(β=0.431).以1.32、1.53、1.79、2.03 m/s作为诊断纤维化分级≥1、≥2、≥3、=4的阈值,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0.858、0.824、0.908.结论 肝脏SWV测值可直接反映肝脏质地,与纤维化病理分级显著相关,可无创评价肝纤维化程度.

    作者:徐秋晨;叶真;魏凌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18F-FDG PET/CT诊断原发性脾血管肉瘤1例

    患者女,58岁,左上腹不适10余年,半个月前左侧躯体受外伤后左上腹疼痛加重,放射至背部,自服止痛片可缓解,自觉乏力消瘦,体质量下降约2.5 kg.查体:左肋下触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WBC 4.37×109/L,其中淋巴细胞计数偏低.CA125增高为57.18 U/ml.腹部CT:脾脏内见外周等密度、中心低密度病灶,约5.4 cm×7.0 cm,CT值49 HU;增强扫描动脉期见多发大小不一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缘强化,CT值55 HU;门脉期及延迟扫描病灶与周围脾实质相比呈低密度.

    作者:杜补林;李娜;李雪娜;刘一;李亚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联合应用1H-MRS与MR动态增强成像诊断乳腺肿瘤

    目的 比较应用MR动态增强成像(DCE-MRI)与联合应用1H-MRS及DCE-MRI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乳腺肿瘤患者的1H-MRS及DCE-MRI表现,包括恶性肿瘤33例,良性肿瘤17例,并与病理及临床随诊结果进行对比.对所有患者分别行常规扫描、1H-MRS扫描及注射对比剂后动态增强扫描,分析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和胆碱(Cho)峰的显示情况.结果 以TIC类型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为100%(33/33),特异度为58.82%(10/17),准确率为66.00%(33/50);应用1H-MRS联合DCE-MRI诊断的敏感度为100%(33/33),特异度为88.24%(15/17),准确率为96.00%(48/50),与单纯DCE-MRI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2).结论 DCE-MRI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和准确率较低.1H-MRS与DCE-MRI联合应用可提高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周欣;张婷婷;胡国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内中膜厚度定量及动脉僵硬度分析技术评价糖耐量减低及2型糖尿病者颈总动脉改变

    目的 应用血管内中膜厚度定量(QIMT)及动脉僵硬度分析(QAS)技术评价糖耐量减低(IGT)和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病例组68例患者[30例IGT(IGT亚组)和38例T2DM(T2DM亚组)]及58名正常对照(NC)组的右侧颈总动脉行QIMT、QAS及相关血清学检查,获取以下参数:内中膜厚度(IMT)、顺应性系数(CC)、扩张性系数(DC)、僵硬度参数(β)、2 h血糖值(2h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GHb),并分析NC组与病例组各亚组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T2DM亚组DC低于NC组(P<0.05),其余参数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GT和T2DM亚组β和IMT、2hPG、LDL与GHb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 QIMT及QAS技术可反映动脉血管的早期结构及功能变化,对诊断IGT及T2DM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谭丽芳;艾红;王娟;石秀英;淡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泪囊肿瘤(附2例报告)

    泪囊肿瘤(lacrimal sac tumor,LST)少见,多为恶性,早期一般不会引起泪道堵塞,临床症状不明显,随着肿瘤增大、阻塞鼻泪管,可导致溢泪,溢出脓性分泌物,易误诊为慢性泪囊炎而延误治疗.本文报道2例经病理证实的LST.

    作者:王利华;谷丽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胸腺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

    胸腺脂肪瘤(thymolipoma)是发生于胸腺的、同时含有胸腺成分和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1-2].本文报告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3月-2011年7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例胸腺脂肪瘤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16~57岁,中位年龄47岁;临床表现为咳嗽2例,胸闷2例,气促1例,咳痰1例.

    作者:石双任;袁仪浪;吴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T2WI-DWI融合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疾病

    目的 评价T2WI-DWI融合技术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13例前列腺癌及43例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行MR检查,由2名医师独立分析图像,先审阅常规MR图像,诊断有无前列腺癌,随后在MR后处理工作站将T2WI与DWI图像融合,根据融合图像提供的信息再次做出诊断.结果 2名医师采用常规MRI及T2WI-DWI融合图像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1.43%00(40/56)、76.92%(10/13)、69.77%(30/43)和87.50%(49/56)、84.62%(11/13)、88.37%(38/43),以及60.71%(34/56)、61.54%(8/13)、60.47%(26/43)和80.36%(45/56)、76.92%(10/13)、81.40%(35/43).融合图像的准确率、特异度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 T2WI-DWI融合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特异度,有助于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疾病.

    作者:程悦;冯杰;刘晓斌;沈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四肢骨巨细胞瘤保肢术后的局部影像学评价

    目的 探讨四肢骨巨细胞瘤保肢术后局部正常转归与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价值.方法 分析104例因四肢骨巨细胞瘤而接受外科保肢治疗的患者的影像学随访资料,其中74例接受肿瘤刮除术(包括植骨术44例和骨水泥填充术30例),30例接受瘤段切除术(包括单纯切除术4例、移植骨重建术9例和肿瘤型假体关节置换重建术17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45.65±10.32)个月,分析术后随访的影像表现.结果 104例患者中,因手术方式不同,66例术后正常转归的影像学表现不尽相同.术后3年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6.54%(38/104),随手术方式而有所不同;肿瘤复发率为28.85%(30/104).结论 在骨巨细胞瘤保肢术后随访中,影像学检查可较早发现局部并发症.

    作者:高振华;马玲;孟悛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的临床应用进展

    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MDCTU)评价血尿和其他泌尿系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率.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与MDCTU相关的降低辐射剂量和提高图像质量的方案也在不断改变.本文就MDCTU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宝生;陈巨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弥漫型神经纤维瘤病

    本文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弥漫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对弥漫型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3月-2012年3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弥漫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4~68岁,中位年龄34岁;其中3例以患肢肿大、皮肤颜色改变且症状逐渐加重就诊,9例以皮下软组织肿块逐渐增大和局部皮肤颜色改变就诊;病程8~32年,病变范围15~28 cm.

    作者:王超峰;许进;秦石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超声造影诊断脾脏局灶性病变

    目的 探讨CEUS诊断脾脏局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onoVue对25例疑似脾脏病变的患者行CEUS,观察病灶灌注过程.结果 7例脾脏正常,造影剂均匀充填,呈均匀一致的高增强;5例恶性肿瘤动脉期有不同程度增强,实质期均快速退出;13例良性病变中,2例脾血肿、2例脾囊肿、1例脾结核无增强,其余病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增强.与病理结果对照,CEUS诊断脾脏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6.97% (32/33) 、92.31% (12/13) 、95.65%(44/46),均高于二维超声[分别为60.61%(20/33)、46.15%(6/13)、56.52%(26/46)].结论 CEUS对脾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安婷婷;李甜甜;王琦;王秀云;杨秀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卵巢腺纤维瘤及囊性腺纤维瘤的超声特征

    目的 探讨卵巢腺纤维瘤(OAF)及囊性腺纤维瘤(OCAF)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对3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OAF及OCAF的超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检出卵巢旁或卵巢内肿块25例,包括实性4例、囊性11例、囊实混合性10例,但均未能正确诊断卵巢腺纤维瘤或囊性腺纤维瘤.CDFI于乳头或实性区不易检测到血流或少血流.结论 卵巢腺纤维瘤及囊性腺纤维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CDFI可提示肿瘤的性质,但确诊仍依靠病理.

    作者:潘玉萍;蔡爱露;赵丹;王冰;王晓光;孙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Tei指数评价大鼠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左心功能

    目的 探讨Tei指数对评价大鼠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的作用.方法 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3只随机分为两组:13只予垂体后叶素腹腔注射(实验组),10只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对照组).建模后分别记录两组大鼠心电图,用超声心动图检测获取左心室射血分数(EF)、等容收缩时间(ICT)、射血时间(ET)及等容舒张时间(IRT),然后取心肌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实验组ICT、Tei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CT及Tei指数与心电图ST段抬高程度、EF相关性良好(P<0.01).结论 Tei指数及其相关参数能客观评价大鼠超急性期心肌梗死的左心功能,可作为基础研究中判断该期心功能异常的良好指标.

    作者:林蔚;白旭东;刘美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儿童戈谢病累及股骨和膝关节的MRI表现

    目的 观察戈谢病儿童股骨和膝关节的MRI表现.方法 39例戈谢病患儿接受3.0T MR检查,包括冠状位T1W、T2W、STIR序列,检查部位为双侧股骨包括膝关节,分析和描述其MRI特点.结果 38例发现骨髓浸润,其中32例表现为稍长T1稍短T2信号;28例T1WI、T2WI骨髓腔信号不均匀减低,4例信号弥漫均匀减低;6例伴骨梗死.16例骨干、干骺端及骨骺同时受累;18例骨干及干骺端受累;单纯累及骨干或干骺端者各2例.结论 儿童戈谢病骨髓浸润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综合不同序列MR图像的信号特点,可评估骨髓浸润范围、判断是否伴发合并症,为临床治疗提供信息.

    作者:张宁宁;尹光恒;张玥;曹琪;段彦龙;张永红;彭芸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