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实践与效果

方秀莲

关键词:优质服务, 示范病房, 基础护理, 责任包干, 绩效考核
摘要:目的:探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经验.方法: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求,制定创建示范病房的实施方案并落实创建措施,于开展创建活动前及活动后三月,分别进行护理质量评价及本科医护人员对创建示范病房的效果评价.结果:创建示范病房后护理质量综合评分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较创建前明显提高,医护人员认可创建示范病房的效果.结论:创建示范病房能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85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85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护理方案.结果:85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后,好转出院75例,死亡10例(其中5例为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后经随访确定已死亡).结论: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控制血糖和心衰,做好药物治疗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自理能力,对患者战胜疾病预防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覃燕玲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中草药牙得安牙粉在正畸治疗中对牙周维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草药牙得安牙粉在正畸治疗中对牙周维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基础治疗、口腔卫生宣教加中草药牙得安草粉.对照组:基础治疗、口腔卫生宣教加普通牙膏.分别在矫治前、矫治三个月,矫治六个月时对其进行临床牙周指标检测.结果:矫治前两组临床牙周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矫治三个月、六个月时,两组临床牙周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草药牙得安牙粉能减少牙菌斑形成,有效改善牙龈健康.

    作者:黄健清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静脉输液中舒适卧位的临床护理

    静脉输液是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是当前治疗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舒适卧位护理是保证静脉输液顺利完成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护患双方共同协同合作,提高输液成功率.

    作者:王万瑾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和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对口腔医疗服务的卫生状况越来越关注,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也应得到相应提高.结合我科工作实际,强化职业防护意识,确保医疗质量和职业安全工作顺利进行o

    作者:王琳;向敏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急诊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应用前臂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急诊修复手、腕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方法:根据不同创面的位置,分别采用前臂内(n=34)、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n=58),急诊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92例.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8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优56例,良28例,可8例,优良率达91.3%.结论:前臂远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丰富、创伤小,应用于急诊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覆盖完全、并发症少、成活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汪海涵;黄佳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Ⅲ类环境物体表面检测合格率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提高Ⅲ类环境物体表面检测合格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现在调查、原因分析Ⅲ类环境物体表面检测合格率低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Ⅲ类环境物体表面检测合率由87.3%提高到96.6%.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物体表面检测率,同时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作者:张秀燕;郭泽霞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浅谈儿科护理中沟通技巧的应用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心脏,沟通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影响,儿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充分运用沟通技巧,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达到护患、护陪间高度的心里相客,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从而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徐瑞华;王希芹;李艳萍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螺旋CT在上颌窦底提升术术前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成像技术在上颌窦底提升术术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需要上颌窦检查的32例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和重建成像,同时拍摄全景片做以对比.结果:螺旋CT成像技术与全景片相比,能够以不同截面及3D等不同影像显示上颌窦的完整影像,可以显示上颌窦底切迹、台阶、大斜度上颌窦侧壁、纵隔等解剖变异的部位、走行和范围.结论:螺旋CT有助于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准确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的选择,并为种植体的选择、植骨量的判断提供了一个可靠依据,在上颌窦底提升术术前检查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华;翁定清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应用超声技术提高PICC Ⅰ级血栓检出率的研究

    目的:PICC置管后通过超声定期检测血管提高Ⅰ级血栓的检出率.方法:实验组768例病人,置管后应用超声定期检测血管并随访;对照组386例病人,待病人主诉局部不适或出现阳性体征后再行超声检查.结果:实验组经超声证实18例发生血栓,16例出现Ⅰ级血栓及时采取措施后来再发展;2例出现Ⅱ级血栓拔管.实验组386例病人,9例发生Ⅲ级以上血栓,5例拔管.结论:PICC置管后定期超声检测血管提高Ⅰ级血栓的检出率,防治血栓的进展,降低拔管和溶栓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郭彩霞;张璐;赵晓玉;麻薇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老年人跌倒致骨折风险及其预防

    老年人跌倒与老年人骨折关系密切,研究显示,发生跌倒的老年人中5%-10%发生骨折,发生骨折的老年人中有90%是由于跌倒所致.老年人常有骨质疏松,因此,老年人跌倒致骨折发生率高,后果严重,是老年人伤残、失能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一个重要原因.老年人步态稳定和平衡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不断下降.疾病因素:如白内障、偏盲、青光眼会影响视角的灵敏度而导致跌倒.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中,很多药物可影响人的神志、精神、视角、步态、平衡等方面.心理因素:沮丧、抑郁、焦虑及不佳的心理状态及导致与社会隔离均增加跌倒的风险.另外害怕跌倒也使老年人行为能力降低,行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步态和平衡能力而增加跌倒的风险.社会因素:老年人的教育与收入水平,卫生保健水平,享受卫生服务的途径,室外环境的安全设计;独居老人,独居老人与社会的交往和联系程度等,都会影响到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老年人跌倒致骨折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跌倒致骨折的严重后果.尤其是一些能力差、听觉减退、对同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肌肉疾病的患者,由于他们的平稳能力差,步态不稳,是跌倒的高危人群,反复讲述,不厌其烦的提醒患者防止跌倒.

    作者:林水平;李艳;章瑛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拐杖在骨科康复中的科学运用

    目的:探究拐杖在骨科康复中更加科学有效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来院下肢骨折患者310例的康复情况做总结,使下肢骨折在骨痂形成期后,离床步行锻炼时正确使用拐杖,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顺利康复,通过临床宣教,使病人掌握拐杖的选择、扶拐行走的原则与时机、正确扶拐方法、扶拐的步法、双单拐的使用原则及弃拐的注意点.结果:310例患者接受宣传指导后,无1例因拐杖使用不当发生并发症.结论:通过临床宣教,使病人掌握拐杖的选择、扶拐行走的原则与时机、正确扶拐方法、扶拐的步法、双单拐的使用原则及弃拐对骨康复患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颖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弹性排班、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在手术室的实施体会

    总结弹性排班、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在手术室的实施经验,认为弹性排班、绩效工资二次分配的实施不仅可缓解手术室护士编制不足、充分发挥发挥护士的潜能、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而且在经济上体现了护士的劳动价值,是一种适合手术室的管理方法.

    作者:朱丹丹;邓辉;李丽娥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眼部下睑袋填充成形术在美容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眼部下睑袋松弛的美容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内侧眶隔脂肪释放填充眶睑沟状下陷,利用眼轮匝肌瓣与脂肪瓣结合,在眶隔与眼轮匝肌之间增加一层由脂肪和肌肉组成的复合组织作为衬垫,以增加组织厚度,弥补或缓解眼眶下陷.结果本组42例,其中33例医患双方均满意,4例下陷区矫正不足,5例下陷区矫正过度,再次手术去除适量脂肪.结论被释放并下移的脂肪组织或被释放的眶隔脂肪组织和返折的眼轮匝肌充填于睑袋下陷区,眶隔脂肪-眼轮匝肌复合组织瓣的形成加强了下眶前壁的张力,保证了眶内外的生理屏障及充填脂肪、肌肉的血供,使其在生理、解剖学方面,更趋于合理、自然,避免了术后远期内的组织因缺血退化而引起的组织退缩,增加了美感,达到了美客的效果.

    作者:张炳泰;徐冰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健康教育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健康宣教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1],是以医院为教学基地,以住院患者及其家属为教育对象[2]通过系统的、具有眼科特点的健康教育宣传,传播有关眼病的科普知识,倡导科学的用眼卫生,促进人们有能力应对眼睛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对于增强人们的爱眼意识,预防眼部疾病和配合其治疗与护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龚艳;苏娟;张帆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胰岛素瘤5例诊治体会

    目的:提高对胰岛素瘤的认识、诊断和治疗,同时评价内镜超声(EUS)在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例疑为胰岛素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定位诊断进行总结分析.术前均行内镜超声、腹部超声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同时与手术中的发现及手术后的病理结果相对比.结果:4例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3例有典型Whipple三联征,1例饥饿试验诱发.术前EUS、CT(平扫+增强)、US检查,检出率分别为83.3%(5/6)、33.3%(2/6)16.7%(1/6);,5例全部手术,手术共发现6个病灶,4例为腺瘤,1例为增生.而与手术后病理结果比较,EUS对胰岛素瘤的诊断符效率为80.0%(4/5),对胰腺病灶的部位以及大小的诊断均基本与手术发现相符.结论:胰岛素瘤常反复发作低血糖,有各种交感神经兴奋及神经精神症状,影像学以EUS对胰腺占位病灶的术前定位诊断优于传统的影像学检查,且创伤小,是一种临床可行且较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作者:朱晓荣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乙肝HBsAg弱反应性血清标本中HBV DNA定量分析

    目的:对临床检测中乙肝HBsAg弱反应性血清标本进行HBV DNA定量分析,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进行HBsAg定性检测(ELISA方法)的弱反应性临床血清标本,使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进行HBsAg定量分析,对确认的弱反应性标本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进行HBV DNA分析,对实验结果及其产生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使用国产ELISA试剂检测临床血清标本2351份,使用罗氏检测系统对其中的弱反应性标本133份进行HBsAg定量检测,确认其中103份属于弱反应性标本,再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HBV DNA检测,其中阳性者17例.结论:在我国HBV感染人群中,部分人群的HBsAg表达水平较低,但其体内仍存在HBV病毒复制,因此,必须重视HBV检测中出现的弱反应性结果.

    作者:宋兵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腰椎结核行病灶清除术的护理

    总结和探讨腰椎结核行病灶清除术的护理特点和措施.腰椎结核患者32例行病灶清除术,手术前、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由于护理措施到位、健康教育得当,除3例截瘫患者恢复较差外,其余患者术后症状缓解、减轻,恢复良好.腰椎结核由于病灶主要在腰椎,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做好术前、后护理及出院指导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作者:蒋坤琼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118例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推广其护理方法.方法:对11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心理护理、预防感染护理,给予正确氧疗、及用药和健康指导等.结果:118例COPD患者通过周密细致的护理后,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该病的复发率.临床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指标较前改善.结论:COPD实施整体护理及康复锻炼是必要的、十分有效的.

    作者:宋玉华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穴位注射治疗寒冷性荨麻疹3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运用穴位注射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穴位注射双侧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隔2天治疗1次,共治疗10次.;对照组常规服用扑尔敏、赛庚啶、维生素C,7 d为1个疗程,疗程间停药3天,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2%,对照组为7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穴位注射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方法.

    作者:王瑜;蒙珊 刊期: 2011年第z3期

  • 腰硬联合与舒芬太尼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辅助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进入产程活跃期单胎初产妇240例随机分为A组(8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辅助舒芬太尼;B组(80例)硬膜外无痛分娩;C组(80例)对照组自然分娩.观察三组产妇的产程进展情况、母体血儿茶酚胺含量、VAS评分、宫缩、分娩方式百分比及胎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的镇痛有效率91.5%;与对照组比较,活跃期明显缩短(P<0.05);A、B、C三组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A<B<C(P<0.05);母体血肾上腺素含量A,B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明显低于C组(P<0.05);局麻药用量A组少于B组.三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辅助舒芬太尼安全有效,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作者:房玉琴;胡杰 刊期: 2011年第z3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